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琴  吴素英 《护理学杂志》2021,36(18):44-45
总结1例24+5周超早产儿直升机航空医疗救援转运救治成功经验,包括把握转运时机和条件,科学组织与管理,制订个体化救援方案和应急预案,物品和仪器准备,空中转运途中体温管理、体位管理、静脉通路护理及密切监护和应急处理等.  相似文献   

2.
2005年6月,笔单位转接了一批在同一时间、地点、因同样原因烧伤的患。接到救治任务后,我们及时赶到现场,因当地专业技术力量、医疗器材、设备、药品供应等不足,救治工作十分困难。为此,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我们对16例患在烧伤休克期进行了转运。分别于伤后14h(10例)和19h(6例)将患转送到300多公里之外的笔单位进行救治,转运途中顺利,未影响后续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烧伤科是天津市重要的烧伤医疗救治单位,其前身是1958年第一中心医院成立的烧伤专业组.当时在上海瑞金医院成功救治危重烧伤患者邱财康的带动下,我院成功抢救了烧伤患者赵明山(总面积86%,Ⅲ度面积69%TBSA),为此荣获"全国卫生红旗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体化救援模式在突发事件救治作用.方法:建立指挥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制订突发事件救援预案、急救工作手册[1],建设城乡大急救网络.结果:在柳州市区域近年来发生的突发事件救援中,市急救指挥中心响应迅速,现场处置及时,伤员快速安全转运,院内专科治疗及时、有效.结论:急救一体化紧急救援模式可有效、快捷地抢救生命,迅速安全转运,提高医疗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麻醉与监护论坛》2009,(6):324-324
一、征文内容:(一)医疗急救方面:1、各种内、外、妇、儿科、眼科、五官科等急症的院前急救分析;2、各种中毒、传染病的院前救治与监护转运:3、各种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治安案件的紧急医疗救援的案例报道;4、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及监护转运、护理经验介绍:5、院前急救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介绍;6、急救培训与继续医学教育;7、医疗急救专业技术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6.
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科创建于1988年,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区域性烧伤诊治及研究中心,于2008年5月成立无锡市烧伤研究所.科室规模、临床救治及科研能力居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是江苏省最大的烧伤救治中心.现为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烧伤协作组组长单位、省中医示范专科建设单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危重烧伤患者航空转运(简称空运)的时机与条件。方法笔者参与了18例严重烧伤患者的空运,其中休克期内空运4例、休克期后空运14例。空运前要认真填写转送卡、书写病历摘要。一次转运2例以上患者时,要保证伤情较重者先下飞机。结果每架次空运患者1~6例,空中飞行时间1.5~3.5h,空运距离420~2500km。患者均被安全送达目的地,在进一步治疗过程中,除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余均治愈。结论只要条件允许、准备充分,可以对休克期内的危重烧伤患者实施航空转运。  相似文献   

8.
导言入院前的创伤救治(Prehospital Trauma Care)是指伤员进入医疗单位之前的急救治疗。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二百年中,就有医生携带药包到现场救治伤病员。近代,面对创伤这一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创伤救治与科研体系在一些发达国已经建立并日趋完善。创伤的处理开始于事故现场的急救与快速转运,直至在医疗单位内治疗的全过程。据统计,严重创伤病人若入院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挽救生命和迅速转运,则多于伤后25分钟内死于现场或转运途中。因此,入院前的创伤救治已日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成批烧伤救治的经验。方法对1993年11月~1997年5月救治的10批烧伤事故共计42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2例中Ⅲ度烧伤面积50%以上者15例;70%以上者7例;90%以上者3例。最大Ⅲ度面积93%。烧伤总面积90%以上同时Ⅲ度70%以上者5例。除1例总面积70%,Ⅲ度30%于伤后3天死于ARDS,另1例总面积70%,Ⅲ度70%于伤后7天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外,余40例全部治愈。结论救治成批烧伤病人的技术力量必须前伸;航空救护有利于特重伤员的转运;休克期复苏尿量指标维持在50~80ml/h可为后续治疗垫定一良好基础;大面积切痂植皮时间提前至伤后2~3天;建立“烧伤皮库”可为成批烧伤救治提供十分必要的异体皮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成批烧伤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批烧伤救治的经验。方法对1993年11月~1997年5月救治的10批烧伤事故共计42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42例中Ⅲ度烧伤面积50%以上者15例;70%以上者7例;90%以上者3例。最大Ⅲ度面积93%。烧伤总面积90%以上同时Ⅲ度70%以上者5例。除1例总面积70%,Ⅲ度30%于伤后3天死于 ARDS,另1例总面积70%,Ⅲ度70%于伤后7天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外,余40例全部治愈。结论救治成批烧伤病人的技术力量必须前伸;航空救护有利于特重伤员的转运;休克期复苏尿量指标维持在50~80ml/h 可为后续治疗垫定一良好基础;大面积切痂植皮时间提前至伤后2~3天;建立“烧伤皮库”可为成批烧伤救治提供十分必要的异体皮保障。  相似文献   

11.
各种自然灾害及突发大型伤害事件会导致批量伤亡患者的出现。联合国对批量伤亡的定义是:一个突发情况需处理大量伤员,导致医源不足,因此患病和死亡的可能性将上升。科学的急救方法及合理的转运方式可以降低伤亡率,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现结合我院收治的两批批量烧伤患者的救治情况,总结批量烧伤患者现场急救与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麻醉与监护论坛》2011,(5):393-393
为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灾害医学救援体系(EMS),进行迅速、科学、正确的灾害院前急救及伤员转运和后续治疗,减少伤员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我国灾害医学救援及危重病救治的整体水平,定于2012年4月18—21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第八届全国灾害急救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暨创伤脓毒症、中毒救治新进展推广学习班。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非医疗因素逐渐影响着烧伤治疗水平。笔者对15年来本地区3家不同层次医疗机构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以探讨非医疗因素对大面积烧伤救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成立于1955年,是山西省整形美容与修复重建外科创始单位,承担着本区域医疗保障服务、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救治的重任,推动了山西省整形美容烧伤专业整体水平的进步和快速发展。科室现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拥有整形、美容、烧伤创疡救治3个方面综合治疗实力的带头学科。  相似文献   

15.
我国烧伤代谢营养支持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1958年我国掀起救治大面积烧伤的热潮 ,各单位纷纷成立烧伤病房、烧伤专科。 6 0年代 ,少数单位已认识到烧伤后代谢营养的重要性 ,并建立实验室 ,或借助校、院中心实验室开展了烧伤代谢研究 ,十年动乱时被迫下马 ,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70年代末才逐步恢复组建实验室。 80年代以来 ,我国烧伤代谢营养的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在以下问题上 ,有了新的认识。一、烧伤后代谢紊乱1.应激反应 :烧伤后应激反应包含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反应、急性相反应及植物神经系统反应。观察统计 2 0例烧伤患者的血浆皮质醇、肾素、血管紧张素、胰岛素、血…  相似文献   

16.
《麻醉与监护论坛》2011,(6):464-464
为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灾害医学救援体系(EMS),进行迅速、科学、正确的灾害院前急救及伤员转运和后续治疗,减少伤员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我国灾害医学救援及危重病救治的整体水平,定于2012年4月18—21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第八届全国灾害急救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暨创伤脓毒症、中毒救治新进展推广学习班。会议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委托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  相似文献   

17.
地震所致胸部外伤是一种常见的地震伤,该类外伤患者伤情常复杂且危重,及时准确地评估该类患者的病情并给予有效恰当的处理是抢救的关键。因此,本文将对地震医疗救援对胸部外伤的救治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地震所致胸部外伤的医疗救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医院(原鞍山钢铁集团公司铁西医院)烧伤科是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医学分会烧伤学组主任委员单位、辽宁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辽宁省烧伤治疗重点专科、鞍山市烧伤治疗中心.科室自1957年创立至今,承担着鞍钢、鞍山地区及辽南地区的烧伤救治工作.50多年来,共治愈热烧伤、化学烧伤、电烧伤、放射性烧伤等不同类型的烧伤患者2.7万余例,总治愈率为98.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2010年4月10日发生在玉树的里氏7.1级地震是世界最高海拔(4000m)青藏高原腹地藏区的大地震,由于救援行动面临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地处偏远、交通受阻、伤员高度分散等挑战,故总结高原医疗救援所遇的特殊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方法对玉树地震的伤情特点及死亡原因加以分析,并与汶川地震的伤情分类、严重度、死亡原因及死亡时间分布相比较。分析高原地震创伤学的特殊问题。结果玉树地震与平原地震相比,在创伤学与死亡原因上有很大不同。由于藏区居民房屋的土木沙石结构,地震使90%以上房屋倒塌,形成玉树地震以压埋伤为主和以窒息为主的死因,必须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在高原低氧的复合损伤下,各型创伤均易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必须紧急救治。为此针对玉树地震高原医疗救援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系列防护措施。结论根据伤亡特点,震后48h进入死亡高峰期,为此强调高原地震"黄金48h"的急救概念。快速有组织向低海拔转运伤病员及转运中供氧是急救成功的两个关键。青藏高原是地震频发区,医疗救援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烧伤救治工作始于1954年12月.省内首例特大面积烧伤的治疗是1958年12月5日收治的1例被高温冷却水烫伤患者,总面积81%,其中深Ⅱ度65%TBSA.在当时的医疗技术条件下,患者存活的希望较小,然而在云南省著名外科专家蓝瑚教授的带领和段体武教授等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使救治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