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简称PTCA)的基础上,在球囊扩张后的单狭窄部位植入支架,以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改善心肌供血,达到治疗目的,是当今国内外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它应用于临床的人数正在显著增长。在此类手术患者的护理方面也有了较快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术前准备1.1患者的心理准备由于患者对心血管介入治疗还不甚了解,对手术预后信心不足,故心理负担较重,易产生恐惧心理,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因此要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进行心理护理。结合典型成功病例进行健康教育,采用心脏解剖示意图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NIR冠状动脉支架治疗血管分叉处病变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方法:将36例冠状动脉分叉处病变的患者均置入NIR支架,并观察患者发生临床事件及6个月后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6个月后完成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32例,无1例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急性心肌梗死,3例发生了内支架再狭窄(9.38%,直径>50%),仅有1例发生再狭窄后出现心绞痛(33.3%),3例分叉处血管发生再狭窄(9.38%,其狭窄程度>60%),有1例于术后第10天出现急性肺栓塞死亡。结论:冠状动脉血管分叉处病变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后置入NIR支架,其发生临床事件及再狭窄率低,近、远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雷利民  杨国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597-3598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术,是治疗冠心病(CAD)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通过冠状动脉导管将支架送至冠状动脉病变处,支架打开后就起到支撑血管壁的作用,从而达  相似文献   

4.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近来在国内外应用日渐增多,具有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容易、不影响抗凝药物连续使用、患者无需卧床休息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易为患者接受。笔者自2002年3月-2003年9月共完成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术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术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大大延长了患者的寿命[1-4],而冠状动脉内置支架患者同时罹患白内障需要做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也在增加,由于这类患者的年龄一般较大,多合并全身病,且需终生服用抗凝药物,对于这类患者的的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至关重要.笔者对6例(7只眼)冠状动脉内置支架的白内障患者的进行了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本文总结分析我院自 1994~ 2 0 0 1年 4年间 ,在北大人民医院心内科协助下开展的 15 6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病人 ,经再次造影证实的 12例术后再狭窄病人的资料。以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与临床因素的关系 ,为防治该病选择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病人中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 5 7岁 ,最小 4 1岁 ,平均 4 9± 8岁。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前拟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10例 ,不稳定心绞痛 2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手术时间均在发病后 2~ 4周。支架放置均为 1~2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在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心内科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开始时使用替罗非班。B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12~24h开始使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7d后,B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急性再发心梗、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出院前死亡和出血发生率差异无(P〉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在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临床疗效确切,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基础上将支架植入冠状动脉病变处治疗急性血管闭塞、降低PTCA后再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术中、术后会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并发症,因此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非常重要。我院自2007年1月至9月,共进行51例反复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94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的280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均为1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舒适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急性血栓、伤口出血、低血压、迷走神经反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整体护理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整体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回顾所有3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治疗的总成功率为96.7%,术后随访结果显示,4个月后,1例患者发生了LAD支架再狭窄症状,需要再次接受治疗。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王慧 《淮海医药》2003,21(4):326-326
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支架术是冠心病治疗学上的重大突破 ,使冠心病治疗效果大大提高 ,PTCA+支架术主要使用球囊扩张支架 ,将金属支架包绕在球囊上 ,利用球囊导管经穿刺外围股动脉 ,将支架送至冠状动脉病变部位 ,向球囊内加压 ,球囊扩张后 ,使支架撑开 ,使支架反撑于血管内壁 ,防止再狭窄的发生 ,具有创伤小 ,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1998年 2月~ 2 0 0 2年 10月我科成功施行了 35例 PTCA+支架术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患者术后恢复快 ,无 1例因护理不当而发生并发症 ,均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5例 ,…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抗凝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相结合对患者进行支架,应用抗凝血药物对患者进行术后抗凝护理,密切观察患者以防止血栓形成。结果对老年人实行PTCA+CS,并且术后合理应用抗凝药物82例患者均可有效缓解并预防血栓的形成。结论对术后患者进行相应观察与护理,预防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袁凤新  汤群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436-3437
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它具有诊断准确、疗效显著、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14.
高波 《哈尔滨医药》2007,27(6):67-68
冠状动脉造影(Stent)及内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RCA)后冠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它有诊断准确、疗效显著、创伤小的特点。但它毕竟是有创手术,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我科从2002年11月~2003年5月共做冠状动脉造影42例,其中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发生梗死的动脉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结果 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为96.6%,患者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结果为I级44例,0级14例,共使用75枚置入支架,术后患者血流TIMIⅢ级者56例,TIMIⅡ级2例,休克时间过长死亡1例,随访6个月-1年,2例患者出现支架再狭窄症状,经二次治疗后治愈,1例再次急性心肌梗死致死亡。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及其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常见临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50例,搜集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0例患者造影以及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临床常见并发症为:穿刺点渗血、恶心呕吐、腹胀以及尿潴留,经过临床有效护理以及积极的对症治疗,不良反应消失。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临床创伤小、见效快,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严密观察、耐心疏导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中采用对吻支架术和单支架术治疗,探讨两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通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对吻支架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支架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情况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即刻分支血管残余狭窄大于50%发生率、术后一年分支血管TIMI血流3级和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发生率、术后一年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吻支架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虽近期疗效与单支架术差异不大,但远期疗效及心血管不良事件更优。  相似文献   

18.
洪浪  盛国太 《江西医药》1999,34(6):326-329
目的 探讨PTC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1998年4月 ̄1999年4月,17例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其中3例为急性心肌梗塞,15例患者的21外冠状动脉病变成功地进行PTCA,其中10例患者的12处病变置入12枚支架,立即行冠脉造影。结果 17例冠状动脉扩张满意,无残余狭窄,所有病例胸痛缓解或消失,1例术后7个月再发心绞痛,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 显示PTCA和支架术是安  相似文献   

19.
倪青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738-739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整体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32例急性心梗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为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采用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准备工作,术中医护密切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的一套完整的护理程序。结果 32例患者中拔管时出现低血压4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发生皮下血肿3例,经过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术前、术中、术后规范化护理作为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治疗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TCA回顾分析。结果通过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全部患者均能接受手术,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临床护理和康复指导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较佳的护理治疗途径,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