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一氧化氮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Griess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23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NO代谢终产物--亚硝酸盐和NO前体--L-精氨酸的浓度,并将31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脑脊液作为对照组.结果(1)治疗前,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亚硝酸盐浓度[(10.76±4.09)μn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69±1.20)μnol/L],差异有显著性(t1=10.41,P<0.01);经治疗后,脑脊液亚硝酸盐浓度渐下降.脑脊液指标恢复正常后,亚硝酸盐浓度[(3.00±1.16)μmol/L]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t=1.24,P>0.05).(2)23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中,14例单用抗生素治疗,其余9例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抗生素+地塞米松治疗组脑脊液亚硝酸盐浓度[(5.92±1.90)μnol/L]显著低于单用抗生素组[(8.86±3.50)μnol/L],差异有显著性(t=2.30,P<0.05).(3)细菌性脑膜炎患儿治疗前脑脊液L-精氨酸浓度[(12±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7±8)μnol/L],差异有显著性(t=2.29,P<0.05).结论NO参与了细菌性脑膜炎的病理过程,而地塞米松能部分抑制NO的过度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探讨一氧化氮(NO)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18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抗生素组10例,抗生素+地塞米松组8例,均于入院时(治疗前),入院后5、10d3个时间段,行腰穿抽取脑脊液,用硝酸根还原法测定其亚硝酸盐浓度。结果(1)治疗前细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亚硝酸盐浓度为(4.98±0.28)μmol L,显著高于对照组(1.64±0.30)μmol L(t=6.68,P<0.01),经治疗后亚硝酸盐浓度渐下降,脑脊液恢复正常后亚硝酸盐浓度(1.08±0.59)μmol L与对照组(1.64±0.28)μmol L比较无差异(t=0.12,P>0.05);(2)两治疗组(抗生素,抗生素+地塞米松组)治疗前、中、后脑脊液亚硝酸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3)细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亚硝酸盐浓度与脑脊液糖含量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白细胞计数中度相关。4例近期有神经系统并发症患儿(3例脑室扩大,1例硬膜下积液),脑脊液亚硝酸盐浓度(6.98±2.31)μmol L与无上述并发症14例患儿脑脊液亚硝酸盐浓度(4.41±1.39)μmol L有显著差异。结论NO也参与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病理生理过程,且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地塞米松使用未见降低脑脊液中NO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脑脊液中CK-BB浓度测定对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意义。方法:测定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85例患儿脑脊液中CK-BB浓度,其中,经确诊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17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36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32例。结果:以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17例作为对照组,其CSF中CK-BB浓度为(0.90±0.63) U/L,病毒性脑膜脑炎中CK-BB为(1.20±0.52) U/L;细菌性脑膜炎的CSF中CK-BB浓度为(32.40±13.60) U/L,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t=2.95,P<0.01)和对照组(t=3.12,P<0.01)。结论:脑脊液中CK-BB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_Ⅱ和IGFBP_3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细菌性脑膜炎(BM)患儿30例。病毒性脑炎(VE)35例,以非感染性疾病及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30例作对照组,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IGF_Ⅱ、IGFBP_3。结果BM组脑脊液中IGF_Ⅱ、IGFBP_3的浓度均高于VE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重度组患儿脑脊液中IGF_Ⅱ、IGFBP_3的浓度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具有显着性;脑脊液中IGF_Ⅱ、IGF_BP_3的浓度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均无相关性(r=-0.055~0.33,P均>0.05)、与脑脊液中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r=0.821~0.855,P均<0.001)、与脑脊液中葡萄糖浓度呈负相关(r=-0.742~-0.605,P均<0.001;)。结论IGFS和IGFBPS参与了细菌性脑膜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参与了脑脊液中糖和蛋白的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变化,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一个鉴别诊断的生化指标,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病毒性脑炎30例、细菌性脑膜炎21例、结核性脑膜炎19例及对照组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患儿脑脊液HGF水平。同时将HGF水平分别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观察脑脊液中HGF水平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的关系。结果细菌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HGF水平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结核性脑膜炎组高于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细菌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及病毒性脑炎组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病毒性脑炎组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GF有可能成为鉴别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脑脊液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探讨氨基酸含量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之间的关系以及EAA与IAA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Beckman氨基酸分析仪测定26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和8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脑脊液氨基酸含量。结果重度脑损伤组脑脊液EAA(谷氨酸)含量明显高于轻度脑损伤组及对照组,IAA(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含量也有不同程度增高,重度脑损伤组EAA/IAA比值明显高于轻度脑损伤组。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脑脊液EAA含量增高程度与脑损伤程度呈正比,EAA/lAA比例失调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人酸(KA)致大鼠模型海马及脑脊液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变化的意义。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KA组(KA2μg/kg,海马杏仁核注射后分为6h、1、3、7d组,每组8只)和9g/L盐水对照组(n=8,海马杏仁核注射与致剂等容量的9g/L盐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及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Glu和As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大鼠海马中Glu、Asp水平在观察的24h内随时间推移呈逐步增长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d后仅Glu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其脑脊液Glu、Asp水平在致后6h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7d内保持上升趋势。结论癫大鼠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变化较海马组织早,其中Glu增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基酸含量与窒息缺氧所致脑损伤之间的关系以及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Beckman氨基酸分析仪测定24例窒息新生儿和8例对照组新生儿脑脊液氨基酸含量。结果重度窒息患儿脑脊液谷氨酸含量明显高于轻度脑损伤组及对照组,抑制性或基酸(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增高。结论窒息新生儿脑脊波谷氨酸含量增高程度与窒息程度呈正比,升高谷氨酸在窒息缺氧所致的脑损伤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细菌性脑膜炎 (BM)家兔脑脊液 (CSF)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变化的意义。方法 将 3 6只家兔随机分为脑膜炎组、脑膜炎头孢噻肟钠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膜炎模型由脑池接种具有K1 抗原的大肠埃希菌诱导而成 ;对照组脑池注射生理盐水。不同时点采集CSF ,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兔CSFsICAM 1浓度。结果  1.约 85 %正常兔CSF可测得低浓度sICAM 1。 2 .脑膜炎组CSFsICAM 1在 6h即见明显增加 ,12h达高峰 ,6~ 2 4h持续高浓度。 3 .脑膜炎治疗组 6、12hCSFsICAM 1浓度与脑膜炎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但CSFsICAM 1浓度达峰值时间在 2 4h ,且其峰值明显高于脑膜炎组之峰值。抗生素治疗 3 6h后CSFsICAM 1浓度虽见明显下降 ,但仍高于脑膜炎组 ,随着抗生素疗程延长 ,CSFsICAM 1浓度渐下降。 4.对照组CSFsICAM 1浓度无明显变化。 5 .相关分析发现 ,脑组织含水量与 12h和 2 4hCSFsICAM 1浓度均呈正相关 (0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检测了 5 3例中枢神经系统 (CNS)感染患儿脑脊液 (CSF)和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 BP 3)的质量浓度 ,以探讨其在CNS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临床资料 :2 0 0 1年 2~ 12月本院儿科和结核科住院的CNS感染患儿 5 3例。 (1)初治细菌性脑膜炎 (iBM )组 14例 ,男 10例 ,女 4例 ,年龄 (1 2± 0 3)岁 ;诊断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①CSF细菌培养或涂片查菌阳性 ,CSF特点符合细菌性脑膜炎改变且未经过抗菌药物治疗者 ;②CSF细菌培养阴性 ,而临床表现、治疗经过、CSF常规检查均符合典型的细菌性脑膜炎特点 ,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