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慧华 《内科》2012,7(5):551-553
随着成分输血技术的广泛应用,血小板输注已成为治疗和预防各种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和临床出血的重要手段,机采血小板因其纯度高、疗效显著,白细胞污染少、同种免疫发生率低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常温液态振荡(220C5d)保存机采血小板(称新鲜机采血小板),机采新鲜血小板因制备时间长,保存时间短,适于细菌繁殖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洛阳市2002-2006年成分输血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市2002-2006年临床成分用血情况。方法:对洛阳市中心血站2002~2006年临床各种血液成分及全血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我市全血的临床供应量逐年减少,成分血(红细胞类、机采血小板、机采粒细胞和血浆)的用量增长幅度较大,每年临床成分输血应用量占全年用血总量(全血加成分血)的比例明显增加,其中去白红细胞和血浆的使用量占成分输血总量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近年来洛阳市临床成分输血比例逐年上升,血站拓宽了成分输血的种类,满足了临床输血的需求,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机采血小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血小板功能异常而发生的出血性疾病,及严重创伤、高难手术出血抢救的重要手段。全国大部分城市医院的血小板输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样我市机采血小板临床需求量也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了解临床输血及血液成分的使用现状。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7年临床输血资料并进行统计。结果:我院临床用血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成分输血比例近几年来几乎为100%,外科手术平均每例用血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种血液成分使用构成比中,全血占2%,红细胞占24%,血浆占52%,血小板占9%,冷沉淀占13%。结论:临床输血日趋规范,但在成分输血中,要降低血浆应用比例,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合理、科学用血。  相似文献   

5.
医院临床用血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医院临床用血现状的分析,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6-2008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各种成分输血率。结果:用血量逐年增加,成分输血率达较高水平(〉99.8%),以红细胞、血小板、血浆为主。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应用率逐年增加,血浆的应用率逐年减少。结论:我院成分输血率已达较高水平,注重血小板冷沉淀的配合输注,血浆滥用情况已经大大减少,但是对血浆应用的认识还得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解放军第117医院近5年内临床用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临床用血现状,探讨如何提高各种成分血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方法:对2007-2011年间各种血液成分(包括全血、悬浮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的使用量和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内成分输血率一直保持在高水平,达到99%以上;悬浮红细胞、血浆、冷沉淀使用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血浆使用率除2008年外,其余4年均高于红细胞使用率;而血小板的使用量和使用率则总体程下降趋势。结论:加大对临床输血知识宣传,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是提高成分输血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合理输血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输注血小板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我市血小板输注连续多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但同时,血液是细菌生长的良好营养液,特别是血小板成分血需保存在(22±2)℃的连续振荡条件下,存在细菌污染的潜在可能。输血时如输入被细菌污染的血小板悬液,有可能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血小板细菌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有效控制机采血小板细菌污染,我们严格控制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有效预防细菌污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输血肺结核患者临床用血特点,为临床肺结核治疗用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2年4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334例输血肺结核患者输注血液成分品种、数量等情况,按照性别、年龄以及输注悬浮红细胞量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对血液成分的使用情况、影响输血的因素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34例输血肺结核患者中,男性占72.46%,女性占27.54%;各年龄段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年组47.91%、老年组27.54%、青年组23.95%、青少年组0.60%。大量输血组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比例(65.38%)>非大量输血组(42.21%),病死率(42.31%)高于非大量输血组(19.16%)(P均<0.05)。输血肺结核患者输注各种血液成分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红细胞(48.40%)、血浆(27.60%)、血小板(23.99%)。输血肺结核患者血小板输注比例(23.99%)>同期我院输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比例(8.99%)(P<0.05)。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患者贫血情况、血小板水平的监测,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成分,提高输血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新乡地区临床反复输血和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血小板交叉配合性输注的输注效果。方法:设86例3次以上输血史的随机血小板输注患者为实验组,80名≤3次输血史的随机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中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46例产生血小板抗体的临床患者,通过配合性输注24h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来观察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3.02%和11.2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患者输注ABO同型随机机采血小板不同输注次数相比较,≤3次、4~6次、6次以上有效率分别为70.00%、66.67%、3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6例产生血小板抗体的临床患者经配合性血小板输注,计算24h后CCI、血小板回收率,输注次数≤3次、4~6次的临床患者输注效果明显高于6次以上。结论:对于≥5次输血的患者及反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对其检测血小板抗体筛检,对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患者进行交叉配型,配合性输注,提高输注疗效,真正做到安全有效输血,减少血液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台州地区机采血小板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献血宣传方式,有效保留和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确保本地区机采血小板的临床供应。方法:对台州地区2009-2013年机采血小板采集的情况(包括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年龄、性别、血型,淘汰原因等)通过office excel、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台州无偿成分献血人口比例高于2011年全国水平,男性远多于女性,年龄多分布于26~45岁,血型分布与台州地区人口血型分布基本一致,在各个淘汰指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全血白细胞计数的淘汰率较高。结论:台州地区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工作中,可加强对年轻人群及女性的宣传号召力度,继续提高献血者的主动屏蔽意识,以减少成分献血的淘汰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