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不同提取物及不同提取方法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为美洲大蠊的抗肿瘤细胞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 3种肿瘤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比较不同的提取物(乙醇提取液、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不同的提取方法(渗漉法、超声法、回流法)对3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美洲大蠊乙醇提取液和乙酸乙酯部位对上述肿瘤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乙醇提取液的活性最强;3种提取方法提取的美洲大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以渗漉法提取的美洲大蠊对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所计算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最小。结论:美洲大蠊乙醇提取液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最强,乙酸乙酯部位次之,美洲大蠊宜选择渗漉法提取。  相似文献   

2.
张晓巍  朱艳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1):2210-2213
为了探讨苦参总碱、美洲大蠊提取物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孕激素受体(PR)阴性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JEC的作用。笔者通过MTT法、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检测苦参总碱、美洲大蠊提取物和两者联合用药后对JEC细胞的生长抑制、细胞周期及P53和c-erbB-2基因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发现,①MTT法:苦参总碱和美洲大蠊提取物对JEC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联合给药后抑制作用显著提高。②流式细胞仪分析:苦参总碱组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上升,美洲大蠊提取物组细胞在G2/M期比例上升,联合给药组的G0/G1期比例较其他2组显著上升,细胞生长受到抑制(P<0.05)。③Western blot法:苦参总碱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组和联合给药组作用JEC细胞后,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c-erbB-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以上结果说明苦参总碱、美洲大蠊提取物及联合给药对JEC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能通过上调P53和下调c-erbB-2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HEL细胞,采用MTT法观察美洲大蠊提取物对HE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天狼星红法测定细胞胶原的分泌含量;比色法检测细胞中HYP的含量水平; RT-PCR检测COL I和CTGF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剂量在90~110μg/ml时,美洲大蠊提取物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EL细胞的增殖,降低胶原含量,抑制HYP分泌,有效控制COL I和CTGF mRNA的表达。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能够抑制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降低细胞外基质分泌水平,对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从昆虫美洲大蠊和斑蝥中提取的3个活性部位YS-I、YS-II、YS-III对人胃癌细胞MGC-803、人食管癌细胞Eca-109和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从昆虫美洲大蠊、斑蝥中提取的3个活性部位分别作用于MGC-803、Eca-109、HepG2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受试物作用24、48、72小时后细胞增殖抑制情况,计算IC_(50)值,并研究其量效、时效关系。结果:3个由昆虫中提取的活性部位对人源MGC-803、Eca-109、HepG2肿瘤细胞株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呈现较好的时间依赖和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YS-I及斑蝥不同极性提取物YS-II、YS-III对人胃癌、食管癌、肝癌细胞具有较好的增殖抑制作用,为今后进一步研发昆虫源低毒、高效的抗肿瘤药物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美洲大蠊抗CCl4急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不同溶剂部位抗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用CCl4制备肝损伤模型,给予美洲大蠊提取物,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重系数和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观测指标。结果:美洲大蠊水提部位和直接水搅拌提取部位(室温)有降低CCl4致小鼠肝损伤血清中ALT、AST的活性,能减轻肝脏病理状态。结论:美洲大蠊水提部位和直接水搅拌提取部位对CCl4致小鼠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诱导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美洲大蠊提取物7.0、7.5、8.0、8.5、9.0mg/ml处理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并计算IC_(50)值;HE染色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和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检测Hct 116细胞凋亡;PI/RNase流式检测Hct 116细胞周期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美洲大蠊提取物7.0、7.5、8.0、8.5、9.0mg/ml处理Hct 116细胞24h具有增殖抑制的作用,抑制率为15.99%~51.5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24h的IC_(50)值为9.05mg/ml;HE染色显示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变化,Hoechst33258荧光染色、TUNEL阳性染色、Annexin V+/PI-单阳性和Annexin V+/PI+双阳性显示细胞凋亡增多且与美洲大蠊提取物作用浓度呈正相关。美洲大蠊提取物7.5mg/ml可阻滞Hct 116细胞于G0/G1期。结论:PKA可抑制Hct 116细胞增殖,具有诱导Hct 116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CCl4复制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用0.25 g/kg的美洲大蠊提取物灌胃治疗,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 IV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并以光镜现察肝脏组织学改变,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及肝纤维化分期.结果 美洲大蠊提取物有降低ALT,AST的作用,并显能著降低HA,LN,PCⅢ和Ⅳ-C.经治疗后的肝胜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减少.结论 美洲大蠊提取物具有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夜香树不同提取物对小鼠白血病细胞株L121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平板集落法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夜香树提取物对L1210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夜香树提取物中正丁醇提取物和多糖提取物对L1210细胞有浓度依赖性的细胞毒性作用,在终浓度为62.5 μg·ml-1范围,其正丁醇提取物和多糖提取物对L1210细胞的抑制率大于90%,IC50均小于10 μg·ml-1,夜香树正丁醇和多糖提取物能抑制L1210细胞集落形成,并可诱导L1210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夜香树提取物对小鼠白血病细胞株L1210细胞的增殖抑制可能通过诱导L1210细胞发生凋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洲大蠊醇提取物的木瓜蛋白酶酶解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木瓜蛋白酶对美洲大蠊醇提取物的酶解工艺.方法: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加酶量、底物浓度对木瓜蛋白酶酶解美洲大蠊醇提取物的影响.结果:木瓜蛋白酶酶解美洲大蠊醇提取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时间3h,pH 7.0,加酶量8400 U·mg-1,底物浓度0.5%.在此条件下,水解度可达9.87%.酶解后的样品相对分子质量变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结论:优选方法稳定,操作简便,为进一步研究美洲大蠊提供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6,(12)
目的:研究去油制霜后油脂含量不同对美洲大蠊防治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作用的影响,探索具有防治肝损伤疗效的美洲大蠊霜的油脂含量范围。方法:通过相应方法制备试验样品,采用重量法测定各样品油脂含量;经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考察油脂含量对其防治肝损伤药理作用的影响。结果:制得美洲大蠊原粉、3批不同含油量美洲大蠊霜及去油美洲大蠊5个样品,测得油脂含量依次分别为39.0%、31.9%、23.7%、15.0%和0.5%。与模型组比较,油脂含量为15.0%、23.7%的美洲大蠊霜组可减轻CCl_4引起的急性小鼠肝损伤,油脂组、去油粉末组、含油量为31.9%的美洲大蠊霜组及原粉末组均未表现出防治作用反而会加重肝损伤。结论:油脂含量对美洲大蠊防治CCl_4致肝损伤的药理作用有显著影响。提示对于肝损伤患者或其他疾病伴随肝损伤患者,如需以美洲大蠊全虫入药,则必需通过去油制霜炮制除去部分油脂,使其油脂含量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根据试验结果暂将油脂含量范围定于15.0%~23.7%。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压榨美洲大蠊主要成分含量变化,并考察压榨美洲大蠊药材对CCl4致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为该药材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压榨法去除美洲大蠊油脂,利用茚三酮显色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美洲大蠊药材中总氨基酸及总多糖含量,通过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考察压榨美洲大蠊的药效。结果:压榨美洲大蠊中油脂质量分数8.5%,总氨基酸及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13.334,21.06 mg·g-1,压榨美洲大蠊显著降低CCl4肝损伤小鼠的肝重系数,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含量。结论:美洲大蠊经炮制减毒后,炮制品具有抗肝损伤药效。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16,(11)
目的考察美洲大蠊提取物及其分段分子量(M)部分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PF级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康复新液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组以及M1 000 Da、1 000 DaM5 000 Da、5 000 DaM10 000 Da、M10 000 Da部分组,每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给药7 d。除空白组外,其余组无水乙醇造模,处死动物后测定溃疡抑制率,进行胃黏膜病理学观察,测定相应指标含有量或活性。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胃黏膜溃疡病变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有量明显升高,而组成型一氧化氮合酶(c 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美洲大蠊提取物及其1 000 DaM5 000 Da部分溃疡抑制作用明显,改善了小鼠胃组织的病理学状态,还可显著降低胃黏膜损伤组织内MDA、NO和iNOS水平,提高cNOS、SOD、CAT和GSH-Px活性。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及NO自由基的含有量而预防急性胃溃疡,其中1 000 DaM5 000 Da部分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人们对美洲大蠊药理作用研究越来越多,美洲大蠊具有资源丰富、临床应用广泛等特点。美洲大蠊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组织修复、镇痛、保肝、抗氧化及增强免疫作用。美洲大蠊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生长及增殖,如肝癌、肺癌、胃癌、结肠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白血病及小鼠转移细胞瘤,并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该文对美洲大蠊抗肿瘤作用进行深入综述,为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ML-A(水提取物)、ML-B(乙醇提取物)、ML-C(正丁醇提取物)、ML-D(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肝星状细胞株(HS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美洲大蠊不同溶剂提取物(ML-A、ML-B、ML-C、ML-D)在24h、48h、72h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4h、48h、72h美洲大蠊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在高浓度(1000μg/ml)下抑制HSC增殖,且呈时间依赖性与浓度依赖性。结论美洲大蠊不同溶剂提取物对HSC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ML-B抑制HSC的增殖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水提取物对小鼠实验性烫伤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ICR雌性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康复新液组、美洲大蠊水提取物低、中、高(0.327,0.490,0.653 g·kg-1)剂量组,采用(82±2)℃砝码烫伤小鼠背部脱毛区皮肤制备模型,观察药物外用5,10 d对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进行烫伤创面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美洲大蠊水提取物各剂量用药5,10 d均显著提高烫伤小鼠创面愈合率(P0.05,P0.01);中剂量组用药5 d明显提高小鼠血清TGF-β1水平,用药10 d则降低TGF-β1,IL-6含量,低剂量用药10 d亦降低TGF-β1含量(P0.05)。美洲大蠊水提取物能促进烫伤小鼠皮肤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等增生,并能促进表皮、真皮及肌层损伤和真皮胶原纤维束排列紊乱的修复,尤以中剂量的修复作用明显。结论:美洲大蠊水提取物外用能明显促进烫伤模型小鼠创面的愈合,促进损伤表皮、真皮等的修复,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释放(早期促进,后期抑制)、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有关,发挥既可促进修复但又避免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旨在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lient mating-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结节性硬化症复合物Ⅱ(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2,TSC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信号通路在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诱导人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衰老中的作用。体外培养K562细胞,设对照组(0μg·mL-1)及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不同剂量组(5、10、20、40、80、160μg·mL-1),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CⅡ-3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Ⅱ-3对K562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senescence-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 stain kit, SA-β-gal)检测衰老细胞染色阳性百分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荧光定量PCR检测端粒酶逆...  相似文献   

17.
赤雹根水提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赤雹根水提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和细胞形态学观察的方法, 观察不同浓度赤雹根水提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结果 赤雹根水提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中浓度1,0.5 ,0.25,0.125,0.062 5 mg/ml的赤雹根水提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率分别为85.61%,69.78%,37.98% ,32.09%,15.68%.结论 赤雹根水提物在体外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液作用下创面新生细胞中微丝与桥粒的变化。方法:应用日立H7700透射电镜(10000倍)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不同组别伤口愈合部位细胞的微丝与桥粒的差异。结果:美洲大蠊提取液作用下的创面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在数量、形态及结构上有差异。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作用下的创面细胞超微结构显微形态较其他组更趋正常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油脂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及美洲大蠊油脂对美洲大蠊提取液保护肝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最大体积一天内1次和2次灌胃给药,观察7 d内小鼠的体重、行为及死亡等情况;采用腹腔注射0.2%CCl_4油溶液,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测定小鼠血液中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肝重系数。结果美洲大蠊油脂最大耐受量为1.92 kg生药/kg体重,相当于成人临床剂量5g生药/60kg体重的384倍;美洲大蠊油脂与提取液合并给药,美洲大蠊油脂抑制CCl_4肝损伤小鼠肝重系数降低(P<0.01),抑制小鼠血清中AST、ALT降低(P<0.01)。结论美洲大蠊油脂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美洲大蠊油脂拮抗美洲大蠊提取液保护肝损伤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B对实验动物血液系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初探。方法通过测定昆明种小鼠凝血时间(CT)、出血时间(BT)、凝血酶原时间(PT)实验,研究Ento-B的促凝血、止血作用;采用家兔体外血浆复钙时间(PRT)研究Ento-B的体外凝血作用。结果受试药物Ento-B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缩短小鼠CT、BT、PT和家兔PRT,提示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B既能影响内源性凝血系统,又能作用于外源性凝血系统,其止血作用是内外凝血系统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B有一定的促凝血、止血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而同时发挥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