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患者,男性,8岁,学生.出生后即有左前左前臂旋转障碍,因作残疾鉴定需要来我院检查.患儿孕1产1、足月顺产,无外伤史,无家族史.2 体检 左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固定于旋前位,肘关节伸屈功能正常,双侧前臀长短无明显差异,其它四肢无畸形.X线:左尺桡骨近端骨性融合,骨小梁串通,骨皮质相连,连接处宽约30mm,尺骨鹰嘴发育正常,桡骨发育尚好,近端向后脱位.诊断:尺桡骨近端先天性骨连接.3 小儿尺桡骨先天性骨连接极为少见.病因:桡尺骨起源于同一中胚层组织所衍化出来的软骨枝,当软骨枝纵向分节发育过程终止或两骨近端的间隙中充满中胚层组织并发生骨化均可引起此畸形.Wilkie认为:此种畸形有两种类型:Ⅰ型:尺桡骨髓腔相连,桡骨近端变形并与尺骨连接,桡骨比尺骨长而粗大.Ⅱ型:桡骨基本正常,它的近端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一家系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证者(Ⅲ1) 男,29岁.出生后开发现两肘关节处有枣样大小的硬性肿块,10岁左右逐渐长大,导致尽骨变曲,左桡骨头病理脱位,后手术切除,诊断为骨软骨瘤。随着个体生长发育,8-9岁时两腿膝盖胫骨端有骨性隆起,X线显示:左膝盖内侧骨性肿块(图1)。  相似文献   

3.
牵拉肘或桡骨头半脱位多为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位突然牵拉手部所致。多见于2~3岁儿童,最小为2个月,5~6岁以后罕见,60%~65%为女孩,70%为左侧牵拉肘。占我院骨科夜间急诊的3%左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臂外固定架下肱骨髁上截骨术治疗外伤性肱骨外髁骨不连性肘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4年8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采用单臂外固定架下肱骨髁上截骨术治疗的13例外伤致肱骨外髁骨不连性肘外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左侧8例、右侧5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并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出现骨不连及肘外翻畸形,排除发育性及肱骨外髁骨骺早闭性肘外翻畸形。13例患者术后分别随访9个月~6年,比较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疼痛、活动度、稳定性、功能等情况,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患者肘关节疼痛、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肘关节活动度、功能未见明显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末次随访时患者Myao肘关节功能评分总分(92.69±7.25)分、肘外翻角32.38°±8.88°,较术前(76.54±18.86)分、11.31°±2.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4、8.01,P值均 <0.05)。末次随访时患者Myao肘关节功能优11例,良2例,优良率13/13。结论 单臂外固定架下肱骨髁上截骨术治疗外伤致肱骨外髁骨不连性肘外翻畸形具有操作简便、有效、可重复且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性,33岁,因左前臂近端肿物伴功能受限1年以"左桡骨肿瘤"入院。体检:左侧前臂近段桡背侧明显隆起,可触及一6 cm×6 cm大小肿物,质软,活动度差,无压痛,局部皮肤正常,左肘关节活动轻度受限。X线示:(左桡骨近端)可见向骨外突出的骨性肿块,广基底,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密度低于周围肌肉组织(图1A)。CT示:(左桡骨近端)骨性肿块,广基底,突向骨外周围组织,周围可见脂肪密度软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2 5岁。颈短 ,头向右侧倾斜 ,后发际低 ,颈部活动受限。左前臂较右前臂短 ,左前臂后长 14 4 mm,前长 2 9mm,左腕关节向掌侧屈曲 ,不能运动。左手与左前臂约呈 4 5°夹角。左手掌窄长 ,拇指缺失 ,其余 4指均呈半屈曲展开状态 ,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不能运动。X线摄片可见脊柱颈段与上胸段呈 S形弯曲 ,脊柱颈段向左凸出 ,上胸段向右后凸出 ,全部颈椎绕中轴左转 90°,上部胸椎绕中轴左转 4 5°,第 5~ 7颈椎及第 1胸椎呈半椎体畸形 ,第 6颈椎椎体呈楔形嵌于第 5颈椎与第 7颈椎椎体之间 ,下部颈椎与上部胸椎椎体部分融合。由于颈段脊柱…  相似文献   

7.
小儿先天性尺桡骨近端融合畸形较为罕见,目前国内文献报道甚少,现将我们1987年收治二例报告如下:例1,杨××,男、5岁,足月顺产,否认有外伤史;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左前臂呈旋前位,不能旋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尚可,桡尺近侧关节无活动度,局部无压痛;X 线片示:左桡尺骨近端呈骨性融合,而桡尺远侧关节发育正常。例2,刘××,男,6岁,左前臂旋转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尺骨截骨点位置不同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6月—2021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3~12(6.6±2.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60个月,平均8.6个月。BadoⅠ型骨折60例,Ⅲ型8例。患儿均采用尺骨近端截骨矫形治疗,术中选择尺骨畸形最明显处截断尺骨,按照截骨点至尺骨近端间距占尺骨全长的比例不同分为3组,A组(占比≤25%)27例、B组(25%<占比<30%)20例、C组(占比≥30%)21例。观察指标:(1)对比3组患儿临床基线资料。(2)对比3组患儿手术时间,观察术后患肘肱桡关系恢复情况,尺骨截骨处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3)术后定期随访。取出内固定前,测量对比3组患儿肘关节旋前、旋后、伸肘、屈肘角度,采用Kim肘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并对比3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拆除内固定后,采用影像学Nakamura分级标准评估并对比3组患儿肘关节功能。结果 (1)3组患儿性别、年龄、患肢侧别、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患肢肘关节活动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3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为(100.6±31.7)min,B组为(133.0±24.2)min,C组为(94.9±28.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2,P=0.367)。术后第3天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肱桡关系均恢复正常。A组有1例术后切口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后愈合。68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8.7个月。A组术后发生肱桡关节再脱位3例、半脱位3例,B组发生半脱位3例,C组发生半脱位2例、尺骨延迟愈合1例;3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儿尺骨截骨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P=0.989)。(3)3组患儿取出内固定前,肘关节旋前、旋后、伸肘、屈肘角度,以及Kim肘关节功能评定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拆除内固定后,影像学Nakamura分级评定肘关节功能比较,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P=0.422)。结论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采用尺骨近端截骨矫形治疗,术中选择尺骨畸形最明显处截断尺骨,尺骨截骨点位置的不同对患儿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忠 《解剖与临床》1998,3(1):12-12
患者,男,35岁。不慎跌伤后左大腿部肿痛,不能站立及行走2小时入院。查体:T:37℃,P:80次/分,R:21次/分,BP:14/9 kPa,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呈“O”型弯曲畸形,左大腿肿胀、畸形,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左下肢纵轴叩击痛( ),X线片示:左股骨干中段横断骨折,断端间成角移位,全股骨干骨质疏松,骨皮质与骨髓腔边界不清,正常骨小梁消失而变为粗糙紊乱的纹理,诊断为:左股骨干病理性骨折。给予手技复位、夹板固定,持续胫骨结节骨牵引等治疗。 追问病史:患者近4~5年间渐感四肢肌肉酸、胀、麻、痛,每次达4~5小时后缓解,且逐渐出现双膝、双踝关节  相似文献   

10.
对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接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于87年2月采用以骨间前血管为蒂的桡骨瓣移位修复尺骨近段骨缺损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6岁。82年3月左前臂尺骨近段骨折,在本地医院手法复位失败后切开复位加内固定,半年后拔钉发现骨折未愈合,未作进一步处理。近5年来,左前臂功能严重受限,不  相似文献   

11.
骨间返血管为蒂前臂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骨间返血管前臂皮瓣修复前臂近端、肘关节周围及臂下部的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骨间返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和吻合。结果:骨间返动脉起始部距尺骨鹰咀最突出点为6.9±1.1cm,尺骨嵴外侧1.4±0.3cm,于尺骨鹰咀最突出点下方4.4±1.4cm,于肘肌与尺侧腕伸肌间发出皮支。骨间返动脉终末支至肘后部与桡侧返动脉、桡侧副动脉背侧支、中副动脉构成吻合。结论:以骨间返血管为蒂前臂背侧皮瓣顺行转位可修复前臂近端软组织缺损,如以吻合支为蒂逆行转位可修复肘关节周围及臂下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侧与前侧正中联合入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2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采用肘外侧及前侧正中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术后恢复情况、前臂旋转范围及肘关节活动度,采用Mayo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为Ⅰ期愈合;依据Mayo评价系统,疗效优11例,良4例,优良率为75%;末次随访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22.06±24.17)°,前臂旋转度(136.28±8.9)°。结论肘外侧与前侧正中联合入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中视野清晰,疗效优良率高,无肘关节失稳、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郭衍梁 《解剖与临床》1998,3(4):180-180
肱骨髁上突是人类罕见的先天性异常。作者曾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陈××,男,25岁,福建省福清人,工人,以左肘内上方有一肿块伴左手尺侧半发麻3年为诉入院。 3年前患者在洗澡时无意发现左肱骨下内方有一肿块,质硬,触之前臂尺侧至环、小指麻木,累试均有同样发作。曾到当地卫生所给以针炙、VitB_1、B_(12)、理疗等治疗未见好转。当时在某单位拍片发现左肱骨内上髁上方有骨样突起拟肱骨骨软骨瘤,动员手术治疗。因患者害怕手术,未予治疗。入院前二个月自觉症状日趋加重,而来院求诊。 既往史、个人史、家庭史均特殊可记。 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骨科所见:左肱骨内上髁上方约6cm处触及0.5cm大的肿块,质硬,界清,基底固定,压此肿块前臂尺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双侧桡骨头脱位1例冯运垒①陈爱连①先天性双侧桡骨头脱位临床少见,作者于1995年11月收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28岁,因工作不慎跌倒,左手着地致伤左肘部,觉左肘部疼痛,活动受限来诊。过去无外伤史,日常工作无特殊障碍。检查:左肘关节肿胀、压痛...  相似文献   

15.
尺骨冠突钩状突起1例冯宝龄①唐行德②宋程英②患者,女,45岁。因右肘关节内侧肿物半年,疼痛1月,于1997年1月8日以“右肘骨软骨瘤”而收入院。追问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发现右肘关节内侧疼痛,并发现一肿块,否认外伤史,经对症治疗后疼痛减轻。近1个月来感疼...  相似文献   

16.
先证者男,14岁。因四肢骨性肿物并肢体畸形12年,左前臂旋转障碍,左趾及左踝关节不能背伸2年入院。检查:发育良好,心、肺、腹正常,左前臂弯曲变短,旋转明显受限,左膝上内外侧,左膝下内外侧均可触及骨性肿物,质硬不活动。右膝上外侧亦可触及骨性肿物,无压疼...  相似文献   

17.
背景:以往治疗肘关节后脱位伴桡骨头及尺骨冠状突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方法需要长期制动而常常导致肘关节复发性不稳定、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观察铰链支架配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6-04/2010-06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14例,均采取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针钉置入内固定加金属铰链外固定架治疗。所有患者随访时间≥5个月,记录病情主诉、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关节稳定性、X射线片情况,采用MEPS评分评估肘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均没有明显疼痛及不稳定,无浅表及深部组织感染发生;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1.30±3.25)周;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25.42±19.66)°(75°~145°),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35.43±17.07)°(80°~150°);2例颅脑损伤患者肘前软组织中出现少量骨化,未影响关节活动。MEPS评分优7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6%。说明采用内、外侧入路通过铰链支架配合有限内固定能提高肘关节术后初始稳定性,有利于肘关节同心圆性中心复位及软组织修复,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免去二次手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钢板联合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合并尺骨干经尺骨鹰嘴骨折并肘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9月—2017年9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合并尺骨干经尺骨鹰嘴骨折并肘关节前脱位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36~64岁(平均50.5岁)。患者均采用尺骨鹰嘴锁定钢板及重建钢板联合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术后给予抗感染和消肿治疗。术后定期拍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观察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前旋后角度;术后12个月,采用Broberg-Morrey评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3.1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感染、医源性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失效、肘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Broberg-Morrey评分为78~100(90.0±5.5)分,患肢功能优1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结论双钢板联合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合并尺骨干经尺骨鹰嘴骨折并肘关节前脱位,骨折愈合率高,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漂浮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漂浮肘手术治疗后肘关节的功能、并发症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我院从1999年~2006年对40例漂浮肘进行了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5年(平均3年),按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JOA)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对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40例病人中,1例失随访,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4例骨折均愈合,1例骨不连,1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再骨折,1例深部感染。JOA评分:优秀8例;良好15例;一般11例;较差4例。结论为了获得很好的关节功能,减少原发或继发的并发症,早期手术干预是重要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0.
头状骨脱位致正中神经卡压较为罕见,我科于1999年5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4岁。右手及右前臂被轧板机碾伤后11天入院。入院后检查:右手及右前臂肿胀明显,手腕背侧10cm×8cm厘米皮肤坏死。手腕活动受限。桡侧三个半指感觉减退,拇对掌不能。X线正位片示腕骨排列紊乱,头状骨与第3、4掌骨之间间隙明显增大。侧位片示头状骨向掌侧脱位。诊断为右前臂挤压伤:(1)头状骨脱位;(2)正中神经损伤;(3)右腕背皮肤坏死。 2 治疗经过 入院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头状骨近端向掌侧凸起顶压腕部正中神经,正中神经增粗、水肿且与周围组织粘连。将头状骨按压复位,一枚细克氏针贯穿远排腕骨固定。松解正中神经外膜。剪除腕背部坏死皮肤,一期植皮。术后予抗炎、神经营养、高压氧等治疗。术后20天出院。植皮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