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腺病毒IκBaM(recombination adenovirus expression of IκBaM,AdIκBaM)预处理对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预先皮质注射AdIκBaM,特异地抑制NF—κB的激活,分为皮质注射重组AdIκBaM组(A组)、单纯局部缺血组(B组)、假手术组(C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部脑缺血模型。应用红四氯氮唑(TTC)染色测定各组脑梗塞体积,免疫组化法观测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1)A组脑皮质梗塞体积百分比明显小于B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2)C组细胞核中NF—κB p65的表达率明显小于A组、B组(P〈0.01),A组脑皮质的p65阳性细胞率明显小于B组(P〈0.01)。结论:局灶脑缺血能使NF—κB p65活化并参与脑缺血损伤。AdIκBaM能特异抑制NF—κB表达,缩小脑组织梗塞体积,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NF-κB表达下调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红霉素衍生物9(S)-羟基红霉素对活化T淋巴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红霉素衍生物在RA治疗中的潜在意义。方法 事先加入不同剂量的红霉素或9(S)-羟基红霉素后,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活化T淋巴细胞NF—κB表达,体外培养1h后,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上述化合物对NF—κB的mRNA表达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上述化合物对NF-κB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红霉素和9(S)-羟基红霉素均可抑制活化T淋巴细胞NF—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与剂量呈相关性,在100μg/ml时红霉素和9(S)-羟基红霉素使NF—κB mRNA的相对表达分别降低36%、45%(P〈0.01),使蛋白表达分别降低46%,56%(P〈0.01)。结论 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炎活性可能是通过对活化T淋巴细胞NF—κB信号途径的作用实现的。提示红霉素衍生物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炎症反应的关系,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F—κB的影响。方法采集15名正常人和15例AECOPD患者的PBMC,来自正常人的PBMC为正常对照组,来自AECOPD患者的PBMC分成两组,分别为AECOPD对照组和VIP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三组间细胞核中NFKB蛋白表达量的差异。结果①AECOPD对照组NF-κB阳性细胞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AECOPD对照组细胞核中NF—κB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VIP组(P〈0.05)。结论AECOPD患者的PBMC中NF—κB的表达量较正常健康人高,表明NF—κB参与了AECOPD炎症反应过程;应用VIP可降低AECOPD患者PBMC中NF—κB的表达量,推测VIP对AECOPD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心肌功能损害时心肌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葡激酶的干预作用。方法6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ANP组(n=27)、葡激酶干预组(n=27),ANP模型采用5%的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方法建立。干预自造模前2d腹腔注射葡激酶1.5mg/kg体重,一天2次,共4次。ELISA法测定制模后6h、12h、24h各时点血TNF—α、IL-6含量;RT—PCR检测心肌NF—κB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NF—κB蛋白的表达,常规观察胰腺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ANP组术后6h大鼠心肌NF—κB mRNA及NF—κB蛋白表达异常增高,TNF—α、IL-6呈进行性升高,干预组胰腺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减轻。心肌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血TNF—α、IL-6明显下降,与ANP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ANP大鼠的心肌损伤可能与循环中TNF—α、IL-6水平升高导致的心肌NF—κB活化有关。葡激酶对SAP并发的心肌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近年研究表明介导先天免疫反应的受体Toll样受体4(TLR4)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TLR4激动后通过诱导核因子κB(NF—κB)激活,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研究观察TLR4/NF—κB激活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E-选择素(E—selectin)表达的调节,以及它们在介导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脂多糖(LPS,1mg/L)刺激HUVECs 24h。采用RT—PCR方法检测TLR4、LOX-1、ICAM-1、E—selecfin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TLR4、LOX-1蛋白表达水平及核蛋白NF—κB p65表达的变化;采用直接计数法观察HUVECs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结果LPS上调TLR4表达,激活NF—κB,上调HUVECs LOX-1、ICAM-1、E—selectin表达,增加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率;抗LOX-1、ICAM-1、E—selectin抗体均部分抑制LPS介导的单核与内皮细胞黏附率的增加;NF—κB抑制剂一咖啡酸苯乙酯(CAPE)抑制了LPS介导的上述效应。结论TLR4/NF—κB激活上调LOX-1、ICAM-1、E—selectin表达,它们均在LPS介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过程中起部分作用,NF—κB在LPS介导的上述效应中起关键调节作用,干预NF—κB激活可能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gp、c-erbB-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ower vision^TM步法检测97例乳腺癌组织中NF-κB、P-gp、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NF-κB、P-gp、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97%、43.29%、50.51%;NF-κB、c—erbB-2与乳腺癌淋巴转移及病理分期相关(P〈0.05);在乳腺癌标本中NF—κB、P—gp、c—erbB-2蛋白表达两两间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中NF—κB、P—gp、C-erbB-2三者间蛋白表达均有相关性,其在乳腺癌多药耐药发生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NF-κB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F—κB在脑缺血再灌注时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2、6、12、24、48h时取脑海马CA1区组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NF—κBp65、NF—κBp50,原位杂交方法测定IL-6,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海马CA1中的NF—κBp65、NF—κBp50蛋白和IL-6mRNA表达明显增强;NF—κBp65、NF—κBp50蛋白与IL-6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存活神经元数目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NF—κB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反义RNA重组腺病毒预处理对凝血酶诱导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表达NF—κB反义RNA的50多重感染(MOI)重组腺病毒和100μmol/L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NF—κB特异性阻断剂)预处理VSMCs 48h和1h.采用WST-1试剂和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人率测定0.5U/ml凝血酶诱导的VSMCs细胞增殖率。结果:与PDTC一样。表达NF—κB反义RNA的重组腺病毒预处理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VSMCs的增殖(P〈0.01).抑制率〉30%。结论:NF—κB反义RNA与NF—κB特异性阻断剂对VSMC的增殖具有相同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超过30%。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喉鳞癌(LSCC)和2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的NF-κB p65和BeL-xL。结果LSCC和声带息肉组织中NF-κB p6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0%和5.0%,P〈0.05;Bcl—xL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和10.0%,P均〈0.05。NF—κB p65的表达与喉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认为LSCC组织中NF—κB p65异常活化,Bel—xL呈高表达,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LSCC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伊贝沙坦(irbesartan,Ir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核因子-κB(NF-κB)激活与细胞问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第3~5代HUVEC用于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细胞NF—κB弧单位p65、ICAM—1的表达程度。结果AngⅡ有效激活NF—κB并诱导HUVEC表达ICAM-1增加Irb预先孵胄2h能抑制NF—κB并减轻AngⅡ诱导的HUVEC ICAM-1表达。结论AngⅡ通过激活NF-κB使ICAM-1表达增加损伤血管内皮功能Irb能抑制NF-κB激活降低HUVEC ICAM-1表达,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这有可能减轻心血管疾病损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核因子-κB(NF-κB)被认为是诱导炎性因子基因高表达的核心调节因子,广泛存在于各类细胞中。随着对NF—κB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入,近年诸多相关研究显示,NF—κB在结直肠炎性组织中呈高表达,它能促进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IL-2、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等基因的转录,炎性因子激活后又可以正反馈促进NF—κB的活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NF—κB的靶基因表达上调,促进U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NF—κB)的动态表达情况。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10例,于发病当日或次日行血肿清除术,利用术中所获得的血肿周围组织碎块进行研究。对照组为2例车祸脾破裂死亡者。所有标本均做HE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NF—α和NF—κB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急性脑出血组TNF-α和NF-κB在所有标本均表达,于第1天表达升高,第3天达高峰,第7天下降,第14天基本接近正常表达水平;对照组TNF-α和NF-κB仅有少量表达或无表达。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存在TNF-α和NF-κB的动态高表达,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糖耐量减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表达,探讨其与糖耐量减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NGT,20例)、糖耐量减低组(IGT,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PMNC)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糖(FBS)浓度及血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结果IGT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κB表达为11.57±4.01,显著高于NGT组3.98±2.16(P〈0.05);相关分析显示NF-κB的表达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结论IGT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的表达增高,显示IGT体内存在低度炎症反应,其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及糖耐量减低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2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EPO干预组,每组各42只,建立脑出血模型。EPO干预组大鼠于造模后及每24h腹腔注射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3000U/kg。分别在术后3h、6h、12h、24h、48h、72h、7d断头取脑,作NF-κB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各组各时间点NF—κB的表达及TUNEL阳性细胞数。结果与脑出血组比较EPO干预组NF-κB表达增多,凋亡细胞减少。结论脑出血周围细胞凋亡与NF—κB表达均有增多,EPO通过促进NF—κB活化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和NF—κ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05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COPD稳定期患者26例,诱导痰检测痰上清液IL-8水平,分离巨噬细胞并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NF—κB P65的活性表达,检测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IL-8水平,所有患者均测定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FEV1/FVC)。结果COPD稳定期诱导痰上清液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巨噬细胞NF—κB P65胞核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纽,痰IL-8与巨噬细胞NF—κB的激活呈正相关,而与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P〈0.01);外周血IL-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MDA显著高于对照组,SOD低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因子IL-8和NF—κB在COPD缓解期诱导痰中有较高水平,提示IL-8在COPD气道炎症、气道阻塞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注重COPD稳定期的治疗(抗氧化及气道内吸入抗炎药)可能会延缓COPD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活性及其与细胞增殖、自发性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2006年5至10月收集3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及15例肺癌患者癌旁5cm肺组织标本。NF—κB活性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EMSA)检测,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D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含量,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癌旁肺组织、鳞癌组织、腺癌组织中NF—κB活性(吸光度,A值)分别为24826±3724、28028±4204、35425±531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6,P〈0.01)。鳞癌组织、腺癌组织中NF—κB活性高于癌旁肺组织中NF—κB活性,腺癌组织中NF—κB活性高于鳞癌组织中NF—κB活性。健康肺组织、鳞癌组织、腺癌组织中CyclinD1 mRNA表达量分别为2.04±0.24、2.91±0.37、4.13±0.36,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3,P〈0.01)。癌旁肺组织、鳞癌组织、腺癌组织中Cyclin D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1±0.06、0.43±0.07、0.58±0.0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24,P〈0.01)。癌旁肺组织、鳞癌组织、腺癌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2±0.09、0.42±0.10、0.54±0.16,三组比较差异明显。癌旁肺组织、鳞癌组织、腺癌组织中凋亡指数分别为(2.58±0.39)%、(2.27±0.34)%、(2.92±0.59)%,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鳞癌组织中NF—κB活性与CyclinD1 mRNA、CyclinD1蛋白、PCNA蛋白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0.54和0.60,P均〈0.05);腺癌组织中NF—κB活性与CyclinD1mRNA、CyclinD1蛋白、PCNA蛋白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0.64和0.68,P均〈0.05);鳞癌、腺癌组织中NF—κB活性与细胞凋亡指数无相关关系。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F—κB活性增高。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F—κB的异常活化可能与细胞增殖有关,但不影响自发性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其抑制因子(ⅠκB)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细胞凋亡过程中生物活性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NF-α对U-251细胞生长的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细胞p65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IκB蛋白的变化。结果TNF-α可诱导U251细胞凋亡,激活细胞中p65并诱导ⅠκB降解;抗氧化剂二硫碳吡咯烷醇(PDTC)可抑制TNF-α诱导的ⅠκB的降解及NF—κB的激活,增强TNF-α诱导U251细胞的凋亡。结论TNF-α在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可激活NF—κB。抑制NF—κB活性。可增强TNF-α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鲍启德  杨兰兰  崔东来 《肝脏》2008,13(3):232-233
核因子(NF)-κB能诱导与免疫和炎症有关的多种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是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在肝脏炎症、肝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同种肝抗原S-100免疫小鼠,诱导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EAH)模型,观察NF—κB、ICAM-1的表达,探讨NF-κB、ICAM-1在自身免疫性肝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转录因子xappaB(NF—κB)/p65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钙(Ale)的干预作用。方法对25例DCM患者和18名健康对照者分离出的PBMCs进行培养,共培养24h,并将培养的PBMCs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和Ale组。对3组培养后的PBMCsNF—κB/p65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和半定量分析。结果DCM患者PBMCsNF—κB/p65胞核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4.86±3.21)%比(6.32±2.25)%,P〈0.01];脂多糖组DC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sNF—κB/p65胞核染色阳性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O.01);Ale组DC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sNF—κB/p65胞核染色阳性率与脂多糖组比较则显著下降(P〈0.01)。结论DCM患者NF—κB/p65表达增高,而Ale可下调脂多糖刺激下NF-κB/p65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MRP2及NF—κB在阻塞性黄疸肝细胞中表达的变化,进一步阐明二者的关系。方法健康sD大鼠64只,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组)、胆总管结扎组(CBDL组)。建立大鼠阻塞性黄疸模型,SHAM组仅游离胆总管,不结扎离断胆总管。CBDL组予以结扎并切断胆总管。分别于术后的第3、7、14、21d各处死8只,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上述两组肝组织MRP2、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SHAM组在第3、7、14、21dMRP2高水平表达,而NF—κBp65低水平表达。CBDL组大鼠NF—κBp65水平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高,MRP2低水平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结论阻塞性黄疸时,NF—κB的激活可能是引起MRP2表达下降的重要原因,NF—κB对MRP2调控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