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邱琼  成沛玉  彭翠娥  彭丽彬  李理 《现代护理》2007,13(8):2066-2068
目的探讨有氧健肢训练康复操(有氧运动康复操)在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按有氧运动康复操运动处方的3个不同的阶段进行锻炼;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锻炼。于术后4周、12周评价两组患者术侧上肢肩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12周行术侧上肢容积测量。结果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肩外展、内收、前屈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侧上肢容积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术侧上肢容积和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有氧运动康复操可有效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预防和缓解患肢肿胀,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有氧健肢训练康复操(有氧运动康复操)在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按有氧运动康复操运动处方的3个不同的阶段进行锻炼;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锻炼.于术后4周、12周评价两组患者术侧上肢肩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12周行术侧上肢容积测量.结果 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肩外展、内收、前屈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侧上肢容积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术侧上肢容积和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有氧运动康复操可有效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预防和缓解患肢肿胀,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氧健肢训练康复操(有氧运动康复操)在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按有氧运动康复操运动处方的3个不同的阶段进行锻炼;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锻炼。于术后4周、12周评价两组患者术侧上肢肩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12周行术侧上肢容积测量。结果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肩外展、内收、前屈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侧上肢容积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术侧上肢容积和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有氧运动康复操可有效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预防和缓解患肢肿胀,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陈广泉  艾凡  李刚  刘威  钱俊甫 《现代康复》1997,1(6):464-464
1894年Halsted提出乳癌根治术,其间经历50年代的以Margttini和Urban为代表的扩大根治术和Dahl-lverson超根治术的扩大手术阶段。随着乳癌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的深入研究,Fisher明确指出乳癌是全身疾病。当今治疗趋向综合全身治疗,也就是在局部手术和放疗的基础上配合化疗,激素和免疫等疗法的综合措施,所以近10余年来外科手术范围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云南白药涂擦局部联合绷带加压包扎的方法治疗乳癌根治术后胸壁复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2例乳癌根治术后胸壁复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云南白药涂擦联合加压包扎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止血方法,即止血敏、止血芳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治疗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云南白药联合绷带加压包扎的方法用于乳癌根治术后胸壁复发出血的效果优于传统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7.
8.
万欢儿  曾爱兰 《现代护理》2002,8(10):803-804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乳癌根治术创面引流中的作用。方法 107例乳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整体护理组与功能制护理组。通过对创面引流的护理及引流液观察,了解有无皮下积血,积液,活动性出血及引流量变化。结果 实施整体护理组比功能制护理组病人恢复快,皮瓣坏死,皮下积血,积液,活动性出血明显减少。结论 整体护理应用于乳癌根治术创面引流效果好,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为及时放,化疗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9.
我院 1992~ 1997年共施行 2 0 0例乳癌根治术 ,其中发生皮瓣坏死 60例 ,占 3 0 %。为了防止这一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将手术时的伤口缝合及术后处理等做了改进。 1998~ 2 0 0 0年施行12 0例乳癌根治手术 ,其中 110例伤口Ⅰ期愈合。术后 12~ 14天拆线出院。现将皮瓣坏死的原因及处理体会报道如下。1 皮瓣坏死的原因分析1.1 血运障碍 肿块较大或有皮肤溃疡 ,致使皮肤切除过多 ,两侧皮瓣勉强拉拢缝合 ,使创缘张力较高 ,造成血运障碍。1.2 解剖层次混乱 皮瓣剥离时 ,解剖层次混乱 ,以致破坏了真皮内密集的血管网。我们体会剥离面应在真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一种乳癌根治术皮肤切口及皮瓣分离方法。方法 对85例横梭形切口乳癌根治术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切口Ⅰ期愈合85%,皮瓣部分坏死15%,皮下积液22%。78例获随访3个月 ̄4年,未见复发。结论 该术式皮肤线张力低,切口愈合良好,腋窝淋巴清扫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防止皮下积血积液及皮瓣坏死,提高创面一期愈合率。方法:采用皮瓣式加压包扎 合理引流 7天内不换药的综合方法。结果:26例病例无积血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全部一期愈合。结论:乳癌根治术后皮片与组织的愈合,主要靠俩者紧密、良好及持久的结合,这样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才能很好的产生,这个大约需要7天时间,所以在7天之内,任何对皮肤创面的刺激或包扎的松动,都将影响皮片与组织的愈合,并使组织渗出增多。所以,正确的运用包扎、引流和换药时间这三项基本技能,加之术中操作精细、严格,乳癌根治术后创面全部一期愈合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我形象紊乱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柴东芹 《现代护理》2004,10(2):156-157
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为23/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乳癌发病率在增高,发病年龄在40~60岁,其中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多见。为了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有很大的一部分病人需要进行乳房切除,给病人形体造成缺陷,在众多的病人中有少部分为了维护形体的完美,宁愿放弃手术,也不愿切除乳房,从而失去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乳腺癌近年来呈逐渐增加趋势,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乳腺癌的治疗是以根治性手术为基础,同时配合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的综合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乳腺癌手术的治疗方式有标准乳腺癌根治术(halsted手术)、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单纯乳房切除术,乳房部分切除术及保留乳房手术。任何手术均可给患者带来精神及身体上的创伤。因此,实施健康教育于乳腺癌病人中。可使病人及家属了解到乳腺癌治疗的基本理论、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情绪,配合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进而预防并发症,对手术的成功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凭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在乳癌根治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60例乳癌根治术患者,均先静注异丙酚1.2 mg/kg、氯胺酮0.8 mg/kg,再以异丙酚4 mg/(kg.h)、氯胺酮1.2 mg/(kg.h)维持,观察比较麻醉前、注药后2 min、注药后10 min、切皮时、手术开始0.5 h、手术开始1 h、停药时和术毕时的MAP、HR和SpO2值以及术毕清醒状况。结果:以上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毕苏醒满意。结论:全凭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在乳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乳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106例乳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为A组,共66例;B组于术后3个月开始进行系统功能锻炼,为40例;术后1a随访。结果:A组肩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B组。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对乳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负压引流,是术后减少并发症,促进愈合,保证病人术后能及时的进行放化疗的重要方法。现临床上采用的是双负压引流的方法预防皮瓣下积液。下面针对乳癌术后双负压引流方法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较为罕见,约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3%。本文报告4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9~56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44岁。  相似文献   

18.
19.
乳癌根治术后皮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乳癌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其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即乳癌根治术 ,术后常出现的问题是皮瓣坏死或创面皮下积液 (血 )或感染 ,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 ,加重了患者精神压力 ,推迟了术后进行辅助治疗的时间。 1995年至 2 0 0 0年我们为 2 88例行乳癌根治术 ,术后皮瓣愈合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66-267
入选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直肠癌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对照组经传统开腹手术疗法,比较手术的临床各项参数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参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中老年患者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扩大根治术疗法,临床效果确切,高度微创,康复迅速,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