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9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30例,未发生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62例,分析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位置(下壁)、病变位置(右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0级)、发病至急诊PCI时间(≤6 h)为影响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梗死前心绞痛为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前瞻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11年6月-2013年6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 h内行急诊PCI患者123例,评估其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将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 n=71),无再灌注心律失常作为对照组(n=52),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梗死前心绞痛、大量吸烟、情绪波动、CK-MB峰值、白细胞数增高、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等可能的相关因素,应用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评价再灌注心律失常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123例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7.7%。两组患者梗死者心绞痛、吸烟>20支/d、情绪冲动、CK-MB峰值、心力衰竭、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6 h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观察组中情绪波动、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6 h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OR>1,P<0.05);观察组中男性、梗死前心绞痛患者低于对照组(OR<1,P<0.05)。结论情绪波动、多支血管病变、发病至PCI时间≤6 h患者是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男性、梗死前心绞痛,为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在急诊PCI过程中要重视高危风险因素,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积极护理施救,使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7-12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52例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68例患者未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对比分析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过临床对比观察分析发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年龄、病变血管位置、病变血管开通时间存在关联性。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与未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再梗死率、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观察和应对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电击除颤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及护理后,取得了满意效果,均顺利完成PCI手术。结论:培养训练有素的心导管护理人员,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严密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对于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发生的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h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6~12h开通者,明显高于12~24h开通者(P0.05)。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前降支梗死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多见,右冠状动脉梗死组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常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尤其是心肌梗死发生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更易发生。右冠状动脉梗死患者术中缓慢心律失常多见,前降支梗死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多见。  相似文献   

6.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治疗方案选择存在较大争议。目前针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主要有3种治疗方案,包括仅对罪犯支血管行急诊PCI、同时对罪犯支血管及至少1个非梗死相关动脉实施PCI、对罪犯支血管实施PCI后择期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行PCI。本文就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主要治疗方案选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入选117例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LAD),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研究组),另入选10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STEMI患者(研究组)直接PCI术前和术后罪犯血管(LAD)和非梗死相关动脉[左回旋支(LCX),狭窄程度<50%]校正TIMI帧计数(CTFC)和MBG心肌灌注分级的差异,以及正常对照组患者LAD和LCX的校正TIMI帧计数(CTFC)和MBG心肌灌注分级;另外通过静脉采血,分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患者的临床及造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罪犯血管为LAD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LCX)直接PCI术前的校正TIMI帧计数( CTFC)多于正常对照组(P<0.05),MBG心肌灌注分级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直接PCI术后非梗死相关动脉的校正TIMI帧计数(CTFC) (P <0.05)和MBG心肌灌注分级均较术前改善,但是仍然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直接PCI术后罪犯血管发生无复流的患者,其非梗死相关动脉发生无复流的比率较高(78% vs.8%,P<0.01),并且血清CRP水平高于未发生无复流的患者(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血流灌注也可能受到影响,尽管罪犯血管的直接支架术可改善非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灌注和心肌灌注,但是其水平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该现象可能和炎症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护理指标,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制定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护理指标。结果焦虑、血压低于90/60mmHg(1kPa=7.5mmHg)、发病到溶栓治疗间隔少于6h、心肌下壁梗死为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相关护理指标的观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并行PCI治疗的患者192例,其中109例患者在PCI术中发生RA。分析RA发生的可疑因素并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糖6.0 mmol/L、手术时间1 h、动脉压力波形异常、病变血管血流TIMI 0级、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6 h、多支血管病变是RA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控制血糖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及时监测动脉压波形及相关病变血管情况是治疗AMI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钟雪莲  邢凤梅  唐小梅 《华西医学》2012,(12):1881-1883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急救护理。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4月对179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梗死血管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比例较高,右冠状动脉梗死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比例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6 h易发生心律失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应掌握心律失常的特点,做好充分护理评估和急救准备,可确保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王克  轩静静 《临床荟萃》2020,35(10):890-894
目的 探讨罪犯血管为右侧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罪犯血管为右侧冠状动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50例,依据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分组,分别为心力衰竭组(n=120)与非心力衰竭组(n=430)。分析两组基本资料、化验检查、病史、冠状动脉造影、治疗方案及并发症等情况,并予以对比,探索左心衰竭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肌钙蛋白1(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最高值、急诊血运重建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左前降支(LAD)病变、是否为右优势型、冠状动脉病变数目、择期血运重建、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发生与否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罪犯血管为右侧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掌握患者一般资料,及时评估cTnI与CK MB最高值、急诊血运重建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LAD病变、是否为右优势型、冠状动脉病变数目、择期血运重建、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发生与否,必要时及时采取对应措施,降低左心衰竭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经梗死和非梗死相关动脉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与单纯经梗死相关动脉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效果。方法 10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梗死和非梗死相关动脉双途径给药组(双途径给药组)和单纯经梗死相关动脉给药组(单途径给药组)各50例。比较2组直接PCI术前和术后罪犯血管校正TIMI帧计数和心肌灌注分级水平的差异。结果双途径给药组心肌灌注分级2~3级率明显高于单途径给药组(P<0.05),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低于单途径给药组(P<0.05);2组患者在罪犯血管校正TIMI帧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梗死和非梗死相关动脉双途径给予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疗效优于单纯经梗死相关动脉给药。  相似文献   

13.
亢君  郝春雨  董小玲 《护理学报》2005,12(12):34-36
总结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护理经验。除加强PCI常规护理外,重点强调了血液动力学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电图变化的监测。本组3例患者并发急性心包填塞,其中2例为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3例并发急性非Q波性心肌梗死,其中1例出现心力衰竭。5例患者经积极处理,未发生Q波性心肌梗死、需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或死亡。冠状动脉穿孔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加强术后护理对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经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188例经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经PPCI治疗后发生RA的危险因素。结果 188例STEMI患者中,87例发生RA设为RA组,未发生RA的101例设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显示,RA组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血管开通时间<6 h、合并低钾血症、罪犯血管为右冠患者占比以及肌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血管开通时间<6 h、合并低钾血症、罪犯血管为右冠是影响STEMI患者PPCI后发生R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采取PPCI治疗的STEMI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血管开通时间<6 h、合并低钾血症、罪犯血管为右冠可增加R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白川 《妇幼护理》2023,3(15):3730-3732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e cancer intervention,简称 PCI)手术,对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行观察与总结,并进行预见性的护理,讨论其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21年1—2022年12月份本院收治的66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将他们分为两个不同的治干预组(n=33)和对照组(n=33)。全部病例在紧急情况下进行PCI术,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包括术前的一般治疗,并对病人展开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术后出现的低血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及心律失常等总发生率更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干预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死亡率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手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术中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PC I术中冠脉无再流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行PC I治疗且发生冠脉无再流现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及时抢救护理。结果:在46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因发病后没有及时送往医院抢救而导致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于PC I术中冠脉无再流患者的护理要点在于早准备、早发现、早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消除血栓和梗死对患者的影响,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的护理要点。方法43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观察胸痛、血压、心率、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并发症,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和术后护理。结果25例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3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所有43例顺利出院。结论快速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监测症状、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及时发现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有助于手术的安全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1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男101例,女20例,年龄(61.35±3.93)岁,年龄范围为46~77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用药组(n=61)与尼可地尔组(n=60)。常规用药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级预防用药,尼可地尔组在常规用药组的基础上术前经冠状动脉注射尼可地尔4 mg,术后口服尼可地尔5 mg,每日3次,持续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介入术中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发生情况、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血清心肌超敏肌钙蛋白T水平及术后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再住院、全因死亡),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持续治疗6个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行急诊PCI术后24 h,尼可地尔组超敏肌钙蛋白T水平[(4407±809)pg/ml]低于常规用药组[(7456±102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可地尔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6.6%(4/61)]低于常规用药组[20.0%(12/60)],心律失常的发生率[9.8%(6/61)]低于常规用药组[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6.6%(4/61)]低于常规用药组[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尼可地尔治疗可以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短期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长期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