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髋臼骨折手术并发淋巴瘘的原因分析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臼骨折是一种负重关节内的骨折,多数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对髋臼横形骨折,波及髋臼前柱或耻骨支骨折的病例,一般要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腹股沟区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广泛、粗暴地解剖、牵拉,容易损伤淋巴管和淋巴结,导致术后淋巴瘘形成.自1998年1月~2005年5月共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31例,联合入路5例,发生淋巴瘘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累及前柱的髋臼骨折手术多采用前方髂腹股沟入路[1,2]。为改变髂腹股沟入路对髋臼前方暴露的局限性,2010-05-2012-03,我科采用改良髂腹股沟下入路或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髋臼前方、内侧壁或合并髋关节前方损伤的髋臼骨折47例,其中34例获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7-12—2018-12诊治36例的骨盆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18例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腹直肌外侧入路组),18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髂腹股沟入路组)。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7~32)个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术中出现1例髂外静脉损伤,1例腹膜损伤,1例闭孔神经损伤。髂腹股沟入路组出现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血管栓塞,2例腹股沟疝。与髂腹股沟入路组比,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可充分显露四边体骨折,便于骨折复位及钢板置入,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髂腹股沟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50例髋臼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5例)和观察组(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5例)。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估髋臼骨折复位质量,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疼痛情况,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3例发生腹膜损伤。对照组术后5例出现股前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术后3 d疼痛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疼痛缓解较好,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顺行拉力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顺行拉力螺钉治疗8例髋臼骨折患者。记录复位质量、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4. 5±3. 2)个月。术后切口周围软组织感染1例,经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伤口愈合。术后2例出现患侧大腿前外侧麻木,术后3个月逐渐消失。术后按Matta评分标准评价髋臼骨折复位质量:优6例,良1例,差1例。骨折均愈合,时间10~16(12. 5±3. 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优7例,良1例。结论 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顺行拉力螺钉治疗髋臼骨折,复位好,固定有效,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阴茎癌根治性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根治性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进行改进,以完整清除淋巴结并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2003~2004年对20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施行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其中5例还施行了髂淋巴结清扫。腹股沟区的清扫范围包括腹股沟浅组和深组淋巴结,采用暴露好的直切口,皮瓣厚度适中,切断大隐静脉且不转移缝匠肌。髂淋巴结清扫采用下腹正中切口,术后采用逐步降低的负压吸引促进引流和皮瓣愈合。结果:两侧腹股沟区淋巴结平均为21个,阳性淋巴结平均为1.6个。术后病理检查证实55%的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纠正了40%的术前分期。术后有1例出现高热和局部感染,另有27.5%的单侧腹股沟区域出现局部并发症,包括皮缘坏死、愈合延迟、皮下积液和淋巴瘘。无一例出现大面积皮片坏死和股血管损伤。结论:改进的根治性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保证了清扫范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合髋臼骨折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评价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某些复合类型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4年6月~2003年10月,通过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46例复合类型髋臼骨折,对患者的功能结果和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有完整随访结果者40例,平均随访40.4个月,40例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感染。异位骨化发生率为2.5%(1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2.5%。结论髋臼骨折中,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大部分双柱骨折及有些T形骨折可以通过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完成骨折的复位及内固定,手术中能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术后功能良好。经单一入路完成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可以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选择适当的手术径路 ,对于术中骨折的显露和复位以及术后取得满意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1,2 ] 。我科自 1993年 12月 - 2 0 0 0年 12月手术治疗髋臼骨折 4 3例 ,其中经髂腹股沟入路 2 0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2 1~ 6 3岁 ,平均 35 2岁。骨折按Letournel[3 ] 分型标准 ,双柱骨折6例 ,前柱骨折 5例 ,横行 3例 ,前柱伴前壁 3例 ,T型 2例 ,前柱伴后半横行 1例。合并其他损伤 13例 ,其中合并发生颅脑损伤 3例 ,股骨干骨折 2例 ,胫腓骨骨折 2例 ,脾破裂 2例…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86-2289
[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合并骨盆骨折的髋臼骨折患者8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toppa入路组和髂腹股沟入路组各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3 d骨折复位质量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显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oppa入路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髂腹股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 d Matta影像学评分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oppa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髂腹股沟入路组为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骨盆骨折的复杂髋臼骨折,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均效果显著,但前者手术暴露简单,对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符合现代骨科手术微创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瘘的原因和防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血管手术后发生腹股沟部淋巴瘘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1238例有腹股沟部切口的动静脉手术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调研,记录这些病人的一般情况、术中所见、以前有无腹股沟部手术史、淋巴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病人住院时间和费用等。结果:36例病人发生了腹股沟部淋巴瘘,其中6例为股部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手术,7例为腹股沟部再手术者,15例发生于手术中见腹股沟有明显肿大的淋巴结,14例发生于下肢小腿部或脚趾部有溃疡或坏死灶,5例见于腹股沟伤口感染(3例为肥胖者)。术中广泛解剖(动脉瘤和再手术者)、腹股沟有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和肢体有溃疡或坏死灶者发生淋巴瘘的比率均明显增加(P<0.01)。发生淋巴瘘的病人的住院时间和费用较伤口一期愈合者明显延长和增加(P<0.01)。其中32例病人进行了保守治疗,4例病人术后早期采用再次手术治疗。结论: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位淋巴瘘的发生可能与腹股沟部进行广泛解剖分离、受损的淋巴管数量、管径、淋巴液回流量和是否感染、炎症等有关。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位淋巴并发症的重点在于预防;如淋巴瘘持续存在且淋巴引流量较大者最好早期再次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18例初步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2005年,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髋臼骨折50例,其中18例经髂腹股沟入路。术后早期行CPM训练。[结果]本组2例伤口有渗出、换药2周后愈合;2例复位不满意,1年后出现骨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目前对日常生活无大影响,未做处理;1例螺钉误入髋臼;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骨折复位的效果采用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优15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髂腹股沟入路适合于髋臼前壁、前柱骨折及部分双柱、T形和横行骨折的切开复位。只要仔细操作,可以避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优缺点及疗效观察。方法经改良髂腹股沟入路(部分联合K-L入路)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12例。结果术后8~14个月显示骨折骨性愈合,按Matta标准评估: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2例,复位欠佳1例。结论改良髂腹股沟入路具有解剖相对简单,创伤小,复位质量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3D打印技术结合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人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0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D打印技术结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23例,髂腹股沟入路组2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估包括切口长度、出血量、术中X线曝光次...  相似文献   

14.
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髂臼骨折的实用性。方法 应用该切口手术治疗髋臼前方骨折18例,采用髋臼钢板或钢丝张力带固定,结果 12例达解剖复位,5例满意复位,平均随访3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7.8%。结论 髂腹股沟入路是手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较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15.
髋臼骨折是人体最深在的大关节内骨折,复杂髋臼骨折是导致髋关节对应关系改变、头臼吻合关系紊乱的严重损伤。随着交通及建筑等工业的发展,髋臼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由于近年来对髋臼解剖及骨折分类的深入认识、手术技巧的提高和内固定器材的发展,大多数此类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是术中准确显露、复位及内固定的关键。我们自2000年6月~2006年6月对经扩展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的16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髋臼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有移位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21例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平均21.1分,根据骨折类型选用髂腹股沟入路8例,Kocher-Langenbeck入路8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延长的髂腹股沟入路和三射入路各1例。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及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21例经12~56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发生感染2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异位骨化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复位按Matta方法评估,解剖复位6例,满意复位12例,不满意复位3例。按Matta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7例,良10例,一般3例,差1例,优良率80.9%。结论对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采取不同手术入路,掌握手术时机、术的经验、术中良好的复位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皮瓣与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髂腹股沟皮瓣和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治疗虎口重度挛缩45例,其中采用髂腹股沟皮瓣治疗33例,采用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治疗12例,开大虎口同时行拇外展功能重建21例,术后进行6~12个月随访.结果 除3例选择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患者和1例选择髂腹股沟皮瓣患者皮瓣远端出现远端浅表坏死,其余患者皮瓣均一期愈合,虎口开大距离均可达健侧虎口90%以上.术后随访患者对掌功能恢复良好,髂腹股沟皮瓣稍臃肿,部分出现轻度色素沉着,其余皮瓣颜色均与手部皮肤相近.结论 对儿童、青少年及50岁以下成人病例开大虎口宜首选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对50岁以上成人及老年病例宜首选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广泛开展,并发症也明显增多。经髂腹股沟入路术后感染合并淋巴漏就是其中之一。如处理不当,可能出现盆腔感染,甚至危及生命[1]。笔者现将髋臼骨折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术后感染合并淋巴漏1例的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髂腹股沟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与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2—2018-02手术治疗的106例不稳定骨盆与髋臼骨折,53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53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结果 106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观察组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切口显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D’AubignePost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与髋臼骨折疗效优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术中创伤小,骨折复位固定可靠,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皮瓣与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髂腹股沟皮瓣和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治疗虎口重度挛缩45例,其中采用髂腹股沟皮瓣治疗33例,采用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治疗12例,开大虎口同时行拇外展功能重建21例,术后进行6~12个月随访.结果 除3例选择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患者和1例选择髂腹股沟皮瓣患者皮瓣远端出现远端浅表坏死,其余患者皮瓣均一期愈合,虎口开大距离均可达健侧虎口90%以上.术后随访患者对掌功能恢复良好,髂腹股沟皮瓣稍臃肿,部分出现轻度色素沉着,其余皮瓣颜色均与手部皮肤相近.结论 对儿童、青少年及50岁以下成人病例开大虎口宜首选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对50岁以上成人及老年病例宜首选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