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加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运动疗法组与醒脑开窍针刺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加运动疗法组在针刺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肢体运动疗法康复。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价法(FMA)评分。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有改善,但针刺加运动疗法组明显优于醒脑开窍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加运动疗法是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大鼠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及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治疗组针刺患侧曲池,足三里2个穴位,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治疗以14天为1个疗程,共5个疗程。以走横木试验(BWT)评价大鼠的精细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电镜观察脑星形胶质细胞结构。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大鼠的脑梗死坏死边缘区星形胶质细胞较对照组增多,运动功能明显较对照组改善,两组大鼠康复成功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激可通过增强星形胶质细胞活性而促进瘫痪大鼠的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针刺对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60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并等量随机地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加常规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加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运动能力和痉挛状态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张力平衡针法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偏瘫是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康复功能恢复效果与生存质量。相关研究表明:传统中医针刺疗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功能恢复。同时,运动想象通过内心反复模拟排练运动功能活动、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运动特定区域,从而改善康复功能恢复[1]。但关于针刺疗法联合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罕见,现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效果 ,探讨其生理学基础。方法 :以 12 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 6 9例采用传统针刺疗法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对照组 5 1例采用常规中西药配合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后 3个月 ,康复组肢体运动功能 Brunnstrom分级积分提高优于对照组 (P<0 .0 5 ) ,康复组步行能力和步态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较针刺配合药物治疗效果好 ,急性期应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偏瘫患者有利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刺。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大脑动脉搏动指数和血流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大脑动脉搏动指数、血流阻力指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脑血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在治疗痉挛型脑瘫小儿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回顾2010—2015公开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归纳了针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不同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对针刺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改善的机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针刺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及整体功能方面疗效显著,对精细运动及歩行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但临床研究不多。结论针刺若同时结合现代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矫形支具等康复治疗手段或在针刺取穴方面开拓新思路,则能更好地发挥出针刺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配合康复疗法对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推拿及西医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西医康复疗法,分别对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中的A区评定卧和翻身、B区评定坐、C区评定爬和跪、D区评定站立积分和应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的患儿腓肠肌肌张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的上述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推拿配合西医康复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下肢功能运动障碍疗效显著,治疗方法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都认为脑瘫患儿的脑细胞已经坏死或脑损伤为不可逆[1]。据公开数据显示:脑瘫作为一种永久性的功能障碍[2],脑神经的发育在6岁前,3岁前最快,错过早期治疗,大脑可塑性减少,治疗反应差,康复治疗的效果就差[3],所以脑瘫被定位为终身疾病、终身残疾、需要终身康复。一旦诊断为脑瘫,需要尽早干预,在0~3岁以内多种手段以及强行功能训练建立旁路中枢达到功能代偿目的,6岁以后则建议用手术降低肌张力,完成一些运动功能。但是通过五行回元诊疗体系对3岁以上80岁以内60例脑瘫患者治疗发现,脑瘫患儿的脑细胞不是死亡,而是被抑制,通过五行回元疗法可以激活脑细胞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针刺运动疗法与肢体功能训练用于偏瘫患者治疗中,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该院2014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偏瘫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给予肢体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运动疗法,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步行能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联合肢体功能训练用于偏瘫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促进其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头针治疗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基于脑功能定位和中医规范化辨证的个性化针刺治疗方案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索针刺与康复治疗技术有机结合的新途径。方法将74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个性化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靳氏(益脑十六穴)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康复训练。两组针刺治疗隔日1次,康复训练每日1次,共观察3个月。并运用粗大运动-66项(GMFM-66)对治疗前、治疗后(每治疗1个月)粗大运动功能动态改变以评分法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GMFM积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MFM积分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与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痉挛型脑瘫儿童GMFM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个性化针刺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益脑十六穴。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action and value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rehabilitation.Methods: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from 1 to 7 years old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cupuncture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 10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head acupuncture and body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 10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hysical therapy.The two groups underwenta 3-month treatment and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 and Beijing Gesell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atrophy in computed tomography(CT) scan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was used to scan the rate of skull recovery.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acupuncture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 was 87%, obviously higher than 55% of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After treatment the development quotient value and GMFM of the acupuncture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P0.01).In the acupuncture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 improvement rate of brain dysphasia, brain atrophy in skull CT/MRI and recovery-to-normal rate of skul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P0.01).Conclusion: Acupuncture can obviously increase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improve cerebral cell metabolism, and promote partial or complete compensation of cerebral function, as well as the restoration and function of plasticity of cerebral tissue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瘫患者康复中脑功能代偿作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评定两组临床康复疗效以及头颅CT、SPECT病变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为5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发育商、头颅CT恢复率和头颅SPECT恢复正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具有促进脑功能的代偿作用,是治疗脑瘫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蒙医温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VEGF水平、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蒙医温针组、针刺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模型组5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各组在造模成功1 h时进行治疗,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给于治疗。各组大鼠在术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测脑组织VEGF水平和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蒙医温针组与各组比较脑组织VEGF含量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蒙医温针组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蒙医温针有改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和减轻脑水肿、降低脑梗死体积作用。蒙医温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早期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江 《河南中医》2013,(12):2091-2093
目的:观察针推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1例患者均采用头针、体针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并以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21例患者A、B、C、D区量表积分都有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E区积分虽有增加,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障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针刺影响脑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脑功能成像主要包括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能够在生理状态下、无创地研究人脑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本文回顾了针刺对脑功能成像影响的研究,包括生理状态(安静、运动、局部神经阻滞)、病理状态(痴呆、中风、脑瘫、摇头丸服食等)下的针刺效应,以及穴位、针刺频率、针刺手法对脑功能成像的影响,分析了针刺效应与脑功能成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对小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小儿脑性瘫痪头针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2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并运用GMFM-66项量表对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动态改变以评分法进行测评,运用PEDI量表对治疗前后功能性技巧及照顾者援助中的移动能力情况进行测评。结果经过1个疗程(3个月)治疗后,GMFM-66项分值、PEDI量表功能性技巧及照顾者援助中移动比率分值具有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治疗对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临床开展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樊云  张晓明  左朝  丁玲  余玲玲  陈邦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11):2477-2479,I0006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电针“百会”、“水沟”、“足三里”穴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内HIF-1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电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栓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免疫组化sP法和Zea—longa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观察脑缺At./再灌注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内HIF-1α的表达。结果:经过早期电针治疗后,普通光镜下MCAO实验鼠脑大体结构发生良性改变,缺血脑区HIF-1α表达显著增多,神经行为学评分得到改善。实验结果证实脑缺血缺氧可诱导缺血脑区HIF-1α表达,其与神经行为学症状评分呈现负性相关。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提高HIF-1α表达来抗脑缺血缺氧,帮助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按摩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有30例Ⅱ~Ⅴ级流涎患儿经训练后转为Ⅰ~Ⅳ级,流涎控制的有效率81.08%,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脑瘫患儿的吞咽功能,改善其流涎症状。  相似文献   

20.
针刺对急性脑缺血鼠脑组织ATP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观察针刺对缺血脑组织酶代谢的影响。方法急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经镁离子激活法及二氨基联苯胺法,动态显示缺血区脑组织ATP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观察针刺内关及人中对其的影响。结果MCAo后3、6、36小时,缺血区两种酶均有大量脱失;而针刺组则有显著意义的改善。结论针刺可改善脑组织的酶代谢,可有效地减轻因缺血而导致的脑组织酶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