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比较DR胸部摄影和HKV在尘肺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近期需诊断的疑似尘肺患者100例DR胸部摄影和HKV摄片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DR胸部摄影和HKV两种检查方法的各种阴影显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R胸部摄影和HKV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基本保持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R胸部摄影的一级优片率显著高于HK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胸部摄影在尘肺疾病中诊断价值优于HKV,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DR摄片在用于尘肺检查和诊断时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018年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尘肺患者共计100例,分别给予所有患者dr摄片和高千伏(HKV)胸片诊断患者胸片质量和摄片清晰率,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效果。结果 dr摄片的胸片质量、肺部摄片清晰率均明显优于HKV,且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尘肺检查和诊断过程中,应用dr摄片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影像学检查效果,清晰对患者肺部解剖结构进行显示,从而提高尘肺效果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3.
DR摄影技术在尘肺普查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化摄影技术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粉尘作业工人502例,同时拍摄DR胸片和高仟伏(HKV)胸片。进行两种胸片质量图像清晰度及尘肺病诊断一致性等方面比较。结果(1)两组胸片的质量分级:DR胸片,一级片率45%,二级片率51%,三级片率4%,四级片率0%;HKV胸片,一级片率18%,二级片率60%,三级片率21%,四级片率1%。经x2检验,DR胸片的一级片率明显高于HKV胸片,DR胸片的三级片率明显低于HKV胸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DR胸片在图像清晰度及肺部微细结构显示方面较好;(3)两组胸片诊断结果:(x2=0.2;P0.05)基本一致。结论DR胸片质量好于HKV胸片,三级片率明显低于HKV胸片;可用于职业健康普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焊工尘肺的DR诊断方法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对前来我科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23例电焊工尘肺患者分别采用DR与传统X线进行诊断。结果:DR诊断的甲级片率60.9%,无废片;传统X线诊断甲片率34.8%,出现废片1例,两组废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4,P〉0.05)。与传统X线诊断结果比较,DR胸片的摄片质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小阴影形态判定、总体密集度判定以及病变区域的判定等方面更加清晰。结论:DR影像可为电焊工尘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影像诊断,值得在职业健康检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DR)在尘肺普查中的应用。方法在尘肺普查、高千伏摄影后随机抽取100名志愿者再行DR摄影。由多位有经验影像科医生对影像图片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胸部DR普通千伏和传统高千伏胸片质量优片率分别为78%、46%,优片率经x2检验(χ^2=36.1,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对胸部肺内细微结构总体显示率分别为86.72%、58.91%,总体显示率经χ^2检,(χ^2=125.1,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胸部DR普通千伏摄影可以达到传统高千伏摄影的要求。由于胶片质量和细微结构显示率的提高,使尘肺小结节状阴影和胸膜斑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尘肺的诊断正确率,有效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数字X线成像系统(DR)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了13例一期尘肺患者的HKV胸片和DR胸片资料.评价其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已确诊的13例一期尘肺病人,同时给予HKV胸片和DR胸片检查,评估2种胸片在一期尘肺病人X线诊断中的差异。结果HKV胸片与DR胸片比较,其小阴影形态清晰度和肺纹理判定上存在明显不足,有2例一期尘肺病例的DR胸片大于HKV胸片总体密集度判定,有4例尘肺病人的DR胸片病变累及肺区数大于HKV胸片判定的病变累及肺区数,有1例病人的DR胸片达到了Ⅰ^+期诊断标准。结论联合应用HKV胸片和DR胸片检查结果.可为尘肺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DR)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已确诊的80例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分别拍摄高仟伏和DR胸部X线片,对2组胸部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R胸部X线片优片67例,高仟伏胸部X线片优片42例;2组胸部X线片尘肺期比较一期、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对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期2组胸部X线片诊断结果相同。DR胸部X线片显示的小阴影分布范围相比于高仟伏胸部X线片显示的范围更加广泛,且更加具体和细腻。结论DR胸部X线片质量明显优于高仟伏胸部X线片,且显示尘肺小阴影更为具体和细腻,对尘肺早期诊断正确率更有优势,可用于尘肺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张荣荣  刘巧  杨小梅  毛叶挺  陆聪 《医学动物防制》2023,(12):1151-1154+1159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在职业性尘肺病诊断中的优势,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通过对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1月—2020年12月受理诊断的108例有明确粉尘接触史的劳动者进行胸部HRCT和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尘肺阴影的检出差异。结果 HRCT对尘肺小阴影及纤维索条影的检出率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2,P=0.024;χ2=9.008,P=0.003);在接触电焊烟尘作业者中,HRCT对肺部小阴影及纤维索条影检出率明显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6,P=0.035;χ2=6.093,P=0.014);在接触矽尘作业者中,2种检查方法对肺部小阴影、小阴影聚集、大阴影及纤维索条影的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1,P=0.324;χ2=0,P=1.000;χ2=2.318,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部数字摄影(DR)和螺旋CT对佛山地区疑似陶工尘肺筛查的价值。方法 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该院对佛山地区10家陶企一线生产工人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检查人数为1 562人,从中筛查出160例疑似陶工尘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胸部正侧位DR片和螺旋CT扫描;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所得图像资料由4名经验丰富的医师专家参照尘肺的诊断标准(GBZ70-2009)进行共同分析,诊断,并统计结果。结果胸部数字摄影(DR)和螺旋CT胸片的质量均较高,一级片的比例分别达到了95.00%和93.75%,且两组胸片的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和螺旋CT联合检测结果显示,Ⅰ期33例(20.63%),Ⅱ期7例(4.38%),Ⅲ期尘肺0例(0.00%)。与最终的检测结果相对比,Ⅰ期尘肺漏诊1人,无误诊,检出的阳性率为97.06%;Ⅱ期尘肺误诊1人,无漏诊,检出的阳性率为85.71%。结论胸部数字摄影(DR)和螺旋CT在佛山地区疑似陶工尘肺筛查中,图片质量良好,尘肺检出率极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摄影(DDR)技术在尘肺病检查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煤矿井下粉尘作业工人及已确诊的尘肺患者共1 146例,同时拍摄高千伏(HKV)胸片及DDR胸片。进行二组胸片质量图像清晰度及尘肺病诊断一致性等方面的比较。结果二组X线胸片的质量对比发现:DDR胸片总体质量优于高千伏胸片,尤其DDR胸片的一级片率明显高于HKV胸片,DDR胸片的三级片率明显低于HKV胸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R胸片在图像清晰度及肺部微细结构显示方面较好;二组胸片的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尘肺患者X线胸片在小阴影形态、总体密集度、分布范围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 DDR胸片质量好于HKV胸片,三级片率明显低于HKV胸片;DDR可用于尘肺检查与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数字X线成像(DR)联合双能量减影技术(DES)在尘肺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尘肺病病人共102例,分别使用DR联合DES及胶片-增感屏X线摄影技术(FSR)拍摄全胸片,比较两种摄片方法胸片图像质量及诊断信息。结果DR联合DES的优片率、良片率、差片率、废片率分别为96.08%、3.92%、0.00%、0.00%,FSR的优片率、良片率、差片率、废片率分别为72.55%、16.67%、7.84%、2.94%,DR联合DES优片率明显高于FSR(P < 0.01)。DR联合DES共检出壹期以上尘肺病病人81例,检出率为79.41%;FSR共检出壹期以上尘肺病病人61例,检出率为59.80%;DR联合DES尘肺病检出率高于FSR(P < 0.05)。DR联合DES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部感染、肺气肿、胸膜增厚的检出率高于FSR(P < 0.05~P < 0.01)。DR联合DES检测同期别尘肺病小阴影分布范围大于FSR。结论DR联合DES具有更佳的图像质量表现和检出率,可应用于尘肺病的检查及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千伏计算机X线摄影(CR)与直接数字X线摄影(DR)在尘肺病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其优片率和检出率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中心确诊的尘肺病患者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高千伏CR胸片进行检查;而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高千伏DR胸片进行检查,由我中心专业的具有尘肺病诊断资格的临床医师独立读片并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片率和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优片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观察组对于尘肺病的总检出率为95.0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4%(P〈0.05)。结论高千伏DR技术摄片能够为尘肺病诊断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信息,其优片率和检出率远远高于高千伏CR技术摄片,可作为尘肺病早期筛查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双能量数字化减影技术对胸部病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能量数字化减影技术(DESR)对胸部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ESR比较两次曝光法与一次曝光法的效果。结果:DESR是胸部摄影的又一种辅助检查方法,它能提高对胸部病变的检出率,对病灶的定位、定性有很大帮助。结论:DESR的两次曝光法比一次曝光法有明显的优势,能分别观察胸部软组织和骨骼图像,合理选用胸部DESR能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拍摄鼻咽部侧位片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4例具有腺样体肥大症状的儿童鼻咽部侧位数字化X线摄影(DR)图像,作为研究组;同时收集110例同龄健康儿童腺样体图像作为对照组。主要测量鼻咽顶部腺样体的厚度(A)和鼻咽腔的宽度(N),以两者比率(A/N)来判断腺样体的大小。结果研究组A/N平均值为62.7%,而对照组A/N平均值为37.3%,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方便、快捷、辐射少,是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大鹏 《中外医疗》2014,(7):188+190-188,190
目的分析高千伏胸部摄影在DR系统的应用优劣,探讨DR胸部摄影的合适kV值的选择。方法随机100例患者分两组分别采用125kV和85kV,使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模式进行摄影。由2名高年资医生在医用显示器上进行评片,并记录其MAS值。结果从内容层次两组无明显区别;细节显示85kv组略好于125kV组;对比度分析85kV组明显好于125kV组;剂量分析125kV组剂量〈85kV组。结论高千伏在DR的胸部摄影中并不是最佳选择,应选择85kV进行胸部正位摄影。  相似文献   

16.
俞新华  黎惠如  宋敏  曾庆之 《海南医学》2014,(23):3473-3476
目的评价车载直接数字摄影技术(DR)在院外大规模胸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12月车载DR图像和车载传统X线摄影胶片各1 000例及同时段车载X线透视1 000例受检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图象质量、病变检出率及受检者的受照剂量。结果车载DR图像质量好,清晰度高,DR组甲级片率(64.2%)明显高于传统X线摄影组(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废片率为0,优于车载传统X摄影;病变检出率车载DR为7.9%,均比传统X摄影的4.6%及X线透视的3.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图像可长期保存,便于对照;受检者个人受照剂量车载DR为(0.50±0.04)m Gy,明显低于传统X线摄影的(2.35±0.70)m Gy和X透视的(8.40±1.08)m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车载DR使用灵活、方便、高效,病变检出率高,而且明显降低受检者的照射剂量,安全性高,可作为院外健康体检首选的X影像设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尘肺患者应用胸部中仟伏摄影和数字X线摄影检查的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尘肺普查患者50例,分别进行胸部中仟伏摄影及数字X线摄影,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尘肺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及临床分期检测情况。结果胸部中仟伏摄影、数字X线摄影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0%、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中仟伏摄影检测尘肺的临床分期情况显著优于数字X线摄影(P〈0.05)。结论尘肺患者进行胸部中仟伏摄影能量减影敏感性较高,对于早期尘肺的发现及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洪振刚  张团委  吴开春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66-67,70,161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底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均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CT增强检查。分为钡餐组与C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病变、胃泡内软组织肿块、恶性龛影、胃壁增厚及食管下端变窄的检出率。结果与CT组相比,钡餐组患者的黏膜病变(X^2=21.361,P=0.006)、胃泡内软组织肿块(X^2=11.423,P=0.015)、恶性龛影(x^2=13.217,P=0.012)的检出率均明显增加,而胃壁增厚(X%2=19.124,P=0.008)的检出率减少,食管下端变窄(X^2=5.498,P=0.063)的检出率无差异。结论胃底贲门癌患者应结合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螺旋CT检查,从而提高贲门癌的临床诊断与愈合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计算机X线摄影(cR)与直接数字X线摄影(DR)影像质量。方法通过各种测试方法的设计,CR与DR影像结构测试点的比对以及统计学分析获取腹部脏器影像质量显示的评价依据。结果通过对cR与DR各测试点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结构P值均小于0.05,CR与DR测试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X线摄影CR、DR应用于腹部常规摄影因其影像设备成像原理及方式的差异,所获得的影像质量、临床诊断信息量截然不同,DR明显优于CR。  相似文献   

20.
任勇  胡鸿  陈世孝  罗贤斌 《西部医学》2010,22(7):1302-1303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DR)胸部摄影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000张DR胸部图像进行等级评定,调出非甲级片的原始数据,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甲级片率94.8%,非甲级片率5.2%,非甲级片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摄影参数选择不合理;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不当;人为因素。结论 DR图像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灵活把握摄影各环节的要素,才能获得优质的DR胸片,降低非甲级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