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成人和幼年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是以肌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可累及皮肤、肺等器官,不同器官的病变活动性常不平行,造成临床病情评估的困难,影响临床研究的开展。国际肌炎评估和临床研究组(International Myositis Assessment and Clinical Studies Group, IMACS)等学术组织专家已开发并验证了一整套完整的IIM核心评估指标,并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研究。本综述重点介绍IIM核心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目前有关中医药干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中医药干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研究多以干预血瘀证为主的病证结合模式为主,具有稳定斑块、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肌供血、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活满意度等作用,但仍存在疗效评价维度过于单一、结局指标设置杂乱、用药干预周期长短不一等问题。有待多学科专家在严格的循证方法指导下制定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疗专家共识以规范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胃内隆起性病变是胃镜检查过程中常见的病变,根据病变来源可分为黏膜组织来源、黏膜下组织来源及外源性压迫。常见胃黏膜组织来源病变有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等,黏膜下组织来源病变有胃肠道间质瘤、异位胰腺、脂肪瘤、胃囊肿、炎性纤维性息肉、胃肠道平滑肌瘤等,可统称为胃黏膜下肿瘤;外源性压迫有肝肿大、肝癌、胃壁外的脏器等所致。胃内隆起性病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中胃底腺息肉、胃腺瘤、胃肠道间质瘤等病变具有恶变潜能。随着人们的饮食结构的改变、健康意识的提高及电子胃镜的广泛应用,胃内隆起性病变检出率及治愈率明显提高,对预防胃癌发生、发现早期胃癌和治疗早期胃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早在1959年α-硫辛酸就被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报道糖尿病病人神经病变者及心血管疾病病人体内缺乏α-硫辛酸.因此α-硫辛酸治疗可看作为替代疗法,提高外周神经对葡萄糖的利用.近期完成了四个评估α-硫辛酸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总体结果是:①静脉注射600mg3周可以减轻神经病变的主要症状;②可以看到末梢神经病变缺陷的改善;③口服α-硫辛酸每日800~1800mg4~7个月可以改善神经病变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④可以改善下肢运动及感觉神经功能;⑤我国的临床研究也显示从用药第二天开始,神经症状减轻,特别是疼痛型.  相似文献   

5.
目前常用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与诊断手段无法做到客观准确以及鉴别高危人群.近年来一种新型检查手段——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可通过无创在体观察和准确定量检测角膜Aδ和C神经纤维的分支密度、长度、迂曲度等,精确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临床研究证明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筛查、预测具有肯定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尤其是下肢血管闭塞病变与脂质代谢紊乱关系密切。早期患者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  相似文献   

7.
旋磨术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主要应用于钙化病变、开口病变、完全闭塞病变等。旋磨术修饰斑块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能取得良好的远期效果。该文主要简介旋磨术的原理、适应证、临床研究进展和并发症等方面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肺炎衣原体感染在冠心病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及大量血清学证据均提示肺炎衣原体与冠心病之间有强的相关性。通过透射电镜、ICC及PCR等技术 ,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织中检测出肺炎衣原体又为这一相关性提供了有力的客观依据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二级预防的一些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改善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的最佳希望在于新药。10年来各种组合(大剂量、交替及顺序化疗)的临床研究,未能取得明显进展.未来临床研究的一项主要目标是寻找新的、更有效的药物。临床研究关键在于,评价新药的疗效对所用病人的选择(包括病期、病变的程度和用药史等)。目前已有证据提示,如在耐药性(耐多药或耐单药)发生前未曾接受治疗的病人中,评定某1种药物的疗效,则可取得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抗氧化应激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正受到国内外医学界普遍关注。为了推动我国抗氧化应激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新证据的积累,中华医学会《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将组织征集“抗氧化应激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论文,面向国内所有从事该领域临床研究工作的医师。该项目由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独家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