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探讨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采集28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和18例健康儿童外周血和脑脊液标本,检测CRP浓度,评价临床价值.结果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外周血和脑脊液中CR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 < 0.05).经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外周血和脑脊液中CRP水平显著下降(P < 0.05).结论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外周血和脑脊液中CRP明显升高,可用于判断疾病发展的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在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2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病毒性脑膜炎的新生儿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儿的脑脊液细胞数、脑脊液蛋白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同时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脑脊液细胞数、脑脊液蛋白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规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组患儿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疗过程中,监测其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能够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选择、疗程的制定以及疾病预后判断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PCT、CRP及TNF-α检测对小儿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细菌性脑膜炎及3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选择3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PCT、CRP及TNF-α的差异。结果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PCT、CRP及TNF-α均较病毒性脑膜炎组、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在病毒性脑膜炎组及对照组患儿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TNF-α在病毒性脑膜炎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一个敏感指标,联合检测PCT与CRP、TNF-α则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不同病原体感染脑膜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3例急性脑膜炎患者在抗生素治疗前行腰穿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成细菌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炎组。PCT、外周血CRP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在入院和治疗后分别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03例急性脑膜炎患儿血清PCT及脑脊液PCT。结果治疗前细菌性脑膜炎组患者血清PCT浓度(15.36±7.25)ng/mL,脑脊液PCT浓度(0.91±0.32)ng/mL,病毒性脑膜炎组患者血清PCT浓度(0.88±0.42)ng/mL,脑脊液PCT浓度(0.23±0.11)ng/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生素治疗后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PCT浓度(6.78±3.45)ng/mL,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对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也可作为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联合检测脑脊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水平对儿童感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03-2012-06我院收治的感染性脑膜炎患儿59例为观察组,并根据病因分为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 ,PM)组20例,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M)组23例和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 ,VM )组16例。选择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患儿CRP和Ig水平(IgA、IgG和IgM)。结果观察组患儿CRP、IgA、IgG和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 患儿CRP水平明显高于TM组和VM组,TM组IgA、IgG水平明显高于细菌PM、V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RP和Ig对儿童感染性脑膜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小儿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65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41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40例健康对照个体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1)细菌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健康对照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不全相等(P<0.05);细菌性脑膜炎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健康对照组(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将病毒性脑膜炎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数据合并,以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5ng/L作为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cut-off值,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100.0%、98.8%、98.5%、100.0%、99.3%。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病毒性脑炎患儿20例,细菌性脑膜炎20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按临床评分分为重症组及轻症组。选取20例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儿童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测定脑脊液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后SOD水平较治疗前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且SOD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重症患儿SOD水平较轻症患儿降低。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后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且MDA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重症患儿MDA水平较轻症患儿增高。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OD、M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存在氧化应激,脑脊液SOD与MDA水平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NF-α及IL-1β在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03—2013-02我院收治的30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2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为对照组,选用ELISA(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方法分别测定2组患儿血清中的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及IL-1β(白细胞激素-1)的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TNF-α表达水平(27.8±3.2)pg/L明显高于对照组(14.5±1.6)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IL-1β表达水平(22.3±2.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8.6±1.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相比,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清中TNF-α、IL-1β表达水平更高,在临床诊断中有助于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数(WBC)在鉴别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中的价值.方法 把研究对象分为3组,分别为病毒性脑炎组(viral encephalitis)、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组(atypical bacterial meningitis)和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组(typical bacterial meningitis),另选2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分别测PCT值、CRP值和WBC值,各组指标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并应用ROC曲线比较三者在鉴别病毒性脑炎和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血清PCT在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病毒性脑膜炎组、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CRP在病毒性脑炎与化脓性脑膜炎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WBC在病毒性脑炎组和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病毒性脑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病毒性脑炎组中,PCT对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93.9%,大于WBC和CRP.结论 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时,PCT升高,病毒性脑炎时PCT升高不明显.PCT在鉴别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时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多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在急性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敏感性及量化标准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6例急性细菌性和 31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分别比较其临床症状、外周血像 ,血糖和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糖的检测结果。结果 从临床症状和外周血像上很难鉴别急性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 ,但当脑脊液的糖 <1.7mm ol/ L、脑脊液白细胞总数 >2 0 0 0× 10 6/ L、中性粒细胞数 >10 0 0× 10 6/ L、蛋白 >2 .0 g/ L、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 <0 .35时应高度怀疑细菌性脑膜炎。上述指标鉴别两者的敏感性依序为 :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脑脊液糖、蛋白和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数、脑脊液白细胞总数。结论 上述量化标准有助于提高细菌性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肽,是鉴别全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敏感指标[1]。C反应蛋(C-reactive protein,CRP)属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对于鉴别颅内感染性疾病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检测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PCT和CRP水平,探讨其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水平在成人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0例为病毒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0例为结核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30例为化脓组; 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4组血清中CRP,IL-6,Procalcitonin的表达水平; 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CRP,IL-6,Procalcitonin水平对成人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健康人群血清中CRP和IL-6的表达水平均比成人脑膜炎患者低,且在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中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血清中Procalcitonin的表达水平在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中最高(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次之(P<0.05),健康人群再次之(P<0.05),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中最低(P<0.05)。CRP高表达与成人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826,P<0.001); Procalcitonin高表达与成人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水平呈正相关(r=0.866,P<0.001)。诊断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与体检健康者CRP,IL-6,Procalcitonin水平的灵敏度分别为83%、87%、87%,特异度为83%、87%、87%; 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与体检健康者CRP,IL-6,Procalcitonin水平的灵敏度分别为93%、87%、87%,特异度为67%、73%、87%; 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与体检健康者CRP,IL-6,Procalcitonin水平的灵敏度分别为87%、87%、87%,特异度为87%、73%、87%; CRP,IL-6和Procalcitonin水平对成人脑膜炎的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87.50%。结论 CRP,IL-6,Procalcitonin水平可作为辅助诊断成人脑膜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脂蛋白(a)[Lp(a)]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疾病中的变化以及Lp(a)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透射比浊法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6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卒中20例、病毒性脑炎8例、细菌性脑膜炎12例,脑肿瘤20例)的血清Lp(a)和CRP含量,并与30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Lp(a)两次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恢复期Lp(a)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而CRP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2)脑卒中组和病毒性脑炎两次Lp(a)和CRP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细菌性脑膜炎组和脑肿瘤两次Lp(a)和CRP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3)病毒性脑炎组与细菌性脑膜炎组比较,急性期Lp(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期Lp(a)没有显著性差异,两次CRP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Lp(a)与CRP同样可作为细菌感染的观察指标,并可作为病毒性脑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指标之一,感染控制后Lp(a)明显下降,且较CRP恢复更早;而脑卒中组Lp(a)水平不受病程及治疗影响;Lp(a)可作为脑肿瘤手术动态观察病人状况的指标之一,Lp(a)的检测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根据病原菌不同,分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51例(细菌组)和病毒性脑炎(脑膜炎)62例(病毒组),检测血清PCT、CRP及LDH指标阳性率,并对单一和联合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细菌组PCT(42例,82.35%)、CRP(40例,78.43%)及LDH(39例,76.47%)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及LDH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灵敏度92.16%,特异度83.87%,约登指数0.790 6,阳性预测值82.46%,阴性预测值92.86%。结论血清PCT、CRP及LDH在儿童化脓性脑炎中的阳性率较高,且联合检测三种指标对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0-11-2013-11收治的7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化脑观察组,选取7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病脑观察组,选取7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患儿的血清与脑脊液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化脑观察组血清与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病脑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脑观察组血清与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化脑观察组与病脑观察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可以帮助判断病情的进展与恢复情况,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数据,以期提高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儿童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程>1个月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大部分病例联合应用免疫治疗,发病后1 a成功随访23例,预后不良率高(69.57%);患儿住院期间血淋巴细胞亚群以CD19+、NK、CD20出现异常率较高(>50%),50%以上的患儿停用抗生素时不符合国内常见停药标准,应用免疫治疗对患儿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难治性细菌性脑膜炎常出现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异常,临床应重视加强免疫方面的检查及治疗。临床决定患儿是否停用抗生素应多因素综合考虑及个体化治疗,为患儿制定最佳停用抗生素时间点。免疫调节治疗的长期效果仍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脊液干扰素-γ(IFN-γ)、降钙素原(PC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脑膜炎感染类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3例脑膜炎患儿,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脑膜炎(BM组,n=42)和病毒性脑膜炎(VM组,n=31).检测两组脑脊液IFN-γ、PCT及MMP-9水平,分析脑脊液IFN-γ、PCT及MMP-9检测对脑膜炎感染类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BM组意识障碍、抽搐以及卤门张力增加发生率明显高于VM组(P<0.05),BM组脑脊液IFN-γ水平低于VM组,而PCT及MMP-9水平则高于VM组(P<0.05),且BM组和VM组中重症患儿脑脊液IFN-γ、PCT及MMP-9水平分别高于轻症患儿(P<0.05).脑脊液IFN-γ、PCT及MMP-9对脑膜炎感染类型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0.816、0.827.与急性期相比,BM组和VM组恢复期脑脊液IFN-γ、PCT及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脑脊液IFN-γ、PCT及MMP-9可作为快速鉴别诊断脑膜炎感染类型的良好指标,且对评估脑膜炎病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趋化因子CXCL-5和IL-8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细菌性脑膜炎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外周血和脑脊液(CSF)中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或聚集,这些感染后的机体反应对清除细菌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免疫反应也诱导了局部(脑脊膜)的炎症损伤。CXCL-5和IL-8是诱导中性粒细胞激活和移动的重要趋化因子。作者通过检测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中CXCL-5和IL-8水平变化,旨在探讨它们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检测对小儿脑膜炎类型和所处时期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3-06—2014-06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膜炎患儿40例,其中细菌性脑膜炎20例,病毒性脑膜炎20例,根据患儿疾病类型分为细菌组和病毒组。选取经家长同意参加试验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头孢曲松联合万古霉素治疗,严重者接受甾体药物治疗。入院当天及恢复期分别行腰椎穿刺术,取脑脊液2mL测定乳酸脱氢酶含量。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仅取2mL脑脊髓液进行乳酸脱氢酶含量检测。结果细菌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均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对照组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类型不同时期的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比较,仅细菌性脑膜炎急性期数据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测能够帮助区分患儿的脑膜炎类型,并能够判断细菌性脑膜炎患儿所处时期,有利于治疗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动态监测在儿童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56例,根据感染病原体分为病毒性脑膜炎(32例)和化脓性脑膜炎(26例),动态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值。结果治疗早期化脓性脑膜炎组的PCT动态监测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治疗后期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动态监测对区分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