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癎)患者的发作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68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随访数据,总结脑卒中后癫(痢)的发病率、发作类型、脑电图特点及其治疗方案.结果 脑卒中后继发癫(癎)的发病率为11.47% (78/680),其中早发型癫(癎)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发作较多67.24%(39/58),晚发型癫(癎)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较多45%(9/20);脑出血患者继发癫(癎)的发病率(24/116,20.69%)高于脑梗死(48/460,10.43%)和蛛网膜下腔出血(6/104,5.77%)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以脑出血者易继发癫(癎),且以单纯性部分发作多见;脑卒中后癫(癎)应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积极予以抗癫(癎)治疗.  相似文献   

2.
6治疗 治疗的目标是控制发作,保证生活质量,包括认知功能的改善.早期合理的治疗,能使90%以上患儿的癫癎发作得到完全或大部分控制.合理治疗的首要步骤是正确认识主要发作形式,正确诊断癫癎类型或癫癎综合征.部分癫癎综合征是良性的,有些发作次数很少,可不必治疗.如果不能完全控制发作,可以退而求其次,即减少发作次数.开始治疗时,应该尽量使用广谱抗癫癎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癫(癎)患儿视频脑电图表现的特点,评价视频脑电监测技术对癫(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本院小儿神经内科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的52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发作与癫(癎)样异常放电之间的关系,以及异常放电出现的时相、检出率,发作起源、初步定位与脑电-临床的关系.结果 529例患儿记录到临床发作240例,其中153例同时伴有癫(癎)样异常放电;未记录到临床发作者289例,其中监测到(癎)性放电154例,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癫(癎)141例,诊断为癫(癎)和癫(癎)综合征共294例(55.58%).发作期间脑电形式多样,170例有较明确起始部位.结论 视频脑电图监测可提高癫(癎)样异常放电检出率和临床发作检出率,有助于癫(癎)的诊断、分型,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932例脑卒中患者中76例继发癫(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为8.15%,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的部位以皮质范围的较皮质下的发生率高.抗癫(癎)药物对脑卒中后癫(癎)的治疗有效.结论 脑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性别及脑卒中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脑卒中后癫(癎)多数单药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5.
癫癎是一种发作性疾病,由脑内神经元过度放电所引起的阵发性脑功能障碍.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小儿癫癎患病率大约为3‰~6‰[1].肌阵挛癫癎(MC)较少见,我院1999年2月~2003年5月共收治25例此类病人,均先后用妥泰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癫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据国内大样本调查显示,其患病率为5‰,其中60%的患者是在小儿时期发病.很多癫癎类型仅见于小儿.长期、频繁或严重的癫癎发作会导致脑损伤,甚至出现持久性神经、精神障碍.因此,从小儿开始做好癫癎的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头痛型癫(癎)又称植物神经型癫(癎),是儿童一种特殊性癫(癎),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每次发作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4岁.自诉于2008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腿发软、消瘦、手抖等,2个月后逐渐出现怕热多汗、心慌气短、疲乏、突眼、体重减少10余斤.既往有15年癫(癎)病史,间断服抗癫(癎)药物,以往约1~2个月癫(癎)发作一次,劳累、生气时发作次数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继发性癫(癎)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在致(癎)灶定侧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与视频脑电图癫(癎)样波检出率,分析继发性癫(癎)患者发作间期、发作起始期视频脑电图及发作症状所提供的致(癎)灶侧别信息.结果 视频脑电图对继发性癫(癎)患者(癎)样放电的检出率优于常规脑电图,比较发作间期、发作起始期视频脑电图结果和发作症状,VEEG可为80.28%(114/142例)患者提供致(癎)灶的侧别信息.结论 VEEG可明显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致(癎)灶的定侧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儿童颞叶癫(癎)的手术疗效,分析影响儿童颞叶癫(癎)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2006年3月至201 1年3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1~2年的87例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癎)患儿为对象.记录所有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对可能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按Engel分级法分类:Ⅰ级56例(64.4%);Ⅱ~Ⅲ级25例(28.7%);Ⅳ级6例(6.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发作间期放电定位、智力水平为影响儿童颞叶癫(癎)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年龄、初次发病年龄、病程、性别、手术侧别、发作频率、好发时间、MRI结果、行PET-CT等因素对手术效果没有影响.结论 手术治疗儿童颞叶癫(癎)是有效的手段.发作频率低、非继发全面性发作、发作间期单侧放电、智力正常的颞叶癫(癎)患儿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癎)在临床上不少见,可发生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任何时期,甚至成为首发或主要的临床表现.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51例继发癫(癎),现就其分类、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校附属医院自1969年10月至1973年10月,在中医科门诊开展了用中药“止癎散”和“止癎冰硼散”治疗癫癎的研究工作,四年中治疗各种癫癎病,经过系统观察者为1363例,现将治疗结果及药理实验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癫(癎)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多发病症常因反复发作而引发大脑识别功能和认知行为的障碍.我们对33例经临床确诊的癫(癎)患者进行了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听觉P300)的检测,旨在定量分析癫(癎)发作对患者心理认知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单用托吡酯治疗癫(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32例癫(癎)患者予以单用口服托吡酯,观察不同发作类型、年龄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托吡酯对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均有较好疗效,两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托吡酯对成人以及儿童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较少且不严重.结论 托吡酯单药治疗各型癫(癎)均有较好疗效,是一种广谱、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癫(癎)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探讨癫癎与脑卒中的关系、预后及处理办法。方法分析比较脑卒中患者的不同类型及有无癫疒间症状和症状出现的早晚对治疗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癎最高(27.5%);早期癫疒间发作与脑卒中病情呈正相关,其发作多见于出血性卒中;迟发性癫癎者往往需要长期抗癫癎治疗,其发作多见于缺血性卒中,相对预后较好。结论积极处理癫癎发作,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健康》2003,(2)
Q 我儿子今年8岁,去年10月份发现患有“癫癎”,做MPI(磁共振显像)显示:“透明隔囊肿”,本地医院建议回家观察。至今癫癎又发作4次。请问:癫癎是否与“透明隔囊肿”有关?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癫癎?到什么医院治疗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赛乐特治疗癫癎伴发抑郁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67例伴发抑郁的癫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癫癎药物.治疗组用赛乐特,对照组用多虑平改善抑郁症状.治疗8周后行HAMD/HAMA评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显效率和HAMD/HAMA评分有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的HAMD/HAMA评分没有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小.结论赛乐特治疗癫癎伴发抑郁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作为首选药物;多虑平也有很好的疗效,但副作用较大,可作为次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腹痛型癫(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腹痛型癫(癎)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自制的抗痫九合用苯妥英钠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苯妥英钠治疗.结果:治疗组控制率59.26%,总有效率为96.29%;对照组控制率32.14%,总有效率为71.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痛型癫(癎)患者使用自制抗痫丸合并苯妥英钠治疗,可尽早控制癫(癎)发作,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拉莫三嗪和卡马西平治疗新就诊的部分性发作癫癎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3例新就诊的部分性发作癫癎患者,分别给予拉莫三嗪(A组)和卡马西平(B组)治疗,观察发作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0.5%(19/21),B组总有效率为90.9%(20/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QOLIE-31量表评分为(66±17)分,B组治疗后为(52±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癎患者的效果相当,能较卡马西平更好地改善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示拉莫三嗪可作为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癎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6个月至4岁癫(癎)患儿的临床疗效、维持剂量及安全性.方法 对本院6个月至4岁癫(癎)患儿(40例)采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起始剂量10 mg/(kg·d),分2次口服,根据癫(癎)发作情况每周增加左乙拉西坦剂量5~10mg/(kg·d),最后维持剂量为10 ~50 mg/(kg·d).维持剂量治疗6个月,每3个月定期复诊,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脑电图,同时记录癫(癎)发作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45% (18/40)的患儿癫(癎)发作完全控制,显效9例(22.5%),有效3例(7.5%),总有效率75% (30/40).维持剂量10~20 mg/(kg·d)5例;>20~ 30 mg/(kg·d)者16例;> 30~40 mg/(kg·d)者10例;>40 ~50 mg/(kg ·d)者8例;平均维持剂量34.8 mg/(kg·d).左乙拉西坦可减少(癎)样放电,改善患儿脑电图.40例癫(癎)患儿中有1例因皮疹而停药,6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轻微,在治疗约l周左右后自行缓解.结论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6个月至4岁癫(癎)患儿疗效较好,维持剂量小,不良反应轻且持续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佳的新型抗癫(癎)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