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提高健康体检检查水平。方法以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体检的1200列群众为研究对象,从中医体质辨识体质的含义和治疗原理出发,分析现代体检中存在的不足。结果中医体质辨识有助于全面了解体检人员的身体特点,对疾病进行早期预防,针对疾病变化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结论中医体质辨识可以根据体检人员自身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健和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满足不同健康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整体观的运用体现在证概括了产生疾病的各方面因素和条件,并参考不同体质,辨证施治通过调节整体而改善局部病变,是中医学整体观具体运用,形成了中医药的一大特色。根据中医辨证,分别采用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芳香温通药、温补肾阳药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後再狭窄、过度炎症反应、冠心病血管内皮损伤、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等局部的病变有显着改善作用,从而体现了中医这一特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朝阳区高碑店地区934例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本地区老年人群体质特点,探索中医体质辨识在老年人慢病防治、健康管理方面的作用。方法按照2013年7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老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设定的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 1阳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为此次调查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2男性平和质、痰湿质明显比女性高;女性阳虚质明显高于男性。3阳虚、阴虚、痰湿体质是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的易患体质;痰湿质、阴虚质是高血脂的易患体质。结论通过对高碑店地区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辨识调查与分析,揭示了高碑店地区不同性别、不同疾病的老年人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对防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身体不同的体质特征有一定的关系。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以预防医学的思想为指导,将体质辨识用于健康体检,使其与以现代医学为主的健康体检相结合,可使两大医学体系的优势在健康体检平台上相辅相成,形成中医医院独特的健康体检模式,对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专业中医人才队伍,完善中医体质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儿哮喘是儿童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不断升高,如不及时控制,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从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中医药在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出发,探讨了中医药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干预措施、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治以及中医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治疗方法,表明中医药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针灸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88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研究组患者进行针灸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治疗后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2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的病症治疗时,医师需对病情及患者体质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加上中药与针灸,能有效减少头痛发作的次数、频率和时间,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药效期长久,能彻底根治头痛病症。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础,也是中医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的体质辨证分型的个性化的体现。今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整体上中医药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当前的中医的护理人才培养上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中医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和发展的分析,总结出来了几点关于培养中医的护理人才的条件,希望能对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遵循辨证论治,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治疗偏头痛。偏头痛是常见疾病,西医药尚无特效药物及手段;中医药治疗,不失为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活血通络法分期辨治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临床诊治,探讨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针对该病湿热瘀血阻络的病因、病机特点,运用以活血通络为主、分期辨证论治分型的方法,将该病分为急性期、缓解期两期及4个证型循证而治。结果:治疗观察38例病人,疗效满意。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体质辨识方案运用在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中,评价和分析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此文课题研究分析目标是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部及体检中心160例糖尿病前期人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两组,各80例,传统饮食干预加规律运动应用于对照组,传统饮食干预加规律运动加体质辨识方案应用于实验组,观察并统计两组人群干预之前和干预之后的空腹血糖测定值、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值、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值、好转率。结果实验组人群干预之后的空腹血糖测定值、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值、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值对比对照组人群相关计算数据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人群好转率对比对照组人群相关计算数据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中采取体质辨识方案的临床干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
遵循辨证论治,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治疗偏头痛。偏头痛是常见疾病,西医药尚无特效药物及手段;中医药治疗,不失为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辨识在大学生体质健康后期干预的应用效果,探讨个性化的中医体质类型在学生体质健康干预中的优势及意义。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2015级学生722名,在2015年9月~10月和2016年3月~4月进行了2次中医体质类型测试和身体健康状态测试。运用9类中医体质类型大学生健康处方,调整饮食和起居、运动、情志等干预方案。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运用填写健康日志,手机APP在线签到、关注微健康和健康知识的推送,对大学生进行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进行监督,干预指导时间为6个月,并将干预前后进行比较。结果: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干预前后相比,体质健康状态向好效果较明显;8种偏颇体质中均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痰湿质、湿热质下降更为明显,均值分别下降了10.05、10.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大学生身体健康状态在疲劳、消化、失眠和便秘等方面第二次比第一次测试均值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身体健康状态总分也有较明显改善。结论:采用中医体质辨识对大学生进行个体化的体质健康进行干预的效果较好,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指导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辨体施膳对亚健康疲劳状态干预的临床与安全性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中医体质理论,在中医养生保健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亚健康疲劳状态气虚和痰湿体质人群,制定辨体食品进行干预,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并评价气虚和痰湿辨体食品干预分别对气虚体质和痰湿体质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气虚体质和痰湿体质者进行干预研究,观察其治疗前后亚健康疲劳量表、中医体质及亚健康测评量表、各系统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膳食干预对两种体质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及中医症候评分改变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体质的干预和痰湿体质的膳食干预都能明显改善二种体质的亚健康疲劳状态,膳食干预在提高耐力、增强体质、抗疲劳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5岁以上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以期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为临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广州市海珠区五社区内65~95岁9706例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进行健康管理,检测其血脂水平,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以中医体质辨识为主导,排除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拒绝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患者,筛选并随机抽取高脂血症患者2378例,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结果经血脂水平检测,HLP检出率为35.93%;经问卷调查筛选,有效回收率为68.37%;经中医体质类型鉴定,HLP患者偏颇体质痰湿质、气虚质及阳虚质多见,而血瘀质、特禀质及湿热质中医体质少见;从不同性别判定:男女双方偏颇体质均以痰湿质、气虚质及阳虚质多见,但男性偏颇体质以气郁质、特禀质少见,女性则以血瘀质、特禀质少见;从不同年龄段判定:65~69岁、70~74岁HLP患者以痰湿质、气虚质多见,75~79岁、80~84岁、85~89岁、90~95岁HLP患者以气虚质为多见。结论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均是广州市海珠地区人群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密切关注此类中医体质人群血脂变化,对预防高脂血症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疗效评价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主要瓶颈,证候疗效是中医药疗效的特色,但目前仍缺乏科学可行且体现中医特色的偏头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中医药只有在定位准确的基础上,将学科特点与循证评价体系相结合,才能构建合理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促进中医药由临床经验向证据转化。本文通过梳理作者所在团队的前期临床研究,初步构建了一套富有中医内涵的偏头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以期打破偏头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壁垒,促进偏头痛中医临床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近年来中医体质辨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病的临床研究,关于KOA中医体质辨识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为使中医体质辨识更好地应用于KOA的临床诊治研究,本文将从KOA的中医特点、发病因素、特异基因表达与中医体质辨识的相关性,对近些年中医...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内治法、中医外治法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认为应当规范中医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改革中药剂型,深入开展新领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神经m管功能障碍伴体内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改变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国.偏头痛的发病率高达985.2/10万,25~29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927.4/10万,并且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增高。美国研究,收集了代表美国人群的1.5万个家庭的信息,女性偏头痛的患病率为17.6%,男性为6.0%。英格兰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7.6%的男性和18.3%的女性在过去1年内有过有先兆型或无先兆型偏头痛发作。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其认识多集中在对遗传因素、血管因素、血流动力学及递质类因素与神经精神因素等的阐述上。近年来,中医药从整体出发,以“整体观念”理论为指导,辨证治疗偏头痛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西药联合中医辨证疗法对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00例,并平均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止痛药西比灵胶囊加乙酰氨基酚合用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72.0%,实验组疗效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采用西医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明显的增强患者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是治疗偏头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