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氨酸强化肠外营养在胃肠癌根治术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精氨酸强化肠外营养在胃肠癌根治术后的应用价值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广州,510080)彭俊生王吉甫王颀胃肠癌病人常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肿瘤根治术的创伤可加重营养不良和免疫抑制。在改善营养不良方面,全肠外营养(TPN)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热量肠外营养的营养作用及并连输注法的使用。方法低热量肠外营养(HPN)分两组:3L袋装全营养混合液组(HPN3L组)及并连输注组(HPN并连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各30例。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2种不同方案的肠外营养支持5~7天。营养前1天及营养后第8天检测几项营养指标。结果HPN具有明显的营养效应。结论HPN有明显的营养作用,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3.
低热量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低热量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3例可切除胃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术后第2天始分别接受低热量肠内营养(HEN组)和低热量肠外营养(HPN组)。比较两组术后的氮平衡和营养、免疫指标。结果HEN组术后氮丢失少,氮储留率(58.3%)高,术后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下降少,CD3和CD4/CD8易恢复至术前水平;与HPN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N支持有利于胃癌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其中肠外营养(PN)组23例,肠内营养9EN)组22例。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时间1周,检测术前和术后第8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NK细胞活性等细胞免疫指标。结果:PN组术后CD3^ 、CD4^ 水平和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CD8^ 水平明显升高;而EN组术后CD3^ 、CD4^ 、CD8^ 水平和NK细胞活性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肠外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而肠内营养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增强作用,可有效地纠正胃癌病人术后细胞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术后胃瘫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21例术后胃瘫综台征患者采取综合性保守疗法,同时比较肠内营养(13例)与肠外营养(8例),在胃动力恢复时间、疗程、住院时同、住院费用等方面的结果。结果:21例均痊愈,其中肠内营养组胃动力恢复时间为13d,疗程16d,住院时间21d;肠外营养组分别为21d,25d和34d。18例随访半年,恢复良好.未见并发症。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经综合性保守治疗均又获得良好疗效,其中营养支持是关键,与肠外营养比较,肠内营养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在腹部肿瘤病人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Gln)和重组生长激素(rhGH)在腹部肿瘤根治术病人术后肠外营养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行腹部肿瘤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术后肠外营养中应用Gln及rhGH,与另一组应用常规肠外营养的病人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Gln和rhGH联合应用组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球蛋白、Ag NORs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Gln和rhGH肠外营养联合应用于腹部肿瘤术后的病人,可显著提高肠外营养的疗效,改善病人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接受传统肠外营养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治疗,分析两组的血糖水平、氮平衡、血浆蛋白水平、免疫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术后6d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而在血浆蛋白水平和免疫指标方面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Zhang Q  Yu JC  Ma ZQ  Kang WM  Ke MY  Qian JM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1):728-732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方式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肠激素及胃动力的影响,探究预测手术后发生胃瘫的敏感指标.方法将41例限期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0例)与肠外营养组(PN组,21例),术后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于术前、术后第1、7天清晨分别测定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血浆胆囊收缩素(CCK)水平,术前、术后第7天行空腹胃电图(EGG)检查,并连续记录术后胃液引流量.结果(1)胃肠激素:EN组患者术后第7天MTL、胆囊收缩素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1);两组患者GAS水平无明显差别.(2)胃动力:EGG提示EN组术后第7天胃电节律恢复情况明显优于PN组.结论(1)胃大部切除术严重干扰胃肠激素分泌以及正常胃电节律,抑制了胃蠕动.(2)胃大部切除术后应用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有益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及胃动力功能指标的恢复.(3)胃肠激素(GAS、MTL、CCK)和EGG尚不宜作为预测手术后胃瘫发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应用精氨酸强化的肠外营养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断流术后营养状况、肝功能、免疫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患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1~7天行常规肠外营养(PN);研究组20例在常规肠外营养(PN)的基础上加用精氨酸(Arg)。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4、7天营养状况、肝功能、免疫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如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ALT、AST、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免疫指标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免疫球蛋白Ig A、Ig E、Ig M及NO浓度等指标,在术后第7天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精氨酸强化的肠外营养能够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应答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恢复,其临床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机体恢复、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及行食管空肠袢式吻合(少数几例)病例56例,随机分成2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实验组)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组。二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起从营养管道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实验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肠外营养组使用力能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制剂。共1~7d,于术后第1、8天及术前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IL-2。结果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氮平衡均无显著差异。术后第8天实验组IgG、IgA、IgM、CD3、CIM和CIM/CD8均显著高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