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lzheimer病(AD)只有在早期治疗才有效,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s,MCI)患者很多将来有可能转变为AD,因而现在非常需要能对早期AD或MCI向AD转变可能性进行预测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现在已经确认了脑脊液中淀粉样β蛋白(Aβ)低下、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的上升对AD诊断及AD发病的预测有帮助。特别是tau蛋白和Aβ42的组合非常有用。最近被认为是AD直接病因分子A[3的寡聚体(Aβoligomer)而引人瞩目。血浆中的AB42尚未在AD诊断中使用,但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评价AD发病危险因素的检查方法。期待着随着这些检查方法的进步开发出根治AD的方法,并且能尽快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Alzheimer病 (AD)的病理过程中 ,最早期看到的变化是出现被称为“大脑皮质老年斑”的异常结构物。老年斑的主要构成成分是淀粉样蛋白 β肽 (amyloidβpeptide ,Aβ) ,Aβ以 β 折叠构造的重合 ,其所形成的纤维性凝集体是 β淀粉样蛋白。β淀粉样蛋白除见之于老年斑外 ,还可在脑血管壁沉着 ,形成脑淀粉样变性血管病。Aβ被认为与AD发病密切相关。1 Aβ的代谢与性质  构成 β淀粉样蛋白的Aβ是由一次膜贯通型蛋白的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 (APP)在β secretase和γ secretase等蛋白酶作用下两端依次水解而生成 ,并分泌至细胞外。因γ se…  相似文献   

3.
Alzheimer病治疗药的开发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Alzheimer病治疗药大多是调节神经传导的药物;而根据“Aβ假说”进行的新药研究也在不断进展,这些药物通过减少易沉积的Aβ42数量、抑制Aβ沉积来发挥治疗作用。为了减少Aβ数量,能抑制其产生、促进其清除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正处于临床试验中,结果值得期待。抑制Aβ产生,主要开发分泌酶(此酶能切断Aβ前体)抑制剂;促进Aβ清除,主要开发疫苗和抗体。在抑制Aβ沉积方面,发现某些化合物能抑制Aβ沉积或抑制Aβ和基底膜的淀粉样物质结合。最近,有报道称Aβ分泌依赖于神经活化状态.今后可能以神经功能弄口Aβ病理联系为目标开发新药.  相似文献   

4.
一、与淀粉样蛋白相关的问题 1.淀粉样前体蛋白和AB 在21号染色体上存在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编码Alzheimer病患者脑内13淀粉样蛋白——Aβ肽的前体蛋白,此基因的各种错义突变会导致家族性Alzheimer病。APP是Ⅰ型1次跨膜蛋白,共有3种异构体分别由695、751、770个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5.
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成业 《日本医学介绍》1995,16(10):461-461
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现状单克隆抗体应用于癌症的治疗,大致分为抗体疗法和抗癌药、蛋白毒素、RI等抗体的复合体疗法(所谓导弹疗法).1.抗体疗法抗体疗法,就是利用抗体依赖性细胞损害(ADCC)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损害(CDC),以求达到抗肿瘤效果.在80年代后...  相似文献   

6.
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降压药疗法泷下修一一、降压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降压药的并用是以联合应用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谋求降压效果增强,同时相互减少副作用为目标。1.不适宜的相互作用(1)β阻断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β阻断剂和硫氮酮或维拉帕米(异搏定)并用,有...  相似文献   

7.
透析膜与透析淀粉样变性病三浦义昭Assenat等1980年于长期血液透析合并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病变滑膜中发现了淀粉样蛋白沉着。1985年下条等借化学分析认定构成淀粉样蛋白的主要成分为p。一微球蛋白(p。-M)。其以β2-M为前体蛋白的一种新型淀粉样变性...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的脱敏疗法及其适应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敏疗法是用于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该疗法是用过敏原(致病抗原)从低浓度逐渐至高浓度反复给与刺激,使机体对过敏反应产生耐受性,从而抑制过敏症状的发作。十九世纪末,疫苗和抗毒素血清疗法已很普遍,Noon受此启发,于1911年将花粉提取液注射给枯草热鼻炎患者,成为最早的脱敏疗法。1958年,日本川上等开始用室内灰尘(house dust)对支气管哮喘进行脱敏治疗。近年来,过厨性疾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炎症,其治疗也以吸入类固醇药物和抗过敏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为主,脱敏疗法并不占主要地…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疗法的副作用-甲状腺功能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疗法的副作用-甲状腺功能异常近年来,以消除病毒为目的的干扰素(IFN)治疗已在C型慢性肝炎的治疗中普遍进行,显效率达30~40%。但其所出现的各种副作用,这已成为治疗中的一个问题.作为副作用之一是诱发自身免疫现象,无论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在...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淀粉样变性的肝移植疗法家族性淀粉样变性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全身性淀粉样变性。大部分患者以多神经炎和植物神经障碍为主征,所以又叫淀粉样多神经病(FAP)。FAP多在20岁后半及40岁前半期发病,表现为下肢远端部位的感觉异常、无力等多发神经症,或高...  相似文献   

11.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性前田宪志等据日本透析医学会调查,1995年末日本慢性透析患者有154413人,最长透析年限达29年。淀粉样变性(DRA)是长期透析患者重要合并症之一,透析10年后开始出现,15年后大多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一、病理状态1....  相似文献   

12.
肝脏疾病     
一、甲型肝炎和E型肝炎一般认为甲型肝炎属一过性感染疾病,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坏死性肝炎也很少,不象乙肝或非甲非乙型肝炎那样重要。但近年日本HA抗体阳性率降低,高龄患者有重症化倾向,又因海外旅游兴盛,已认识到预防疫苗的重要性。在日本将细胞培养增殖的病毒精制灭活,制成冻干疫苗,经第一阶段临床试验认为副作用少,出现抗体早,不久将应用于海外旅游者预防甲肝及其流行。但其有效性、持续时间、给药方法等尚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双调蛋白(amphiregulirt)目前被认为是参与支气管哮喘的气道重塑因子之一。IgE人化抗体——omalizumab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上有效,并已纳入美国治疗指南。抗CCP抗体、关节MRI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有报道称在治疗上,初发早期病例采用抗TNF疗法能够缓解症状,而对于抗TNF疗法无效的病例,新的生物学制剂有效。有关TLR9信号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研究正在进行,有报道称使用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等新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中,Val247aUer与疾病的发生存在明确关系,同时研究也发现p38MAPK介导的信号通路也发挥重要作用。TNF-α转录酶参与硬皮病的病理生理形成,有关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前瞻性随机试验正在欧美进行。  相似文献   

14.
所谓药物转运系统(DDS)过去,人们只注意药物的有效性,而对其副作用几乎不予留意.最近,情况却完全发生了变化,认为只考虑药物的有效性,不考虑安全性的保证是不可以的。药物转运系统(DrugDeliverySystem:DDS)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并被重...  相似文献   

15.
肺癌化疗时的中药疗法肺癌化疗时所发生的诸多副作用,可以借助于中医疗法予以缓解。目前认为,铂类抗癌药物,即顺铂(CDDP)与卡拍(CBDCA),属于肺癌的主要化疗药物,疗效显著,同时副作用也严重。作为限制剂量因素(doselimitingfactor)...  相似文献   

16.
减轻手术侵袭的选择性脑冬眠疗法对于重症外科患者,即使主动地给予足以满足因侵袭而增大的能量消耗,如高能输液也不能改善蛋白营养状态,还可出现肝功障碍等能量过剩所致的副作用。作者试用人为地降低机体代谢以减少能量需要量的方法,这就是在不影响创伤愈合能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BNP指标引导的β受体阻断剂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病例使用β受体阻断剂目前已获共识。曾被认为禁忌的慢性心衰患者,现在也推荐使用β受体阻断剂。近年来,从轻症——重症的慢性心衰患者,应用β受体阻断剂的适应证在逐渐拓宽,但是必须要对用药适应证、用药类别以及药物副作用加以注意。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测定是目前日常循环诊疗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筛查、心衰程度判定和疗效判定等。如应用得当,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非医疗人员、患者自身也能够用具体数值表示出可能到达的治疗目标。BNP是一个有潜力的临床指标,缺点是并不能适用于全体病例。本文介绍BNP指标引导心衰治疗时的注意事项以及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化疗、放疗、免疫疗法单独或联合使用,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同种骨髓移植(allo-BMT)就集中了3种疗法,即利用全身放射线照射和大剂量化疗预处置使白血病细胞减少,残存的微量白血病细胞被供体的免疫担当细胞排除。虽然现在认为各种疗法均可通过各种不同的机制杀伤白血病细胞,但最近随着分子生物学方法的运用,明确了细胞死亡的机制,并认为其中一部分细胞死亡系经过相同的通道。现正在不断明确的分子有最初接受细胞外抗白血病治疗刺激的相关分子群、最终破坏细胞的相关分子群及连接两者信号传递的相关分子群…  相似文献   

19.
apoE和Alzheimer病——apoE的分子病态和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的£4等位基因是Alzheimer病(AD)最大的危险因素,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承认。apoE与中枢神经系统内脂质动员和再分布密切相关,认为它会通过某种机制促进AD的发生。apoFA可能会通过分子内结构域间反应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此外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神经细胞内生成的apoE片段会导致细胞骨架变形、线粒体损害,诱发神经细胞死。以上观点提示了某些潜在的AD治疗药物:这些药物可将apoFA转换为apoE3样结构,蛋白分解酶抑制别能阻碍细胞毒性apoFA片段的生成,有的药物能对线粒体能量产生体系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治疗C型慢性肝炎的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治疗C型慢性肝炎的副作用自干扰素(IFN)对C型慢性肝炎治疗的适应范围扩大以来,常见产生严重副作用,其副作用往往又是IFN本身性质所不可避免的。一、IFN的副作用如表1所示.使用IFN时,除体内具有LFN抗体者外,一般人几乎都可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