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祝清清  朱钟鸣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772-1773
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36例确诊为重度OSAHS的患者经CPAP治疗后,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AHI明显下降,夜间最低SaO2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CPAP是治疗重度OSAHS的有效方法.患者的依从性对重度OSAHS的治疗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住院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BiPAP治疗前和治疗后行全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对治疗前后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41.0±16降至10.0±3.0,平均呼吸暂停时间下降了13s,而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下降了56s。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由(58.2±6.0)%升至(90.5±6.7)%,睡眠效率改善。结论 BIPAP治疗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内科》2017,(1)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睡眠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83.82%)、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n MSP)、夜间平均舒张压(n MDP)、白天平均收缩压(d MSP)、白天平均舒张压(d MDP)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n MSP、n MDP、d MSP、d MDP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两组患者AHI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降低、最低血氧饱和度均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AHI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小于对照组、最低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可有效改善夜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现象,维持血压稳定,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罩自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uto-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临床作用。方法34例经多导睡眠图(PSG)诊断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auto-CPAP治疗前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O2)、血氧下降4%次数、血氧90%的时间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O2)、血氧下降4%的次数、血氧90%的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uto-CPAP是一安全、有效、无创治疗OSAHS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静 《山东医药》2011,51(23):100-101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辅助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4例OSAS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常规降压药物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晚间加用CPAP治疗,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并监测血压参数。结果两组治疗后AHI、LSaO2、LAT及血压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尤以观察组为著(P〈0.05或0.01)。结论 CPAP辅助治疗OSAS并高血压可同时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及增强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航  陈梅晞  雷志坚  梁碧芳 《内科》2007,2(5):730-732
目的探讨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Auto-CPAP)治疗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给予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的不同程度OSAHS患者使用Auto-CPAP治疗(2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和血氧饱和度<90%的累积时间(<90%SaO2时间)的变化。结果应用Auto-CPAP呼吸机治疗OSAHS患者,治疗后AHI由(49.03±21.82)次/h降为(7.49±5.34)次/h、LSaO2由(71.78±11.41)%升至(90.43±3.49)%和<90%SaO2时间由(73.16±84.80)min减至(0.82±3.17)mi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Auto-CPAP治疗可以使不同程度OSAHS患者的呼吸事件和夜间低氧血症在短期内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IR)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93例,根据多导睡眠仪监测的结果,将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42例作为睡眠呼吸暂停组,单纯高血压患者51例作为高血压组,所入选的患者均行血生化检查。结果:(1)睡眠呼吸暂停组的收缩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空腹血糖(FPG)、2h血糖(2hPG)、空腹血胰岛素(FIns)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高血压组(P<0.05);(2)睡眠呼吸暂停组的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累计时间、AHI、平均血氧饱和度、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90%时间、血氧饱和度<90%缺氧事件总数、睡眠期间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均高于高血压组(P<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R与TC、TG、FIns、FPG、2hPG、体质量、BMI、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累计时间、AHI、血氧饱和度<90%时间和血氧饱和度<90%缺氧事件总数呈正相关,IR与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4)以IR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FIns、FPG、腰围和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累计时间是I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和夜间缺氧可能参与IR。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OSAHS的金标准,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夜间血氧饱和度将OSAHS分为轻、中、重度,以AHI作为主要判断标准,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评估智能型气道正压通气(A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综合疗效。方法分析60例重度OSAS患者使用APAP治疗前后的PSG资料。结果经APAP治疗后,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最长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以及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显著下降(P均0.01);最低指脉氧饱和度(SPO_2)显著升高(P0.01);睡眠效率显著改善,N3期占总睡眠时间比显著升高,睡中觉醒信号显著下降(P均0.01),睡眠结构趋于合理;ESS评分由16±3降低至4±4(P0.01),症状改善率达91%以上。结论 APAP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OSAS患者的措施,其不仅改善了OSAS患者的AHI,还改善了睡眠质量和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矫正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2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60例,予普罗替林15 mg口服,2次/d;黄体酮注射液10 mg肌肉注射3次/d;莫达非尼50 mg睡前1.5 h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实验组1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让患者睡眠时佩戴TMJ口腔矫正器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氧饱和度(SaO_2)、最长呼吸暂停时间、ESS量表评分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多导睡眠图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多导睡眠图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2)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125%)明显高于对照组(73.75%)(P<0.05)。结论口腔矫正器能够明显降低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AHI、缩短呼吸暂停时间、提高SaO_2,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护理干预措施下进行持续正压通气,对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结构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30例,对其进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时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患者血糖、最低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快速动眼睡眠时间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与持续正压通气后,患者空腹血糖降至3.72~6.36 mmol/L,最低血氧饱和度由(64.3±11.2)%增加至(86.1±9.4)%,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由(58.3±17.4)s降至(23.5±12.7)s,快速动眼睡眠时间睡眠由(8.1±7.2)%增加至(14.8±5.5)%。结论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其睡眠结构及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对血糖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老年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仪(PSG)检查确诊的老年重度OSAHS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给予CPAP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采用PSG测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_2)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采用ELISA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病例组治疗3、6个月较治疗前LSaO_2[(92.69±-2.12)%和(93.42±3.36)%vs(62.43±6.56)%]、MSaO_2[(94.43±4.65)%和(95.36±3.94)%vs(78.98±4.72)%]明显升高,AHI明显降低(P<0.05),病例组治疗前、治疗3、6个月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治疗6个月血清S100β蛋白[(0.56±0.12)μg/Lvs(0.98±0.11)μg/L]、NSE[(10.21±1.42)μg/Lvs(16.13±2.42)μg/L,P<0.05]均低于治疗3个月。结论 CPAP治疗能降低老年重度OSAHS患者神经系统的损害,其疗效与治疗时程有关,且可通过监测血清S100β蛋白及NSE水平的变化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首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滴定对有和无日间嗜睡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夜间睡眠结构及主观睡眠感受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经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确诊的中-重度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次/h]136例。首次平均睡眠潜伏期(MSL)<10 min定义为嗜睡组,MSL≥10 min为无嗜睡组。结果 与嗜睡组相比,无嗜睡组年龄大[(45.7±12.2)岁vs.(56.9±12.7)岁],CPAP治疗前睡眠潜伏期长[4.0(1.6,7.0) min vs.8.5(5.1,16.0)min],总睡眠时间短[471.8(455.4,496.8) min vs.441.5(394.2,475.5)min](均P<0.05)。两组间体质指数、腰臀比、共病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首次CPAP压力滴定治疗后,两组患者AHI降低,1期睡眠减少,快动眼睡眠期、3期睡眠增加,最低和平均血氧饱和度升高(均P<0.05);嗜睡组MSL延长,无嗜睡组主观入睡后觉醒次数减少(P<0.05);CPAP治疗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 87例经多导睡眠图(PSG)诊断的OSAHS患者接受nCPAP和PSG监测,分析患者nCPAP治疗前、治疗中睡眠结构和病情严重度指标的改变.结果 患者在nCPAP治疗过程中睡眠结构和病情严重度指标发生明显改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54.45±28.85)次/h减至(8.11±13.41)次/h(F=184.528,P<0.001).最低血氧饱和度从(64.33±14.73)%升高至(75.08±15.52)%(F=21.948,P<0.001);平均血氧饱和度自(88.19±6.80)%升高为(91.99±3.87)%(F=20.469,P<0.001).I期睡眠占睡眠总时间的比率由(22.63土20.95)%减至(18.56±16.92)%,快动眼睡眠期比率自(13.28±10.25)%升高至(16.07±9.87)%,但均无统计学意义(F=1.984,P=0.161;F=3.347,P=0.069).Ⅱ期睡眠占睡眠总时间比率由(58.84±22.87)%减至(48.67±19.57)%(F=9.947,P=0.002).Ⅲ、Ⅳ期睡眠(慢波睡眠)从(6.29±7.16)%增至(17.01±9.84)%(F=67.511,P<0.001).结论 nCPAP改善OSAHS患者AHI、血氧饱和度的同时改善睡眠结构,主要增加患者的慢波睡眠,有明显即刻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疗效。方法 4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多导睡眠仪(Polysomnography,PSG)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的对比研究。结果 42例患者经过3个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平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CPAP呼吸机治疗11例OSAS患,通过多导睡眠图(PSG)的监测结果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11例OSAS患应用CPAP治疗后,PSG检测结果提示睡眠结构紊乱改善,浅睡稍有减少,深睡增加;低通气次数、阻塞性呼吸暂停次数、呼吸紊乱指数明显减少(P<0.01),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P<0.01),病情显改善。结论 CPAP的应用使气道保持一定的正压,特别是呼气相,能明显改善液间气道阻塞,进而阻止气道阻塞引起的低氧血症,临床治疗效果显。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其所导致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白天嗜睡、打鼾和憋气为主诉的门诊或住院患者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且血压增高达诊断标准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睡眠检测结果中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及睡前、晨起、治疗后的血压进行分析。结果OSAS患者晨起血压较睡前血压增高(P<0.001),并与SaO2呈负相关(P<0.05);SaO2与AHI呈负相关(P<0.05)。体重指数与SaO2呈负相关(P<0.05)与晨起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纠正睡眠呼吸暂停6~8周后,晨起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结论OSAS患者肥胖及反复睡眠呼吸暂停与其高血压具有相关性,因此OSAS高血压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CPAP治疗对这种高血压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体脂率及血脂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心内科经睡眠呼吸监测确诊的老年OSAHS患者126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脂率,同时抽血检测TG、LDL-C、H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所有患者接受CPAP治疗6个月,到期后再次通过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复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BMI、体脂率及TG、LDL-C、HDL-C和hs-CRP。结果 OSAHS患者CPAP治疗6个月后,最低S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94.07±2.15)%vs(74.54±7.82)%,P=0.001],而AHI、体脂率、LDL-C和hs-CRP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5.88±2.36)次/h vs(27.61±7.38)次/h,P=0.001;(26.51±1.77)%vs(31.62±3.21)%,P=0.008;(2.04±0.55)mmol/L vs(3.75±0.81)mmol/L,P=0.005;(4.48±1.03)mg/L vs(6.73±1.65)mg/L,P=0.009]。结论 OSAHS患者因夜间低氧引起体内炎性因子分泌增多而造成血脂异常,CPAP治疗能够有效纠正OSAHS导致的间歇性低氧,有助于减轻炎性反应,从而降低体脂率和LDL-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相关检测方面的差异。方法连续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OHS患者35例、BMI30 kg/m~2OSAHS患者95例,进行两组间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结果 OHS组与OSAHS组体重指数(BMI)、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氧饱和度90%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通气平均持续时间、FEV_1、FVC、MV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平均持续时间、FEV_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SAHS组相比,OHS组肥胖程度更重;低氧程度更重,且持续时间更长;OHS患者FEV_1、FVC、MVV均有下降,FEV_1/FVC大多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HP)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5年2月于南京市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治疗的HP合并OSA患者60例。CPAP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a O_2)、平均Sa O_2、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结果治疗前,AHI、最低Sa O_2和平均Sa O_2分别为(45.2±10.8)次/h、(78.2±1.3)%和(91.2±1.5)%;治疗后为(28.3±8.6)次/h、(85.4±3.2)%和(93.7±1.6)%,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HI下降,最低Sa O_2和平均Sa O_2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患者的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及n DBP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存在血压昼夜变化异常,CPAP治疗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