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腺癌、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喉的源发于腺体的恶性肿瘤[1].最常见的部位是室带、喉室和前连合.黏液表皮样癌是1924年由Masson等在形容腮腺恶性肿瘤时第1次提出的.一般这种肿瘤由3种细胞构成:鳞状细胞、黏液细胞和间质细胞.黏液表皮样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大的涎腺,而发生于喉部的很少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大涎腺来源27例(35.5%),小涎腺来源49例(64.5%).Ⅰ期8例(10.5%),Ⅱ期23例(30.3%),Ⅲ期18例(23.7%),Ⅳ期27例(35.5%).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对数秩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区域复发率28.9%,远处转移率21.0%.5年、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3.7%、48.2%;5年、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8%、39.8%;5年、10年肿瘤相关生存率为74.9%、5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和周围神经侵犯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模型多变量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周围神经侵犯是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对于Ⅲ、Ⅳ期患者,放疗组的无瘤生存率与未放疗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TNM分期、病理类型和周围神经侵犯是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是治疗腺样囊性癌的主要方法,术后放疗可能提高Ⅲ、Ⅳ期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涎腺肿瘤376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1971~1990年在我院治疗,并有较完整随访资料的376例涎腺肿瘤患者的治疗情况。发生在腮腺者261例,颌下腺37例,舌下腺4例,小涎腺74例。良性肿瘤162例,涎腺癌214例;涎腺癌的病理分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52例,腺癌53例,粘液表皮样癌41例,腺泡细胞癌27例,乳头状囊腺癌11例,腺样囊性癌23例,鳞状细胞癌4例,未分化癌3例。214例涎腺癌5年生存率为69.6%,10年生存率为54.9%。良性肿瘤均手术治疗。182例涎腺癌采用手术或手术+术后放疗的治疗方案。手术是治疗涎腺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涎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涎腺混合瘤(mixedtumor),是最常见的涎腺上皮肿瘤,其中80%~90%发生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虽然绝大多数为良性,但仍有恶变倾向,其恶变率为2%~9%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30~50岁最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现报告1例巨大涎腺多形性腺瘤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上颌窦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探讨影响上颌窦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1984年1月—2002年1月36例原发于上颌窦的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单纯手术、单纯放疗与放疗结合手术等治疗方式的疗效。对其治疗与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初次治疗结束后,全组有19例(19/36,52.8%)带瘤生存。全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8、3%,其中Ⅲ期患者为75.0%,Ⅳ期患者为42.9%。手术+放疗组、单纯手术组及单纯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71.4%和12.5%。肿瘤分期、治疗方式和初次治疗后是否有肿瘤残留是影响上颌窦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值分别为0.047、0.035和0.024)。结论上颌窦腺样囊性癌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初次治疗后是否有肿瘤残留以及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口腔和上呼吸道近乎有1,000个小涎腺,在上述部位的小涎腺肿瘤中52%为恶性。腺样囊性癌是头颈部小涎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各家报道在9882例喉癌中腺样囊性癌有21例,占0.21%。本病命名混乱、Ewing首先采用腺样囊性癌,一直延用至今。在文献报道中声门下区腺样囊性癌仅36例,本文作者介绍了另外3例。本病的发病率男、女几乎相似。发病年龄在26~75岁,平均51岁,最多见为60岁。症状为呼吸急促,用力  相似文献   

7.
腺样囊性癌常发生于涎腺和呼吸道粘膜腺体,发生于外耳道者罕见。笔者总结了1985年至1996年间收治的22例外耳道腺源性肿瘤,其中腺样囊性癌13例,现就其临床和病理特性做一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13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男6例,女7例,年龄31~60岁,平均45.6岁,病史1~20年,平均5.8年,其中7例为手术后复发来诊,1例曾先后4次手术。所有患者均有较长时间耳痛史,检查除1例肿瘤位于耳廓上部,耳甲艇及三角窝外,其余12例肿瘤均位于外耳道软骨部,肿物质硬,触痛明显。治疗行扩大乳突根治术或颞骨次全切除术。随诊1例术后2年全身性骨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CNA,P^16,P27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5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CNA和P^16,P27基因蛋白的表达,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CNA在所有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表达程度在组织类型,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性(P<0.05),而在局部复发,转移和累积生存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27基因阳性表达率为34.5%,其表达程度在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组织类型,局部复发,转移和累积生存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16基因阳性表达率为65.5%,其表达程度在所有变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CNA和P^27基因作为评估该肿瘤预后的生物学指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M)是发生于涎腺的常见恶性肿瘤,是涎腺疾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1〕。近年来,大蒜素具有抗癌、防癌作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大蒜素对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在ACCM方面未见报道。作者通过细胞培养及  相似文献   

10.
崔雨田  任保元 《耳鼻咽喉》1998,5(6):365-367
本文回顾了1971 ̄1990年在我院治疗,并有较完整随访资料的376例涎腺肿瘤患者的治疗情况。发生在腮腺者261例,颌下腺37例,舌下腺4例,小涎腺74例,良性肿瘤162例,涎腺癌214例;涎腺癌的病理分型;癌大多形性腺癌中52例,腺癌53例,粘液表皮样癌41例,腺泡细胞癌27例,乳头状囊腺癌11例,腺样囊性癌23例,鳞状细胞癌4例,未分化癌3例。214例涎腺癌5年生存率为69.6%,10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腺样囊性癌又称“圆柱癌”,常发生于口腔大小涎腺及呼吸道黏膜腺体,原发于外耳道的腺样囊性癌临床较为少见,我院2001年收治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 PCNA、P1 6、P2 7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5 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 PCNA和 P1 6、P2 7基因蛋白的表达 ,使用 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CNA在所有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其表达程度在组织类型、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性 (P<0 .0 5 ) ,而在局部复发、转移和累积生存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2 7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34.5 % ,其表达程度在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在组织类型、局部复发、转移和累积生存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1 6 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6 5 .5 % ,其表达程度在所有变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 ,PCNA和 P2 7基因作为评估该肿瘤预后的生物学指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于喉部的恶性肿瘤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癌,另一种是肉瘤。在临床上以癌最为多见,而上皮癌中又以鳞状细胞癌(俗称喉癌)多见,喉腺癌极少见,腺样囊性癌是腺癌当中的一个类型。肉瘤本身少见,喉软骨肉瘤是喉肉瘤当中最常见的一种。颗粒细胞瘤亦为发生于喉的罕见肿瘤,有一定的恶性  相似文献   

14.
腺样囊性癌是涎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很少见于鼻咽部,文献中仅有34例报告。34例中证实为原发于鼻咽部者仅8例,加作者报告3例共11例。女性6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硬质肿块为表现的耳鼻咽喉小涎腺来源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以硬质肿块为表现的发生于耳鼻咽喉各部位的小涎腺来源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平均为4.3年,随访6个月~15年;9例均复发,死亡5例,其中肺转移3例,骨转移1例,颅内扩散1例;存活4例。带瘤生存时间最长为6年3个月。结论:本组9例病理类型均为实心型小涎腺来源腺样囊性癌,均有以硬质肿块生长为主要表现的特点,应及早诊断,第1次行扩大手术,术后辅以放疗,其预后远较其他类型差。  相似文献   

16.
<正>耵聍腺肿瘤是指发生在外耳道的具有腺样结构的肿瘤。肿瘤起源于外耳道软骨部耵聍腺导管上皮及肌上皮,现广泛采用Wetli等[1]的分类方法,分为耵聍腺瘤、多形性腺瘤(混合瘤)、腺样囊性癌和耵聍腺癌;其中耵聍腺瘤和多形性腺瘤为良性肿瘤,腺样囊性癌及耵聍腺癌为恶性肿瘤。耵聍腺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低,现国内外仅约150例病例报道[2],本人短期内遇及2例耵聍腺良性肿瘤,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小涎腺系简单的小管泡腺,其腺泡主要分泌粘液,偶而分泌浆液。小涎腺位于口腔、鼻和鼻窦、咽、喉以及气管支气管粘膜下。它们的分泌物覆盖、润滑和保护上皮,清除呼吸道内的外来微粒以及对热和水蒸气的交换使与吸入空气相平衡。在口腔小涎腺分泌大量唾液,湿润、保护粘膜,促进味觉、吞咽和防龋。它们对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的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小涎腺的恶性肿瘤以其高度恶性和侵袭性为特征,预后不良,需采取严峻的治疗措施。一般是用手术和放疗的综合疗法。【细胞类型】腺样囊性癌:为最常见类型,占所有小涎腺肿瘤的1/3以上,约占恶性小涎腺瘤的50%。本病为中度恶性,但其局部侵袭性成为治疗的特殊问题。面骨和颅底骨的直接浸润常见。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8.
鼻窦恶性肿瘤中鳞癌约占60%,其次为腺癌及腺样囊性癌。该肿瘤的80%原发于上颌窦。肿瘤易迅速、直接扩展入筛窦或眼眶进而再入前、中颅凹,以致其中50%以上不能确定其在窦内正确的原发部位。由于受累部位解剖复杂不能整块切除,且病变多属晚期,许多外  相似文献   

19.
喉癌中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多见.发生于喉的腺癌占2%[1],而由涎腺起源的喉腺样囊性癌更为少见,据统计约占喉恶性肿瘤的0.25%[2].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并就此复习了文献.  相似文献   

20.
腺样囊性癌多发于头颈部涎腺,发生于外耳道者少见。现将我科诊查的外耳道腺样囊性癌1例患者,报告如下:男,57岁,因左耳反复发作性疼痛5年余,伴口角右歪斜半月,在当地医院行抗炎治疗无效后于2006年10月10日转入我科。患者主诉既往曾多次患外耳道炎及外耳道疖肿,行抗炎治疗,从未行局部组织病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