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孕妇,23岁。孕1产0,孕28+2周,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超声显示:宫内孕单胎,胎头位于耻上,双顶径7.4cm,头围27.2cm,腹围24.2cm,股骨长5.0cm,心率149次/min,胎儿肝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分布均匀,肝左右叶交界处及肝左叶外侧可见多个斑块状强回声聚集成团,范围分别为1.2cm×0.4cm和0.6cm×0.3cm,后方伴声影,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囊、脾及双肾未见异常;胎盘附于子宫后壁(Ⅱ级),羊水指数10.6cm。超声诊断:①单活胎,头位;②胎儿肝内钙化灶。孕31周由同一医师复查超声:胎儿双顶径8.1cm,头围29.5cm,腹围28.2cm,股骨长5.7cm,肝内两处强回声的范围增大,…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7岁,因右上腹不适1周就诊,无乏力、纳差、厌油、腹胀等。既往无肝病史,肝功能及乙肝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脏切面形态失常,肝右叶明显缩小(图1),右叶最大斜径8.1cm,肝左叶增大,左叶前后径及上下径分别为7.2cm、11.0cm。肝实质回声光点稍增粗,分布欠均匀。门静脉主干内径1.2cm;门静脉右支狭窄,位置后移,内径0.4cm;肝左叶门静脉“工”字型血管粗大,矢状部内径2.1cm。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6个月,因呕吐、腹泻7天,黄疸7~8天就诊。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黄染,巩膜黄染,肝肋缘下1cm,肠鸣音活跃。超声检查:使用GE V-73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MHz。二维图像显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左肝管内径2.7mm,右肝管内径3.5mm,胆总管内径8mm,内见一强回声团块,大小23mm×6mm,后方无声影(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强回声团块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图1B)。超声诊断:胆总管内强回声团,考虑胆总管结石。CT诊断:胆总管结石。术中见胆总管积液,扩张明显,内径1.0cm,其下段堵塞,内有泥沙样结石。讨论:胆总管结石多数由肝内胆管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癌)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分析其特征及良恶性鉴别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和5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所有患者肿瘤均为单发.结果 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常规超声均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且囊/实比例>1,而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仅有1个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且囊/实比例>1;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全部为多房性,而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仅有1个病灶为多房性;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有4个为实性较多或囊壁见实性结节且结节直径多大于1.0cm,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仅有1个出现壁结节,但直径<1.0 cm.常规超声检查时,肝内胆管囊腺瘤较肝内胆管囊腺癌更易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且囊/实比例>1、多房性、实性成分增多或囊壁、分隔上有实性结节且直径大于1.0 cm(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均=0.048).5个肝内胆管囊腺瘤病灶中,3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囊壁、分隔或壁上结节表现为高增强,2个病灶表现为等增强,延迟期5个病灶增强部分全部消退为低增强;5个肝内胆管囊腺癌病灶中,3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囊壁、分隔或实性部分高增强,2个病灶等增强,延迟期5个病灶增强部分全部消退为低增强.肝内胆管囊腺瘤和肝内胆管囊腺癌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及延迟期的增强模式上均无明显差异(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1.00).5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有4例超声造影诊断正确,而5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超声造影均未得到正确诊断.结论 肝内胆管囊腺瘤(癌)常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超声造影能反映囊壁、分隔、实性部分、分隔或壁上结节的血供状态,可作为常规超声检查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5.
张宇宸 《临床荟萃》2003,18(21):1241-1241
患者 ,女性 ,73岁。住院号为 16 6 6 7。主因间断性右上腹痛 5年 ,加重伴黄染 4天于 2 0 0 2年 1月 12日入院 ,查 :体温38℃ ,巩膜黄染 ,右上腹压痛明显 ,莫菲氏征阳性 ,入院后两小时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网篮取石术取出胆总管结石。术后两天彩超检查 (超声检查号 2 6 8) :可探及肝内小胆管回声增强 ,与后方静脉成“平行管征” ,左肝管内径 0 .7cm ,右肝管内径 0 .6cm ,胆总管内径1.1cm ,管壁稍增厚 ,回声增强 ,胆囊大小 8.1cm× 3.1cm ,壁厚 0 .9cm ,壁内可见广泛不规则回声区呈网眼状 ,彩色多普勒显像显…  相似文献   

6.
B超对肝细胞癌的诊断率高达92.03%,但对少见的、侵入胆道并形成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常常误诊。为了探讨其诊断规律,现将我院近年经B超检查并行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男,54岁。以进行性皮肤、粘膜黄染、深竭色尿1月多入院。查体:肝肋下6cm,剑下10cm,胆囊大小10×3.2cm,内无光团。左右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肝外胆管扩张,最大内径2.2cm,中上段管腔内散在光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肝固有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例原发性肝癌的肝固有动脉内径及最大流速即峰流速,并与正常对照组及转移性肝癌组的肝动脉血流进行对照。结果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结果显示:17例原发性肝癌其肝固有动脉内径0.4-0.5cm、峰流速80.0-160.0cm/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转移性肝癌组;肿块周边见彩色血流环绕、周边及其内亦可见较丰富的肝动脉血流信号。CDFI高度怀疑原发性肝癌的3例患者,其肝固有动脉内径0.2-0.3cm,未见明显增宽,但其峰流均超过40.0cm/s,后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结论 肝实性占位病变患者的肝固有动脉峰流速超过90.0cm/s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指标;肝固有动脉峰流速在40-80cm/s之间应高度怀疑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肝内外胆管结石同步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下肝内外胆管结石同步治疗方法 .方法 3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肝外胆管结石予以网篮或(和)气囊取石;肝内胆管结石,通过操作技巧将网篮、气囊送入结石所在分支胆管,尝试取石.结果 肝外胆管结石病人27例,25例结石取出,2例未取出;肝内胆管结石病人36例,位于一级分支胆管的多发结石5例(局限于同一分支3例)、单发结石3例结石取出,最多取石3枚,最大结石直径5~6mm.二级以上肝内胆管结石无一取出.结论 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对肝外胆管结石效果好,对肝内胆管结石取石成功率低,但对一级分支肝内胆管单发或位于同一分支胆管多发较小结石仍不失为一简单、微创、经济、可行方法 .多种微创手段联合治疗是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 ,7岁。因右上腹复发疼痛 ,轻度尿黄来诊。CT检查提示肝总管结石梗阻致肝内胆管囊性扩张、胆囊结石。彩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 1.1cm× 0 .7cm,胆囊颈部结石 0 .6 cm× 0 .5 cm,肝内胆管先天性囊样扩张 (宽 2 .3cm,见图 1)。术后证实为先天性胆管囊样扩张合并胆囊结石。讨论 :肝总管与胆囊颈部结石 ,在 CT检查横断切面中有相似点 ,尤其在先天性胆管囊样扩张时易有误解。而 B超在观察胆囊颈与肝、胆总管时可以寻找长轴切面 ,借此方位的关系更能明确胆总管与胆囊颈部结石情况 ,易于作出鉴别诊断图 1 先天性肝胆管囊样扩张声像图彩超诊断…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伴畏寒高热2年,于2012年12月8日入新余市人民医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并伴有畏寒高热,在当地医院行B超示:右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感染,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本院肝胆外科。入院后行MR示:右肝后叶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并肝内胆管扩张,结石2 cm×3 cm大小,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全身麻醉下右肝部分切除术(Ⅶ段),术后病理结果:右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炎。  相似文献   

11.
朱慧敏 《临床医学》2005,25(6):34-3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胆管癌与19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进行对比观察,5例胆管癌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结果胆管癌组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门静脉血流显像不清者占91.67%(11/12),其中75%(9/12)肝动脉亦显像不清,16.76%(2/12)显示丰富的肝动脉血流,有1例(8.33%)病灶内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成像均清晰;而肝内胆管结石组中门静脉、肝动脉均显像不清的只有10.53%(2/1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5例胆管癌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彩色多普勒显示门静脉血流不清者占80%(4/5),但其病灶中间均可见强回声区和其后的“阴影样”低回声区。结论门静脉血流信号变细或消失为胆管癌的彩色多普勒特征性表现,其在胆管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患儿女,12岁。上腹常痛8年,又痛10d伴巩膜黄染5d。彩超检查:肝内、外胆管呈囊状扩张,扩张处呈圆形或梭形,沿左右肝管分布,并与肝管相通,扩张处最大内径4.4cm。胆总管呈梭形扩张,内径2.3cm,囊腔内透声差,可见较密集点状回声漂浮。胆囊轮廓清,大小4.5cm×1.8cm,壁增厚,厚0.3cm,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 96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结石以左肝叶为主 ,肝切除以左肝外叶为主。合并肝内胆管癌 4例。术后残余结石率为2 3 .8%。并发症发生率为 2 2 .9%。本组病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治疗手段 ,特别是左肝结石。术后胆道冲洗和胆道镜取石是处理胆道内残余结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7岁,肝硬化10年,肝内多发实性结节(多年随访未见变化,不除外肝硬化增生结节或血管瘤)。本次随访超声见肝内数个中、高回声,较大者1.5cm×1.3cm;门静脉主干内径1.4cm,脾厚4.5cm,脾静脉内径0.8cm,未探及腹腔积液暗区。右肝见条索状稍增强回声区,宽约2cm,长约6cm,内见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5岁,因双下肢肿胀伴胸闷不适半年,到我院就诊。超声所见:肝脏切面形态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均匀,管道结构显示清晰。左肝静脉内径约1.0cm,右肝静脉内径约0.9cm,门静脉内径约0.8cm。胰平面下腔静脉内径约1.6cm,该处分出一内径约0.9cm的交通支经第一肝门进入右肝,流速为16.9cm/s(图1),汇人中肝静脉,交通支于第一肝门部走行迂曲。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0岁,因慢性上腹不适就诊,超声检查发现肝左外叶一直径13cm×12cm单房囊肿,左外叶肝实质完全消失,囊肿右侧壁紧邻左肝管远段,其余部分囊壁周围无肝组织覆盖(图1),肝内外胆管无扩张,对其行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和总结6例原位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6例患者均经手术或造影证实.结果 5例肝门和肝内门静脉周围均没见肝动脉血流信号,其中1例膈下动脉分支伸入肝内形成侧支循环, 另1例术后第3天肝动脉血流信号显示,术后第5天未见肝动脉血流; 6例均见门静脉流速增高;3例肝内见坏死灶;2例肝内胆管轻度扩张;2例Glisson鞘回声增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内肝胆管结石发病率高,病理改变复杂,占胆石症中约20~80%,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自1984年11月至1985年5月,采用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30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1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7例。伴有胆管狭窄者,其狭窄部位如下:胆总管下端狭窄3例。肝总管狭窄1例。肝总管口狭窄4例(相对性狭窄2例)。左肝管口环状狭窄5例。左肝管条状狭窄1例。右肝管口狭窄3例。左肝内Ⅱ级胆管狭窄2例。右肝内Ⅱ级胆管狭窄1例。全组病例均经“B”超、T管造影、PTC、ERCP、PTCD后造影或术中胆道造影等影像学断诊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6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超声检查符合率为86.1%(31/36),误诊为肝脓肿者3例,误诊为肝内血管瘤者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临床诊断PCC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可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近3年来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的5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术后随访.结果 行左肝外叶切除34例,左半肝切除8例,右侧肝段切除6例,右半肝切除2例,左外叶+右后叶切除4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50例,胆肠内引流术4例.随访6个月~3年,总体优良率为94.4%,结石残留率11.1%,并发症发生率为24.1%.结论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