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普瑞巴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普瑞巴林组(B组),两组患者均行神经阻滞,B组加服普瑞巴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QS)和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第2周~第10周,VAS和QS显著下降(P<0.01)。普瑞巴林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区别。结论普瑞巴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神经阻滞效果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丁丙诺菲透皮贴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丁丙诺菲透皮贴联合普瑞巴林;对照组:单独应用口服普瑞巴林。治疗8周后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2周、4周、8周的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睡眠评分、普瑞巴林日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4周及8周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P<0.05);联合应用丁丙诺菲透皮贴后可明显减少试验组普瑞巴林的用量(P<0.05);联合应用丁丙诺菲透皮贴可以显著减少普瑞巴林相关不良反应头晕、嗜睡的发生率(P<0.05)。结论丁丙诺菲透皮贴联合普瑞巴林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普瑞巴林,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普瑞巴林和布洛芬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36例)和布洛芬组(36例),分别给予普瑞巴林和布洛芬治疗2周。用视觉模拟尺进行疼痛(VAS)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观察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普瑞巴林组和布洛芬组治疗后1、2周末VA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末普瑞巴林组VAS评分较布洛芬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周和第2周,普瑞巴林组疼痛缓解的有效率高于布洛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组在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和改善睡眠方面优于布洛芬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用普瑞巴林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应用常规对症支持,观察组(32例)应用普瑞巴林治疗,共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vs. 75.00%,P=0.039)。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vs. 12.50%,P=0.391)。两组患者治疗后3、7、10、14 d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期间应用普瑞巴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缓解疼痛症状、减轻机体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与卡马西平分别联合甲钴胺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分为普瑞巴林组(30例)和卡马西平组(30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本治疗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周、2周、4周时疼痛情况及观察其伴随症状。结果普瑞巴林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优于卡马西平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较卡马西平更能快速、强效的缓解并缩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持续时间,延长睡眠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对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6-12月期间在我院疼痛门诊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SF-36量表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及对血糖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头晕、嗜睡的发生率较高,对照组中便秘发生率较高,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镇痛效果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对血糖影响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普瑞巴林与强的松联合应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4例,按其就诊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普瑞巴林,观察组给予普瑞巴林联合强的松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3周,对照组疼痛发生率、疼痛程度评分、精神状况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25%、5.8±0.5、5.3±1.6、9.4%,观察组分别为28.12%、3.6±1.1、4.8±1.8、3.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9周后,对照组患者疼痛发生率、疼痛程度、精神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8±0.9、3.1±0.9、12.5%,观察组为9.38%、0.9±0.06、2.3±0.6、6.2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强的松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普瑞巴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用普瑞巴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采用随机对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40)给予普瑞巴林口服150 mg.d-1,对照组(n=40)给予卡马西平600 mg.d-1,观察时间为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疼痛程度,采用中国版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同时观察治疗期间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分值的改变、持续睡眠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较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睡眠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P0.05)。结论普瑞巴林可明显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董胜军 《北方药学》2018,(3):152-153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胶囊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诊治的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抽取78例,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治疗组(n=39)应用加巴喷丁胶囊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照组(n=39)单纯采取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就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的VAS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结论:加巴喷丁胶囊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疼痛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冯伟平 《北方药学》2018,(4):123-124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9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观察组采用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改善情况水平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带状疱疹神经痛采用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能有效降低不适症状,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3例和40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方案有效率分别为83.7%、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所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应用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应用卡马西平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对其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两个月VA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患者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14.29%)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 奥卡西平治疗效果优于卡马西平,能降低三叉神经痛患者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对脑卒中后可枢性疼痛(CPSP)的疗效。方法:70例CPSP患者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和卡马西平组各35例,分别给予普瑞巴林和卡马西平治疗,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普瑞巴林组与卡马西平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普瑞巴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卡马西平组(P<0.05),普瑞巴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卡马西平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97例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其中观察组应用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卡马西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睡眠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4 h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9.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治疗老年PHN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与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予以口服普瑞巴林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阿米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评分、镇痛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睡眠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6周VAS评分、睡眠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瑞巴林与阿米替林比较,能更快、持久地缓解PHN,不良反应轻且呈一过性,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米氮平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主要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P组)和联合组(MP组),每组32例。P组应用普瑞巴林治疗;MP组联合应用米氮平片、普瑞巴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MP组的疼痛控制效果、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米氮平片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舍曲林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试验组(n=28)。对照组用普瑞巴林150 mg·d-1,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舍曲林50mg·d-1,2组均常规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治疗前、治疗后4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变化,中文版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定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强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6个领域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舍曲林联合普瑞巴林能提高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沈娴文  朱俊  张瑞林  韩静 《上海医药》2023,(15):23-25+65
目的 :探讨普瑞巴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皮肤瘙痒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予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改良Duo瘙痒评分。结果 :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和改良Duo瘙痒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 <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能显著改善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邓茂  廖勇梅 《北方药学》2016,13(9):24-25
目的:百乐眠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50例采用普瑞巴林75mg bid,维生素B110mg tid,甲钴胺片0.5mg tid等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百乐眠1.08bid,连续2周后改为1.08qn再使用2周,评估疗效,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痊愈率72.00%,有效率94.00%;对照组痊愈率52.00%,有效率84.00%。两组对比,总有效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痊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乐眠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会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带状疱疹的治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的疗效。方法将42例确诊为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和联合组,每组21例。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 VAS 评分)、睡眠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联合组治疗后 VAS 评分明显低于普瑞巴林组,联合组治疗后睡眠均明显高于普瑞巴林组。结论联合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