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肘窝部皮肤菌群的分离培养方法,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疾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试验性研究方法,选取符合Williams诊断标准的AD患者8例和健康者8例,采集其肘窝部皮肤刷洗标本进行皮肤菌群的分离培养,探讨生长温度、气体环境、pH值、盐浓度和培养基等条件对皮肤细菌生长的影响,建立人体皮肤菌群培养的方法。基于该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的AD患者34例[年龄(14.43±8.03)岁,男21例,女13例]和健康志愿者者26例[年龄(29.38±7.47)岁,男12例,女14例],对其肘窝部皮肤菌群进行定量培养,采用MALDI-TOF质谱技术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和菌落计数。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AD患者和健康者肘窝部皮肤菌群结构差异,以及AD患者中肘部皮损者与肘部非皮损者的皮肤菌群结构差异。最终,结合AD患者的菌群培养结果及其局部皮肤损伤严重程度,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计数在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人体肘窝部皮肤菌群培养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 ℃,最适pH值为6~7,最适盐浓度范围为0.5%~5.0%,其中以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检出细菌种类和数量最多。定量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发现:健康对照组肘部皮肤菌群在种属上的多样性比AD组(AD皮损组和AD非皮损组)高,而AD患者中AD皮损组肘窝部皮肤细菌的总体分布密度明显高于AD非皮损组和健康对照组(H=24.25,P<0.05;H=13.41,P<0.05),且从AD皮损组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占比与AD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11,P<0.05)。结论 基于上述培养方法,采用定量培养获得的皮肤菌群多样性数据,尤其是血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占比,可作为评估AD患者皮损严重程度的微生物学指标,对指导AD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16S rDNA、ITS测序技术研究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方法 收集本院2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实验组)及22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取皮损处(PL组)及无皮损处(PN组)皮肤菌群样本,正常对照组取相应部位菌群样本(N组)。提取样品DNA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 基于16S rDNA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PL组shannon指数低于PN、N组(均P<0.01),simpson指数低于PN、N组(均P<0.01),表明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处细菌菌群多样性显著性降低。3组间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菌群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ITS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处真菌菌群多样性升高。结论 通过16S rDNA以及ITS测序技术应用于特应性皮炎皮肤微生物组学研究,证实了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菌群多样性与正常皮肤存在一定差异,皮肤表面微生物菌群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霉素泼尼松搽剂治疗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4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均使用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皮损处外搽氯霉素泼尼松搽剂,对照组皮损处外涂莫匹罗星软膏。结果:治疗5 d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皮损尼氏征转阴时间、干燥结痂时间、痂皮脱落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氯霉素泼尼松搽剂能够加速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皮损愈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保湿润肤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2月于景德镇市皮肤病医院治疗的82例A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乳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特应性皮炎皮损评分(SCORAD)、瘙痒程度、睡眠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RR)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SCORAD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患儿采用保湿润肤剂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有利于缓解患儿的瘙痒症状,改善患儿睡眠质量,提高AD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杨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86-187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本院2005年6月~2011年6月住院的82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有59例有感染的诱因,82例患儿均有皮肤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烫伤样皮损、皮肤触痛、口周放射状皲裂。外周血白细胞升高71例,皮损处分泌物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7例。所有患儿经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皮肤创面处理及支持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结论:SSSS发病诱因多为感染,典型皮损有诊断意义,早期、足量、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配合正确的创面处理及支持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建珍  马庆祥 《安徽医药》2016,20(12):2271-2273
摘 要:目的:分析卡泊三醇结合含马齿苋的保湿润肤剂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皮肤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5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中,应用单一药物卡泊三醇治疗,研究组中患者,采取卡泊三醇结合含马齿苋的保湿润肤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皮肤的疗效。结果:对于研究组中患者,临床经卡泊三醇结合含马齿苋的保湿润肤剂治疗后,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在皮肤皮损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中,应用卡泊三醇结合含马齿苋的保湿润肤剂治疗,促进皮损部位好转,缩短皮损恢复时间,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外用药联合治疗异位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选用艾洛松、百多邦、润肤剂、他克莫司等外用药治疗异位性皮炎患儿30例,并跟踪随诊患儿两年,以评价疗效.结果 经规范用药治疗后的患儿临床病情严重程度(Rajka积分)明显下降.结论 合理使用艾洛松、百多邦、润肤剂、他克莫司等外用药联合治疗AD,可起到见效快、维持较久不复发、且副作用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患者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RVVC)患者临床治疗前后阴道菌群的差异,了解临床治疗与阴道微生态多样性的相关性。方法采集VVC患者( VVC组,3例)及RVVC患者( RVVC组,3例)女性阴道后穹窿分泌物,提取细菌总基因组DNA,扩增16s rRNA V4区基因,以得到样品的物种信息用于对比研究。结果 VVC组和RVVC组两组阴道菌群未见显著差异,而以个体为特点区分聚类。用药后,VVC组菌群的α-多样性未见明显改变,但菌群结构改变显著,体现在乳酸菌比例增加,加德纳菌和变异菌属比例降低。用药后RVVC组菌群的α-多样性和菌群构成均未见显著改变( P>0.05)。结论VVC组和RVVC组阴道菌群无显著差异。用药后,VVC组菌群结构改变较RVVC组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仅有3例患儿血沉轻度增高,2例CRP增高,血培养阳性1例,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无一例有严重并发症,预后好。结论本病起病急、症状重,早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万军梅  万明 《医药导报》2013,32(2):156-158
目的观察复方环丙沙星烧伤凝胶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对皮肤的毒性反应。方法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环丙沙星烧伤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豚鼠皮肤急性毒性实验、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及豚鼠皮肤过敏实验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复方环丙沙星烧伤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125 0,0.015 6和0.125 0 mg&#8226; mL-1;对豚鼠无明显急性毒性和致敏作用,未见其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有明显刺激作用。结论复方环丙沙星烧伤凝胶抗菌作用强,皮肤外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烧伤外科与非烧伤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差异,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培养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烧伤外科共分离出325株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粪肠球菌为主要病原菌,标本主要分布于创面分泌物和血液;非烧伤外科分离出289株细菌,排前3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主要分布于痰和伤口分泌物.烧伤外科和非烧伤外科分别有68.57%和63.41%的大肠埃希菌为ESBLs株,66.10%和38.24%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MRSA.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和不动杆菌属的耐药率为0~7.14%,烧伤科铜绿假单胞菌对两药的耐药率分别是56.52%和43.48%,非烧伤外科则分别是5.88%和11.76%.烧伤科大肠埃希菌较敏感的药物还有阿米卡星、头孢西丁.所有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严重,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烧伤外科与非烧伤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产生及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新生儿原发性皮肤软组织感染患儿的分泌物进行培养,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3株,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其进行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青霉素G及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分别为14.2%、40.7%和6.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在新生儿皮肤软组织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问题并不十分严重,临床处理应以局部为主,全身抗感染治疗宜以青霉素及I代头孢类抗生素为主,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加速金葡菌的耐药突变。  相似文献   

13.
陈嬝嬝  程波  叶川  李红 《贵州医药》2005,29(5):387-390
目的 观察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异位皮炎(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活化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EA刺激AD患者PBMC,MTT法观察PBMC增殖及漉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表型情况。结果AD患者皮损表面金葡菌检出率为91.2%;当S队为0.8pg/rnl时PBMC表现了最大的增殖活性,健康志愿者SEA刺激后T细胞CD3、CD4、CD8表达显著降低,AD患者SEA刺激后T细胞CD3、CD4、CD8的表达显著增高,A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S队刺激前后CD4/CD8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D患者皮损对金葡菌具有亲合性,SEA与A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8岁。因畏冷发烧、咽喉疼痛伴呕吐而服药治疗两天未见效果。改肌注氨苄青霉素1g、链霉素0.5g,每日两次。次日咽喉疼痛略有减轻,但仍发烧且浑身皮肤出现多处大小不等的疖肿样皮损,以大腿及臀部为甚,疼痛难忍。体检:T39.2℃。急性病容。咽红,扁桃腺Ⅱ°肿大,见脓点。全身散在分布米粒至黄豆大疖肿样皮损,呈暗红色,质地较硬,触痛明显,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脓毒血症。给予肌注苯甲异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病原所致肺部感染患儿肺部微生物菌群的差异,探讨肺部微生物菌群与不同病原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因肺部感染行支气管镜诊疗患儿的肺泡灌洗液,利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进行微生物菌群检测,根据最终临床确诊的病原分为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MPP)组、肺炎链球菌组和真菌组。分析比较3组患儿NGS检测结果,从门、属、菌群多样性水平探讨肺部微生物菌群的异同。结果 纳入肺炎支原体组25例,肺炎链球菌组13例和真菌组16例。3组患儿的年龄与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3组样本在门水平的优势菌群主要有厚壁菌、拟杆菌、变形菌和放线菌,肺炎支原体组拟杆菌门所占比例高于肺炎链球菌组和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链球菌组厚壁菌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组和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真菌组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组和肺炎链球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支原体组与肺炎链球菌组的优势菌属为普雷沃菌属、链球菌属、韦荣球菌属,而真菌组为链球菌属、罗氏菌属、颗粒链菌属;肺炎...  相似文献   

16.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又称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由嗜菌体Ⅱ型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感染引起的,起病急骤,全身可见广泛性红斑或弥漫性发红,皮肤呈松驰性大疱,有明显的触痛或大片表皮剥脱,尼氏征阳性,外观如同大面积烫伤,总结我科2000--2008年收治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90例许昌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住院的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本组以7岁以下为主。90例患者均具有典型皮损,尼氏征阳性。80例患儿出现发热。80例白细胞总数〉10.0×10^9/1,其中40例中性粒细胞〉0.7。62例患儿一种或多种转氨酶出现轻度异常。90例疱液进行细菌培养,28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6例高热患者,血培养均阴性。60例患者在有效抗生素治疗同时,联合糖皮质激素,比30例单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症状控制要快。病程5~9d,平均6.56d。9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只要及时诊断,在有效抗生素应用前提下,尽早联合糖皮质激素可以更快的改善症状,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对1例确诊SSS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触痛、皮肤潮红或红斑、表皮剥脱、口周放射状软裂,以及尼氏征阳性、外周血白细胞及CRP增高.经应用抗生素、局部皮肤用药处理及输人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后,患儿于1周后痊愈出院.结论 SSSS好发于婴幼儿,患儿皮损均始发于口周或眼周,皮疹特点为皮肤大片潮红、疱疹,似烫伤样皮损,早期、及时、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正确处理创面,适当免疫支持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呋喃西林联合莫匹罗星外用治疗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静滴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局部皮肤仅予生理盐水清洗干净.治疗组局部皮肤先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并将脓痂及分泌物去净,然后涂上莫匹罗星软膏.每天2~3次,疗程均为5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48.78%和6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呋喃西林联合莫匹罗星外用治疗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EV71感染后不同临床类型的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的丰度、种群结构、群落变化,以探讨EV71感染引起轻症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肠道菌群差异。方法 筛选经咽拭子核酸检测EV71阳性的手足口病确诊患儿,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型组S和轻型组M,同时纳入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N,采集患者发病3天内的大便标本,提取粪便基因组DNA,经16S rDNA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是儿童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最丰富的菌群,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在正常儿童中均值为47.72%,手足口病患儿中轻症为55.62%,重症为61.17%,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则是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逐渐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ace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组的物种多样性较M、N组明显降低。结论 EV71感染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可能与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