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段风连 《山西中医》2010,26(6):27-27
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笔者采用按摩针刺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20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患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腮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问隙内,并伴有口水自该侧淌下;可见泪液外溢。  相似文献   

2.
聂荣华 《中国针灸》2004,24(Z1):63-64
周围性面瘫为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面、嗽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口角歪向健侧,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不能做蹙额、皱眉、闭目、鼓气等动作.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流出,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因治疗不当或未掌握好治疗时机,常导致以上症状缠绵难愈.从1990年1月~2002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仁 《家庭中医药》2019,26(12):42-43
<正>家庭自灸——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就是一般说的口眼歪斜。通常呈急性起病,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面、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部动作不灵、嘴巴歪斜。主要表现为一侧(极少也有双侧的)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等。不能做皱额、闭眼、耸鼻、鼓腮等动作。它的确切病因到现在还没完全弄清楚。在治疗时,首先要懂得和中风引起  相似文献   

4.
牵正膏是我们自拟处方自行设计自制治疗面瘫的一种膏药。自1996-03~1998-12共治疗面瘫患者30例,疗效较佳。现将其制备及疗效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病人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5~68岁之间;门诊25例,住院5例;病程最长1a,最短3d。1.2 诊断标准:起病突然,常在清晨洗脸嗽口时发生口角漏水,面颊部动作不灵,嘴歪向健侧,患侧闭眼不紧,眼裂增大,流泪较多,患侧不能鼓腮。皱额,鼻唇沟变浅,露齿或笑时口角更加歪向健侧,吹哨时气从患侧口角窜出,进餐时食物会留于病侧齿颊间。少数病人初起有耳背后、耳及面部疼痛严重…  相似文献   

5.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故又称“口眼歪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发于冬春两季。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面、嗽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口角歪向健侧,前额纹消失,眼裂增大,不能皱眉、闭目、鼓气等动作,进食时,  相似文献   

6.
火针治疗高原高寒地区面瘫4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1997~2002年,运用火针治疗高原高寒地区面瘫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共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18~40岁;发病时间最短5天,最长6个月。临床表现:发病较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少数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时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华佗再造丸并面部推拿治疗面瘫 36例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36例中男性 2 4例 ,女性 1 2例 ;年龄 2 0~50岁 ;病程 1天~ 6个月 ;右侧瘫者 1 7例 ,左侧者1 9例。其中 1 0例曾经膏药、针灸、中药等治疗 ,余均为初患者。患者均有受寒风侵袭的病史 ,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面部歪向健侧 ,患侧不能皱眉闭眼 ,额纹消失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且歪向健侧 ,作吹口哨动作时漏气等。治疗方法每日早晚口服华佗再造丸各 8g,连服 1 0天。同时每日作面部推拿一次。其方法为 :患者仰卧 ,术者站于患者床右 ,先施一指禅推法于印堂…  相似文献   

8.
面瘫又称口眼歪斜,为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以男性较多,多数病人往于清晨洗面、漱口时突然出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少数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甚者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因治疗不当或未掌握好治疗时机,常导致以上症状缠绵难愈,笔者采用针灸拔火罐法治疗面瘫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又称倍耳麻痹,是乳突孔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所致。常突然起病,多于睡醒或清晨刷牙、洗脸时发现口角漏水和歪斜,也有无自觉症状。检查可见病侧额纹消失,不能蹙额、皱眉、眼裂增宽、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食物常潴留在病侧齿颊之间,不能吹哨、鼓腮等动作。自1982年至1994年10月,我们采用烟酰胺、地塞米松面神经封闭治疗36例病人,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该病不受性别年龄限制 ,常发于一侧 ,主要表现为面部所有表情肌瘫痪 ,表情动作丧失。如前额纹消失 ,眼睑不能闭合 ,鼻唇沟平坦 ,口角下坠被牵向健侧 ,鼓颊和吹哨时漏气 ,笑时口角下坠和面部歪斜更明显。进餐时 ,食物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 ,喝水时口角流水 ,常常有耳后肿痛等。1 临床资料门诊病例 6 0例 ,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治疗组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6 6岁 ;病程短者 1~ 5天 ,长者 5~ 15天。对照组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6 8岁 ;病程短者 1~ 5…  相似文献   

11.
面瘫是指单纯性面颊肌肉瘫痪而言,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为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多数病人往往清晨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口角歪向健侧,前额纹消失,眼裂增大,不能做蹙额、皱眉、闭目、鼓气等动作。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流出,下睑外翻,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瘫的综合治疗和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最常见的肌肉麻痹。本病发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麻木、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常留滞于病侧齿颊间,病侧额纹变浅,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少数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时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炎以引起面肌瘫痪为其特点,发病急速,其临床表现多为一侧面部表情肌肉的瘫痪,患侧面部的表情动作完全丧失,前额无皱纹,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口唇向健侧歪斜;不能作蹙额、皱眉、闭眼、鼓颊、吹口哨等动作。笔者采用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以针刺疗法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84例,疗效满意,并观察到其疗效与辨证分型有关。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84例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单侧面瘫。其中男56例,女28例;右侧42例,左侧42例;年龄最小者1岁半,最大者80岁,平均年龄32±12.2岁;病程最短者半天,最长者2个月,平均4±11.8天。辨证分型 一侧面部麻痹、口眼斜,病侧额纹及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宽,口角下垂,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或动作幅度减小,闭目不紧或露睛;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时患侧口角漏气。中医辨证分为:(1)风寒阻络型:伴见迎风流泪,或恶…  相似文献   

15.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是针灸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针刺为主,配合甘露醇静点,治疗48例,均收到较满意疗效,现叙述如下:1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起病突然,常在清晨洗脸漱口时发生口角漏水,面颊部动作不灵,嘴歪向健侧,患侧闭眼不紧,眼裂增大,流泪较多,患侧不能鼓腮,皱额...  相似文献   

16.
张××、男、24岁、职员、病志号12826 初诊及住院日期:1982年1月30日。病史:患者自诉于1982年1月26日下午睡眠起床后感觉右面部发麻、发紧、动作不灵,喝水及进食物时由患侧口角流出,同时出现右眼不能闭合,口角右侧下垂,左侧口角上斜。门诊即以右侧面神经麻痹收入院。  相似文献   

17.
贾杰  厉秀云 《河北中医》2014,(11):1681-168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起病突然,经常是一觉醒来发现面部肌肉麻痹瘫痪,患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口眼歪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患侧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有时可伴耳后乳突或耳心疼痛,不能做皱额、蹙眉、鼓气及噘嘴等动作,不能闭合眼睑,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还可出现唾液分泌减少,或者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笔者用小针刀治疗指屈肌肌腱狭窄性腱鞘炎25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45岁,平均53岁;病程1个月~3年。临床症状为手指关节肿胀、疼痛、压痛,手指伸屈受限,不能做精细动作,持物时偶有失手现象。在掌指关节掌侧可摸到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的常见病 ,多发病 ,可发于任何年龄阶段 ,可谓发病年龄跨度大。笔者在多年来的临床中发现 ,治疗该病若仅仅针刺局部腧穴 ,往往疗程较长 ,且易遗留后遗症 ;而采用辨证施穴不仅可明显缩短疗程 ,大大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而且对于迁延不愈的疑难性面瘫也有较好的疗效。现探讨如下 :1 诊断标准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神经病学》中关于周围性面瘫的诊断为标准。凡急性起病 ,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不能作蹙眉、皱额、鼓颊等动作 ,病侧额纹消失 ,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 ,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口角歪向健侧 ,漱口漏水 ,进餐时食物…  相似文献   

20.
温和灸加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玉珠 《河北中医》2003,25(7):524-52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发于春、秋两季 ,以发病突然、口眼斜、目不能合为特征 ,多为单侧发病 ,青壮年发病率较高 ,男性多于女性。 1 998~ 2 0 0 2年 ,我科采用温和灸加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2 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中 ,住院患者 1 5例 ,门诊患者 5例 ;男 1 1例 ,女 9例 ;年龄最大 70岁 ,最小1 4岁 ;病程最长 1年 ,最短 2 4h。患者多夜间起病 ,晨起洗漱时感一侧面部麻木 ,鼻唇沟变浅 (或歪 ) ,额纹消失 ,不能闭目且流泪 ,面颊动作不灵 ,鼓气或吹口哨时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口角流涎 ,食物残渣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