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全蝎散治疗脓疱疹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部手术后肠功能障碍而致肠胀气临床较为常见 ,笔者采用术后常规中药敷脐防治术后肠胀气 ,收到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临床观察 160例患者 ,年龄 16岁~ 82岁 ,平均 5 6岁 ;其中男 96例 ,女 64例 ;患者均为腹部手术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其中阑尾切除 5 9例 ,胆道手术 87例 ,胃肠手术 14例。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 (中药敷脐组 ) 80例 ,对照组 80例。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 术后除常规补液、抗感染、支持治疗外 ,采用中药敷脐治疗。2 1 1 药物组成 生大黄、芒硝、厚朴、枳实。2 1 2 用 法 将上药各 5 0 g ,研细末混匀 …  相似文献   

2.
陈华 《光明中医》2015,30(1):97-98
目的评价中药"大黄"敷贴神阙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肠胀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12年4月-2013年12月随机取本院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肠胀气患者60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大黄敷贴神阙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新斯的明肌注治疗。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排气的时间,肠鸣音恢复次数,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排气的时间,肠鸣音恢复次数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3.33%;药物无毒副作用。结论中药大黄敷贴神阙穴对于促进妇产科腹部术后肠蠕动恢复疗效确切,是缓解术后肠胀气有效安全的方法,具有简、便、易、廉等特点,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承气汤药膜敷脐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建立SD大鼠腹部术后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高浓度及低浓度组)和对照组,3组于术后清醒时行酚红糊剂灌胃,实验组给予小承气汤药膜敷脐,对照组行空白对照。通过对大鼠肠内酚红定量测定方法,分别得出大鼠各段小肠酚红浓度,并行肠粘膜切片病理阅片。②临床观察:选取腹部手术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于手术后30min内应用药膜敷脐;对照组:不用药膜敷脐。结果:实验组大鼠各段小肠中的酚红浓度的峰值明显滞后对照组大鼠对应肠段浓度峰值;临床观察治疗组胃肠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承气汤药膜敷脐能明显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中西医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将16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术后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1h内加用中药外敷脐部,无效者次日再敷1剂。结果:治疗组24h内肛门排气56例,占62.2%,其中12h内7例,48h以上仅3例,占3.3%;对照组24h内肛门排气20例,占27.4%,48h以上9例,占12.3%,其中72h以上5例。治疗组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药敷脐促进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减少肠黏连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我科于 1995年 7月至 1998年 3月采用中药排气汤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肠胀气 72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腹部手术后 2日以上未排气排便 ,腹部胀气、疼痛难忍 ,甚至恶心、呕吐 ;检查 :有腹胀 ,腹部叩诊鼓音 ,肠鸣音活跃或减少 ;腹部X片 :腹腔内无肠管扩张及液平面。1.2 一般资料 将 14 2例手术后出现肠胀气患者 ,进行全面检查 ,排除肠梗阻。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 ;中药组 72例 ,其中产科 38例 ,妇科 34例 ;年龄 2 1~ 38岁 ,平均年龄 34岁。西药组 70例 ,产科 37例 ,妇科 33例 ;年龄 2 0…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包敷脐促进开腹胆囊术后肛门排气的疗效.方法:本院102例无其他基础疾病的开腹胆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通过术后中药包敷脐观察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经中药包敷脐,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包敷脐可以促进开腹手术患者尽早恢复肛门排气,恢复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7.
敷脐散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失常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凤丽 《光明中医》2010,25(9):1662-1663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对腹部手术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1h脐部外敷中药,观察其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自然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自然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中药敷脐疗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我院外科于1988年3月~1992年2月,采用中药敷脐加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术后麻痹性肠胀气21例,均获满意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中医药的方法改善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现象.方法:自制中药通腹散敷脐,加穴位按摩.结果:治疗组在术后肠呜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和恢复饮食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部按摩联合中药敷脐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化疗后常规护理;治疗组60例除常规护理外,于化疗前1天开始实施中药敷脐联合腹部按摩,每日1次至化疗结束;比较2组各时间点症状积分值和症状级别.结果 治疗组第1~8天症状积分总分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8天的症状级别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部按摩联合中药敷脐防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便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敷脐与针刺疗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脐与针刺疗法,观察两组病例自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8.5±3.1)h与(18.7±8.2)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肛门排气平均时间分别为(30.8±12.4)h与(66.5±19.6)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敷脐结合针刺疗法能有效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腹部手术治疗后患者肠麻痹恢复情况,评价五磨脐贴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五磨脐贴外敷神阙穴,对照组不使用任何促胃肠动力药,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组间比较,五磨脐贴治疗组的时间明显短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五磨脐贴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制中药敷脐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用。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兴国县人民医院行胃穿孔手术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加温水袋敷脐治疗,试验组30例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加自制中药方敷脐治疗,连续治疗7 d,观察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胃肠功能改善情况、中医症状积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胃肠功能改善情况、胃肠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制中药敷脐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能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胃肠功能及中医症状积分,提升临床疗效,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腹部手术治疗后患者肠麻痹恢复情况,评价五磨脐贴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观察腹部手术患者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及五磨脐贴对其影响,探讨五磨脐贴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机理。方法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五磨脐贴外敷神阙穴,对照组不使用任何促胃肠动力药,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观察两组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结果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组间比较,五磨脐贴治疗组的时间明显短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五磨脐贴治疗组治疗前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五磨脐贴抑制腹部手术患者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分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通腑理气 ,佐以益气养血、活血止痛为基本法则 ,采用自拟中药制剂通腑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取得一定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有腹部手术病史 ,发病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不排大便、不排气为主要症状 ,检查均有明显腹胀、肠型、腹壁软、脐周压痛 ,但未扪及明显的包块 ,叩诊呈鼓音。听诊均可及肠鸣音亢进及明显的气过水声。X线检查示不同程度的肠胀气 ,并可见梯状液平。治疗组 30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15~ 65岁 ,平均年龄 4 8岁 ;发病时间距首次手术时间最短者 3个月 ,最长者 2 0年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32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16例,中药敷脐组)和对照组(16例,西医治疗组)。研究组给予中药芒硝(肠腑热结证)和吴茱萸(肠腑寒凝证)敷脐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山莨菪碱和生长抑素治疗。疗程中分别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和腹部X线平片变化,并行有效率的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体征消失以及腹部X线平片气液平消失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研究组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敷脐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敷脐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针灸配合中药敷脐。结果治疗组在胃肠减压引流量突然减少时间、上腹部阻塞感突然消失时间、正常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敷脐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散脐部外敷促进术后肠蠕动。方法:将160例腹部手术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健脾散敷脐组)8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80例,分别观察记录肠鸣音出现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实验组肠鸣音出现及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散敷脐对腹部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有较好的疗效,且操作简单,安全易行,患者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吴菜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早期活动联合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吴茱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4%,对照组为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术后怠者采用吴茱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疗效确切,可缩短肛门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妇科术后肠胀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妇科术后肠胀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对照组肌肉注射新斯的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妇科术后肠胀气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妇科术后肠胀气,疗效优于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