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观察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及应用奥曲肽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效率分别为:90.63%(29/32),71.88%(23/3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临床疗效比应用奥曲肽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
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食道静脉破裂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是人工合成的一种生长抑素类似物,是治疗门脉高压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新的治疗手段[1],为观察其临床疗效,回顾分析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3.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致命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近年来应用生长抑素 四肽-思他宁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3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9例,男53例,女26例,年龄2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效果。方法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奥曲肽组)30例,对照组(垂体后叶素组)3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奥曲肽组有效率83.3%,垂体后叶组有效率5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药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洛赛克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单独使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给予洛赛克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情况、再出血、止血时间、输血量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之间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再出血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以及输血量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均发生不良反应,但在未采取措施情况下,可自行缓解,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赛克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效果更好,并且再出血率低,止血时间短,输血量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得安联合复方丹参片预防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疗效。方法:6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治疗缓解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心得安开始20mg/天,每隔1~3天增加原剂量的50%,最大至120mg/天或原有心率下降约20%~25%或心率不低于55次/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片3片,口服,3次/天。观察并记录有无黑便、呕血、大便隐血试验,凡出现上述现象均表示有再出血,停止观察,住院治疗,无出血现象随访2年,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再出血发生率为22.2%,再出血后死亡发生率8.3%,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为47.6%,再出血后死亡发生率为3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5.6%,对照组为2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得安联合复方丹参片能明显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发生率,且副作用小,服用方便,价格便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奥曲肽在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造成出血时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的评估。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共41例,根据应用奥曲肽(试验组)和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分为两组,在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之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止血率高于对照组,而在不良反应出现少有对照组。结论奥曲肽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中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变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 ,也是肝硬变病人的主要死因。奥曲肽是治疗门脉高压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药物之一 ,不良反应比垂体后叶素少。我们于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比较了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人为肝硬变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经胃镜检查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出血。奥曲肽组 2 2例 ,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 2 4~ 76岁 ;食管静脉中度曲张 15例 ,重度曲张 7例 ;出血量 >10 0 0ml 13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奥曲肽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康复及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5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60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门静脉血流及内径情况、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再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门静脉、脾门静脉血流、内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36.67%(11/30)较对照组10.00%(3/30)高(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16.67%(5/30)较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40.00%(12/30)低(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能调节患者门静脉血流变化,改善静脉曲张情况,减少再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观察。方法将72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分为奥曲肽组和垂体后叶素组进行严密观察比较。结果奥曲肽组较垂体后叶素组临床疗效高,副作用少。结论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使用奥曲肽治疗,通过认真的观察与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用药方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奥美拉唑结合常规方法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止血时间较短,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0月~2012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奥曲肽治疗,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治疗前后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增强,并发症明显减少,治疗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术联合奥曲肽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改善再出血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出血类型患者予以不同治疗。结果治疗后,2周内未出现活动性出血117例,出血症状持续11例,其中因医治无效死亡3例,治疗有效率为91.4%。128例患者出血诱因分别为药物38例(29.7%),饮酒36例(28.1%),过劳20例(15.6%),精神压力21例(16.4%),诱因不明13例(10.2%)。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时要及时明确患者的出血病因,探寻出血诱因。质子泵抑制剂(PPI)适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介入治疗适用于门脉高压性胃出血患者;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有助于降低门静脉压,适用于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发消化道出血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总结66例经皮肝穿曲张静脉栓塞术(PTO)及部分脾栓塞术(PSE)进行双介入栓塞(DI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结果:行DIE治疗成功率为88%。静脉曲张不同程度缓解,脾功能亢进缓解,止血效果良好。肝功能及血细胞3个月左右稳定在正常范围。结论:行DIE治疗较临床手术损伤小、痛苦少、操作简单、并发症较轻微,是临床及放射科医生值得推广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郭莲怡  王桂君 《中国药房》2012,(32):2998-3000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肝硬化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83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生长抑素组。联合治疗组41例应用生长抑素(首剂静脉注射250μg后,250μg.h-1静脉持续泵入)+特利加压素(首剂静脉注射2mg后,间隔4h静脉注射1mg)治疗;生长抑素组42例单用生长抑素(首剂静脉注射250μg后,250μg.h-1静脉持续泵入)。2组给药时间维持24~48h。观察2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输血量再出血率、死亡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生长抑素组(P<0.05);止血时间、输血量、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生长抑素组(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生长抑素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用生长抑素,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内镜套扎术(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急性EVB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EVL治疗,治疗组46例,术前开始联用生长抑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EVL术前止血率分别为60.9%和37.5%,EVL术后止血率均为100%,早期再出血率分别为0和15%,迟发再出血率分别为13.0%和12.5%,死亡率均为0,术前止血率及早期再出血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VL术后止血率、迟发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长抑素联合EVL治疗EVB,能提高EVL术前止血率,减少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率,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2例应用奥曲肽+注射用血凝酶+质子泵抑制剂+凝血酶+云南白药止血治疗,对照组38例应用垂体后叶素+注射用血凝酶+质子泵抑制剂+凝血酶+云南白药止血治疗,对两组3d后的止血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止血率为92.85%,对照组为78.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3d后止血率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宜早期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84例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小血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血症状控制时间和药物治疗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出血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在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评价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的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治疗,患者止血速度快、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低、输血量减少。止血时间短,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LC)合并脾功能亢进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效果。方法80例LC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静脉套扎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E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外周血象、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止血所需时间(9.15±2.35)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58±3.69)h,止血成功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术后3个月再次出血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联合PSE可有效降低LC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患者的门静脉高压,治疗出血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