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护士进修杂志》2014,(6):488-488
答:应用药物镇痛是临床常见的方法。用药前,护士应掌握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副作用,联合药物应用的配伍效果等。早期充分地解除疼痛是重要的原则,在疼痛发生前给药比在疼痛发生后给药效果好,开始用大剂量,以达控制疼痛的目的,以后逐渐减少至维持量;还可采用联合用药,增强镇痛效果和避免成瘾。用药后20~30min观察镇痛效果,嘱病人卧床。麻醉性止痛药长期用易成瘾,应多种交替使用,必要时用安慰剂代替。病情未确诊前,禁止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患者发生的副作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对策,以达到最佳镇痛效果。方法观察3种不同给药途径PCA进行术后疼痛治疗的患者900例,对其副作用的发生情况进行评分。结果3种不同给药途径PCA,在疼痛治疗期间副作用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对术后患者PCA的副作用进行评估,了解疼痛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以便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镇痛泵治疗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镇痛泵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及时发现患者术后疼痛治疗时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以达到最佳镇痛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由3种不同给药途径使用镇痛泵进行术后疼痛治疗的患者1042例,使用可视模拟标尺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疼痛治疗效果、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给予评分,并对所发生的副作用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结果3组疼痛治疗方法的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每种疼痛治疗方法组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3种疼痛治疗期间发生不同副作用组间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每种疼痛治疗方法所发生的不同副作用组内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术后使用镇痛泵疼痛治疗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无论选择何种镇痛泵进行疼痛治疗都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通过对进行术后疼痛治疗患者的随访,及时发现镇痛泵的操作问题、疼痛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的发生,以便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阴道给药治疗女性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29例口服及直肠给药困难的女性癌痛患者予以美施康定阴道给药,1次/12 h。起始剂量结合剂量滴定设定,在用药过程中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观察阴道给药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的疼痛程度、KP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最后综合评定镇痛效果。结果美施康定阴道给药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和显著有效率分别为9 2.9%和7 5.0%,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便秘和嗜睡。结论对于不能口服及直肠给药的女性癌痛患者,美施康定阴道给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5.
镇痛泵治疗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镇痛泵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及时发现患者术后疼痛治疗时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以达到最佳镇痛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由3种不同给药途径使用镇痛泵进行术后疼痛治疗的患者1042例,使用可视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治疗效果、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给予评分,并对所发生的副作用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结果3组疼痛治疗方法的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每种疼痛治疗方法组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3种疼痛治疗期间发生不同副作用组间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每种疼痛治疗方法所发生的不同副作用组内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术后使用镇痛泵疼痛治疗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无论选择何种镇痛泵进行疼痛治疗都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通过对进行术后疼痛治疗患者的随访,及时发现镇痛泵的操作问题、疼痛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的发生,以便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氯酚酸钠栓在首次妊娠女性药流清宫术中镇痛的效果。方法:将在本院住院部初次妊娠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孕妇35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76例孕妇在清宫术前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对照组176例孕妇药物流产后直接行清宫术,观察记录术中两组的疼痛程度及药物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无痛率为32.95%,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5.80%,而对照组的无痛率仅为3.41%,疼痛缓解有效率为30.11%。两组镇痛效果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观察组药物副作用少。结论:首次妊娠的女性药流清宫术前使用双氯酚酸钠栓塞肛处理,术中镇痛效果肯定,且方法简单、安全、经济,是值得推荐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前化学疗法是恶性肿瘤与白血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每个病人至少需要几个疗程,多则数十个疗程,才能达到缓解,因疾病种类不同则采用的化疗方案和用药次数亦有差异,但基本遵循“早期、联合、足量、间歇”的原则。静脉给药是化疗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反复穿刺及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刺激对血管都有程度不同的损伤,血管弹性、脆性的改变,血管壁变厚、变硬,管腔变细,血管阻塞,最后造成静脉穿刺的困难。另外,药物渗出及刺激周围组织和皮肤,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皮肤发生色素沉着,给病人造成一定痛苦,也给护士的治疗带来诸多不便。本文谈谈如何避免化疗药损伤血管与局部组织的几点体会。 (一)首先要求责任护士有熟练的穿刺技巧及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操作时要爱护病  相似文献   

8.
病人自控止痛泵术后镇痛的护理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自控止痛泵 (PCA泵 )用于术后镇痛的护理方法 ,告诫病人要根据自己的镇痛需要控制好给药的时机和剂量。用PCA前 ,应征得病人和家属的同意 ,详细介绍PCA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治疗目的、药物的作用、剂量和反应等 ,应用PCA过程中 ,护士应给予严密观察 ,尤其注意对PCA泵及止痛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士主动参与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婴幼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20)采用传统的镇静、镇痛方法,患儿躁动或主诉疼痛时护士根据医嘱被动执行镇静、镇痛治疗;研究组(n=20)患儿术后即由监护医师开出小剂量镇静、镇痛药物持续静脉泵入的医嘱,护士根据FLACC、Ramsay评分对患儿的疼痛及清醒程度进行判断,在药物安全剂量范围内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保持患儿处于安静清醒状态。术后镇痛期间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术后6、12、24 h由床位护士观察并记录患儿镇痛镇静评分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6、12、24 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更平稳(P<0.01),且呼吸机使用、监护室滞留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疼痛评估、疼痛监测、疼痛护理等规范化疼痛管理可改变被动的常规疼痛护理,确立护理人员在疼痛护理中的主导地位,对降低术后疼痛级别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静脉滴注给药具有作用快、效果好、剂量易控制等优点,已成为临床给药的主要途径。为了提高药物的用药效果,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许多药物需静脉推注,这一方给药途径可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工作负担,浪费了工作时间。为此,我们自制使用一次性输液袋,通过20例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材料:取一次性血浆袋一个,止血钳网把。其使用方法为将所需推注的药物加入一次性血浆袋后,用止血钳夹紧,插入胶皮管即可。2讨论静脉推药是为病人药物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也给护士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占去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尤…  相似文献   

11.
病人自控止痛泵术后镇痛的护理新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介绍了自控止痛泵(PCA泵)用于术后镇痛的护理方法,告诫病人要根据自己的镇痛需要控制好给药的时机和剂量。用PCA前,应征得病人和家属的同意,详细介绍PCA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治疗目的、药物的作用、剂量和反应等,应用PCA过程中,护士应给予严密观察,尤其注意对PCA泵及止痛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本院2010年门诊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因为疼痛而到医院就医,不少患者深受疼痛的折磨,对疼痛患者的诊疗和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已经将疼痛列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大生命体征,其地位可见一斑.所以如何解除患者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本文针对现今临床疼痛护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逐步提高疼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疼痛三阶梯治疗方案,经在一些发达国家进行临床观察,疗效令人满意,我们只要按照该方案的原则进行治疗,可使九成以上患者的疼痛得到满意控制[ 2].我们在临床上使用的镇痛药物一般通过口服,舌下含服,肌肉、皮下、静脉、硬膜外、蛛网膜下隙注射,外周神经封闭,灌肠等方式给予.但是无论通过什么途径给药都需要正确掌握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途径以及给药时间.所有止痛药物都应有规律地按时给予,开始由小剂量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能满意控制疼痛为止,两次给药之间要掌握好镇痛药物药效的衔接,才可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本文总结了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抗感染治疗及预防耐药菌株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临床上医生可以根据抗生素作用原理、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决定抗生素的种类、剂量、给药途径,但临床工作中具体的给药过程一般由护士操作。因此,为使抗生素充分发挥其最佳疗效,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赵锦  谷月茹 《天津护理》2002,10(2):70-71
开胸心脏术后伤口疼痛会给病人带来许多不适并限制了正常呼吸和有效排痰。病人自控镇痛通过特制的电脑机械泵将镇痛药匀速输入,当病人意识到疼痛或疼痛加剧时按压启动键,可将事先设定剂量的镇 药注入体内,达到止痛目的,使用中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有无副作用,以便随时调整背景量。  相似文献   

15.
陈丽丽  吴艾惜 《现代护理》2003,9(9):720-721
美施康定是具有良好止痛效果的阿片类药物,广泛应用于晚期癌症病人的疼痛治疗,但该药口服后副作用大,常有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尤其对于进食困难或有肿瘤相关性恶心呕吐的患者,有效给药已成为控制癌痛的关键。国外有报导,在不能口服时,美施康定可成功地经直肠给药。我们观察了50例不同途径给药治疗癌症疼痛的病例,对比用药后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现口服缓释类阿片药物经直肠给药,可获得同等或更高的吸收效果,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而且无明显局部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术后疼痛及止痛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术后疼痛的产生机理和术后止痛的进展,认为中枢和外周敏感性的增高是造成术后持久疼痛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认识,提出术后止痛的目的在于抑制或逆转传入神经冲动引起的中枢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而不是要求达到生理和病理痛觉的完全消失。术后止痛药物的种类和给药方法很多,发展趋势是阿片类,NSAID、1,2,6-IP3、醋氨酚等抗炎止痛药,胆碱酯酶抑制剂等多种类和多途径的平衡镇痛及预先镇痛。  相似文献   

17.
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的效果和并发症随给药途径和药物配伍方案的不同而异.本研究旨在观察比较不同配伍芬太尼、布比卡因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为基层医院术后镇痛提供选择.  相似文献   

18.
发放口服药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工作,“看服到口“的给药原则与护士普遍缺编的现实矛盾,形成了护士餐前统一发药、患者饭后自行服药的常见给药模式.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加快了药物的更新换代,一种药物多个名称、剂量和剂型的不断变换,使服用时间和方法必须随之改变,护士传统的给药方式方法直接影响药物的效果和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术后疼痛及止痛的进展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综述了术后疼痛的产生机理和术后止痛的进展,认为中枢和外周敏感性的增高是造成术后持久疼痛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认识,提出术后止痛的目的在于抑制或逆转传入神经冲动引起的中枢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而不是要求达到生理和病理痛觉的完全消失。术后止痛药物的种类和给药方法很多,发展趋势是阿片类,NSAID、1,2,6-IP3、醋氨酚等抗炎止痛药,胆碱酯酶抑制剂等多种类和多途径的平衡镇痛及预先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及护理,改善术后镇痛质量,以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随机抽取剖宫产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疼痛治疗的300例患者,其中经硬膜外腔镇痛治疗150例,经静脉输注镇痛治疗150例.术后患者在休息及自身活动时、按摩宫底时分别使用可视模拟标尺法对疼痛治疗效果给予评分.同时对疼痛治疗所出现的异常现象和副作用进行评估.结果: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疼痛治疗时,对患者在休息、活动时两组镇痛方法都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但对术后按摩宫底时镇痛效果不满意,两组之间的可视模拟标尺法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硬膜外腔镇痛组导管脱落等异常现象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明显高于经静脉输注镇痛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治疗期间的疼痛评估发现按摩宫底时镇痛效果不满意,应釆取综合措施以减轻疼痛,减少患者的痛苦.对疼痛治疗期间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副作用应给予相应的护理,以提高疼痛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