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常He替牙期腭生长变化的三维图像纵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腭的纵向生长特点并提供一种观察腭整体变化的三维图象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三维图像分析方法对30例北京地区汉族人正常He替牙期腭的生长变化进行了7-10岁的纵向观察和研究。结果 发现30例中16例腭盖随生长而下降,幅度为1-5mm;14例,升高,最大幅度为2.68mm。结论三维图像分析方法可直观地反映腭的生长变化,腭盖随生长可下降,也可升降,这可能与个体鼻腔功能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正常[牙合]乳牙期儿童腭生长特点。方法:采用3D测量分析方法,用数学多项式拟合126例西安地区汉族正常儿童腭的生长图象,对其形态和大小分别按年龄和性别分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腭部大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3~5岁之间,3~4岁、4~5岁间差异并不明显;2)随年龄增长,尖牙间腭高度下降,但腭长度增加;3)尖牙间距随年龄增长并不明显;4)牙弓宽度和腭宽度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测量值普遍大于女性;5)腭形态的改变:随年龄增长变得更高;男性的腭部形态要宽于女性。结论:乳牙期腭的形态和大小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在三维方向上均会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无鼾少年儿童进行观察测量,旨在探讨年龄、颅颌面结构及周围软组织发育对上气道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样本为混合纵向资料。包括73组志愿者资料(男36例,女37例),按年龄分为五组:8岁组、9岁组、10岁组、11岁组及12岁组。志愿者均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以排除睡眠障碍儿童,并进行头颅侧位片拍摄及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上气道鼻咽部PNS-R(P=0.003)、UPW(P=0.001)均在8~11岁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而在11~12岁出现下降趋势;腺样体在8~9岁间出现明显减小趋势,而在10岁后表现出增大趋势;腭咽部SPP-SPPW(P=0.01)在8~9岁间出现明显增长;UMPW及舌咽部PAS随年龄无显著性变化;SPT(P=0.05)、TGL(P=0.oo)、TGH(P=O.00)及CoMe(P=0.oo)均在10岁后表现为明显增长;v_LPw、H—CVP(P=0.00)在10岁后显著性增长。在颌骨垂直方向上N-ANS、N-Me、Co-Go随年龄增长而出现显著增大(P=0.00)。结论上气道鼻咽部生长主要受腺样体影响;舌体及软腭的生长可能会限制腭咽及舌咽部气道的生长;舌骨随年龄变化相对于脊椎向前移动可能是喉咽部气道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地塞米松诱导胚鼠腭突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地塞米松(DEX)能否诱导胚鼠腭突细胞调亡,探讨地塞米松致腭裂畸形的机理。方法通过凋亡细胞DNA碎片原位末端标记(ISEL),用光镜、电镜观察10~50mg/kg剂量DEX作用下,15.5孕期日胚鼠腭突变细胞形态变化并作凋亡细胞计数。结果:实验组胚鼠腭突细胞在ISEL法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均存在凋亡的特征性变化;凋亡细胞计数与DEX给药剂量呈正相关(r=0.9911)。结论:DEX可升高胚鼠腭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水平。  相似文献   

5.
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用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结合X线头影测量法,分析了口腔矫治器对1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气道、睡眠结构及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戴用矫治器后下颌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位移平均分别为1.73mm和9.30mm,上后气道间隙平均增加2.80mm(P<0.01),中气道间隙平均增加6.75mm(P=0.01),下气道间隙变化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10名患者的呼吸暂停指数平均下降15.98次/小时(P<0.01),有9名患者总呼吸紊乱指数平均下降32.81次/小时(P<0.01),另一例无低通气记录。最低SaO2平均从73.87%上升到85.50%(P<0.01)。上气道阻塞频率的降低,可归因于矫治器对口咽部结构的影响。作者认为,口腔矫治器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6.
腭成形术对不同年龄腭裂上颌骨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腭裂成形术对患者术后上颌骨三维方向上发育的影响。方法:40例腭裂术后患者按接受手术时的年龄分成3组,即小年龄组(2~5岁);中年龄组(9~11岁);大年龄组(15岁以上),分别与同年龄组未接受手术的患者(共30例)进行了X线头影测量片及牙牙合模型测量的对比分析。结果:小年龄组接受手术,上颌骨发育长度及宽度均受限(P<0.05)。中年龄组接受手术,上颌骨宽度受影响(P<0.05),大年龄组手术,上颌骨各方向发育不受影响。结论:腭成形术对少年期上颌骨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手术年龄越小,影响程度越重。因此,改良手术方法和开展序列化治疗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7.
腭帆提肌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腭裂手术中,恢复腭帆提肌(levator veli palatini muscle,LVP)的位置及其两侧的完整性极为重要,为给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作者对20侧健康成人、4侧健康新生儿及4侧唇腭裂新生儿头颈标本LVP的解剖和6例胎儿头颈部标本组织学连续切片进行观察,证实LVP位于软腭长度的40% ̄70%之间,在咽侧有肌纤维与咽上缩肌、咽腭肌相连续。该肌中份宽7.9mm,厚3.4mm,截面积2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恒牙初期正常殆腭部形态进行三维方向上的研究,为探讨恒牙初期腭部的发育特点以及制定国人腭部形态的正常指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西安地区汉族恒牙初期正常殆上颌石膏模型,按照年龄以及性别进行分组,结合逆向工程方式采集数据并建立三维模型,利用Geomagic10.0软件从矢状向、水平向及冠状向对相关指标进行三维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腭宽度和腭高度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大于女性;男性腭高度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直到17岁;无论男女,腭部都不是完全对称的,存在(2.14±1.74)。的不对称度。结论:恒牙初期腭部形态存在性别差异、增龄变化以及不对称性,其中男性腭部形态变化较大,以腭高度的增加为主;女性腭部形态则比较稳定,未观察到明显的生长发育变化。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蝶骨翼突与上颌骨连接方式进行了观测。1材料与方法:取完整成人头颅骨标本30具,共60侧。分别从腭面、颞面观察左、右侧腭骨锥突与翼突、上颌骨的连接方式。于颞面测量腭骨锥突与上颌骨后面的骨连接高度、上颌骨后面骨连接总高度(精确至01mm),并对...  相似文献   

10.
腭部肿瘤3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分析腭部肿瘤的病原特征、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302例腭部肿瘤并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本组腭部肿瘤302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153例,男:女约为1:1;发病年龄3~85岁,平均年龄43.9,30~49岁占40.4%。原发部位多位于硬软腭交界处(46%)。混合瘤、鳞状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肿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种,占本组病全的68.5%,其中腺样性肿瘤良性多见于恶性,良:恶约为149:1。结论:资料分析提示腭部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腺淋巴瘤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腺淋巴瘤的特点和预后。方法 复习我院30年来手术治疗经病理诊证实并有完整资料的腺淋巴瘤78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男性71例,女性7例,男女比例为10.1:1,高发年龄是50-70岁(70.5%),肿瘤发生在腮腺的占96.1%,其中85.3%位于腮泉后下极,发生在颊部、腭部小涎腺和颈部淋巴结的各1例,生长有自限性。结论 腮腺的淋巴瘤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治疗上应采用区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的腭高度。方法采用三维测量仪精密测量60名正常[牙合](男女各30名)和四组牙型与骨型一致的错[牙合](ClassⅠ双颌前突,ClassⅡ1,ClassⅡ2,ClassⅢ,每组男女各30例)共240例患者的原始模型,比较任意两组之间的各个牙弓段的腭高度。结果腭高度总体趋势为:ClassⅡ2,ClassⅢ组腭高度小于正常[牙合],双颌前突和ClassⅡ1组,差异基本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二组之间,后三组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assⅡ2和ClassⅢ组腭盖相对低平,而ClassⅡ1组与通常认为的腭盖高拱的印象不一致,腭高度实际不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87例鼾症的手术作了临床分析,治疗以腭咽成形术及自创的软腭缩短术为主。287例中术后鼾声完全消失194例(67.6%)鼾声明显减轻90例(31.4%),无明显改善3例(1%),210例憋气型鼾症患者中,术后憋气现象完全消失134例(66.7%),明显减轻62例(30.8%),无明显改善5例(2.5%),其他症状如日间嗜睡,头昏,多梦,夜尿,遗尿,性功能减退等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方法对三种常用手持根管扩大器械包括K型扩大针、K型锉和H型锉扩大直或轻度弯曲(<20°)的离体单根牙后,离根尖孔3mm(根尖段)、6mm(根中段)、9mm(根颈段)的根管形态变化和根管偏移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水平近远中向或唇舌向根管偏移无显著性差异,各组根管形态变化亦无显著性差异。另外,对重度弯曲(25~30°)的人工根管的根尖偏移观察表明,H锉组根尖偏移最明显,K型扩大针组最小。文中还就如何合理、有效选用根管扩大器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腭部骨的骨密度,为确定腭部种植体稳定植入的部位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将34例18~35岁正畸患者的头颅锥形束CT扫描数据导入EZ种植分析软件获得三维重建图像,测量腭部20个感兴趣部位的骨密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腭部骨20个测量部位中,骨密度均值为332.1~700.4HU不等。腭部骨往后方和侧方,骨密度均有下降趋势。男、女之间各部位的骨密度比较,差异在P6D0(t=2.398,P〈0.05)、P12D0(t=2.597,P〈0.05)两个部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锥形束CT评估腭部骨的骨密度,有助于支抗种植体植入部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安氏Ⅱ1类矫治前后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安氏II1类病例矫治产后牙弓的形态变化。方法:选择安错II1类均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病例,取矫治产后石膏模型,测量模型的牙弓宽度,长度,腭盖高度,Spee曲线变化。测得数值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上下牙弓宽度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2)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后前段变化不明显,中段及后段的牙弓长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3)上颌腭盖深度矫治后较矫治前稍有增加。(4)Spee曲线治疗后明显变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方丝弓桥治技术中对支抗牙进行控制,移动牙齿时应用适当的矫治力及深覆He患者减小其Spee曲线是矫治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PP—ACP)对变形链球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变形链球菌ATCC25175(血清型c)加入实验组即含不同浓度(0.5%~5.0%。W/V)CPP-ACP溶液和对照组(不含CPP—ACP溶液)的BHI培养基中厌氧培养48h。采用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菌浓度的吸光度A值(λ=550nm)。结果:随CPP—ACP浓度的升高,变形链球菌甲胎产物的二甲亚砜溶液的吸光度值降低,即变形链球菌的活菌数减少(P〈0.01)。结论:CPP—ACP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CPP—ACP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全反式维甲酸(RA)与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联合应用对2种口腔鳞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特点,应用MTT法测试并绘制药物抑制曲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30%细胞生长抑制时,联合用药合并指数(CI30)不大于0.82;50%细胞生长抑制时,联合用药联合并指数(CI50)在0.9到0.95之间,表明两药联合应用对2种口腔鳞癌细胞系呈现协同效应。单独应用RA、8-MOP或二者联合应用,有类似凋亡小体样结构出现。合适浓度的RA与8-MOP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腭部肿瘤3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分析腭部肿瘤的病原特征、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302例腭部肿瘤并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本组腭部肿瘤302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153例,男:女约为1:1;发病年龄3 ̄85岁,平均年龄43.9,30 ̄49岁占40.4%。原发部位多位于硬软腭交界处(46%)。混合瘤、鳞状细胞癌、粘液表面样癌、腺样囊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种,占本组病全的68.5%,其中腺样性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量替牙期正常殆儿童的腭部标志点,来评价其腭部形态。方法:通过普查获得87例替牙期正常殆儿童的牙齿模型(男41例,女46例),用3DSS-Ⅱ彩色结构光扫描系统扫描入电脑进行测量,利用方差分析比较各年龄组问的腭部形态差异。结果:矢状面和水平面上,腭部各测量值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冠状面上,最大腭高度和腭指数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替牙期,随着年龄的增加,腭穹窿的前部变化不是很明显,腭穹窿的后部变得更加高拱,这可能与前牙区和后牙区牙槽嵴的生长速度不一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