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前列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正常大鼠前列腺内注射25%消痔灵注射液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结果前列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系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各组大鼠的白细胞计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前列栓高、中剂量组对前列腺病变范围和纤维增生程度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改善作用,前列栓治疗后病理学检查前列腺组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列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ELISA法检测15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组)、15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B组)、15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疼痛综合征(C组)和15例健康对照(D组)前列腺液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结果A、B、C组患者前列腺液MIP-2、iNO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B、C组患者MIP-2、iNOS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认为MIP-2、iNOS在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EPS中MIP-2、iNOS的表达是慢性前列腺炎诊断和分型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前列通瘀片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旭涛  李刚 《山东医药》2011,51(9):36-37
目的观察前列通瘀片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前列通瘀高、中、低剂量组,前列通瘀高、中、低剂量组于造模前96、72、48、24、1h分别给予前列通瘀片1.64、0.82、0.41g/kg溶于生理盐水中灌胃,最后一次给药60min后,分别于前列腺背叶进针注射1%角叉菜胶无菌混悬液0.2ml,制作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观察各组腹膜微、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数和卵磷脂小体密度、体质量、前列腺指数及前列腺病理切片等指标。结果前列通瘀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改善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的一般状况,改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降低前列腺指数,不同程度减轻白细胞浸润,提高大鼠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密度。病理学检查显示,前列通瘀各组炎症反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病理切片支持受试药物对大鼠体质量和前列腺指数等指标的改善作用,并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因此认为,前列通瘀片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EPS)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ⅢA)组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疼痛综合征(CPPSⅢB)组3组。用ELISA法、光化学法分别对患者及正常对照组EPS中MIP-2、iNOS进行检测。结果CBP组、CPPSⅢA组、CPPSⅢB组、对照组患者EPS中MIP-2分别为(12.79±1.65)、(10.83±1.04)、(8.46±1.10)、(7.21±0.49)ng/ml,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CBP组、CPPSⅢA组、CPPSⅢB组、对照组患者EPS中iNOS水平分别为(32.67±4.24)、(28.32±4.36)、(21.04±4.14)、(16.06±2.10)ng/ml,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的MIP-2、iNOS水平升高,二者可作为诊断慢性前列腺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泌尿生殖道疾患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15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52例非前列腺炎的其它泌尿生殖遣疾患和正常人对照;123例宫颈炎患者、52例正常育龄妇女对照,30例疗后复查患者,同时进行沙眼衣原体(Ct)PCR检测。结果显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Ct阳性率为27.1%(42/155),而且均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照组皆为阴性,二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53例在前列腺按摩前初始尿和尿道脱落的上皮细胞,PCR结果:9例仅前列腺液阳性,3例仅尿液阳性,3例前列腺液与尿液同时阳性.其余皆为阴性,这结果似可说明,前列腺液的Ct主要来源于前列腺并非来源于尿道。123例宫颈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Ct阳性率为31.7%(39/123).52例正常育龄妇女,Ct阳性单为3.8%(2/52).从显示的阳性率来看.二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0例PCR阳性的疗后复查患者Ct皆转为阴性。  相似文献   

6.
复方隔山消颗粒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隔山消颗粒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正常)组,模型对照(模型)组,复方隔山消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2只。除正常组外,均采用55℃15%氯化钠灌胃方法制作CAG动物模型,用不同剂量的复方隔山消颗粒进行治疗后,取胃黏膜组织,切片,观察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Dys)及损伤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腺体萎缩,可见IM,黏膜肌层和固有层问有较多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经不同剂量的复方隔山消颗粒治疗后,各剂量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0.05),黏膜萎缩、IM、Dys鼠数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均P〈0.01)。[结论]复方隔山消颗粒对大鼠实验性CAG胃黏膜病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三阴穴"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皮内注射同种异体雄性SD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辅以双重免疫佐剂复制自身免疫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造模后电针组、药物组分别给予电针"三阴穴"、舍尼通灌胃治疗15 d。观察各组动物前列腺组织湿重及系数、形态结构;放免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抗体Ig G、局部组织细胞因子白介素(IL)-2、IL-8的变化。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前列腺重量及系数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动物前列腺组织形态及结构明显受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中Ig G含量明显增高(P<0.05),IL-2、IL-8高表达(P<0.05,P<0.01)。治疗后,电针组动物腺体湿重及系数均明显下降(P<0.05,P<0.01),病理变化明显减轻;局部前列腺组织Ig G含量明显降低(P<0.05),IL-2、IL-8表达显著减轻(P<0.05,P<0.01)。结论电针"三阴穴"能够减少局部抗体Ig G的分泌,调节局部细胞因子IL-2、IL-8的表达,减轻组织局部免疫亢进,抑制前列腺组织形态结构的损伤,从而起到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EPS)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浓度检测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7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观察组)及70例正常对照(对照组)EPS行NE浓度测定、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及NIH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再次进行NE测定、WBC计数、CPSI。结果观察组患者EPS中NE浓度、WBC计数、CPSI间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NE浓度、CPSI、WBC计数组间比较,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NE水平、WBC计数、CPSI比较,P〈0.05。结论测定EPS中NE浓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门诊前列腺科CABP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NIH-CPSI)评分、前列腺液(EPS)常规(白细胞计数、卵磷脂小体、EPS总积分)评分与前列腺质地、压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CABP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温针灸,前者显著改善症状程度、EPS液常规生化异常、前列腺质地与压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胃黏膜Bcl-2和Bax表达变化的角度探讨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不典型增生(A)发病机制及消痞颗粒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综合法(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法)复制大鼠CAG伴ATP模型,免疫组化法显示胃黏膜Bcl-2和Bax表达。[结果]正常大鼠胃黏膜基底有Bcl-2阳性表达,在胃黏膜ATP区域Bcl-2阳性表达增多(P〈0.01),应用消痞颗粒剂治疗后,胃黏膜Bcl-2阳性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正常大鼠胃窦部黏膜的增殖带有Bax蛋白表达,而模型组Bax阳性表达显著减弱,经消痞颗粒治疗Bax表达有一定增强。[结论]消痞颗粒治疗后胃黏膜病变病理形态明显改善,可能是其通过抑制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调节细胞增殖凋亡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为4%25%,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2025%,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2050岁,约50%的男性会遭遇前列腺炎的影响〔1〕。该病的发病原因、病理改变以及临床症状复杂,且会对男性的性功能以及生育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2〕。当前,慢性前列腺炎诊疗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是其临床效果却不理想,尤其是对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阴性以及尿常规检查正常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不理想。本研究主要采用前列腺注药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苗药五香血藤提取物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大鼠核因子(NF)-κB P6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CAP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苗药五香血藤提取物高(高剂量组)、中(中剂量组)、低(低剂量组)剂量组,每组10只。注射消痔灵进行大鼠造模,造模7 d,之后阳性药物组给予前列舒通胶囊水溶液灌胃治疗,苗药五香血藤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52、126、63 mg/kg剂量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灌胃,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28 d;于末次给药后2 h股动脉取血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前列腺组织NF-κB P65、iNOS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水平,观察前列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等。结果 给药结束后,与CAP模型组比较,各组前列腺组织内NF-κB P65、iNOS蛋白相对表达量、血清中TNF-α、IL-6和IL-8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并...  相似文献   

13.
应用泌尿灵与非普拉宗联合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51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0.2%。认为两药联用不仅能明显改善尿流指标,而且可较好地解除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浓度异氟烷吸入对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海燕  杨拔贤 《山东医药》2009,49(11):24-26
目的探讨吸入不同浓度异氟烷对大鼠肺脏炎性因子水平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异氟烷1—3组各8只,各组均吸入40%O2,在此基础上异氟烷1—3组分别吸入0.7%、1.5%、2.0%的异氟烷。实验8h时测定各组肺组织IL—1βmRNA和IL-10mRNA表达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β和IL—10水平。结果异氟烷2组BALF中IL-1β和IL-10及肺组织中IL-1βmRNA和IL-10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异氟烷、3组(P均〈0.05)。结论吸入1.5%的异氟烷可上调大鼠肺脏炎性因子水平及其基因表达,吸入2.0异氟烷则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此为临床应用异氟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柔肝消瘕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血清、肝组织IL-1β、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对照,观察柔肝消瘢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和肝组织IL-1β、IL-6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肝小叶损害,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血清IL-1β、IL-6含量和肝组织IL-6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肝组织病理损害减轻,血清IL-1β和肝组织IL-6含量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柔肝消瘢饮能显著下调肝硬化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和肝组织IL-6含量,具有减轻肝硬化炎症损害,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广痛消泡沫气雾剂对大鼠肛门水肿模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5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广痛消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每组8只.SD大鼠用0.16ml巴豆油混合液致肛门水肿,6h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直接处死,广痛消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给予大、中、小剂量广痛消泡沫气雾剂,阳性对照组给予消炎痛栓,阴性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间隔6h再次给药后处死,取肛周组织,用ELISA法测定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广痛消大、中、小剂量组TNF-α和IL-6的含量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消痛大、中、小剂量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痛消泡沫气雾剂对大鼠肛门水肿具有明显抗炎、消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苏颗粒对实验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保护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肝苏颗粒对实验性黄疸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灌胃制备大鼠黄疸模型,共60只大鼠,设正常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肝苏颗粒小剂量组和肝苏颗粒大剂量组,检测不同组血清ALT、TBil和一氧化氮(NO)、IL-6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肝苏颗粒大、小剂量治疗组和UDCA组与模型组比较,ALT及TBil降低明显,ALT分别为(547.20±79.41)U/L、(573.34±68.79)U/L、(535.60±69.39)U/L、(642.30±92.70)U/L,TBil分别为(47.10 ± 11.54)μmol/L,(50.87±13.46)μmol/L、(45.22±14.46)μmol/L.(66.19±10.6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苏颗粒治疗组和UDCA组NO、IL-6水平与模型组比较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肝苏颗粒治疗组、UDCA组与模型组比较,肝细胞凋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肝苏颗粒大剂量治疗组、uDCA组Bcl~2和Bax阳性表达及Bax/Bcl-2相对比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肝苏颗粒对实验性黄疽大鼠的肝功能具保护作用,影响血清NO、IL-6及抑制肝细胞凋亡可能是其退黄、恢复肝脏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健脾理气颗粒对大鼠胃溃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健脾理气颗粒对大鼠胃溃疡及胃粘膜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水浸应激致胃溃疡及口服乙醇致胃粘膜损伤法制模,再用健脾理气颗粒3个剂量组进行药效评价,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健脾理气颗粒3个剂量组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0.01),对口服乙醇致胃粘膜损伤也有保护作用,尤以10g/kg、20g/kg组为明显(P<0.05-0.01)。结论:健脾理气颗粒具有明显地抑制大鼠胃溃疡及保护胃粘膜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脂炎消煎剂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脂炎消煎剂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和脂炎消煎剂大、小剂量组(剂量按体重计20g/kg和10g/kg),第24周检测大鼠肝功能、血脂并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脂炎消煎剂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下降,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减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肝组织SOD活力和GSH含量升高,MDA和Hyp下降;肝脏形态学明显改善。结论脂炎消煎剂具有降低血脂、抗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晴  胡颖  叶兰 《山东医药》2013,(42):33-34,37
目的观察复方杠板归胶囊对小鼠及大鼠的抗炎作用,为其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复方杠板归胶囊作用于小鼠,观察杠板归胶囊对二甲苯致耳肿胀、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的复方杠板归胶囊作用于大鼠,观察复方杠板归胶囊对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棉球致肉芽肿、羧甲基纤维素致局部白细胞数增多的影响。结果复方杠板归胶囊能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减轻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以及棉球肉芽组织形成,减少羧甲基纤维素致大鼠局部白细胞数增多(P〈0.01,P〈0.05)。结论复方杠板归胶囊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本研究为复方杠板归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