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缪辉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1):378-379
围绝经期指妇女40岁左右开始出现的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及临床表现至绝经阶段,是以生育功能旺盛走向哀退的过渡时期.许多资料表明,围绝经期的妇女1/3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妇女则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即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1994年WHO提出放弃使用"更年期"推荐采用"围绝经期"后,因此医学书籍报刊随之更名).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妇女约1/3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妇女则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围绝经期保健已成为门诊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即从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一年.约1/3妇女能通过自身调节达到新的平稳而无围绝经期综合征,2/3的妇女则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有阵发性发热,颜面潮红,头晕眼花,多梦,关节疼痛,情绪不稳,多疑,抑郁,焦虑等诸多不适.经过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我科1998年至2000年收治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均顺利通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妇女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从绝经前出现与绝经期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症状开始至完全绝经后1年这段时间,短则2~3年,长则10年。1妇女围绝经期的早期识别1.1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多项研究显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是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时至绝经1年内的时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症状,激素替代疗法即应用雌孕激素联合方法,对于治疗围绝经期症状、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改善生存质量起到一定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浅谈围绝经期妇女保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曾称更年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是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专题会议统一了有关围绝经期使用的名词及定义:围绝经期是指40岁左右开始出现内分泌、生物学变化与临床表现到绝经后12个月以内,即围绝经期包括绝经过渡期、绝经及绝经后期三个阶段.   ……  相似文献   

7.
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从绝经前开始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和临床症状起,至完全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短则2~3年,长则十余年,多为45~55岁之间。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主要有潮红潮热、月经改变、情绪波动、疲乏、失眠、骨关节痛等。目前我国约有1.67亿围绝经期女性,约占全球1/4,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8.1%。围绝经期是女性人生中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要经过生理、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围绝经期症状和相关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存质量。本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及其保健与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最终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40岁左右开始出现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及临床表现直至绝经1年内。此阶段妇女的全身各个系统均会出现极大的改变,部分妇女会引发许多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严重时会造成家庭不和等社会问题。因此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积极采取多层次的综合保健干预措施,对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和预防围绝经期疾病,提高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绝经是每个妇女生命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 ,既不能产生成熟卵子 ,也不能分泌足够的女性激素以维持女性性征及生理功能。我国城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 4 9.5岁 ,农村妇女为 4 7.5岁 ,而国人平均预期寿命为 75岁以上。在绝经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躯体与心理方面的变化。围绝经期妇女中 1 / 3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达到新的平衡 ,另 2 / 3妇女则可能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或缺乏的症状与体征 ,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上常采用雌激素或孕激素或雌 -孕激素联合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3个时期,持续时间约20年左右,年龄跨度为40~60岁.1994年WHO正式建议不用更年期一词,而改用围绝经期和绝经过渡期.更年期综合征只是围绝经期妇女诸多问题中的一种,是指以自主神经紊乱和内分泌失调而引发的一组症候群.  相似文献   

11.
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衰老,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从绝经前开始出现的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和临床症状,至完全绝经后1年,短则(2~3)年,长则10余年.近年来研究显示,75%~85%的妇女在围绝经期可出现症状[1].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为40%~60%[2],年龄在(35~65)岁.近年来,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笔者尝试运用中医滋肾养阴法为主结合少量西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是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直至完全消失的过渡阶段。也是妇女必经的生理过程。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等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包括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时会引起骨密度下降并导致骨质疏松。绝经后的妇女还有患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围绝经期是指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最后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相当于40—55岁之间。  相似文献   

13.
绝经是妇女一生中所必须经历的正常生理过程。妇女绝经年龄约为40-58岁,WHO将妇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期称为围绝经期。由于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引起妇女生理和心理功能失调,文献显示大约85%-90%的围绝经期妇女会因不能适应内分泌的变化而表现出潮热多汗、头晕、心悸、易怒、失眠、焦虑抑郁、记忆力下降、泌尿生殖系统萎缩、骨质疏松、血脂代谢异常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围绝经期妇女的工作、生活及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对妇女身心的影响1 概述性激素在妇女一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卵巢的生殖内分泌功能与生命活动存在着时间差距 ,卵巢的功能期限约为 3 0~ 4 0年 ,而妇女的平均寿命在发达国家已达 70岁左右 ,这意味着妇女一生l/3~l/2时间将处于性激素缺乏状态。因此正确认识及治疗性激素缺乏所致的相关疾病越显重要。2 围绝经期基本概念以往对卵巢功能衰退导致妇女性格、心理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时期称为更年期 ,但此名称不十分明确 ,最近国际上重新将其分类命名如下。2 1 围绝经期 指妇女 4 0岁以后任何时期开始到最末…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最显著的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生育能力丧失,最终卵巢内卵泡耗竭,不能分泌雌激素,导致绝经。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我市妇女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生殖健康情况,为开展针对中老年妇女的生殖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城区和郊县的1828名45岁以上妇女的一般情况和生殖健康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成都市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是48.1岁。有60%的妇女在绝经前出现月经紊乱,一半左右的绝经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潮热盗汗等围绝经症候群,但是,不足一半的妇女因此而就诊。所调查妇女中有460人服用过雌激素,主要因为潮热盗汗、睡眠障碍、泌尿道感染等,大多数妇女的服药时间少于一年。结论:中老年妇女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有许多绝经相关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妇女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绝经期(俗称更年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指40岁左右开始出现的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及临床表现至绝经到老年期的过渡阶段[1].许多资料表明:女性围绝经期75.1%左右出现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PMS):潮热、烦躁、心悸、身心及躯体疲劳、适应力下降、失眠、记忆力减退、焦虑和抑郁、骨质疏松,同时伴有明显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2].因此,开展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不仅是围绝经期妇女的特殊需要,而且能为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打好基础,这对妇女本人、家庭、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兹就近年来在国内的刊物发表的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开展健康教育的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绝经是生命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女性生命的转折点.约1/3的绝经期妇女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解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约2/3妇女则可出现程度不同的一系列由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以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状,此即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peri menopausal period)指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1年的期间。此期间的妇女可能发生围绝经期症状,其与性激素水平的明显改变有关[1]。围绝经期症状可分为近期症状和远期症状。近期症状主要以植物神经和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为主,伴有泌尿生殖系统萎缩。远期症状主要是骨质疏松、老年痴呆和血脂代谢异常[2]。该阶段妇女因围绝经期症状而求治,治疗上多模仿月经周期的雌孕激素水平给药[3]。激素补充治疗(HRT)已广泛用于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流行周期序贯雌孕激…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间,即从绝经前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间。它是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絮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为主的综合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