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髓转移癌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43例骨髓转移癌病人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肺癌、乳腺癌易发生骨髓转移,39.5%病人原发灶不明。主要表现为贫血、骨痛及其他部位转移。42%病人于确诊后2个月内死亡。结论:对贫血、骨痛或已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的病人常规骨穿可早期发现骨髓转移。  相似文献   

2.
47例骨髓转移癌的临床及血液学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骨髓转移癌的临床及血液学特点。方法 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H-Gmiesa-E,Gomori,PAS,Alcin blue染色。结果 47例患者中24例找到原发灶,其中胃癌15例,前列腺癌4例,肺癌2例,乳腺癌,结肠癌,肝癌各1例,34例做骨髓活检者骨髓均找到转移癌细胞,而其中10例骨髓象未能发现转移癌细胞,临床表现以贫血最常见(91.5%),其次是血小板减少(64.7%),骨痛(61.7%)和发热(48.9%)。结论 对于不明显原因的贫血和骨痛患者,骨髓活检对转移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骨髓转移癌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经骨穿明确诊断的病例。结果:2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明确找到原发灶19例(67.9%),不明病灶9例(32.1%)。骨痛17例(60.7%);贫血12例(42.9%);出血患者9例;碱性磷酸酶升高者14例(50%)。6例行放化疗或者手术干预,其中2例经化疗或者放疗骨痛改善。结论:骨髓转移癌的原发病灶常见于胃癌、前列腺癌、肺癌、卵巢癌;骨痛并贫血、出血和碱性磷酸酶升高患者需警惕骨髓转移癌的存在;原发灶部位明确的患者早期根据部位治疗可延长存活时间,未明病灶有条件者可试用病变局部小剂量放疗或化疗,对缓解症状及延长生存期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非造血组织恶性肿瘤的诊断一般可通过病史、体检、影像学及病理切片确定肿瘤的部位和性质。但部分病人原发部位尚无明显症状时就已全身转移。如转移至骨髓,称为骨髓转移瘤。多可因血象异常、骨痛等症状就诊,易误诊为其他血液病而贻误诊治机会。因此了解骨髓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和骨髓表现很有必要。现将我科5年来收治的40例骨髓转移瘤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由恶性肿瘤细胞骨髓浸润引起的贫血(骨髓病性贫血)与其他贫血不同,是以进行性贫血、消瘦及逐渐加重的骨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属危急重症,诊断困难。现对我科10年来60例因贫血骨穿证实的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症的认识。临床资料一般资料:60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36例,男女之比为1:1.3,最小发病年龄20岁,最大69岁,半数病人发病在40岁以上。所有患者病程中都有发热,热度不等,一般为中等程度弛张热型,体温多在’38.5C左右。贫血是本组病人的首要症状,可为轻度、中度或重度贫血,确诊时3;…  相似文献   

6.
骨髓是仅次于肺和肝的转移癌好发部位,当癌转移到骨髓时常引起贫血,称骨髓病性贫血,好发于老年人;此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不典型,病程中易误诊。我院1992~1997年共收治60岁以上肿瘤患者314例,其中骨髓转移性癌21例,占669%。现将这组病例分...  相似文献   

7.
骨髓转移瘤的病理组织学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骨髓转移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H-Gmiesa-E,Gomori,PAS,Alcin blue染色。结果:66例骨髓转移瘤中,低分化腺癌42例、黏液腺癌6例、黏液细胞癌3例、代分化鳞癌9例、巨细胞癌2例、未分化癌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临床表现以贫血最常见(95,1%),其次为血小板减少(59.5%)和骨髓(57.4%)。临床初诊常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与分析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分析贫血病因及病因的检出情况、骨髓象的特点等。结果 156例贫血患者全部经过骨髓细胞学检查,明确结果的共129例(82.69%),共确诊为11种疾病,分别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原生物感染性贫血、转移癌,其余27例(17.31%)在经检查时骨髓象并未发生特殊的改变,未能明确提供诊断依据。按照病种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如下:缺铁性贫血58例(37.18%)、急性白血病31例(19.87%)、原微生物感染性贫血10例(6.41%)、转移癌10例(6.41%)、巨幼细胞性贫血6例(3.85%)、多发性骨髓瘤6例(3.85%)、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3.21%)、溶血性贫血4例(2.5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1.92%)、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例(1.92%)。结论不同病因贫血患者的骨髓象特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通过骨髓象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作为诊断贫血病因的可靠方法,能够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骨髓转移癌76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非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向骨髓转移称骨髓转移癌(MCBM)。骨髓穿刺涂片检查是目前诊断MCBM的简单而实用的方法。Keich首次报道实体瘤侵犯骨髓 ,侵犯率报道不一 (9%~ 4 7% ) ,现普遍认为骨髓是实体瘤的常见转移部位 ,有时为惟一的转移部位 ,MCBM的机制有二 ,即接触性转移和血液循环播散转移 ,大部分病例属于后者[1] 。由于骨髓受累可为肿瘤血行播散惟一证据 ,所以它对肿瘤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判断预后甚为重要。我们对我院近 10年 76例MCBM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76例均为 1991年 3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骨髓室经骨髓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BMN)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5例BMN患者的原发病诊断、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比较,并做同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3例并发于恶性疾病,其中7例为血液恶性肿瘤,6例为实体瘤或骨髓转移癌;2例并发于非恶性疾病,其中1例为严重感染,另1例为弥漫性血管内出血.最显著的临床特点依次为:发热9例,出血7例,淋巴结肿大7例,肝脾肿大6例,骨痛5例.最常见的实验室异常指标依次为贫血15例,血小板减少12例,乳酸脱氢酶升高7例.骨髓涂片可见典型的坏死改变.8例(原发病均为恶性疾病)在确诊后短期内死亡,2例在原发病(原发病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严重感染)控制后BMN痊愈,5例失访.结论:恶性血液肿瘤和恶性转移瘤足BMN的最常见病因,恶性肿瘤BMN生存期短,预后差;非恶性疾病BMN在原发病控制后可缓解.  相似文献   

11.
骨髓坏死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晓妹 《山东医药》2005,45(15):72-73
骨髓坏死(BMN)是指骨髓造血组织和基质大片坏死,临床常以骨痛、发热及贫血为主要表现,血象呈三系减少,血涂片可见幼粒、幼红细胞,骨髓穿刺和(或)骨髓活检显示坏死特征。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高,恶性肿瘤伴骨髓坏死的报道亦见增多。由于骨髓坏死预后不良,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为早诊、早治,改善预后,本文就骨髓坏死与恶性肿瘤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不能分类的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MDS/MPN-U的临床及血液学特征、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2例患者以头昏、乏力为首发症状,均有难治性贫血、脾肿大,1例白细胞计数减少,而血小板计数多次600×109/L,骨髓细胞染色体+8;另1例白细胞计数增多,但骨髓象中以红系增生为主,半年后转化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均具有诊断MDS又具有诊断MPN的临床、血液学双重特点。结论:MDS/MPN-U兼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双重临床特点。临床上遇到难治性贫血,伴白细胞计数增多或血小板计数增多时,应做相关血液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同步对比分析在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989—2009年沈阳军区总医院2761例血液疾病患者,骨髓样本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同步法取材,骨髓涂片与活检染色后,行增生程度及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在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骨髓转移癌(MCBM)、多发性骨髓瘤(MM)、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及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符合率,骨髓活检高于骨髓涂片(P<0.05);对于白血病的分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符合率,骨髓涂片高于骨髓活检(P<0.05)。骨髓活检在监测PMF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疾病的骨髓增生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占显著的优势。结论在血液疾病的诊断中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各具优缺点,两者的结合对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中、重度贫血122例同时进行骨髓穿刺与活检,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6例原发性,5例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均经活检证实;经活检确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46例中,骨髓涂片仅26例呈典型再障变化;活检在骨髓转移癌的诊断率也高于骨髓穿刺,检出率各为5例及1例。在白血病、各类增生性贫血和多发性骨髓瘤,两者的符合率相似。活检将1例地中海贫血误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活检及穿刺各漏诊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在贫血的病因学诊断中,除病史、体征、必要的实验室及影象学检查外,同时进行骨髓穿刺与活检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骨髓检验在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运香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029-1030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骨髓细胞学表现粒、红、巨三系减少,主要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纤维细胞增多为主,诊断一般不难。本文对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0月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再障贫血的73例骨髓象作回顾性分析,发现骨髓细胞学诊断意见与骨髓活检及临床最终诊断有差异,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6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学改变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6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血象、骨髓象及临床资料分析,(1)贫血是SLE最常见的症状,其中肾脏损害的盆身最多见,其次为缺铁和自身免疫性溶贫。(2)SLE的骨髓象是增生性骨髓象,粒系增生核左移,巨核细胞数量增生良好,但产血小板功能较差,(3)SLE可引起血细胞减少易诊为血液病。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9例肺癌病人骨髓检查结果,8例骨髓中找到恶性细胞,其中5例无骨转移的临床表现。另外分组评价了血 BUN,Ca~(++)、LDH,PC 以及骨髓中浆细胞比例。结合文献提出了肺癌骨髓检查的指征:(1) 不明原因的骨痛;(2) 不明原因的贫血,发热和消瘦;(3)LDH>500u;(4) 末梢血血小板>100×10~(?)/L。若骨髓中找到恶性细胞或发现浆细胞增多,提示骨髓侵犯。肺癌病人骨髓检查对病期判断很有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47例骨髓穿刺干抽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分析该院发生的47例骨髓穿刺干抽的临床及病理改变,47例干抽占同期1319例骨髓穿刺的3.6%。根据骨髓细胞的密度和间质纤维增殖的程度,把干抽的原因分为4类:高细胞伴间质细胞增多19例(42.2%);间质细胞增多14例(1.1%);高细胞8例(17.8%)及低细胞4例(8.9%)。主要疾病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5.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7.0%),慢性白血病(14.9%),骨髓转移癌(10.6%),再障(6.4%),原发性骨髓纤维化(6.4%)。27例白血病占47例干抽的57.4%,其干抽原因与间质细胞增多和(或)高细胞性有关;骨髓转移癌的干抽与继发骨髓纤维化有关;再障的干抽与骨髓细胞显著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捷  王笑蕾 《山东医药》2001,41(22):50-51
多发性骨髓瘤 (MM)的临床表现多样化 ,可以某一系统损害表现为主 ,或以 MM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尤其是早期MM,临床症状较轻 ,易被忽视。因此 ,遇有中年以上患者临床上出现原因不明的贫血、血沉快、骨痛或病理性骨折、蛋白尿、肾功损害、反复感染、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变、难治性心衰、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等表现之一时 ,应引起高度警惕 ,进行有关检查。1 诊断1.1 早期 MM 诊断较难 ,有人称其为“冒烟型” MM(smoldering  myeloma,SM)。此时可无贫血、肾损害、骨质破坏 ,血钙正常 ,但血清单克隆 Ig G>35 g/L,骨髓中浆细胞≥ 10 % ,但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高危患者及骨髓纤维化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我们采用联合应用沙利度胺治疗高危MDS 22例及骨髓纤维化8例。结果:在19例可评价的MDS病例中完全缓解7例(36.8%),部分缓解4例(21.1%),进步3例(15.8%),无效5例(26.3%)。8例骨髓纤维化中4例临床血液学完全缓解,4例贫血症状得到改善。在5例需长期输血的患者中,4例贫血情况得到缓解不再需要输血。3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2例血小板计数增加了50%以上。8例脾大者均有缩小,5例缩小50%以上。毒副作用小。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治疗高危MDS及骨髓纤维化有明显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值得扩大病例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