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评价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1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实施EN(EN组)和21例行PN(对照组)的病例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病人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的影响。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和肠外营养一样能获得明显改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对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恢复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手术后患者由于应激反应和术后禁食 ,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和负氮平衡或加重已有的营养不良 ,导致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下降 ,易发生感染 ,影响吻合口愈合。因此 ,术后早期足够的营养支持 ,可促进机体的康复和提高抵抗力 ,促进吻合口及切口愈合。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我们对 6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手术过程中将鼻饲营养管插至十二指肠 ,术后 48~ 72h鼻饲流质。 68例患者中 ,男 49例 ,女 19例 ,年龄 42~ 75岁 ,平均 5 8 5岁。2 护理2 1 掌握正确的应用方法2 1 1 营养液的配制 配制时先…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及术后无法在短期内恢复正常饮食 ,易出现营养不良。由营养不良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是导致病人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肠外营养 (PN)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促进机体康复 ,但其价格贵 ,易引起感染、代谢性并发症、肠粘膜屏障受损等问题。而肠内营养因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恢复以及经济等优点而日益被广泛采用 ,与之相关的研究亦不断深入。本文对腹部术后患者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制剂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1 观察对象  1998~ …  相似文献   

4.
由于肿瘤对全身代谢及消化道的影响,多数进展期胃癌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手术创伤则进一步加重机体应激反应,使脏器及免疫功能受损,从而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等不良后果,故术后及早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尤显重要[1].现就我院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于肿瘤对全身代谢及消化道的影响,多数进展期胃癌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手术创伤则进一步加重机体应激反应,使脏器及免疫功能受损,从而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等不良后果,故术后及早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尤显重要。现就我院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胃癌手术治疗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障碍和营养不良。文章对照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接受全肠外营养和早期肠内营养后,营养指标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评估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营养支持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呼吸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类型及发病原因,营养不良对患者免疫,呼吸肌功能,通气驱动等生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价及进行营养疗法的指征。营养支持疗法的原则及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疗法的特殊要求。营养支持疗法可能产生的危害与处理以及营养疗法的疗效。认为正确估价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给予恰当的营养疗法,是提高此类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传统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每组30例.肠内营养组为术中将鼻肠营养管置入患者的十二指肠降部,术后12h开始经鼻肠营养管通过输液泵滴注肠内营养剂(能全力),术后6d给予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为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过度到肠内营养.观察两种方法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及实验室的生化指标.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肠外营养组提前10~14h,输液量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日,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而且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9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普通输液组(对照组,49例)、早期接受肠内营养组(EN组,49例),EN组术后24h开始行肠内营养治疗,营养支持连续7d,两组热量基本相等,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第8d营养状态评价,比较术后肠功能恢复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血浆蛋白、前白蛋白、体重均较术前下降,以对照组显著,但EN组前白蛋白降低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肠道功能恢复EN组明显加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对照组为高;住院时间以对照组长。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经济,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常常伴有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法及时纠正营养不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术后治疗的关键。2003年~2005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与吉林省肿瘤医院两个中心随机选择了1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分别采用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两种营养支持方法进行临床研究,观察不同营养方式对患者手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对象和方法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与吉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两个中心2003年~2005年经过手术治疗的120例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11.
重度创伤患者伤后机体的高分解代谢及免疫紊乱可直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和免疫抑制,因此必须尽早改善此类患者的营养状况,恢复其免疫功能.由于精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如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等在免疫防御、免疫调节、促进创伤愈合、维持和保护肠道黏膜功能的非特异性免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精氨酸已成为临床营养研究的焦点之一.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精氨酸强化的肠内营养对重度创伤患者术后免疫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成霞 《工企医刊》2014,27(1):616-617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食管癌患者由于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摄入量不足,术前营养状态较差,加上术后禁食时间长,患者容易出现代谢与营养失调的问题.所以术后患者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以前采用全胃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较之胃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更现实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治疗中的意义愈加受到重视.现就我科自2013-01至2013-12月对61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对肠内营养开始的时机、肠内营养制剂、肠内营养的途径及方法、肠内营养的优点及并发症浅谈几点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86例食管癌术后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92例施行EEN,对照组94例未施行EEN.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肌酐和血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其中试验组8例(8.7%),对照组20例(2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在术后第5、9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术后肝肾功能、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EN能明显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术患者后的营养不良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对食管癌患者而言,营养支持是手术成功和改善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本研究观察比较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86例,按术后营养支持方法分为2组。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术后合并呼吸道衰竭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能量消耗大,加之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人,使二氧化碳增加等因素均可造成病人营养不良。肠内营养以其经济、方便病人、易于接受而被广泛应用。积极有效的机械通气时合理的肠内营养可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病人机体的免疫力,是病人痊愈的有力保障。现将我院1999年1月-2002年12月间住ICU食管癌术后机械通气应用肠内营养病人31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55)和肠外营养组(PN组n=31),所有病例在术前及术后第1、8天分别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谷丙转氨酶、血红蛋白和电解质(K+、Na+)。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吻合口瘘及测体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无吻合口瘘。营养支持后EN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对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0.01)。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时间(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86例食管癌术后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92例施行EEN,对照组94例未施行EEN。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肌酐和血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其中试验组8例(8.7%),对照组20例(2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在术后第5、9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术后肝肾功能、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EN能明显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术患者后的营养不良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老年病人各器官代偿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术后应激反应重,合成代谢慢,普遍存在营养不良,术后若不能及时纠正营养状况,将影响病人的预后[1]。所以,病人术后尽可能早的给予肠内营养(EN),可维护肠道细菌的生态平衡,维护肠壁结构和细胞功能的完整性,减少肠道细菌易位,缩短病  相似文献   

19.
马君红 《工企医刊》2008,21(4):51-52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法目前仍然是以手术切除为主。食管癌患者由于术前多有营养不良状况,术中创伤比较大,术后禁食时间长,所以加强术后饮食管理是食管癌手术后治疗和护理中的重要一环。提供营养支持是贲门癌患者术后治疗的重要措施,而早期肠内营养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现将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月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的方法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管状胃成形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2007-08/2009-07收住四川省肿瘤医院胸一科施行食管癌管状胃成形术患者587例,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给予心理护理、掌握正确的输注方法、稳妥固定营养管、肠道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加强基础护理、监测营养代谢,检查水电解质平衡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 58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顺利康复。结论做好食管癌管状胃成形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供给,对促进术后患者机体顺利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