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心理干预的方法,减轻手术患儿及家长因手术而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取得患儿的配合及家长的支持,轻松平稳地渡过术前等候期,并顺利的建立静脉通路以备麻醉给药途径.方法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手术患儿,利用缩短手术前等候期及各种心理疏导等方式分散手术患儿注意力,消除其忧虑情绪并鼓励其配合治疗.结果 全组72例手术患儿和家长,有52例平稳安静的接受巡回护士的心理干预,措施有效,积极配合治疗,建立了静脉通路利于实施麻醉.结论 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缓解手术患儿及其家长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可得到其积极的配合和支持,减轻患儿在术前等候期的哭闹和不安,同时有利于麻醉和手术治疗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围手术期护理是针对从患者决定手术入院、接受手术以及麻醉苏醒后直至患者出院的全过程.为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将手术前访视、手术中护理、手术后随访三期的护理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为患者提供全程护理服务,巡回护士走出手术室,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个体差异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愉快的配合手术,减轻对手术和术后疼痛的恐惧,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责任护士通过健康宣教及相关医生、麻醉医生在围手术期运用温和、明确、简单、肯定的语言等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使患者通过自主意识的调节抑制麻醉和手术期间的紧张、焦虑、恐惧、烦燥、抑郁等心理因素,创造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稳态,积极主动配合麻醉和手术及护理。结果患者状态良好,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减少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护理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患者能够提供患者术前镇静,减轻术中和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逐渐得到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实施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及提供心理护理.方法 对27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心理评估并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结果 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的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结论 护士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术前可减少或消除患者对乳腺癌手术的焦虑、恐惧;术后可为患者提供充分的情绪支持和信息指导,使患者能尽快地适应躯体形象改变,减轻或消除消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积极性,对患者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但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压力大,需要医务人员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肝癌的手术治疗患者的作用,从介入治疗、心理、精神等因素分析影响肝癌心理护理方法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和减轻并发症的积极作用.方法 在2008年~2009年入院治疗的患者中抽取30例,将实施早期肝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术前作一般健康宣教和对症护理,干预组采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分别术前、中、后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比较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焦虑恐惧程度、术中疼痛程度及术前血压、脉搏改变程度方面差异显著;护理干预可改善手术患者的配合程度.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肝癌术患者有效配合的程度及诊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如何让患者更好地接受和配合介入诊疗手术.方法 导管室护士以术前访视的形式针对患者需求给予心理及行为干预.结果 通过术前访视及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恐惧、行为异常、疼痛心理、心率变化、血压变化较术前有明显下降,而对手术的信心指数明显增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术前访视及护理干预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提高手术信心,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术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其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影响。方法:随机将72例胸部、泌尿、烧伤整形手术患者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干预组术前实施讲解麻醉,和手术相关知识,给予心理辅导和卫生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结果:比较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害怕手术时疼痛、术后遗留疤痕、手术失败、术前失眠、紧张、恐惧、麻醉意外等六项观察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O.05)。结论:术前护理干预对减轻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冉秀云  黄樱慧 《安徽医学》2011,32(2):240-241
目的 探讨巡回护士在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 对67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主要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心理护理.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顺利度过手术关.结论 充分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孙臻茹 《吉林医学》2009,30(14):1411-14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学龄儿童围术期实施效果。方法:将45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术前准备,手术前不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观察组对患儿实施术前及术后的心理干预。结果:两组患儿对手术麻醉配合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儿童围术期的心理干预,使患儿对手术麻醉的合作程度大大提高,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增强患儿及家长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同时也减少了患儿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术前准备 心理护理:①术前患者常对麻醉及手术产生恐惧,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术前1天巡回护士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有关手术室的环境、手术概况、手术部位、麻醉注意事项、患者的配合等各方面的问题,使患者了解手术过程,以取得支持和配合,使患者以最佳的心身状态接受手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感染途径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针对患儿出现的不同病症给予有效的护理,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并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同时,给予患儿家属必要的心理护理,对取得家长的配合,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除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使其主动配合麻醉医生,以获得最佳麻醉效果。方法: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麻醉方式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麻醉效果良好。结论巡回护士的积极护理配合是保证麻醉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3.
贲国平 《吉林医学》2012,(31):6888-688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家长心理疏导和调节的作用。方法:分析总结52例患儿呼吸机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家长心理支持的护理体会。结果:有效的患儿家长心理沟通和疏导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护患满意度。结论:给予患儿家长良好的心理沟通和心理支持对消除患儿家长焦虑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咯血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介入室护士根据大咯血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实施术前、前中、术后的心理护理,由单纯的配合手术过渡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需要.结果 减轻或清除了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增强其耐受力,使其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前平衡地渡过手术.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对大咯血介入手术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患儿术前心理干预是指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以及相关医务人员在术前运用温和、友善、热情、包容的语言等对患儿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使患儿对医务人员产生友好、依赖的心理,积极主动、情绪稳定地配合麻醉和手术。儿童围术期会经历从心理到生理的一系列应激反应,对于输液、疼痛、出血的恐惧或是以前有过不良印象及害怕与父母分开、  相似文献   

16.
浅谈手术室护理与麻醉配合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手术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思想高度集中,并要有周密的工作计划,手术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维系着患者安危,即使仅在一个环节上疏忽就可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作为巡回护士必须兢兢业业,操作准确,熟练、有条不紊、严格无菌技术,并且术前要了解患者,以便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巡回护士除配合好手术外,还要配合麻醉师完成手术的麻醉过程。麻醉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如何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现将笔者二十八年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配合的体会浅谈如下。1手术室外的麻醉护理配合1.1术前心理护理一般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知识不太了解,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手术室护士术前应做好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和手术的大致过程及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引导患者正确认识麻醉对手术的重要性,怎样配合,讲解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的思想负  相似文献   

17.
顾传璧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596-59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术前1d巡回护士到病区进行访视,通过交谈、查看病历等方式,了解家长及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记录,针对不同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点,及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评价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下斜疝高位结扎术的5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护理干预对策实施效果.54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帮助家长及患儿做好心理调整,可以为术后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是小儿腹腔镜下斜疝高位结扎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行眼科局麻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手术室护士根据局麻患者的心理特点,对眼科局麻手术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由单纯的配合手术过渡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需要.结果:减轻或消除了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增强其耐受力,使其以最佳状态接受并平稳地度过手术.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对眼科局麻手术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患儿术前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使患儿能接受手术,成功安全渡过手术期.方法 通过对90例骨科手术患儿存在的心理反应,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结果 所有患儿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骨科患儿手术前多存在焦虑、恐惧、怕痛等心理反应,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患儿的心理弊病,是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开展日渐成熟,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术前访视是指手术室护士术前在病房与患者进行的首次面对面沟通与交流,使患者在术前得到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方面的护理,减轻患者紧张、恐惧等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手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我院手术室自2000年开始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