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西壮族大学生鼻与面型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积累大学生的体质人类学方面调查资料,为美容、整形外科学提供面部形态学基础资料。方法按体质人类学测量要求,测量了258例18~21岁发育正常的广西壮族大学生的鼻宽、鼻高、鼻长、鼻深、形态面高、面宽,并计算了鼻指数、鼻深指数、形态面指数。结果各项测量指标及指数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广西壮族大学生的鼻型以中鼻型和狭鼻型为主,面型以中面型和阔面型为主。结论鼻与面型的差异与性别、年龄及民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新疆维吾尔族美貌女性颜面部水平向、垂直向测量值的比例关系,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按标准选取31名新疆维吾尔族美貌女性,摄取其正面软组织数码相片,选择15个软组织标志点,在计算机上用photoshopCS软件进行定点测量20个项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面部、五官比例特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新疆维吾尔族美貌女性面部、五官比例的特点:(1)眉间点、鼻下点、口点、颏上点4个界点中除颏上点以外,其余界点与"黄金点"基本相符.(2)目面指数、鼻唇指数、目唇指数及上、下唇高指数均与黄金指数略有出入,均为近似值.(3)37项比例中有23项比例的两指标之间有相关关系.结论:黄金分割可作为诊断治疗的参考尺度之一;新疆维吾尔族美貌女性面部大多数水平、垂直向比例指标均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疆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鼻的活体测量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与测量新疆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鼻部的形态及间距,为鼻部畸形、缺损的修复和整容及体质人类学、生长(年龄)解剖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活动直脚规和弯脚规对240例3-6岁面部发正常的儿童鼻部进行鼻全长、鼻背长、鼻高、鼻翼长、鼻翼高、形态面高的测量,观察鼻尖、鼻基部、鼻孔、鼻侧面形态及鼻翼沟形态与鼻唇沟的关系。结果:观察项目中各项男、女性别间均有明显差异(P<0.001);测量项目中各项年龄组间及性别间也有明显差异,并以此推出鼻全长与形态面高,鼻全长与鼻背长两项回归方程。结论:提供新疆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鼻部活体测量正常值及形态面高与鼻背长两项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男性及女性瘦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及差异。方法 从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库中, 随机选取781例个体, 年龄30~70岁。其中, MS组403例、对照组378例, 男性249例、女性532例。比较男性及女性在不同瘦素水平时MS的发生频率及其各组分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 分析男性及女性瘦素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男性瘦素的中位数为0.58ng/ml, 女性瘦素的中位数为1.76ng/ml, 女性的瘦素水平约为男性的3倍(P<0.01)。男性及女性中MS组的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瘦素水平的递增, 男性及女性的MS分布频率、腰围(WC)、体重指数(BMI)、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逐步升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男性的瘦素水平与LnHOMA-IR(B=0.179, P<0.05)及BMI(B=0.077, P<0.05)呈正相关;女性的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呈正相关(B=0.067, P<0.001), 与年龄呈负相关(B=-0.012, P<0.01) 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男性及女性中MS患者的瘦素水平均明显升高, 瘦素水平与MS的发生频率及BMI均呈正相关;但存在性别差异, 男性的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 而女性的瘦素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报告1224例(男女各612例)四川籍儿童(7—12岁)头面部65项活体测量指标(线性测量47项、角度测量11项、指数7项)的均数、90%正常值。观察性差见65项均数中,36项男女间无显著差异(P>0.05);29项为男>女(P<0.45)。对称分析按自拟标准,个体两侧器官属对称者本组两性均在97%以上。面型男性以中面型略多,女性以狭面型略多。鼻型男女均集中于狭鼻型,有明显偏狭倾向。  相似文献   

6.
新疆蒙古族青年心脏体积X线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蒙古族青年心脏体积的正常值范围,为蒙古族人心脏病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本文测量了312例蒙古族青年身高、体重及心脏径线,用Jonsel公式(V=K×L×B×D)计算个体的心脏体积及心脏体积指数,并与新疆汉族及维吾尔族进行了比较。结果:蒙古族男性与汉族男性及维吾尔族男性心脏体积无差异,而蒙古族男性及维吾尔族男性心脏体积指数明显大于汉族;蒙古族女性、维吾尔族女性心脏体积及心脏体积指数明显大于汉族女性。并推导出由心表面积预计心脏体积的回归方程,解决了用一张胸片预计心脏体积的问题。认为不同民族心脏体积不尽相同,建立各民族心脏体积正常值范围是提高心脏病诊断率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新疆维吾尔族及生长于新疆的汉族各100例女性骨盆进行了临床及X线测量,将X线测量值做了相互比较并和天津组对比。结果表明:女型骨盆天津组高于新疆汉族,后者高于维吾尔族。男型与扁型骨盆维吾尔族显著高于汉族及天津组;骨盆入口前后径维吾尔族与天津组相近,汉族高于天津组;横径维吾尔族与汉族相近,明显高于天津组;中骨盆各径线维吾尔族、汉族间无差异;前后径天津组明显高于本组,横径无差异;骨盆出口维吾尔族、汉族无差异,横径均比天津组大,耻骨弓角度新疆汉族大于维吾尔及天津组;骨盆高度天津组高于本组,维吾尔族与汉族无差异;骶骨节数维吾尔族、汉族相近与天津组差别显著。结果表明,骨盆发育与地理条件、生活习惯及种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新疆巴州地区不同年龄阶段汉族及维吾尔族人群的骨密度值(BMD)和骨质疏松(OP)检出率的变化.分析本地区不同种族骨密度变化的规律及骨质疏松发生率.方法 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F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测量785例20-89岁受试者腰椎的骨密度值(BMD).结果 汉族、维吾尔族男性与女性骨峰值均发生在30~39岁年龄段,随受试者年龄增加,BMD测定值开始逐渐下降.同年龄组,同部位女性0P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相似文献   

9.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高尿酸血症与肥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高尿酸血症与肥胖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在新入院就诊的维吾尔族患者中随机选择306例高尿酸血症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326例非高尿酸血症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腰围、臀围的测量和肾功、血脂的检测.结果:(1) 病例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尿素氮(BUN)、肌酐(Crea)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男性病例组胆固醇(TC)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也较对照组增高(P<0.05); (2)男性的尿酸水平和BMI、TG、TC呈正相关关系(P<0.05);女性的尿酸水平与BMI、TG、WHR呈正相关关系(P<0.05);(3)男性病例组发生肥胖、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女性病例组肥胖发生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其中血尿酸水平与血脂的联系程度在不同性别间略有差异,男性TG、TC水平和血尿酸水平的联系较女性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对124例(维吾尔族39例,汉族85例)头颅X线平片7项值测量结果。结果发现,维吾尔族与汉族男女之间,颅内最大前后径、颅内最大深、颅长、颅高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颅内最大高仅汉族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维吾尔族与汉族男性间,颅内最大横径、颅内最大深、颅高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间,7项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颅指数(颅宽×100/颅长)分析,维吾尔族与汉族男女以圆颅型为主,中颅型次之;以颅长高指数(颅高×100/颅长)分析,维吾尔族男性及汉族男女均以高颅型为主,正颅型大之;而维吾尔族女性以正颅型为主,高颅型次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维吾尔族17~24岁青年学生500人(男250、女250)的手指指纹离解的出现频率。结果表明:十指有肤纹覆盖的任何区域均可出现嵴线离解现象,并且指纹嵴线离解典型者更多。者更多见于中间和远侧指节。男性嵴线离解的出现频率高于女性,性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新疆不同民族青年人恒牙先天缺失疾病的现况。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对新疆高校学生共5150名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恒牙发育异常情况的调查。对总体及维、汉、哈族之间先天缺牙疾病进行患病率、颌位情况、缺牙数目、好发牙位及同时伴发2种牙齿发育异常的情况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恒牙先天缺失的总患病率为5.98%,汉族患病率高于维族(P〈0.05),维族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P〈0.05)。总体及汉族缺牙数目下颌多于上颌(P〈0.05),好发牙位为下颌中切牙;总体及三民族均以缺失1颗牙者最多见,且锥形牙与先天缺牙伴发的比率高。结论:恒牙先天缺失的总患病率略低于其他学者的研究、民族间患病率有差异,汉族高于维吾尔族。性别差异、颌位情况、缺牙数目、好发牙位及伴发情况与其他学者的研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对1988年测量的609名(年龄18~24岁)新疆维吾尔族青年手长、掌长及身高,按年龄和性别分组,计算了手长、掌长和身高的平均值,身高与手长、掌长的比值,并提出了由手长、掌长推算身高的简单公式和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988年测量的609名(男296,女313,年龄18~24岁)新疆维吾尔族青年学生足长、身高,按年龄、性别分组,计算了足长和身高的均值、身高与足长的比值,并提出了由足长推算身高的简单公式和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不同民族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为高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健康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4—6月对新疆医科大学1 106名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行问卷调查,并从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等维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男、女生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在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68,P<0.01)。不同民族大学生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的锻炼态度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吾尔族青年手指指毛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新疆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17~24岁男、女学生405人的手指指毛分布。结果表明,远侧指节不生指毛,中间和近侧指节生指毛。维族人中间指节指毛出现率低于美国白人、孟加拉族和藏族人,高于日本人、埃塞俄比亚人、汉族、侗族和尼日利亚人,且维族与汉族、维族与侗族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维族男性指毛出现率高于女性,两性间无显著性差异。每指两侧指毛分布不对称,左、右手指指毛分布基本对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ML4-ALK融合基因在新疆维吾尔族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及FISH法检测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NSCLC患者EML4-ALK融合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新疆维吾尔族NSCLC患者EML4-ALK融合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新疆维吾尔族、汉族NSCLC患者EML4-ALK融合基因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00%、9.00%,经统计学检验发现不同民族NSCLC患者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新疆维吾尔族NSCLC患者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汉族;新疆维吾尔族NSCLC患者EML4-ALK融合基因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临床分期、病理切片类型有关,年龄≤55岁、女性、不吸烟、临床分期高、病理切片类型为腺癌的新疆维吾尔族NSCLC患者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率较高;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的新疆维吾尔族NSCLC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2个月(95%CI,11个月~26个月),不同EML4-ALK融合基因表达总生存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疆维吾尔族NSCLC患者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率较高,多见于年龄≤55岁、女性、不吸烟、临床分期高、病理切片类型为腺癌者,但EML4-ALK融合基因还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新疆维吾尔族425名大学生的发旋调查情况。发现维吾尔族的单旋顺旋率明显高于汉族(P<0.05),极显著高于壮族和瑶族(P<0.01),而反旋率低于汉族(P<0.05),明显低于壮族及瑶族(P<0.01)。双旋顺反旋率高于壮族(P<0.05),低于瑶族(P<0.01),顺顺旋率均高于汉族、壮族及瑶族(P<0.01)。提示了发旋这一性状有着明显的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胆囊结石患病率较高,我国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男性,但目前缺乏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的研究。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其胆囊结石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6—9月采用典型抽样再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女性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自制且翻译成维吾尔文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同时对调查对象行肝脏和胆囊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不同民族以及各民族不同初潮年龄、月经不调、生育数量、分娩年龄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3 508份,有效问卷3 175份,有效回收率为90.5%。3 175例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为16.9%(535/3 175),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分别为24.0%(222/924)、10.8%(94/873)、15.9%(219/1 378)。3个民族间胆囊结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1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潮年龄〔OR=1.167,95%CI(1.007,1.353)〕、月经不调〔OR=6.486,95%CI(4.636,9.532)〕、生育数量〔OR=1.355,95%CI(1.237,1.483)〕是维吾尔族女性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P<0.05);初潮年龄〔OR=1.296,95%CI(1.007,1.668)〕、生育数量〔OR=1.240,95%CI(1.022,1.504)〕是哈萨克族女性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P<0.05);生育数量〔OR=1.341,95%CI(1.214,1.482)〕、分娩年龄〔OR=0.942,95%CI(0.892,0.996)〕是汉族女性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较高,其中维吾尔族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与初潮年龄、月经不调、生育数量有关;哈萨克族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主要与初潮年龄、生育数量有关;汉族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主要与生育数量、分娩年龄有关。因此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初潮年龄延迟,生育数量多,分娩年龄小的女性,尤其是胆囊结石患病率较高的维吾尔族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