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经鼻气管插管并经口留置胃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并经口留置胃管的护理方法,为临床上护理此类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9月某医院25例经鼻气管插管并经口留置胃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护理过程。结果:经鼻气管插管并经口留置胃管十分成功,经精心护理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身体恢复快,最终治愈率为88.0%。结论:经鼻气管插管并经口留置胃管患者对插管及留置胃管有恐惧心理,因此护理相当重要,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IOE)对脑卒中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舒适度以及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中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留置鼻胃管饲法,观察组采取IOE干预方法。对两组吞咽功能、留置舒适度以及置管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吞咽功能分级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观舒适度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4.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E支持的营养支持干预方式可明显改善脑卒中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置管舒适度,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传统管(胃管和鼻肠管协同)和新型管(专利产品螺旋型肠胃管)在胃大部切除术安置过程中对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96例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二组,即对照组(胃管和鼻肠管协同)100例,实验组(新型管)96例.对照组(胃管和鼻肠管协同)是采用传统的操作方法将胃管送至胃内;实验组(新型管)是将设计一体的螺旋型肠胃管同样用液体石蜡润滑胃管前端,操作方法按胃管留置操作规程进行.结果:实验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管道移位、管道堵塞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术前安置新型专利产品螺旋型肠胃管(简称新型管)的舒适度明显优于胃管和螺旋型鼻肠管(简称传统管);在两种管道安置过程中及留置期间,新型管并发症管道阻塞、管道移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鼻胃管鼻饲法与鼻肠管鼻饲法对ICU患者食物反流及吸入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鼻胃管鼻饲法,观察组给予鼻肠管鼻饲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恶心、呕吐、腹泻、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胃潴留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均高于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后恶心呕吐、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以及胃潴留等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肠管鼻饲法是一种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营养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的肠内营养方法,对促进ICU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口与经鼻置胃管术在PICU患者中的运用对比。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至我院PICU进行治疗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运用经鼻置胃管,实验组运用经口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置管时的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插管时间在10 min及20 min内比对照组的多,一次置管成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高于对照组,黏膜损伤、恶心、呕吐、发绀、呼吸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插管时间在>20 min、呼吸暂停及呛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置胃管优于经鼻置胃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胃管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在我科施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不留置胃管治疗)和对照组25例(传统留置胃管治疗),对两组的术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的发热、肺炎、肺不张、鼻咽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以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手术不常规放置鼻胃管是快速康复外科体系中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在胃肠外科手术领域是安全的、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留置鼻胃管患者在临床护理及操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间,369例留置鼻胃管的患者进行了观察护理。结果选择合适的胃管、术前给予心理干预、术前应用镇静剂、选择插管时机、插管时采取右侧卧位、延长插管深度及妥善固定等相应措施后,减轻或消除了患者的不良刺激。结论针对不同患者常发生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瘘病人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10例不同原因致食管瘘患者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治疗,配合饮食指导与心理护理.结果 9例患者经予留置胃管或鼻肠管,加强营养等保守支持治疗,康复出院.1例因食道癌术后5天出现食管胃吻合口瘘合并肺部感染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食管瘘,加强饮食及心理护理对预防食管瘘发生,促进瘘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选择合理的胃管放置方式。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8月—2012年8月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口放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经鼻放置胃管法。结果经口放置胃管和经鼻放置胃管的过程中对患者鼻黏膜损伤、脱出原因、吸入性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平均置管时间、成功率、置管过程中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呛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经口放置胃管具有可行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正>食管手术患者必须在手术中留置鼻胃管,观察手术后胃液颜色、性质,或经鼻胃管灌注食物、药物。常规经鼻插鼻胃管法,由于刺激大,加上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状态下患者失去吞咽功能不能主动配合以及手术要求患者侧卧位,给插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摸索了在提拉下颌同时置入鼻胃管法,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方法。方法:对32例严重吞咽障碍并发生过吸入性肺炎和(或)窒息的老年脑血管病患,置鼻胃管加抗反流治疗,观察能否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的发生。结果32例患经置鼻胃管加 治疗后,均未再出现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结论:置处管加抗反流治疗能有效预防老年脑血管病患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的发生,而且经济、实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老年脑梗死患者出现吞咽障碍临床上极为常见。实施经鼻胃管的肠内营养支持,是保证患者营养摄入与供给、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我院因脑梗死致吞咽障碍而给予鼻饲饮食的110例老年患者,均有并发症发生。我们对其并发症的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气管插管是危重急症患者的急救措施之一,而危重症患者在行气管插管后常需留置胃管以鼻饲药物、胃肠减压或行肠内营养支持。但临床上常遇到不能经鼻留置胃管的情况,如颜面部重度外伤肿胀、颅骨骨折行鼻腔填塞或鼻腔畸形等,需经口腔放置胃管。如果使用传统的牙垫一般从一次性牙垫的吸痰管腔放置胃管,由于胃管外口端设有开口管饲装置,胃管外口接头装置较牙垫吸痰管管腔大,做口腔护理时牙垫无法从胃管外口端取出更换,增加了口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的患者置入胃管和鼻肠管的最佳时机。方法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麻醉后置管组、麻醉前置管组。麻醉后置管组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摆置手术体位前留置胃管和鼻肠管,麻醉前置管组均在麻醉前留置胃管和鼻肠管。结果两组患者在舒适度、护理操作的难度和时间、置管首次的成功率、患者置管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留置胃管、鼻肠管置入的最佳时机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摆置手术体位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ICU危重患者气管插管留置过程中难固定及固定效果不佳的情况,探讨危重患者气管插管留置的固定方法。方法对104例经口留置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实验组60例,比较两组插管固定的牢固性,患者的舒适度及局部皮肤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气管插管留置时在脸颊部贴安普帖再加以胶布固定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及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 36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评分存在营养风险,20例归入实验组进行康复护理及营养支持,16例行神经科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结果 试验组经康复护理后吞咽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经营养支持,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P<0.01),试验组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体重改变均小于对照组.结论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行康复训练及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患者留置鼻胃管的护理策略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患者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随机化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鼻胃管护理(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比对照组更低,P值<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患者留置鼻胃管后实施鼻胃管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集束化护理,是指为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某种问题指定的一系列有循证支持的联合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1])。神经内科患者因脑功能障碍,出现意识障碍或吞咽障碍,为保证营养支持,留置胃管成为综合治疗的必要手段。由于清醒患者留置胃管期间饮食形态的改变,舒适度的改变,心理压力大;躁动患者合作性差,非计划拔管率上升;昏迷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减轻高龄重症患者胃肠减压过程中的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普外科180例高龄重症患者,实验组用鼻肠管进行胃肠减压,对照组用普通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评估患者舒适度、肺部感染率、一次插管成功率、切口感染等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鼻肠管进行胃肠减压的患者,其舒适度、咳嗽排痰能力、肺部感染率、一次插管成功率等明显优于普通胃管。结论在高龄重症患者中应用鼻肠管胃肠减压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肺部感染率,提高插管成功率,降低诱发心脏病机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刘灿 《河北医药》2012,34(20):3182-3183
临床护理工作中,留置胃管是一项基本的技能操作,需要患者的配合,然而在ICU中经常遇到气管插管的患者留置胃管,出现置管困难或失败,从而导致再次插管。为了减少患者置管的痛苦,提高胃管插管的成功率。我院对气管插管患者在使用常规置管方法无法置入胃管时,应用经鼻喂养管留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最高,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