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影响乙脑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对乙脑流行特征影响,探讨乙脑防制策略.方法 对应急接种资料及乙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共发放乙脑疫苗211280人份,接种适龄儿童195230人,接种率达99.71%.无严重接种反应发生.由于应急接种,2003年乙脑发病流行期比1990~2002年乙脑流行期缩短.讨论 乙脑应急接种控制乙脑流行效果显著,在乙脑流行期接种乙脑疫苗安全,可行.建议将乙脑纳入计划免疫,必要时可扩大接种对象年龄范围.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气候温暖的南方,寒冷地区少见,哈尔滨市尚未见乙脑临床病例报告。1974年夏秋季节在哈尔滨一带乙脑首次暴发流行,现将我院于1974年8月——10月收治的39例乙脑临床分析如下。资料分析一般资料:本组共39例,1例从脑组织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9例血清补体结合试  相似文献   

3.
我院近日收治1 5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经积极综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例均为住院患儿.男10例,女5例,年龄10个月-12岁.1 5例病例均符合乙脑诊断标准[1]:①均发生在乙脑流行季节;②有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③脑脊液呈病毒性感染改变.有10例作了反向间接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抗乙脑病毒抗体IgM(ELIsA)均为阳性.15例均为重型乙脑且均未接种乙脑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化州市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我市乙脑疫情趋势,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制定乙脑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化州市2001年~2005年乙脑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 化州市2001年~2005年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者以<10岁的散居儿童、学生为主占100%,男多于女;发病季节主要分布在5、6、7月,发病季节前移.结论 我市2001年~2005年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每年均有病例,且2001年又出现过一次小高峰.说明了我市乙脑预防工作还不容忽视,特别是要加强小年龄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我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我省的乙脑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1995~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6年江西省共报告乙脑病例3857例,死亡189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分别为0.86/10万和0.0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8个月,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2.02%;赣州市和上饶市乙脑发病一直居全省前列;病例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0.67%.结论 加强乙脑疫情的监测,在薄弱地区努力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积极开展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今后我省控制乙脑流行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蚊媒急性中枢神经性传染病。其病情重,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为掌握乙脑的流行规律、探讨流行因素、制定防治对策、进一步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现将我县1990~1999年10年间确诊为乙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有报道称,该病病死率高达5%~35%,幸存病例中30%~50%将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给社会[1]  相似文献   

8.
接种乙型脑炎疫苗致不良反应个案报道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文新  毛宗福  赵炜 《中国药师》2006,9(4):361-363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我国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病死率较高。接种乙脑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脑流行的最有力的措施。但乙脑疫苗所致的不良反应屡有报道,有研究认为接种乙脑疫苗发生不良反应占所有疫苗不良反应的70.33%。本文对乙脑疫苗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进行系统评价,为初步了解接种乙脑疫苗的各种不良反应类型,进而为探讨乙脑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降低不良反应的措施提供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及病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病原型别,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阳性脑脊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分型。结果2006年发病率、病死率较2005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发病多为15岁以下的儿童,RT-PCR分型结果显示病例脑脊液标本感染乙脑病毒为Ⅲ型病毒,与我国常见型别一致。结论2006年河北省乙脑疫情加重,但流行特征仍符合乙脑的一般流行规律。感染的乙型脑炎病毒为Ⅲ型病毒。加强对15岁以下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是防控乙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脑活素与醒脑静治疗乙型脑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由蚊虫媒介而传播.有严格的季节性,流行于6~10月,集中于7、8、9三个月,10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性虫媒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人尤其是儿童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自从乙脑疫苗接种以来,乙脑发病率明显降低,但仍是主要的传染病之一。为探讨低流行区域乙脑防治的实用技术,我们通过对免疫接种、抗体监测、蚊媒监测、疾病监测,研究在乙脑低流行区消除乙脑的可行性,为最终消除乙脑提供理论技术方面的资料。1材料与方法1·1对象选取山区的吾山镇、丘陵的金冢子镇、平原的赵戈镇为监测点,经济水平相近,人口均在4万人左右。1…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血清学诊断,过去主要用补体结合(简称CF)试验、血凝抑制(简称HI)试验或中和试验,不能满足临床对早期诊断的要求。近年采用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如结合常规HI及CF试验,可使乙脑的血清学诊断率大幅度提高。1977年我们对所收集到的临床乙脑病人血清用HI试验、CF试验及本法作血清学诊断,对IgM抗体四种测定方法做了比较,并探讨其对乙脑早期诊断的实用价值。一、材料及方法 (一) 血清的收集与保存:1977年乙脑流行季节,于秦皇岛、唐山、保定、石家庄、邯郸、沧州及抚宁等地,对临床诊断为乙脑的病人(诊断及分型标准按“河北省防治乙型脑炎试行方案”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查明接种乙脑疫苗引起群体性异常反应的性质 ,并探讨发病的原因。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 ,结合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冻干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共接种 6~ 11岁小学生 14 8名 ,出现反应 71人 ,总的反应率是 4 8%。主要症状是“头晕、头疼、恶心、腹疼”等 ,但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症状与体征不符。各班级反应人数分布与年级、年龄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P <0 .0 5 ) ,在性别分布之间未见明显的差异。结论 该小学集体接种乙脑疫苗引起的群体性异常反应为癔病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对接种乙脑疫苗不良反应的不当宣传及惧怕注射 ,引起学生心理恐惧 ,在体质较差者出现异常反应后 ,其它学生因恐惧、谣言等所致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村医药》2013,(20):32-32
世界卫生组织10月9日发布消息称,中国国药集团成都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乙脑减毒活疫苗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这是我国疫苗产品首次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意味着该疫苗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得到世卫组织的认可,已正式进入联合国机构的采购清单,将为全球乙脑控制做出贡献。乙脑流行呈季节性和地区性,在我国部分地区、俄罗斯联邦东南部以及南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流行。据了解,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理事会将于2013年11月在柬埔寨召开,讨论为相关国家提供乙脑疫苗的可行性。如获理事会通过,2014年起相关国家可向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申请获得乙脑疫苗。此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是乙脑疫苗的主要采购方。摘自国家卫生计生委网  相似文献   

15.
李兆祥  李建英 《云南医药》1993,14(3):175-178
1991平7—10月宾川县乙脑暴发流行。全县共发生146例,死亡16例。9月6日我们到疫区现场调查,从15份急性期患者血液和1份急性期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到8株病毒。经过滤过试验、血凝素测定、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和中和试验等鉴定证实,8株分离的病毒均属于乙脑病毒,从而为本次乙脑流行提供病原学根据。另外,还将采集的患者血液进行IgM抗体测定。结果在分离到病毒的7例患者中,6例IgM抗体测定阳性,HI效价在1:80—1:1280之间,说明患者体内已产生抗体,但仍可分离到病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罗甸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对罗甸县2006~2011年的乙脑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全县共报告乙脑病例40例,年均发病率1.99/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发病22例,占55%;男性、女性分别占70%、30%;2~10岁儿童发病30例,占发病总数75%;6~8月份发病37例,占病例总数的92.5%,呈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结论发患者数以散居儿童为主,重点是2~10岁儿童,预防控制乙脑要重点抓好农村边远山区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工作,加宣传教育力度,落实防蚊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17.
关岭县2005—200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忠 《贵州医药》2008,32(7):661-662
关岭县地处贵州省西部地区,辖13乡(镇)226个行政村,农村人口占90.77%。由于关岭县经济、文化及群众卫生防范意识较落后,流行性乙型脑炎(下称乙脑)流行严重,防控工作难度较大。本文通过分析关岭县近3年来乙脑流行特点,旨在进一步探讨针对性的防控对策。1资料与方法1.1流行病学资  相似文献   

18.
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  李刚  陈岷 《医药导报》2003,22(11):817-818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在临沂市的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我市1960-2002年乙脑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960-2002年临沂市共发生乙脑43385例,死亡545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14/10万。病死率9.77%;发病均有严格的季节性;年龄主要集中在1。9岁年龄段,占发病总数的74.48%;散居儿童和小学生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占88.66%。结论 人群疫苗免疫、媒介蚊虫控制及动物宿主管理是减少乙脑发病流行的3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本市15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进一步探索其流行规律和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做好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查对疫情资料和乙脑流行病个案调查表。结果:近15年(除1998-1999两年)全市各乡镇不同年份均有发生乙脑病例,年均发病丰为0.78/10万。病例相对集中农村及市郊,农村发病占全部病例的86.54%,发病以0-岁,5-岁组儿童为多,占全部病例的89.42%,免疫史未种乙脑苗的占82.69%。结论:乙脑发病以农村为主,由于一些偏辟贫困农村周围环境和居住条件差,群众卫生意识差,不相信预防接种。广泛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改善环境居住卫生条件,抓好乙脑疫情监测和儿童乙脑疫苗接种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郝爱英  藏建辉 《河北医药》1997,19(3):172-173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血凝抑制“Hi”试验已广泛应用于虫媒病毒的检测,做为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为乙脑)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病例特异性诊断,起着重要作用。1990年以来,我院检验科提出了石家庄地区血清中“Hi”试验,(≥1∶80)的诊断滴度。几年来经临床验证及有关资料报道,基本稳定。1995年我院收治乙脑患者34例,特将乙脑血抑试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病人血清:凡临床符合乙脑诊断标准(包括实验材料)住院病人34例,发病后1~2周血清,放冰箱保存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