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的关系-152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访4年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了解脑血管病患者基础血压水平及随访 4年血压平均水平与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有脑血管病病史 (包括脑卒中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进入本研究。随访 4年 ,随访指标是脑卒中事件、心肌梗死、总死亡。随访前和后定期测量血压。脑卒中事件证据材料包括医疗记录、CT/MRI检查报告复印件及死亡证明。严重事件终点委员会独立评估脑卒中事件。结果 15 2 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访平均 4年。基础血压平均 14 5 3± 2 0 2 / 87 0± 10 9(mmHg)。脑卒中事件 2 14例 ,发生率 14 .1%。随着基础血压水平逐渐升高 ,脑卒中再发危险逐渐增加 ,收缩压 (SBP)≥16 0mmHg者脑卒中发生危险是 <130mmHg者的 2倍 ;舒张压 (DBP)≥ 90mmHg者的脑卒中发生危险是 <70mmHg者的 2 5倍。随访 4年平均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危险也密切相关。SBP≥ 15 0mmHg者脑卒中发生危险是 <110mmHg者的 7倍 ,DBP≥ 90mmHg者是 <70mmHg的 5倍。 结论 基础血压水平和随访 4年平均血压水平与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卒中再发有关。血压水平越高 ,脑卒中再次发生危险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了解脑血管病患者基础血压水平及随访4年血压平均水平与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有脑血管病病史(包括脑卒中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进入本研究.随访4年,随访指标是脑卒中事件、心肌梗死、总死亡.随访前和后定期测量血压.脑卒中事件证据材料包括医疗记录、CT/MRI检查报告复印件及死亡证明.严重事件终点委员会独立评估脑卒中事件.结果 152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访平均4年.基础血压平均145.3±20.2/87.0±10.9 (mmHg).脑卒中事件214例,发生率14.1%.随着基础血压水平逐渐升高,脑卒中再发危险逐渐增加,收缩压(SBP)≥160 mmHg者脑卒中发生危险是<130 mmHg者的2倍;舒张压(DBP)≥90 mmHg者的脑卒中发生危险是<70 mmHg者的2.5倍.随访4年平均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危险也密切相关.SBP≥150 mmHg者脑卒中发生危险是<110 mmHg者的7倍,DBP≥90 mmHg者是<70 mmHg的5倍.结论基础血压水平和随访4年平均血压水平与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卒中再发有关.血压水平越高, 脑卒中再次发生危险越大.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大约20%~30%的世界人口有高血压病。目前在脑血管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已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进行血压调控[1~2],降低升高的血压已成为一致公认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系统评价纳入17个卒中的一级预防试验,包括47000例患者,发现收缩压下降10~12mmHg和舒张压下降5~6mmHg,卒中发生危险降低38%[1]。另一系统评价纳入7个卒中二级预防试验,包括15527例患者,发现应用降血压药物可以降低24%的卒中复发[2]。80%以上的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血压>140/90mmHg,其中1/4的患者血压>180mmHg[3]。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以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诊所血压控制水平将179例患者分为3组:Ⅰ组患者血压<140/90mmHg;Ⅱ组患者血压(140~159)/(90~99)mmHg,Ⅲ组患者血压≥160/100mmHg。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观察并比较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心脏结构、功能的特点。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勺型组,≥10%为勺型组。结果3组勺型和非勺型患者间的左室肥厚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治疗后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控制水平,血压昼夜节律均与心脏结构改变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脉压对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诊所脉压(PP)对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91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107例正常血压者(正常组)。所有入选者测量非同日3次诊所血压,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组均根据PP水平:<40mmHg(1mmHg=0·133kPa)、≥40~<50mmHg、≥50~<60mmHg、≥60mmHg分为A、B、C、D4个亚组。结果:高血压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随着PP增宽呈增大趋势,D亚组的LVMI为175·56±30·20;而在正常组中,不同亚组间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升高是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左室结构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接受拔牙术时口腔麻醉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进行心电监护拔牙的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共1969例。使用心电监护仪测量患者在口腔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记录并统计分析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口腔麻醉后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术前患者血压、心率的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165/95 mmHg(1 mmHg=0.133 kPa)、95次/min。在麻醉前血压≥165/95 mmHg的患者和<165/95 mmHg的患者中,分别9.9%(21/212)和0.4%(7/1757)的患者麻醉后血压≥180/110 mmH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28例(1.42%)患者麻醉后血压≥180/110 mmHg,其中17例患者休息后复测血压仍未下降,终止拔牙治疗。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患者的平均心率显著升高[73(四分位数间距=16)次/min vs 74(四分位数间距=17)次/min,P<0.01]。结论:对于心血管病得到有效治疗且病情稳定的中老年患者,口腔麻醉安全、有效。建议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血压<165/95 mmHg、心率<95次/min的情况下,接受全身情况综合评估后进行口腔麻醉。  相似文献   

7.
左右臂血压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左右臂血压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50例患者入选,男289例,女261例。年龄34~82(56±23)岁,同一名医生用同一台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以标准外周压测定方法,连续测量两上臂血压。结果:两臂收缩压相差≥10mmHg(1mmHg=0.133kPa)者达14.4%,两臂舒张压相差≥10mmHg者达7.6%。结论:应同时测双臂血压,并以高的一侧的血压为诊断及随访疗效的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高血压对左心室及肾功能的损害。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脉血压监测,根据夜间平均血压是否高于120/75 mmHg分为两组,对照组夜间平均血压低于120/75 mmHg,观察组夜间平均血压高于120/75 mmHg,同时检测超声心动图测量计算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LVM、LVMI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尿微量蛋白尿的发生比例亦高于对照组。结论夜间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控制的性别差异。方法本文收集了近3年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并进行正规降压治疗的患者,共376例,其中男203例,女173例,分析每位患者诊室血压值,以及24小时的变化血压值(24小时的平均测量值),以及一般资料。结果16.8%的女性患者和13.9%的男性患者的诊室血压值(<140/90mmHg)和动态血压值(<130/80mmHg)均得到控制。女性患者隐匿性高血压比率(诊室血压值<140/90 mm Hg和动态血压值≥130/80mmHg)比男性的要低。女性白大衣高血压比率(办公室血压值≥140/90mmHg和动态血压值<130/80mmHg)比男性的高。男性和女性的诊室血压达标率(<140/90mmHg)相似,但是女性的动态血压达标率比男性要高。结论女性动态血压的控制达标率高于男性,可能是由于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白大衣高血压之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管壁短轴平面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特点.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按血压水平分为HP1组(血压140~159/90~99 mmHg)、HP2组(血压160~179/100~109 mmHg)和HP3组(血压≥180/110 mmHg),每组20例,以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测量颈总动脉管壁短轴平面各壁收缩期最大径向运动速度(Vs)、最大切向应变(Smax)及最大切向应变率(Srmax).结果 对照组和HP1组内Vs各壁间(除前壁与外侧壁、内侧壁与后壁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壁、外侧壁Vs 高于内侧壁、后壁;HP2组和HP3组Vs各壁间无显著性差异.各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组间Vs HP3相似文献   

11.
1 高血压诊断的确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1版(以下简称新指南)规定: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即使<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常用家庭电子血压计示值重复性和准确度进行再评估。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高血压和心内科门诊患者140例,以水银血压计测量3次的血压平均值为真实血压水平,依据《JJG692-2010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规程》和听诊法对患者使用的140台家庭电子血压计进行示值重复性和准确度再评估。结果:140台家庭电子血压计所测收缩压、舒张压示值重复性满足要求(≤5 mmHg,1 mmHg=0.133 kPa)的比例分别为99.29%和100%,整体为99.29%。对140例患者用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各测量3次血压并取平均值,两种血压计所测的收缩压绝对差值为0~5 mmHg、6~10 mmHg、>10 mmHg者分别有86例(61.43%)、34例(24.29%)、20例(14.28%);舒张压绝对差值为0~5 mmHg、6~10 mmHg、>10 mmHg者分别有85例(60.71%)、37例(26.43%)、18例(12.86%);收缩压和舒张压绝对差值均≤5 mmHg和≤10 mmHg者分别有50例(35.71%)和104例(74.29%);两种血压计所测的收缩压、舒张压绝对差值的平均值(分别为5.7190 mmHg和5.7738 mmHg)与规定平均偏差(±5 mmHg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定义,140例患者中,高血压患者31例(22.14%),正常高值血压者57例(40.71%),正常血压者52例(37.14%);这三类患者中上述两种血压计所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绝对差值均≤5 mmHg者依次占29.03%、38.60%、36.54%,收缩压和舒张压绝对差值均≤10 mmHg者依次占58.06%、80.70%、73.08%。结论:常用家庭电子血压计示值重复性较好,测量准确度仍需提升。测量血压时,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能提高电子血压计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近年来关于脉压与心、脑血管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随访结果引起人们重视.在法国巴黎对19000多名男性长达20年的随访观察中,证实无论年龄<55岁或≥55岁,无论平均动脉压<107 mmHg或≥107 mmHg,脉压越大,存活率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一般人群中评价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重复性.方法:选择492例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在标准状态下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3次,取3次测量值均数作为平均血压水平,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检验分析3次测量值之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根据年龄和脉压分层分析可能影响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重复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的3次测量值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1次测量值最高,第2次和第3次测量值依次降低.根据年龄分组后,在不同年龄组中的3次测量值仍是第1次最高,第2次和第3次测量值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脉压分组后,在脉压<35 mmHg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在3次测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脉压≥35 mmHg(1 mmHg=0.133 kPa)组,无论收缩压、舒张压还是平均动脉压,3次测量值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测量值随着测量次数逐渐降低.结论:电子血压计3次测量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脉压可能是影响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重复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静脉滴注硝普钠血压偏低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67岁。因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最高26.7/16.0kPa(200/120mmHg),平素服降压药时,血压维持在22.7~21.3/14.7~13.4kPa(170~160/110~100mmHg)。查体:血压21.3/13.4kPa(160/100mmHg)。心界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与其血压控制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入选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的1919例60岁以上服用≥1种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脂、空腹血糖、血肌酐.根据血压控制水平将其分为4组: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组218例、120~139/80~89 mmHg组632例、140~159/90~99mmHg组754例、≥160/100mmHg组315例. 结果 随着血压水平升高,白细胞水平逐渐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高血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与收缩压、脉压、体质指数、体质量、腰围、腰臀比、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13、0.12、0.14、0.13、0.13、0.15、0.12和0.17,均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血压≥160/100 mmHg组白细胞计数(>7.1×109/L)升高是<120/80mmHg组的1.518倍(95%CI:1.003~2.298,P<0.05);白细胞计数是收缩压及脉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以血压140/90 mmHg为分界值,白细胞与血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所得白细胞的切点值为5.25×109/L.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越差,其白细胞计数越高.白细胞计数可能是血压控制水平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引起脑血管病、冠心病、肾脏病及心肾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可产生严重损害.正常血压为< 140/90 mmHg(1 mmHg=0.133 kPa).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者最好控制血压< 130/80 mmHg,老年人BP< 140~150/90 mmHg.积极治疗高血压并将之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1].  相似文献   

18.
北方农村青少年高血压前期发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中国北方农村青少年"高血压前期"发病率。方法:我县两所中学在校就读的16~18岁青少年有425名,其中男225名,女200名。"高血压前期"定义为静息血压120~139mmHg/80~89mmHg。结果:425名青少年中5%(22/425)的血压≥140/90mmHg,为高血压;25%(102/425)患者为高血压前期,其中男33%(76/225),女13%(26/200),性别有显著差异(P<0.05);70%(301/425)患者的血压<120/80mmHg为正常血压。结论:本调查显示北方农村青少年"高血压前期"发病率已近25%。因此高血压预防战线应该前移,尤其是应针对青少年"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干预。讨论: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血压从115/75mmHg开始,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亦增高。美国的弗莱明汉研究10年随访,高血压前期者脑梗塞相对危险为2.2,心肌梗塞相对危险为3.5,我国中年人群10年随访结果表明血压为120~139/80~89mmHg者10年心血管病危险较血压<110/75mmHg者增加一倍以上,血压120~129/80~84mmHg者和130~139/85~89mmHg者10年进为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45%和64%。本研究青少年高血压前期者近25%,所以应重视其干预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该文观察地尔硫卓注射液治疗老年人非心脏手术后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58例均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当天或术后第1天并发血压升高。入选标准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时间超过1h或血压持续高于基础水平50mmHg,出现心脑缺血有关症状,如心悸、气急、头晕、头痛等,排除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相似文献   

20.
1病例简介患者,男,76岁,因头晕9年,活动后呼吸困难10余天于2008-01-20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4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50mmHg(1mmHg=0.133kPa),心肺听诊无异常。血常规、血生化、心肌酶学和甲状腺功能检查无异常。12导联心电图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X线示心肺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