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 和18 型及抑癌基因p53 突变对宫颈的致癌作用以及 H P V 感染与p53 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技术和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 R F L P) 技术对34 例原发性宫颈癌组织及30 例正常宫颈组织 H P V16 ,18 型 D N A 及抑癌基因p53 的突变进行了检测。结果: H P V16 ,18 D N A 在宫颈癌的总阳性率为647 % (22/34) ,正常宫颈组织只有67 % 阳性,8例宫颈癌组织出现p53 基因第6 外显子突变,其中2 例为 H P V16 D N A 阳性、1 例 H P V18 D N A 阳性。结论:宫颈癌的发病与 H P V 感染及p53 基因突变有关,宫颈癌组织中p53 基因突变与 H P V 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正常宫颈,慢性宫颈,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DNA,检出率分别为0(0/43),7.0%(3/43);16.0%(20/125),8.0%(10/125)42.9%(6/14),7.1%(1.14)及58.1(18/31),6.5%(2/31)。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DNA,检出率分别为0(0/43),7.0%(3/43);16.0%(20/125),8.0%(10/125);42.9%(6/14),7.1%(1/14)及58.1%(18/31),6.5%(2/31)。统计学处理表明:HPV16的检出率除宫颈非典型增生与宫颈癌组织间无差别外,其余每两种组织间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四种不同宫颈疾患组织中HPV18DNA的检出率无显著意义的差别。结果提示:子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以HPV16尤为明显,用PCR技术检测HPVDNA不仅敏感,特异,而且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HPV16,18E6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并说明E6单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30例慢性宫颈炎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18 E6蛋白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中E6表达的阳性率为70%(35/50),慢性宫颈炎组中E6阳性率为6.7%(2/30),4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E6阳性率为75%(3/4),正常宫颈组中E6表达均为阴性。E6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的良恶性有显著差异( P< 0.01)。结论 HPV16,18感染与宫颈癌病因学密切相关,E6单抗可作为预测HPV16,18感染及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5.
HPV16感染及其E7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砂状瘤病毒16型(HPV16)及其E7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技术探查67例宫颈中HPV16感染率,并运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HPV16感染吕颈癌中E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PV16在宫颈癌中的检出率为50.75%(34/67),HPV16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分级无关(P〉0.05),在HPV16感染的宫颈癌中,其E7蛋白阳民生表达率为85.30%(29/3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流式细胞计量术(FCM)对39例宫颈癌标本中HPV16和18型感染、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布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31例鳞癌中HPV16阳性11例(35.5%),HPV18阳性1例;7例腺癌中HPV16全部阴性,HPV18阳性2例(28.6%);1例腺鳞癌HPV16和18均阴性。总的异倍体率为59%,二倍体率为41%。鳞癌异倍体率为71%(20/31),腺癌为43%(3/7)。鳞癌中HPV16阳性组与阴性组间DNA指数和S期比率有明显差异,而异倍体率无差异。结论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HPV16型E6基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生主要与人乳头状瘤病毒16(HPV16)感染相关,特定的HPV16 E6突变株具有更高的致癌危险性.本研究通过检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与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高发的关系.方法:从140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作为模板,PCR 扩增HPV16 E6 全长基因,PCR 产物直接测序,进行突变分析.结果:本组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的阳性率是73.6%(103/140),91例E6基因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存在HPV16 E6变异株,其中49例(53.8%)分离株发生L83V突变,4例(4.39%)发生D25E突变,2例(2.20%)发生D64E/L83V突变,36例(39.6%)与野生型相同.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HPV16 E6基因发生变异,主要以L83V突变为主,HPV16变异株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中的分布可能与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高发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Ma ZH  Zhang FC  Mei XD  Ma CL  Liu KJ 《癌症》2004,23(9):1016-1020
背景与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16和18(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16 and 18,HPV16,HPV18)是宫颈癌主要病因之一,尤其以HPV16最为常见,其中HPV16E6是主要癌基因之一。在一些地区,特定的E6基因突变株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新疆南部维吾尔族聚居区足宫颈癌高发区,我们已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该地区HPV16E6基因发生突变。本研究旨在检测该突变在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该地区宫颈癌高发的关系。方法:从35例中国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活检标本中提取组织DNA作为模板,PCR扩增HPV16E6全长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或克隆后测序,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的突变。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阳性率为82.86%(29/35);26例中E6分离片段的测序和序列分析表明,15例(57.69%)分离株E6基因与原型相同,另有11例(42.31%)E6基因突变,其中9例(34.62%)分离株发生了L83V突变,2例(7.69%)分离株发生rL83V/D63E突变。结论:中国新疆南部地区HPV16E6基囚发生变异,其原型和变异型在该地区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巾的分布规律可能与该地区宫颈癌高发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临床与病理研究的深入,临床表现酷似卵巢癌的另一种癌“原发性腹膜癌”逐渐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国外学者Sweralow1959年首先报道。国内自1988年卞宏度等犤1犦报道了6例,1992年天津市肿瘤医院张燮良等犤2犦报道6例,1996年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报道11例犤3犦,四川省肿瘤医院5例犤4犦,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2例犤5犦,现将我院收治7例,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1996年1月~2000年10月我院共收治卵巢癌患者85例,其中经剖腹探查并经我院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腹膜癌者7例,约…  相似文献   

10.
孙峰  哈小琴  吕同德  邢传平  刘斌  曹晓哲 《癌症》2009,28(5):478-482
背景与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 pillomavirus,HPV)以16型最为常见,HPV16E6是宫颈癌主要的致癌基因之一,特定的E6突变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主要观察兰州地区宫颈癌组织中是否存在E6突变,并探讨了突变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3例宫颈癌手术切除标本及5例正常宫颈组织的DNA作为模板,PCR扩增HPV-16E6基因201-523位,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其HPV16E6基因的突变规律。结果:PCR扩增结果表明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E6阳性率为0%(0/5),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阳性率为82.61%(19/23),对18例样本PCR产物的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6例(33.33%)E6基因与原型相同,12例(66.67%)E6基因发生突变,其中11例(61.11%)发生了350G突变。同时,在1例样本(5.56%)发现了249G突变。结论:兰州地区宫颈癌组织中存在着非常高的HPV感染率,且多数HP116E6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是全球15 ~44岁女性中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的死亡人数约为265 653人,在中国,宫颈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仍较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HPV16是最常见的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16编码的E6和E7蛋白在HPV相关的肿瘤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HPV16 E6、E7基因的变异引起氨基酸变化可影响E6、E7蛋白与p53、pRb 的结合,进而与宿主细胞恶性转化相关.本文将对近年来HPV16 E6、E7变异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山东青岛地区宫颈组织中HPV16型E6和E2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与该地区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从104例青岛地区宫颈疾病组织中提取DNA作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筛选出高危型HPV及HPV16阳性标本,扩增出HPV16型E6、E2全长基因,PCR产物纯化后测序,与德国HPV标准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宫颈组织中高危型HPV阳性率为93.27%(97/104),HPV16阳性率为69.23%(72/104)。HPV16阳性标本中扩增出E6基因37例,有5例与标准株序列相同,32例存在突变,其中25例突变型别为T178G或T178A(D25E)。在E2基因全序列测序中,23例均存在C3684A(T-K),14例同时存在T3524C、C3684A(T-K)和C3787A(D-E),9例同时存在A2926G、C3159A(T-K)、G3249A(R-Q)、T3384C(I-T)、C3410T(P-S)和C3684A(T-K)。结论 山东青岛地区宫颈癌患者HPV16型E6、E2基因与德国标准株比较存在多处变异,E6与E2基因突变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HPV16D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物理状态及其与E5转化基因的变异的关系。方法用斑点杂交方法确定HPV16阳性的宫颈癌标本,采用Southern印记杂交技术检测HPV16D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物理状态,并结合E5基因的扩增及序列测定来综合探求HPV16基因组在宿主细胞中的物理状态及其与E5片段变异的关系。结果60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阳性率为58%(35/60);其中有22%(8/35)的HPV16DNA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内。在HPV16以游离型存在的宫颈癌标本中,仅有1例(1/8)发生了变异。结论不同病理分期的宫颈癌组织HPV16的物理状态无明显差异。在游离型HPV16致癌机制中,E5的变异似乎不占主导地位。所得结果为揭示HPV16致宫颈癌的分子机制尤其是为E5在游离型HPV16致癌机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中MTS1/p16基因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Zhou C  Sun J  Lu S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6):404-406
目的探讨MTS1/p16基因缺失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的MTS1/p16基因。结果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6例出现MTS1/p16基因缺失,缺失率为18.8%;癌旁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组织分级G1的癌组织未见MTS1/p16基因缺失。结论MTS1/p16基因缺失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病程进展有关,应对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人乳头瘤病毒DNA6/11,16,18在成人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乳头瘤病毒在成人喉乳头状瘤的表达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用荧光素标记的人乳头瘤病毒(HPV)6/11,16,18型探针,对36例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喉乳头瘤组织进行了HPV6/11,16和18型检测,结果:36例喉乳头状瘤中21例HPV6B/11阳性,3例HPV16阳性,HPV18无一例阳性,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乳头浅层。结果提示喉乳头状瘤的发生与HPV6/11和16型有关,乳头浅层可能是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癌(uterinepapillaryserouscarcinoma:UPSC)是子宫内膜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由Lauchla和Hendrichson等于1982年首次描述,并制定了细胞病理诊断标准。它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高,治疗困难,预后差。现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1发生率UPSC占子宫内膜腺癌的1%~10%。Gitsch等犤1犦报道了18例UPSC约占同期子宫内膜腺癌的7%(18/254),Kato等犤2犦报道30例UPSC占子宫内膜腺癌的4.9%(45/896)。2病因特点多数作者认为UPSC与普通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同,其发病…  相似文献   

17.
erbB4/HER4基因和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rbB4基因,又称HER4基因,是编码第四个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4)的癌基因,该基因在正常的人体组织中有不同的表达,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提示该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1erbB4基因的由来erbB4基因起初是在新生鼠神经系统的发育中发现的,该基因在新生鼠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普遍表达犤1犦。1993年,该基因在人体组织中被克隆,并发现它是编码Ⅰ型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第四个成员HER4/P180erbB4的基因犤2犦。2erbB4基因/HER4蛋白的结构人类erbB4基因定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即2q3…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的病因与持续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HPV E6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PV E6宫颈癌的发生机制及HPV E6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多重引物PCR技术对36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RP)和9例声带息肉石蜡包埋组织中的HPV6/11、16、18DNA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1)RRP组织中HPV6/11DNA的阳性率为69.4%(25/36),其中喉乳头状瘤,口咽部乳头状瘤和鼻前庭乳头状瘤组织中HPV6/11DNA的阳性纺分别为70.4%(19/27)、66.7%(4/6)66.7%(2/3);所有RRP标本中均示发现特  相似文献   

20.
p53基因突变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喉鳞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16型、18型(HPV16、18)感染及抑癌基因p53突变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但二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为此,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对喉鳞癌组织中HPV16、18DNA和p53基因点突变进行了检测及相关性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收集及处理 喉鳞状细胞癌标本4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高分化18例,中分化15例,低分化7例。标本来自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青岛市市立医院。将新鲜肿瘤组织研磨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