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肝炎实施血浆置换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重型肝炎患者共46例,所有患者均行血浆置换,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病情评估、心理干预、饮食指导、观察和监测、预防感染等不良反应护理)。治疗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治疗前腹胀有39例,乏力有44例,食欲缺乏有43例,41例有睡眠紊乱。治疗后腹胀有28例,乏力有5例,食欲缺乏有11例,睡眠紊乱有4例。治疗后腹胀所占比例、乏力所占比例、食欲缺乏所占比例、睡眠紊乱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1例患者出现过敏,无1例患者发生感染、出血、导管堵塞,1例发生低钙血症。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保证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顺利进行,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肺不张是开胸术后及胸部外伤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不当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我们于2002年8月~2005年12月对85例开胸术后及胸外伤后急性肺不张患者进行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①开胸术后发生急性肺不张34例,其中2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253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各因素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结果 本组253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中有248例患者出现了院内感染,所占比例为9.8%.其中年龄≥70岁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比例为15.4%,<70岁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比例为6.7%;心功能分级为Ⅰ~ Ⅱ级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比例为6.1%,心功能分级为Ⅲ ~ ⅣV级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比例为15.8%;实施侵入性诊治措施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比例为19.7%,未实施侵入性诊治措施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比例为6.7%;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比例为13.7%,未预防使用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比例为8.2%.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心功能分级、预防使用抗生素以及实施侵入性诊治措施有显著意义.结论 患者的年龄、心功能分级、预防使用抗生素以及实施侵入性诊治措施是导致老年心血管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年收治的60例老年大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方法。结果:本组60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51例,占85.0%;5例行短路手术,占8.3%;4例行单纯造口术,占6.7%。本组患者术后5例出现切口感染,7例肺部感染,腹腔感染10例,1例吻合口漏,2例死亡,死亡率为3.3%。本组60例患者中,除2例死亡的患者外,均顺利出院。结论:外科手术是解决大肠癌性肠梗阻的有效的治疗方式,加强围术期的处理对老年癌性肠梗阻术后恢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肺不张是肺癌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我院1999-01/2009-01共行肺癌手术2876例,术后并发肺不张61例,发生率为2.2%,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都采用双腔管插管麻醉,肺不张在术后1~3d发现,均经胸部X线检查证实。其中男47例,女14例,年龄38~81(平均58)岁。有18例患者术前合并慢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卓  范崇熙  李小飞  韩勇  程庆书 《河北医药》2011,33(17):2608-2609
目的总结369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57年10月至2005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369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6例于术后3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提示残存肺膨胀良好,无代偿性肺气肿,随访期间无复发咯血及咳脓痰症状,亦无肺内新发病灶。手术相关并发症43例,其中术后出现胸膜腔明显渗血致休克、二次开胸止血2例,胸腔积液21例,肺不张合并肺部感染8例,支气管胸膜瘘7例,脓胸2例,切口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2%。死亡3例,其中术中经膈肌打气腹导致空气栓塞死亡1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死亡2例。全部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均为支气管扩张症,其中结核性36例,化脓性333例。结论薄层高清晰CT检查已成为确诊支气管扩张症的有效方法,并可作为手术依据。手术治疗根治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确切,在呼吸功能允许的条件下,应完全切除病肺,术中避免经膈肌打气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院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及其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对我院心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印例患者,根据手术种类、麻醉方式、原并发疾病及呼吸道感染部位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我院心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并发肺炎31例占51.7%、支气管炎14例占23.3%、肺不张3例占5.0%、肺水肿1例占1.7%、其他11例占18.3%.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治愈35例占58.3%、好转19例占31.7%、无效6例占.10.0%.结论 我们应在心胸外科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3年3至2007年11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急性肺不张25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急性肺不张,均为我院外科病房或ICU的住院患者,男19例,女6例;年龄18~80岁。其中胸部手术6例,上腹部手术5例,胸外伤术后8例,颅脑术后3例,急性肺部感染3例。25例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9.
国庆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33-134
目的:总结对38例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呼吸管理。方法:术前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积极控制感染,吸氧,控制肺动脉高压,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本组患者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直视手术,术后全部患儿选用美国BP760呼吸机,机械通气方式选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结果:38例患儿中,术后发生肺不张3例,占7.9%;1例气胸,占2.6%;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4—25h,患儿全部痊愈。结论:合理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控制肺动脉高压,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胸腺瘤患者共23例,上述患者均有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和体征。本组所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观察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情况。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没有1例患者死亡,术后1例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肺部感染,但经积极治疗后好转6例,患者在术后48~72h内发生危象,均经过机械通气及积极处理后好转。术后3例患者发生肺不张,但积极治疗后好转。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术后21例患者的重症肌无力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其余3例患者术后症状又加重,而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又得到缓解。结论手术治疗是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重要治疗措施,而手术效果与胸腺瘤本身等因素有关,围手术期的有效处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方面,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围手术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资料,总结感染危险因素及感染部分等资料,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结果:200例老年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5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5.00%,肺部感染例数为25例,所占比例为50.00%,尿道感染例数为10例,所占比例为20.00%,会阴部切口感染例数为6例,所占比例为12.00%,6例患者盆腔感染,所占比例为12.00%,3例患者腹部切口感染,所占比例为6.00%。后围手术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为糖尿病、慢行支气管炎及低蛋白血症及手术时间等。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感染率为44.56%,手术时间小于3小时感染率为18.0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需做好围术期的治疗干预,做好基础疾病治疗工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肺感染为脑出血患者常见并发症,是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一大重要原因.有资料显示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感染发生率为22.2%[1],本文将我院锥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并发肺感染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脑出血行锥颅血肿清除术患者50例,肺感染人数为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50~ 70岁.所有患者经头颅CT证实为出血性脑血管病,统计分析:锥颅术后合并肺感染占全部肺感染比例为8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纯钛爪形肋骨接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对肋间神经痛缓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12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纯肽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和保守治疗。治疗后观察胸痛缓解情况、胸部活动情况、住院时间,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胸痛缓解情况、胸部活动情况、住院时间,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纯钛爪形肋骨接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具有胸痛缓解明显、胸部活动恢复良好、住院时间短、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耳鼻喉术后感染因素分析,为日后工作提供有用依据,减少感染.方法:采取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同时对手术室内环境进行检测,如室内空气质量、手术台的卫生等,以及医务人员的消毒效果.并全程跟踪记录手术过程,术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走访,收集相关资料后对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研究选取的2012-05~2013-01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医院的耳鼻喉门诊患者912例中,感染的有32例,占4%,其中泌尿系统感染的有4例(男3,女1),占12.5%,消化系统感染的有12例(男4,女8)占37.5%,呼吸系统感染的有16例(男5,女11)占50.0%.结论:加强业务学习,严格管理降低术后感染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天成  黑金璇  项征  陶日东 《安徽医药》2018,22(8):1533-1535
目的 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防治对策,为减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行无菌手术的1 780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感染情况,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并制定对应的防治措施,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结果 1 780例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52例,感染率为2.9%;在分离的73株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27.40%),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21.92%);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卧床时间是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年龄、BMI、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卧床时间等,医院相关部门应这针对这些因素采取对应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骨科患者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胸部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临床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行胸部外科手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分成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28例),随访1年.观察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使用常规呼吸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常规呼吸治疗.结果 2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的近期效果结果 提示,肺容量指标TLC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17);RV和FRC指标仅观察术后1周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aO2和PaCO2指标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术后半年的肺容量指标TLC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而RV和FRC指标、动脉血气分析PaO2和PaCO2指标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3.17%)、低氧血症16例(12.70%),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12例(9.38%)、低氧血症30例(23.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在术后短期内有效改善胸部外科手术患者的肺容积、动脉血气指标、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还可能远期改善患者生存结局,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本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GCS)均小于8分,本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当头颅CT显示颅内血肿同时伴有显著的脑组织受压症状时,均实施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和挫伤脑组织,合并有严重脑挫裂伤患者实施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本组患者中单纯血肿清除术6例,其余34例患者均行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结果 本组40例患者中,25例患者存活,15例患者死亡,存活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2.6%和37.5%.术后发生并发症:脑积水患者3例,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严重水电解质紊乱患者5例,肺病发生感染患者8例.治疗后根据GOS预后评分标准:40例患者中,10例患者恢复良好,占25%,轻度残疾患者6例,占15%,重度残疾患者8例,占20%,1例患者植物生存,占2.5%.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关键,及时手术和有效降低颅内压并有效防治并发症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索仲 《中国实用医药》2013,(30):201-202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给予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临床效果评定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临床控制共28例,所占比例为70.0%;显效共5例,所占比例为12.5%;有效共5例,所占比例为12.5%;无效2例,所占比例为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中临床控制共20例,所占比例为50.0%;显效共5例,所占比例为12.5%;有效共6例,所占比例为15.0%;无效9例,所占比例为2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袁凌  方元 《重庆医药》2009,38(13):1607-1607
肺不张是因各种原因导致支气管狭窄或阻塞、肺内气体减少,同时伴有肺体积缩小的病理征象。肺不张是胸部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本科近1年来收治5例肺不张患者,经综合救治均治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均为成年男性。其中挤压伤3例,撞击伤2例。伤情:均伴有多发性肋骨骨折,左侧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症肝炎患者人工肝术后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88例重症肝炎患者人工肝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资料,对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肝炎患者人工肝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0.34%。88例患者感染的主要部位为:肺部(27.03%)、口腔(22.30%)、肠道(19.59%)、胆道(15.54%)。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患者占54.67%。在分离的病原菌株中,真菌比例最高,占55.24%,其中白色念珠菌占19.58%,热带念珠菌占14.69%,革兰氏阳性菌占23.78%,肠球菌占9.09%,葡萄球菌5.59%,链球菌4.20%;革兰氏阴性菌占20.98%,肺炎克雷伯氏菌占8.39%,大肠埃希氏菌占4.90%。真菌对二性霉素B最敏感,其次为氟康唑;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最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结论重症肝炎患者人工肝术后感染发生率高,多部位及细菌混合感染多见。所分离的病原菌中,真菌比例最高,病原菌对临床上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为降低人工肝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应尽量减少和避免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