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慧龄 《广西医学》2013,(4):479-481
目的观察镇痛分娩下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儿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初产妇226例,按照产妇是否愿意镇痛分娩分为两组,每组113例.观察组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的条件下,采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儿枕后位;对照组在非镇痛的条件下,采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儿枕后位.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4.42%(5/1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9%(34/113)(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痛分娩下行徒手旋转胎头能促进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妇产后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采用徒手胎头旋转对孕产妇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 将506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4例,对孕产妇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对照组252例,采用让孕产妇与大卤门方向一致的侧卧位.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可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郝俊香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220-4221
目的:探讨同侧侧卧位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间的450例枕横位和枕后位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产妇采取同侧侧卧位,对照组不做卧姿要求,对照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与产后出血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与产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同侧侧俯卧位能通过纠正胎方位达到降低难产率,减轻对母婴危害,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程中采用对侧卧位纠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临产后至第二产程末,经B超或内诊检查证实胎方位为枕后位者364例,按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2例,分别采用对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和随意卧位,观察两组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阴道顺产率87.9%,经阴助产率1.7%,剖宫产率10.4%,对照组阴道顺产率50.5%,经阴助产率4.4%,剖宫产率4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2.7%,对照组为9.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成功率高,可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室息率。  相似文献   

5.
王德山 《右江医学》2007,35(6):663-664
目的探讨产程中采用对侧卧位纠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临产后至分娩Ⅱ期,经B超或阴道检查证实胎方位为枕后位者214例,按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7例,分别采用对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和随意卧位,观察两组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阴道顺产率75.7%,剖宫产率19.6%,对照组阴道顺产率57.9%,剖宫产率3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3.7%,对照组为1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成功率高,可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室息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同侧卧位与对侧卧位配合徒手转胎头术在产程中对纠正胎方位的临床疗效,以提高自然分娩率。 方法 将2010年1月~2014年8月于笔者医院经阴道分娩过程中出现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50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同侧卧位配合徒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实验组采用对侧卧位配合徒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观察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产程及产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 结果 实验组顺产率86.0%,对照组顺产率为69.2%,实验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0.296,P<0.01);实验组剖宫产率为3.6%,对照组剖宫产率为11.2%,实验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0.536,P<0.01);实验组第1产程、第2产程平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12.226、7.498,P<0.05);实验组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7、0.487,P>0.05)。 结论 同侧卧位与对侧卧位配合徒手转胎头术在产程中对纠正胎方位均具有良好效果,但对侧卧位配合徒手转胎头术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的临床意义.方法 宫口开大6~8cm后仍处于持续性枕横位(DTA)的产妇分为两组,处理组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对照组仅作一般产科处理.结果 处理组平均总产程及第二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处理组的顺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新生儿窒息率并不增加(P>0.05).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术可明显缩短产妇产程,提高顺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张进梅  张婷 《海南医学》2013,24(17):2606-2607
目的探讨朝胎腹方向侧卧影响分娩活跃期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于活跃期胎方位不正的单胎足月初产妇2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产妇采用朝胎腹方向侧卧+腹式深呼吸法,对照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腹式深呼吸法,观察两组在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产程中用药、新生儿窒息、分娩期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自然转为枕前位、使用缩宫素、安定、新生儿出生1 minApgar评分、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阴道分娩中顺产、阴道分娩和产后出血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朝胎腹方向侧卧能有效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率,提高顺产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程中采用对侧卧位纠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临产后至第二产程末,经B超或内诊检查证实胎方位为枕后位者364例,按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2例,分别采用对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和随意卧位,观察两组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阴道顺产率87.9%,经阴助产率1.7%,剖宫产率10.4%,对照组阴道顺产率50.5%,经阴助产率4.4%,剖宫产率4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2.7%,对照组为9.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成功率高,可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室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程中采用对侧卧位纠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临产后至第二产程末,经B超或内诊检查证实胎方位为枕后位者364例,按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2例,分别采用对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和随意卧位,观察两组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阴道顺产率87.9%,经阴助产率1.7%,剖宫产率10.4%,对照组阴道顺产率50.5%,经阴助产率4.4%,剖宫产率4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2.7%,对照组为9.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成功率高,可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室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侧卧位分娩配合手扶胎头接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分娩的200例产妇进行分组,分组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助产方式接产,给予观察组侧卧位分娩配合手扶胎头方式接产,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情况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限较对照组产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2dOxford盆底肌力评分较对照组产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结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产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分娩配合手扶胎头接产,能够显著缩短产妇的第二产程,减少不良损伤的发生,改善产妇分娩预后,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胎头位置异常产妇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所有产妇分为2组,一组产妇采用常规屏气用力、截石位分娩(对照组,56例),另一组产妇在产程中采用自由体位分娩(观察组,56例)。结果观察组胎头位置异常产妇的总产程时间、出血量、胎头下降值、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胎头位置异常产妇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缩短产妇的产程,减少出血量,加快胎头下降,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廖冬菊  王利华 《中外医疗》2010,29(32):18-18,20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100例胎头位置异常经徒手旋转成功经阴道分娩78例,成功率78%。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出血、产后病率、总产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纠正头位难产的措施,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手法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手法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观察组89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在宫口扩张6cm以上采用手法旋转胎头,并设同期72例相同头位异常的产妇为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89例产妇经手法旋转胎头转为枕前位成功率为84.2%(75/89),均经阴道分娩,剖宫产率13.5%(12/89);对照组72例,剖宫产率为65.2%(47/72)。两组剖宫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适时手法旋转胎头,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程中采用半卧位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经阴道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50例,采用床头抬高40°~60°的半卧位分娩体位作为观察组,同等条件下的单胎足月的初产妇50例采用常规平卧分娩体位作为对照组。对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第二产程明显缩短,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半卧位分娩符合产道生理,有利于胎头入盆下降,可缩短第二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增加产妇舒适感。  相似文献   

16.
求珍亚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2):140-141
目的观察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减少产程中头位难产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活跃期胎头位置异常、足月妊娠的健康产妇随机等分为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观察组)和常规体位组(对照组)各100例,比较两组产程分娩结局、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富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可有效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为枕前位,减少头位难产,提高阴道分娩质量,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半卧位分娩体位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阴道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初产妇50例,采用床头抬高40°~60°的半卧位分娩体位作为观察组;同等条件下的初产妇50例采用常规平卧分娩体位为对照组,进行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观察.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第二产程明显缩短[(25.02±10.83) min vs.(60.12±20.92)min,P<0.01],自然分娩率略高于对照组(98.0% vs.90.0%,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 vs.28.0%,P<0.01).结论 半卧位分娩体位符合产道生理,有利于胎头入盆下降,可缩短第二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中,不同的分娩体位对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初产妇3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第二产程采用半卧位,适时截石位;对照组第一产程采取卧位,第二产程采用仰卧膀胱截石位。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阴道出血量、产妇舒适度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2 h内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较对照组产后下肢疼痛、麻木不适减轻,舒适度增加。结论分娩过程中第一产程采用自由体位、第二产程半卧位适时截石位优于第一产程采取卧位、第二产程采取截石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行胎头旋转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头位难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纠正胎头异常位置,对照组45例顺产程自然旋转.观察两组孕妇分娩情况.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助产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产伤、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卒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头位难产行胎头旋转术手法简单、安全可靠,能有效地缩短产程、减少母婴损伤、降低剖宫产率,是临床解决头位难产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艳华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5):33-33,17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行胎头旋转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头位难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纠正胎头异常位置,对照组45例顺产程自然旋转。观察两组孕妇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助产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产伤、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位难产行胎头旋转术手法简单、安全可靠,能有效地缩短产程、减少母婴损伤、降低剖宫产率,是临床解决头位难产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