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Braun静脉剥脱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67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3例采用传统剥脱器,B组34例采用Braun剥脱器.比较两组切口个数、手术时间、一次性抽剥成功率、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raun剥脱器组在切口个数、手术时间、一次性抽剥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方面较传统剥脱器有明显优势(P<0.05).在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aun剥脱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传统金属剥脱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型微创剥脱器与传统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将大隐静脉曲张9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2例采用新型微创剥脱器进行手术,B组46例则行传统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术后疗效.结果 A组手术时间(61.4±17.5)min,出血量(23.3±15.4)ml,住院时间(4.6±1.7)d,手术费用(5345.0±1024.6)元,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72.5±18.6)min、(98.4±45.1)ml、(7.8±3.4)d和(6028.6±1032.8)元](P<0.01).A组术后2例剧烈疼痛,3例皮下淤血小腿局部血肿,1例患肢小腿麻木,明显优于B组[分别为5、6、3例](P<0.05).结论 采用新型微创剥脱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要明显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3.
史文山 《现代养生》2015,(6):164-165
目的:探讨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大隐静脉点式剥脱术所得到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曾接收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40例,将这些患者依据随机方式分为两组,两组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对其行传统剥脱术,观察组中患者对其行点式剥脱术,观察其临床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现,无1例患者截肢;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组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中患者少;观察两种方法治疗中所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中患者出现并发症者有5例,观察组中出现并发症患者仅1例,两组患者之间所存在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大隐静脉曲张选择大隐静脉点式剥脱术是一种理想手术方法,不但能够使患者痊愈,并且手术并发症较少,对患者所造成痛苦比较小,手术质量较高,在临床上应进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型微创剥脱器与传统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将大隐静脉曲张9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2例采用新型微创剥脱器进行手术,B组46例则行传统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术后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61.4±17.5)min,出血量(23.3±15.4)ml,住院时间(4.6±1.7)d,手术费用(5345.0±1024.6)元,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72.5±18.6)min、(98.4±45.1)ml、(7.8±3.4)d和(6028.6±1032.8)元](P〈0.01)。A组术后2例剧烈疼痛,3例皮下淤血小腿局部血肿,1例患肢小腿麻木,明显优于B组[分别为5、6、3例](P〈0.05)。结论采用新型微创剥脱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要明显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疾病手术治疗中小切口点状剥脱术的应用效果。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微创点状剥脱术组)39例、对照组(高位结扎加分段切除术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及治疗前后的VCS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VC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l)。结论:微创点状剥脱术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疾病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为今后治疗该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响水县中医院就诊的9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8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传统剥脱术)与研究组(48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3 d炎症因子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对照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均显著缩短,但研究组显著长于对照组;术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大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点状剥脱术在大隐静脉曲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就诊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44例,单盲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6例,采取微创点状剥脱术;对照组18例,采取传统高位结扎加分段抽剥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7.5±1.3)d、(35.4±11.2) ml、(28.7±4.3) min和(1.5±0.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6±1.2)d、(88.6±12.1) ml、(55.6±5.7) min、(2.8±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曲张消失、曲张减少、酸胀消失及肿胀消失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 1/26),对照组为33.3%(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传统术式,微创点状剥脱术可取得相似的疗效,能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78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经典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B组:采用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即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前仅切断并结扎股内侧与股外侧属支,其余属支保留。距最近属支约0.5cm处钳夹切断大隐静脉,近断端行缝扎后结扎;远断端通入剥脱器逐段剥脱直至内踝前方大隐静脉起始处。小腿段曲张静脉团另切口剥脱,切断并结扎交通支。术后给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结果B组手术时间(平均65min)明显短于A组(平均9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08,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但B组切口瘢痕小,美容效果满意。随访2年,两组均无复发。结论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与经典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在治疗效果上相同,但改良法具有简单、省时、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78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经典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B组:采用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即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前仅切断并结扎股内侧与股外侧属支,其余属支保留.距最近属支约0.5 cm处钳夹切断大隐静脉,近断端行缝扎后结扎;远断端通入剥脱器逐段剥脱直至内踝前方大隐静脉起始处.小腿段曲张静脉团另切口剥脱,切断并结扎交通支.术后给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结果B组手术时间(平均65 min)明显短于A组(平均9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08,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但B组切口瘢痕小,美容效果满意.随访2年,两组均无复发.结论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与经典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在治疗效果上相同,但改良法具有简单、省时、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疾病,传统治疗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器剥脱、交通静脉筋膜下结扎术[1](以下称传统术),往往需另做切口剥除曲张静脉,出血较多,易发生切口出血、皮下血肿、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且术后瘢痕影响美观。自1986年7月起国内采用点式剥脱术[2]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疗效满意。我科1989年1月至1998年10月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58例,其中传统术治疗36例,点式剥脱术治疗22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对两种手术疗效进行对照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半导体激光仪与传统方法在治疗大隐静脉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将确诊为大隐静脉曲张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70例,B组用传统方法高位结扎加剥脱术,A组给予半导体激光仪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开始下床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B组(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仪治疗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创伤小,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小。  相似文献   

12.
陈文云  丁屹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287-1288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108例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进腹手术(进腹组)66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42例,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应用抗生素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应用镇痛药的比例。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应用抗生素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病率、住院时间、术后应用镇痛药比率之间有显著差异,腹腔镜组术后病率、住院时间及术后镇痛药比率均明显低于进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瘢痕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的微创大隐静脉电凝术。方法:分析2007年3月-2013年3月使用微创大隐静脉电凝术治疗的268例(315条肢体)大隐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单侧肢体手术时间为30~56 min,平均44 min,住院时间3~14 d,平均5.3 d,住院总费用938.2~3256.5元,平均2102.6元。并发条索样硬结52条(16.5%),局部炎性肿块30条(9.5%),皮肤灼伤16条(5.1%),内踝处皮肤感觉异常5条(1.6%)。术后随访1~3年,局部复发6条(1.9%),无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结论:经过改进的微创大隐静脉电凝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恢复时间短、术后美观、效果好,不但节省了医院成本,并且使患者在基层医院应用较低的医疗费用,就能得到微创治疗,是一种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传统手术组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骆建美 《现代保健》2014,(14):47-49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微创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部分患者同时合并胆囊结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方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残石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为(98.0±9.5)min,术中出血量为(90.3±9.8)mL,住院时间为(9.5±4.3)d,并发症发生率为5%,残石率为10%。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微创治疗价值巨大,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残石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国方  唐敏 《现代保健》2012,(22):10-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科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略长于传统开腹组(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镇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或穿刺口种植肿瘤转移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同样能达到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且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镇痛、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胆总管结石患者各80倒分别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和B组(传统开腹手术),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结果A组的手术用时明显短于B组(P〈0.01),A组出血量少于B组(P〈0.01),2组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A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A组的术后疼痛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治疗腹股沟疝的优缺点,为腹股沟疝患者寻求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腹股沟疝患者100例,分为2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50例作为观察组,传统修补术组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处牵拉感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处牵拉感以及术后并发症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学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对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2例患者采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患者伤口全部Ⅰ期愈合,无感染病例。术后随访1~24个月,无一例复发,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痔动脉结扎悬吊术进行治疗,与另外50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作疗效对比,观察疗效差异。结果痔动脉结扎悬吊术组在术后肛门疼痛,术后肛门出血,平均住院时间与外剥内扎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混合痔的手术方式,远期疗效与外剥内扎术相似,而其术后肛门疼痛、出血及住院时间方面较外剥内扎术明显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