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HSV-TK/CD基因联合IL-12基因体内治疗肝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HSV-TK/CD基因联合IL-12基因体内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SCID小鼠双侧腋部皮下植入5×105(0.2ml)HepG2细胞,同时腹腔注射PBL 2×107(0.5 ml).荷瘤小鼠分为4组,左侧腋部瘤内分别注射5×105(0.1 ml)丝裂霉素处理过的HepG2-IL-12细胞、5×105(0.1 ml)HepG2-pALBeAFP-CD/TK细胞或两者(各0.05 ml),次日起腹腔注射PBS或GCV 100 mg/kg 5-FC 500 mg/kg,连续10天.Ⅰ组:HepG2-IL-12 GCV,5-FC;Ⅱ组:HepG2-pALBeAFP-CD/TK PBS;Ⅲ组:HepG2-pALBeAFP-CD/TK GCV,5-FC;Ⅳ组:HepG2-pALBeAFP-CD/TK HepG2-IL-12 GCV,5-FC.治疗结束5天后作常规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Ⅱ组比较,Ⅰ、Ⅲ、Ⅳ组治疗侧均有明显的生长抑制,第30天较Ⅱ组分别减小20.5%、54.9%和87.6%,且Ⅰ、Ⅲ、Ⅳ组之间差异明显.Ⅰ、Ⅲ、Ⅳ组右侧肿瘤较Ⅱ组同侧显著缩小,分别达23.2%、24.9%和45.0%.结论pALBeAFP-CD/TK双自杀基因体内治疗肝癌有效.在免疫活性鼠,局部转染IL-12基因可增强双自杀基因的疗效和远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KDR启动子驱动双自杀基因体系对荷瘤鼠胃癌的体内抑瘤作用.方法:建立胃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当肿瘤直径达0.5 cm时,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不施加任何处理;B组:注射重组腺病毒AdKDR-CDglyTK与前药5-FC和GCV;C组:仅注射重组腺病毒AdKDR-CDglyTK;D组:仅注射前药5-FC和GCV.治疗过程中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观察该治疗体系的体内抑瘤效应;通过RT-PCR检测肿瘤组织内融合基因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行微血管密度检查.结果:接种肿瘤细胞后13d,裸鼠出现右臀区皮下瘤结节.治疗结束后A、B、C、D组间瘤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 727.42,P=0.000),B组明显缩小.重组腺病毒转基因荷瘤鼠胃癌组织内可检测到CDglyTK融合基因产物的表达.肿瘤组织的MVD值在A、B、C、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4,P=0.000.结论:KDR启动子驱动双自杀基因体系对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明显的抑瘤作用,表现为肿瘤的生长抑制和瘤体微血管密度减少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HSV-TK/GCV系统治疗卵巢癌裸鼠移植肿瘤模型,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常规培养包装细胞PA317,PA317细胞含有携带HSV-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在移植瘤内多点注射PA317细胞以及浓缩病毒,现察GCV治疗后的肿瘤体积变化,对移植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分析,PCR检测TK基因在移植肿瘤组织的转导情况.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常规细胞培养上清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度为6×104 cfu/mL;注射PA317细胞后肿瘤生长受到抑制,P<0.05;注射浓缩病毒后肿瘤生长抑制不明显,P>0.05;PCR检测证实TK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转导;病理检测见中、重度治疗反应.结论:HSV-TK/GCV系统对人难治性卵巢癌裸鼠移植肿瘤有治疗作用,不同治疗方式疗效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自杀基因CD和TK对K562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及前体药物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方法:将目的基因转染入K562细胞,MTT法观察细胞在体内外的增殖状况及5-FC/GCV对转染细胞的杀伤作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将K562/CDgly TK和K562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各种肿瘤细胞在体内的成瘤情况及对前体药物治疗的敏感性。结果:单独使用GCV或5-FC对K562及K562/CDgly TK细胞产生明显的杀伤作用,联合应用该2种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更强。将K562细胞和K562/CDgly TK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后小鼠成瘤率为100%,GCV或5-FC可明显抑制裸鼠体内的肿瘤形成,联合应用GCV和5-FC治疗K562/CDglyTK细胞在小鼠体内形成的肿瘤,较单独应用GCV和5-FC及对照组小鼠形成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生存期也明显延长。结论:双自杀基因在体内外对K562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增加前体药物GCV和5-FC对瘤细胞的杀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织特异性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ytisine deaminase/5-fluorocytosine,CD/5-FC)系统热化疗对结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含CEA启动子调控CD基因表达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进行扩增、纯化、包装,并收集病毒上清.45只裸鼠经门静脉注射人结肠癌LoVo细胞,成瘤后2 d腹腔注射病毒上清(0.2 ml/次,每天1次,共5 d).随机分为对照组、常温化疗组和热化疗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室温前药5-FC和43℃前药5-FC[均为500 mg/(kg·d)]进行治疗.治疗21 d后处死裸鼠,观察肝脏转移率和转移结节数,RT-PCR检测CD基因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肿瘤病理学的变化.结果:病毒滴度为5.6×106CFU/L.CD基因在移植瘤组织中有效表达.热化疗组的肝转移率与转移结节数均低于常温化疗组[13.3%vs 40.0%,(0.20±0.56)个vs(0.80±1.01)个;均P<0.05].光镜下见对照组肝转移瘤组织细胞生长活跃,热化疗组较化疗组肝转移瘤细胞生长受抑制更明显.电镜下见化疗组、热化疗组肝转移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凋亡改变.结论:组织特异性CD/5-FC系统热化疗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以腺病毒为载体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重组构建体 (ADV TK)联合更昔洛韦 (GCV)体内抗肺癌的活性。方法 建立移植瘤裸鼠小细胞肺癌模型 ,肺癌局部注射ADV TK后 ,腹腔注射GCV ,观察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瘤重、相对肿瘤增殖率以及肿瘤体积生长变化的时间曲线 ,评价ADV TK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在作用底物GCV存在条件下 ,ADV TK对人癌裸鼠移植性小细胞肺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对裸鼠移植性小细胞肺癌的体积和瘤重的抑制效应与ADV TK呈剂量依赖性增强 ,且未达量效平台期 ,其中 6 .0× 10 9病毒颗粒 /kg剂量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 6 4 .6 %和 81.7%。将ADV TK和GCV分别单独应用 ,结果显示对肿瘤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DV TK联合GCV对肺癌具有明确的实验性治疗作用 ,值得进一步研究 ,开展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单纯疱疹病毒腺苷激酶/更昔洛韦(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模型动物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常规培养携带HSV-TK基因的包装细胞PA317,测定病毒滴度。在移植瘤内多点注射PA317细胞,观察更昔洛韦(GCV)治疗后的肿瘤体积变化,对移植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分析,PCR检测TK基因在移植肿瘤组织的转导情况。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度为6×104cfu/ml,当肿瘤体积较小,应用HSV-TK/GCV系统治疗后肿瘤生长受到抑制(P<0.05);当肿瘤体积较大时,则抑制作用不明显;经PCR检测证实,TK基因能在肿瘤组织中转导。结论:HSV-TK/GCV系统对人难治性卵巢癌荷瘤裸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当肿瘤体积较大时,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纽卡斯尔病毒疫苗(ATV-NDV)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对3AO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3AO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Ⅰ组注射ATV-NDV(0.2 mL);Ⅱ组注射IL-12(100 ng/kg);Ⅲ组注射IL-12(100 ng/kg)加ATV-NDV(0.2 mL);Ⅳ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观察各组裸鼠成瘤率、生存期和生存延长率及肿瘤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FCM)观察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双标记计数NK细胞比例;称取裸鼠脾脏质量;移植瘤瘤体及各组裸鼠肝、脾、肾行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查.结果:治疗组在荷瘤裸鼠生长延长率,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率,NK细胞群计数,裸鼠脾脏重量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Ⅲ组高于Ⅰ组和Ⅱ组.组织病理学检查各治疗组中均可见有肿瘤坏死,肿瘤内及周围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结论:ATV-NDV和IL-12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L-12可增强ATV-NDV对卵巢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IGF - ⅡP3 启动子调控胸苷激酶对裸鼠肝癌移植瘤杀伤效应及毒性反应。方法:皮下接种HepG2 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第2 天腹腔注射GCV ,每4 天测量肿瘤体积大小,描绘肿瘤生长曲线,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剥离肿瘤测量体积大小,RT-PCR 方法检测肿瘤及心、肝、肾脏组织中胸苷激酶表达,常规病理学检查观察心、肝和肾脏毒性反应。结果:Ad-tkEGFP-P 3 +GCV 治疗组裸鼠,其肿瘤生长显示被明显抑制,至第22天始,其体积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5);实验结束后剥离出的肿瘤,Ad-tkEGFP-P 3 +GCV 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其他组;只在肿瘤组织中可见有胸苷激酶特异性表达,心、肝和肾脏中未见表达;常规HE染色病理检查,显示三种重要器官结构正常,未见有炎症、变性、坏死和细胞凋亡等现象。结论:腺病毒介导IGF-ⅡP3 启动子调控胸苷激酶可以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并对裸鼠无明显毒性反应,具有肝癌靶向基因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卵巢癌的体内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simplexvirustypeⅠthymidinekinase,HSV1TK)/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卵巢癌的体内治疗效果。方法:用携带TK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用G418筛选抗性克隆(命名为SKOV3/TK)。PCR方法检测TK基因整合情况。将SKOV3和SKOV3/TK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给与10mg/LGCV治疗,观察体外旁观者效应。再分别用含有不同SKOV3/TK浓度的细胞建立荷瘤鼠模型作为3个TK基因转染组,并以接种单纯SKOV3细胞的动物模型作为对照组。TK基因转染组均行GCV20mg/(kg·d)腹腔注射共9d,对照组给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并取瘤细胞做病理学检查。结果:体外混合培养细胞显示明显BSE,当SKOV3/TK细胞数占混合细胞数20%时,10mg/LGCV就可将约50%的混合细胞杀死。体内实验显示,20%、40%和100%TK基因转染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抑瘤率分别为38%、61%和99%,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20%TK基因转染组和40%TK基因转染组P值为0.001外,其余各组间P值均<0.001)。病理结果显示,TK基因转染组出现不同程度点、片状坏死,以100%TK基因转染组最重,残存的肿瘤均为坏死组织。结论: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荷人卵巢癌皮下瘤裸鼠模型的肿瘤具有杀伤作用,同时存在BSE。这种杀瘤作用随着TK基因转染率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