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患儿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骨定量超声与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等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109例单纯性肥胖患儿(肥胖组)及104名体检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25(OH)D、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测量左侧胫骨中段骨超声传播速度(SOS)。按体重指数(BMI)将肥胖组分为轻度肥胖组、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比较3组之间25(OH)D水平和骨SOS值。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评价25(OH)D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UA、TG、TC、LDL-C及FBG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5(OH)D水平及骨SOS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肥胖组25(OH)D与TG呈负相关(r=-0.279,P0.05),而与FINS、FBG、HOMA-IR、UA、TC、HDL-C及LDL-C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44、-0.027、-0.144、-0.049、-0.106、0.021、-0.137,P0.05)。轻度肥胖组、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25(OH)D水平和骨SOS值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患儿血清25(OH)D水平和骨SOS值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2007年7月—9月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40例。根据体重指数再分为超重肥胖组和非超重肥胖组。检测visfatin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血压等,计算腰臀比、体重指数、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 IR)及胰岛素分泌功能(HOMA β)。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浆visfati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元逐步相关分析表明,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个体中visfatin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体重指数呈负相关。二分类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visfatin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显著相关,回归方程式为Y=7.681+2.417 ln HOMA IR-2.549 visfatin。结论 visfatin的变化可能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骨密度的差异,分析肥胖与25(OH)D缺乏的关系。方法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体检中心100名学龄期儿童的体检结果,以其中59名超重和肥胖儿童作为肥胖组,其余41名体质量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儿童血清25(OH)D,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肱骨骨密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25(OH)D与体质量指数标准差得分(BMISDS)、腰臀比、胰岛素、骨密度、甲状旁腺激素(PTH)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儿童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BMISDS、腰围、腰臀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身高(cm):140.99±8.79比134.59±10.13,体质量(kg):51.14±15.96比28.06±6.00,BMI(kg/m~2):25.14±4.02比15.56±1.51,BMISDS:2.89±0.97比-0.44±0.80,腰围(cm):89.95±12.44比58.99±6.24,腰臀比:0.98±0.08比0.85±0.05,均P0.05〕,血清25(OH)D和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OH)D(nmol/L):45.40±11.86比59.56±16.08,骨密度(g/m~2):2.91±1.68比3.75±1.15,均P0.05〕,胰岛素明显高于对照组(μg/L:25.57±7.98比14.03±3.00,P0.05);两组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25(OH)D水平与BMISDS、腰臀比、腰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96、-0.999、-0.467,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而与胰岛素、PTH、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肥胖儿童25(OH)D和骨密度水平均较正常儿童低,血清25(OH)D水平与肥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健康管理对超重和肥胖成人减重效果和对慢性代谢性疾病控制的影响及乐维棒替餐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160名超重和肥胖的成人随机平均分为乐维棒替餐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饮食运动心理结合的综合健康管理6个月,乐维棒替餐组每日使用一次乐维棒替餐。记录管理前后每个月高血压、糖尿病未达标人数、脂肪肝人数以及管理前及管理后2个月和6个月的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数、腰臀脂肪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高血压未达标率在第4个月时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78、7.11,P均<0.05)。乐维棒替餐组的糖尿病未达标率第2个月时低于管理前,对照组糖尿病未达标率第4个月时低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2.38、4.05,P均<0.05)。乐维棒替餐组脂肪肝人数在第6个月时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P<0.05)。乐维棒替餐组的糖尿病未达标率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两组间COX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5)。两组管理前后体重指数、腰臀脂肪比、体脂百分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好转,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26、0.80、1.94、0.34、1.96、1.71,P均>0.05)。乐维棒替餐组管理后2个月各项指标均较管理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62、6.99、6.18、3.68、5.80、-6.39,P均<0.05),管理后6个月与2个月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69、14.24、10.75、4.30、7.45、-5.88,P均<0.05)。对照组管理后2个月体重指数、腰臀脂肪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1、2.27、3.53、2.19,P均<0.05),管理后6个月与2个月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60、18.06、2.48、2.48、3.89、-3.71,P均<0.05)。结论强化综合健康管理对超重和肥胖的成人减轻体重,控制代谢综合征均有明显的效果,加用乐维棒替餐能更快控制超重和肥胖病人中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研究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超重及肥胖现状特点,探讨影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超重及肥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方法 以方便取样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精神科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9例,根据体重指数(BMI)探讨患者体重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99例患者肥胖程度分布:正常组47例;超重与肥胖组52例,其中超重34例,肥胖18例.正常组体重指数与静脉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FPG)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不相关;超重与肥胖组BMI与FPG、TG呈显著正相关(P〈0.05);超重与肥胖组和正常组比较,SBP、DBP、TG、HDL-C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超重与肥胖比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要有针对性的密切监测各项化验指标,采取适量活动、合理膳食、健康宣教等综合措施降低患者的超重比例.  相似文献   

6.
有氧运动对内脏型肥胖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脏型肥胖患者运动疗法后的血糖、血脂的变化,探讨运动疗法对内脏型肥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内脏型肥胖患者60例,施行3个月的有氧运动,测定所有入选时象运动前后的体重指数(BMI)、腰臀圃比(WHR)、空腹血糖、血脂水平,时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运动疗法辅以饮食控制。内脏型肥胖患者运动后的腰臀围比、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明显下降(P〈0.01),体重指数低于运动前(P〈0.05)。结论运动疗法对内脏型肥胖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孙晓静  孙晓辉吴楠 《现代护理》2006,12(19):1765-1767
目的调查成人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探讨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PBF)、腰臀比(WHR)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1名成人用InBody3.0人体成分分析仪随机进行人体成分测试,分析他们体重指数、体脂分布、体脂百分比情况。结果男女超重率63.06%,肥胖率19.82%。男女腰臀比及体脂肪比率超标分别占70.27%、72.07%。不同BMI和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腰臀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BMI男性体脂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体脂百分比有差异(P〈0.05)。结论体重指数的增加主要是脂肪增加造成的,而体内的脂肪又主要堆积在腹部。超重、肥胖情况较严重、体脂分布不合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需引起重视,应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由超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肥胖程度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讨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原因。方法:①选取2003-12/2005-06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参加健康体检或住院患者,正常组99例,超重组49例,肥胖组45例。正常、超重与肥胖诊断标准均符合WHO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亚太地区的标准(2000)。②所有受试者在检测前夜及当天禁咖啡、茶、酒、烟,避免情绪激动及运动。同时检测腰围、腰臀比、脂肪含量、脂肪比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等指标。⑧根据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及频域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选取正常人99例,超重患者49例,肥胖患者45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人体测量指标、血压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体脂含量、体脂比例、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P〈0.05或0.01);与正常组比较,肥胖组吸烟情况、空腹血糖差异不明显(P〉0.05),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1),其余指标均升高(P〈0.05)。②各组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及频域分析: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相邻RR间期差〉50ms的个数占总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高频功率降低(P〈0.01),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增加(P〈0.05);肥胖组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每5mi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均方的平方根、每5min内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低频功率均减低(P〈0.05或0.01)。结论:超重、肥胖与正常人间存在心率变异性差异。超重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受损活性降低,肥胖为交感神经受损活性的增加。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可能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公务员超重、肥胖的现状,探讨体重指数、腰围与血脂的关系。方法:2008年对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公务员取样调查1260人测身高,体重,腰围(WC),血脂,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对男女各组间胆固醇、甘油三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公务员的男女肥胖率分别为9.1%、7.7%,超重率分别为45.3%、27.8%,肥胖组及超重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正常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女性甘油三酯与BMI、WC均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防治高血脂,控制肥胖及腹型肥胖甚为重要,体重指数、腰围的控制也为防治高血脂的基本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哈萨克族(哈族)与汉族健康人群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比较两者的差异.方法:测定121名哈族健康者(哈族组)及121名汉族健康者(汉族组)的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对2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各IR影响因素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处理.结果:哈族组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是(21±6) mU/L、5.5±1.6,均高于汉族组的(16±5) mU/L、4.1±1.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哈族组中血压、体重指数、腰臀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汉族中血压、体重指数、腰臀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等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哈族组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对IR影响较大,汉族组的腰臀比、甘油三酯对IR影响较大.结论:哈族健康体检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汉族健康体检者高,存在种族差异.甘油三酯和肥胖(体重指数或腰臀比)对IR影响最大,其中哈族体重指数对IR影响的大于腰臀比,与汉族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 D]缺乏与季节、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体检中心2017年9月—2019年8月健康体检者共2 677例,以血清25(OH) D水平分为25(OH) D正常组[25(OH) D30 ng/mL]、25(OH) D不足组[25(OH) D 20~30 ng/mL]和25(OH) D缺乏组[25(OH) D≤20 ng/mL]。比较各组的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中血脂指标水平,比较不同季节25(OH) D水平及25(OH) D营养状态分布。结果 25(OH) D检测结果显示,25(OH) D缺乏患者比率为66. 23%(1 773/2 677),25(OH) D不足患者比率为25. 03%(670/2 677),25(OH) D正常患者比率为8. 74%(234/2 677)。夏季组25(OH) D水平最高为19. 92 ng/mL,其次为秋季组17. 54 ng/mL和春季组15. 95 ng/mL,冬季组25(OH) D水平最低为13. 61 ng/m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冬季组25 (OH) D缺乏率最高为78. 61%,夏季组25(OH) D缺乏率最低为51. 34%;夏季组25(OH) D正常率最高为13. 55%,显著高于春季组、秋季组、冬季组(P 0. 01)。25(OH) D正常组、25(OH) D不足组、25(OH) D缺乏组的BMI、甘油三酯(TG)呈上升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调整了年龄、性别后发现,与25(OH) D正常者相比,25(OH) D缺乏者TG异常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OR=2. 273,95%CI为1. 636~3. 159,P 0. 001),HDL-C异常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OR=2. 817,95%CI为1. 783~4. 464,P 0. 001),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增高(OR=1. 892,95%CI为1. 394~2. 569,P 0. 005)。与25(OH) D正常者相比,25(OH) D不足者TG异常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OR=2. 100,95%CI为1. 483~2. 974,P 0. 001),HDL-C异常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OR=2. 183,95%CI为1. 353~3. 534,P 0. 001),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增高(OR=1. 603,95%CI为1. 155~2. 224,P 0. 001)。结论维生素D缺乏受季节变化影响,且与血脂异常及超重/肥胖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男性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间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健康体格检查的老年男性686名,记录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收集空腹静脉血,检测4项血脂指标及25(OH)D水平,根据25(OH)D水平进行四分位分组(由高到低依次为G1组、G2组、G3组、G4组),比较G1组和G4组间影响血脂水平的相关因素,并对25(OH)D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G1组体重指数(BMI)明显低于G4组(P=0.001),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G4组(P0.001),年龄、LDL-C、TC和TG 2个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与25(OH)D呈正相关(R2=0.161 8,P0.001)。在校正了年龄和BMI后,血清25(OH)D水平每升高10 nmol/L,HDL-C可升高0.01 mmol/L。结论老年男性的HDL-C水平可能受25(OH)D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肥胖哮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及其与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FN-γ/IL-4的相关性。方法入组2019年1~8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及同期健康查体者,根据体重指数不同将其分为肥胖哮喘组21例、肥胖组19例、哮喘组21例、正常对照组2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25(OH)D、IFN-γ、IL-4浓度。比较各组25(OH)D、IFN-γ、IL-4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25(OH)D与IFN-γ、IL-4、IFN-γ/IL-4的相关性。结果肥胖哮喘组25(OH)D水平为(37.80±11.63)nmol/L,哮喘组为(45.40±10.58)nmol/L,肥胖组为(63.77±13.62)nmol/L,正常对照组为(82.17±9.83)nmol/L,肥胖哮喘组25(OH)D水平最低(P<0.05)。肥胖哮喘组血清25(OH)D水平与IFN-γ呈负相关(R=-0.445,P<0.05),与IL-4呈正相关(R=0.673,P<0.05),与IFN-γ/IL-4呈负相关(R=-0.654,P<0.05)。结论成人肥胖哮喘患者存在维生素D水平不足或缺乏,维生素D可能通过调节Th细胞分化方向参与肥胖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重干预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体重干预组(n=53)及对照组(n=49),体重干预组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膳食指导和运动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6个月后的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iabetic quality of life,DSQL)评分,以及血糖(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BMI、腰臀比、皮褶厚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体重干预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关系维度及治疗维度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体重干预组患者的TG、TC、空腹PG及餐后2hPG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BMI、腰臀比及皮褶厚度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加强体重干预,干预目标不应仅局限于体重的减轻,更应重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65岁以上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同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的164例65岁以上体检人员进行研究,根据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64例)和非MS组(10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骨生化指标;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是否<51 nmol/L分为缺乏组(148例)和非缺乏组(16例),对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高脂血症病程、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比较;对所有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上述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MS组患者25-羟维生素D平均水平显著低于非MS组患者[(31 ± 7)mmol/L vs.(35 ± 9)mmol/L,t= 2.741,P= 0.007],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血清钙和血清磷水平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乏组患者高血压病程长于非缺乏组[(13.0 ± 3.7)年vs.(8.5 ± 2.2)年,t= 8.654,P<0.001],且空腹血糖[(5.7 ± 0.8)mmol/L vs.(5.2 ± 0.6)mmol/L,t= 6.764,P= 0.011]和甘油三酯水平[(1.6 ± 0.6)mmol/L vs.(1.0 ± 0.4)mmol/L,t= 1.608,P<0.001]均高于非缺乏组,而高脂血症病程[(1.58 ± 0.24)年vs.(1.97 ± 0.37)年,t= 2.452,P<0.001]短于非缺乏组。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BMI、总胆固醇、LDL-C及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病程(r=-0.102,P= 0.031)、空腹血糖(r=-0.125,P= 0.028)、甘油三酯(r= -0.139,P= 0.038)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r= 0.175,P= 0.024)。 结论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个体BMI水平无关,与糖代谢、甘油三酯代谢有关。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可能改善MS患者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检测活动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骨密度和血清1,25-(OH)D3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活动期IBD患者65例,健康对照组33例,记录患者身高和体重,采用直接数字化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腰椎1~4骨密度值,同时检测患者静脉血1,25-(OH)D3、血钙、血磷以及碱性磷酸酶(ALP)。结果溃疡性结肠炎(UC)组、克罗恩病(CD)组、对照组组间的腰1~4骨密度值以及血清1,25-(OH)D3水平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3.65、14.40,P均<0.05);UC组患者腰1~4骨密度值和血清1,25-(OH)D3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CD组患者腰1~4骨密度值和1,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C组和CD组患者腰1~4骨密度值和血清1,25-(OH)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D患者相对健康成人发生骨质疏松或骨折的风险较高,活动期IBD患者应及早开展骨质疏松筛查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7.
姜淑芳 《中国疗养医学》2013,(12):1120-112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和单纯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3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合并冠心病组(179例)和非冠心病组(176例),对两组的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脂代谢和血尿酸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出现高血压、肥胖和血脂代谢异常的风险性高于单纯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成人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探讨体重指数(BMD、体脂百分比(PBF)、腰臀比(WHR)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1名成人用In 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随机进行人体成分测试,分析他们体重指数、体脂分布、体脂百分比情况.结果 男女超重率63.06%,肥胖率19.82%.男女腰臀比及体脂肪比率超标分别占70.27%、72.07%.不同BMI和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腰臀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BMI男性体脂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体脂百分比有差异(P<0.05).结论 体重指数的增加主要是脂肪增加造成的,而体内的脂肪又主要堆积在腹部.超重、肥胖情况较严重、体脂分布不合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需引起重视,应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由超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爱鸣  李锐  厉钗微 《疾病监测》2009,24(12):961-963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的血脂水平与血清、Apelin、脂联素、抵抗素等脂肪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所有的门诊或病房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空腹12h以上,取肘静脉血,分离血清,当日送检血脂及空腹血糖、胰岛素,其余血清置-80℃冰箱保存以备测定血清Apelin,脂联素及抵抗素。记录入选对象的年龄、糖尿病病程、身高、体重,通过公式计算BMI(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kg/m^2),FPG(空腹血糖)及FINS(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FINS/22.5)。然后根据化验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伴有高脂血症组,与血脂正常组。其中高脂血症组再分为:高甘油三酯组,高胆固醇组及混合组(2个指标均高于正常),然后进行血脂与各组脂肪因子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不同血脂水平之间的脂肪细胞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与TG(甘油三酯)、FFA(游离脂肪酸)、BMI、FINS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766;r=0.675;r=0.780;r=0.821),P值均〈0.05,而与TC(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有脂代谢紊乱者,血清Apelin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的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密切相关,呈明显正相关。升高的Apelin水平可能参与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邱玉梅  廖利琼  刘洋  张晓云 《新医学》2023,(11):815-820
目的 评估维生素D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变化水平,并分析其与总胆汁酸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0例孕妇,其中30例ICP孕妇为ICP组,另30例正常孕妇为正常组,收集2组孕妇的人口学特征、围产期资料,检测其血清总胆汁酸(TBA)浓度、肝功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孕妇的受孕年龄、BMI、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且新生儿5 min阿普加评分均为10分。ICP组孕妇分娩孕周小于正常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也低于正常组(P均<0.05)。ICP组孕妇血清25(OH)D为(24.84±1.88)μg/L,低于正常组孕妇的(31.72±2.39)μg/L(P <0.05)。ICP组孕妇脐静脉血25(OH)D为(13.61±1.24)μg/L,也低于正常组孕妇的(21.96±2.69)μg/L(P <0.01)。2组孕妇的脐静脉血25(OH)D水平均与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正常组r=0.763,P <0.001;ICP组r=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