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
人C1q分子对Raji,U937细胞产生IL—1活性的抑制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C1q与免疫细胞产生的IL-1活性的关系,采用Raji,U937及对照MolT4三株培养细胞与C1q共同孵育20h后收集细胞上清、以^3H-TdR掺入法检测IL-1活性,结果显示C1q能明显抑制Raji及U937细胞IL-1活性,对MolT4细胞无此作用,F(ag‘)2anitC1q可阻断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C1q刺激Raji和U937细胞24h,其上清中含IL-1抑制活性。抗人rIL-1ra抗血清能识别上清中一个约22 ̄24KD的蛋白分子,并可中和其IL-1抑制活性,证实上清中的活性成份是IL-1ra。C1q以特异、剂量依赖及可饱和的方式诱导这些细胞产生IL-1ra,表明是C1q/C1qR系统介导了IL-1ra的产生。资料提示:C1q/C1qR系统在炎症、免疫应答及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G蛋白参与C1q/C1qR系统介导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gg-C1q可抑制人T细胞系Jurkat和Mψ系U937细胞受霍乱毒素刺激的(cAMP)i增高,而百日咳毒素能遏止人B细胞系Raji细胞agg-C1q诱导的(cAMP)i升高和C1qR交联所促成的磷脂酰肌醇水解。表明:G蛋白介入了C1q/C1qR系统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4.
C1q调理酵母多糖颗粒刺激U937细胞产生TNF—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U937细胞吞噬C1q、IgG和C1q+IgG调理的酵母多糖颗粒(分别称为CZ、IZ、ICZ)后可产生TNF-α,但对未调理酵母多糖颗粒(Z)不应答。加入抗C1qF(ab)2、将调理颗粒热灭活或以高浓度C1q或抗C1qR McAb E8预处理U937细胞,可完全或部分抑制CZ或ICZ诱导的INF-α产生,但C1q预处理却使IZ诱生的TNF-α增加,同时赋予原本无作用的Z以TNF-α诱生能力,从而证  相似文献   

5.
Clq刺激Raji和U937细胞24h,其上清中含IL-1抑制活性。抗人rIL-1ra抗血清能识别上清中一个约22~24KD的蛋白分子,并可中和其IL-1抑制活性,证实上清中的活性成份是IL-1ra。Clq以特异、剂量依赖及可饱和的方式诱导这些细胞产生IL-1ra,表明是Clq/ClqR系统介导了IL-1ra的产生。资料提示:Clq/ClqR系统在炎症、免疫应答及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C1q和抗C1qRnAb抑制U937细胞产生TNF—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Mφ系U937细胞可在PMA/LPS诱导下产生了TNF-α。这种TNF-α的诱生可被C1q以剂量依赖方式所抑制,而且多聚C1q的抑制作用比单体C1q强约10倍。将C1q热灭活或加入抗入C1qF(ab)2C1q的抑制作用即消失,证实该作用是C1q。此外,抗人C1qRmAbE8能模拟C1q诱导类似的抑制效应,这些资料提示了C1q/C1qR系统的一项新功能,提供了该系统与细胞因子网络联系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7.
人M 系U937细胞可在PMA/LPS诱导下产生TNF-α。这种TNF-α的诱生可被C1q以剂量依赖方式所抑制,而且多聚C1q的抑制作用比单体C1q强约10倍。将C1q热灭活或加入抗人C1qF(ab')2,C1q的抑制作用即消失,证实该作用是C1q特异的。此外,抗人C1qRmAbE8能模拟C1q诱导类似的抑制效应。这些资料揭示了C1q/C1qR系统的一项新功能,提供了该系统与细胞因子网络联系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8.
相继以单体C1q和抗C1q IgGF(ab)2使人T细胞系Jurkat、B细胞系Raji和MΨ系U937细胞膜表面C1qR交联,可刺激其某些蛋白质酷氨酸磷酸化和磷脂酰肌醇水解,两个主要的酷氨酸磷酸化蛋白约为42和44KD,细胞内的肌醇磷脂主要是IP3和IP4。揭示:PTK和肌醇磷脂系统参与了C1qR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人Clq分子的免疫调节功能,本文探讨了Clq分子与各免疫细胞增殖的关系。当Clq分别与三株细胞Raji、U_(937)及MoIT_4共同孵育5d,经光镜下细胞计数及 ̄3H-TdR掺入法均显示Clq明显抑制各细胞增殖,此作用呈Clq剂量依赖正相关可饱和性,且能为F(ab′)_2antiClq所阻断,提示Clq通过与细胞表面C1qR相互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0.
兔抗人C1qIgG(Fab‘)2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萍  杨劲 《免疫学杂志》1994,10(3):188-190
本文利用硫酸铵盐析及DEAE纤维素层析提取兔抗人C1qIgG.经胃蛋白酶消化及SPA-Sepharose 4B层析,制备了兔抗人c1qIgG(Fab')2.SDS-PAGE分析分子量为93KD;经C1qELISA滴定其效价为10^-4,与人IgG无交叉反应;当该制剂预先经人C1q的处理后,阻断其与C1q特异结合的能力,在合适的条件下可抑制C1q和Raji细胞上C1qR的结合。表明用该法制备的兔抗人  相似文献   

11.
IL-10和锂对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的生物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IL-10及锂对瘤细胞系的数种生物调节作用,包括瘤细胞系的增殖、细胞表面标志改变、瘤细胞分化的诱导,并观察了IL-10及锂对肿瘤及正常小鼠巨噬细胞NO释放的影响。IL-10 对小细胞肺癌(SCLC)、膀胱癌(BIU87)、胃癌(7901)及单核细胞淋巴瘤(U937)均有增殖抑制作用。IL-10 增强小细胞肺癌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及U937的MCHⅡ类抗原表达。TPA诱导U937的分化可被IL-10抑制。IL-10对小鼠巨噬细胞瘤细胞系释放NG无影响,但对正常小鼠巨噬细胞NO 产生有抑制。锂和IL-10共同作用能增强IL-10对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且增强IL-10抑制TPA诱导U937的分化,但锂能对抗IL-10对正常小鼠巨噬细胞NO产生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种免疫调变剂对瘤细胞系及正常小鼠细胞均有生物调节作用,两者有协同,也有拮抗。  相似文献   

12.
rhC5a诱导人前单核细胞系U937产生IL—8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U937细胞、经PMA及dbcAMP预处理的U937细胞,用rhC5a、MPA、A23187分别诱导,以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IL-8,证实:rhC5a不能诱导U937细胞产生IL-8,但可诱导经PMA、dbcAMP预处理的U937细胞产生IL-8;用PMA激活PKC和(或)以A23187提高细胞内Ca^2+2可使IL-8分泌水平增高。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补体系统与细胞因子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IL—6在U937细胞中特异、持续激活STAT3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IL-6在U937细胞中产生生物学效应的信号转导基础。方法 检测IL-6对U937细胞生长与分化的影响。并采用凝胶阻滞电泳法,检测IL-6在U937细胞中激活核因子的情况。结果 IL-6可诱导U937细胞向巨噬细胞方向分化。分化的细胞酸性醋酸酯酶(ANAE)活性、硝基蓝四唑(NBT)还原能力及CD54表达增强,STAT3可被IL-6显著激活,其活性呈一定的剂量与时间依赖性;而NF-IL6、NF-kB、AP-1及其它STAT家族成员则无明显激活。结论 U937细胞的终分化可能是JAK-STAT3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患者IL-1、IL-6和TNFα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了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IL-1、IL-6和TNFα的诱生活性及其血清中活性。结果表明,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C)和乙型重型肝炎(SH)PBMCs经脂多糖诱导后,IL-1活性分别为3531.1±882.7U/m1、2769.7±730.4±U/ml和5329.3±1089.3U/m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IL-6诱生活性分别为38.90±14.75U/m1、2.45±18.85U/ml和71.95±28.05U/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或<0.01);TNFα诱生活性在乙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CAH、HC和SH中分别为33.23±7.25U/ml、6.99±1.84U/m1、4.29±2.17U/ml和86.70±24.18U/ml,与对照组相比P<0.05或P<0.01。各型患者血清中IL-1、IL-6和TNFα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文中对SH患者IL-1、IL-6和TNFα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IL—10和锂对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的生物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了IL-10及锂对瘤细胞系的数种生物调节作用,包括瘤细胞系的增殖,细胞表面标志改变,瘤细胞分化的诱导,并观察了IL-10及锂对肿瘤及正常小鼠巨噬细胞NO释放的影响,IL-10对小细胞肺癌(SCLC),膀胱癌(BIU87)、胃癌(7901)及单核细胞淋巴瘤(U937)均有增殖抑制作用。IL-10增强小细胞肺癌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及U937的MCHⅡ类抗原表达。TPA诱导U937的分化可被IL-10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细胞因子活性检测,Northernblot及RT-PCR等方法,在体外研究了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EL1、EL3和3H4)对L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PBMC)释放IL-1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EL1、EL3和3H4在体外有抑制LPS诱导细胞释放IL-1的作用;Northernblot及RT-PCR结果证实,这3株McAb能降低IL-1mRNA表达的水平;提示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可通过与LPS的结合而中和LPS作用于效应细胞,从而降低或阻碍了效应细胞中IL-1mRNA的表达,达到抑制细胞释放IL-1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TNF-α和IL-1表达及IL-4对其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IL-4对亚急性重型肝炎(亚重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NF-α和IL-1的调控作用,评价IL-4在亚重肝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应用细胞生物学、免疫组化和RT-PCR等方面测定PBMCS TNF-α、IL-1的表达。结果:亚重肝患者PBMCS TNF-α、IL-1表达水平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血糖素含量和虽然IL-4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与正常人比较一差异无但IL-4 MR  相似文献   

18.
人B细胞系Raji和MΦ系U937细胞可将负载于胞内的Ca ̄(2+)荧光示踪剂Fura-2外排和房室化,质膜有机阴离子转运系统抑制剂Probenecid能阻断这些过程,而且对细胞Ca ̄(2+)应答无不良影响。提示Raji和U937细胞质膜上具有Fura-2的转运系统;Probenecid可作为应用Fura-2/AM研究这些细胞G2 ̄(2+)应答的试剂。  相似文献   

19.
人C1qR单克隆抗体E8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Raji细胞膜蛋白,与Clq-Sepharose 4B亲和结合制成ClqR-Clq-sepharose 4B作为免疫原,脾内免疫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在国内欠制备成功一株抗人ClqR的单克隆抗体。经Cell-ELISA,竞争RBA及WB等方面全面鉴定,证明E8是C1qR的特异,它可识别Raji、U937和Jurkat细胞上约70KD的C1qR蛋白。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患者IL—1,IL—6和INFa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检测了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IL-6和TNFa的诱生活性及其血清中活性。结果表明,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乙型生型肝炎PBMCs经脂多糖诱导后,IL-1活性分别为3531.1±882.7U/ml,2769.7±730.4±U/ml和5329.3±1089.3U/m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IL-6诱生活性分别为38.90±14.75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