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结肠镜检前针刺双合谷对镜检患者及对插镜时间的影响。方法:依接受镜检单、双序号将全部结肠镜检患者185例分为针刺组(93例)、对照组(92例)。针刺组在镜检前30min针刺双合谷,对照组不予任何防治措施。分别观察两组过乙状结肠和横结肠时的疼痛级别并记录插镜时间。结果:共有165例患者完成插镜确定为有效病例,其中针刺组84例,对照组81例。统计表明,针刺组患者在过横结肠及乙状结肠时疼痛级别较对照组显著低(P〈0.01),针刺组的插镜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结肠镜检前针刺双合谷可有效降低结肠镜检时患者的不适并缩短镜检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指针合谷在结肠镜检时对患者腹痛、腹胀的改善及对镜检时间的影响。方法:将313名门诊结镜检患者依单双号分为指针组一施以结肠镜检。结果:指针组在过乙状结肠时,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级别极显著降低(P<0.01);在过横结肠时,指针组疼痛级别在治疗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治疗后指针组疼痛级别极显著降低(P<0.01);指针组镜检时间料较对照组有显著缩短(P<0.05)。结论:结肠镜检时对合谷施用指针可有效减轻结肠镜检时患埂的不适,并可缩短结肠镜检时间。  相似文献   

3.
针刺镇痛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针刺镇痛在减轻患者肠镜检查中不适的效果。方法:将80例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40例。电针组在镜检前30min于右侧足三里、上巨虚,左侧阴陵泉、三阴交以电针刺激持续至镜检结束,同时针刺合谷;对照组不予任何防治措施。连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结肠镜插镜时,过乙状结肠、脾区、肝区时的疼痛级别;记录插镜至回盲部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以及检查后患者满意度。结果:80例患者全部完成了肠镜检查,电针组患者在结肠镜插镜时、过乙状结肠以及脾区时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电针组患者插镜至回盲部的时间为(9.58±3.86)min,亦显著快于对照组的(12.96±6.4)min(P<0.05);电针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压、心率并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刺镇痛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不适感,同时缩短肠镜检查时间,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木香汤剂灌肠法缓解难做性结肠镜检查过程中腹痛的效果。方法: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用常规注入空气作为结肠膨胀气体辅助进镜,观察组用木香汤剂灌肠法辅助进行结肠镜检查。比较两组插镜成功率、疼痛评分及完成检查时间。结果:插镜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木香汤剂灌肠较常规进镜可明显提高难做性结肠镜检查插镜成功率,缓解疼痛,缩短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突触素(SY)在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肠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肠道造影提示有结肠痉挛并经手术证实STC者20例,取其乙状结肠(痉挛段)及横结肠(近端非痉挛段)肠壁标本为实验组;无结肠痉挛的STC患者20例,取其乙状结肠及横结肠肠壁标本为对照组。2组标本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突触素在STC患者结肠壁的表达情况。结果突触素在2组便秘患者结肠壁肌层的表达均比黏膜下层表达增高(P0.05),实验组的横结肠黏膜下层突触素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组间突触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C患者横结肠与乙状结肠结肠壁肌层突触素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黏膜下层的表达,与其生理功能相一致。乙状结肠痉挛的发生与突触素的表达水平无相关。突触素在结肠痉挛区近端横结肠黏膜下层的表达减少,可能与其远端乙状结肠肠管持续痉挛导致其近端横结肠发生进行性退变引起代偿性、继发性肠管扩大肥厚造成的肠管扩张和蠕动减弱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气益血针刺处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麻木疼痛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麻木疼痛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气益血针刺处方治疗,取膻中、气海及双侧脾俞、曲池、太溪、悬钟等穴,每次30 min,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 01)。两组治疗后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 01)。两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 01)。结论:补气益血针刺处方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指压内关用于结肠镜检查的镇痛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于结肠镜检查前15 min予山莨菪碱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每侧5 mg;指压内关,待患者感觉酸、胀、麻开始检查,至结肠镜到达回盲部停止按压。对照组于结肠镜检查前10 min予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肌肉注射。比较2组患者结肠镜检查时不同部位的疼痛程度评分、检查时间及满意度,观察结肠镜检查前后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P)和P物质(SP)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插镜时、过乙状结肠、过结肠曲时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检查后血清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结肠镜检查前应用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指压内关可调节血清β-EP、SP水平,镇痛效果明显,能缩短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无痛肠镜中应用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瑞芬太尼进行检查,对两组检查的安全性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中血氧饱和度(SpO2)均为95%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镜检前相比,镜检中对照组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比较高;与镜检前相比,插镜时观察组MAP、HR均比较低;相比于对照组,从过脾区直至退镜时观察组的HR比较慢;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无痛肠镜中应用瑞芬太尼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从督论治”颈椎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颈椎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对症降压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从督论治”取穴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颈椎病躯体症状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0.05); 并且针刺组在颈椎病躯体症状改善起效时间上更短(P<0.05),对患者颈椎功能改善作用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ET-1都较前下降(P<0.05),NO较前升高(P<0.05),针刺组TNF-α、ET-1较对照组更低(P<0.05),NO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针刺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针刺“从督论治”颈椎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并且能够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通过时间及四逆散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的结肠传输特点及中药四逆散干预作用。方法FC组36例,健康对照组22例,采用结肠传输试验按Hinton法计算全结肠通过时间,用Arhan法计算各分段结肠通过时间,比较两组间的一般情况和结肠通过时间;中药四逆散干预FC组7天,观察干预前后结肠通过时间的变化。结果FC组体重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全结肠通过时间和左半结肠及乙状结肠直肠通过时间较正常对照组长(P〈0.05),右半结肠通过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四逆散干预后FC组全结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通过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FC患者体重指数升高,存在结肠传输缓慢,具有各节段结肠运输时间分布不均匀、以左半结肠和乙状结肠直肠区为主的特点;四逆散能缩短FC患者的结肠通过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缓解肠镜检查患者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60例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电针组于肠镜检查前30 min选右侧足三里、上巨虚,左侧阴陵泉、三阴交以电针刺激,同时针刺双侧合谷;对照组未予任何处理。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检测患者入室后、过肝曲及肠镜检查完成时的血浆β-内啡肽含量;记录患者术中疼痛评分(VAS)和镇静评分(VSS),并记录围术期不良反应和满意度。结果:电针组患者分别在结肠镜插镜时和过脾曲时MAP和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患者肠镜操作过程中BIS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肠镜操作过程中血浆β-内啡肽均明显升高(均P<0.01),过肝曲时电针组患者血浆β-内啡肽低于对照组(P<0.05)。电针组术中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VAS和VSS,电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电针组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比较,电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减轻了肠镜检查时患者的疼痛感,降低了患者的应激水平,能够有效地缓解结肠镜检查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灸肺俞刺四关治疗阴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阴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灸肺俞刺四关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疗程3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100%、5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灸肺俞刺四关治疗阴暑症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对比针刺法及针加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3例CFS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针刺组(n=47)、针加灸组(n=44)及非穴组(n=42)。针刺组予针刺百会、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合谷、太冲、三阴交治疗;针加灸组予膻中、合谷、太冲、三阴交针刺治疗,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温针灸治疗;非穴组在上两组所选腧穴周围1~2cm非腧穴点给予针刺。均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应用Chalder疲劳量表和患者满意度自评量表对治疗后疲劳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给予评估。结果:(1)疲劳积分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及针加灸组治疗后体力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及疲劳总积分显著降低(P0.05,P0.01);与非穴组相比,治疗后针刺组及针加灸组上述3项指标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后针加灸组的体力疲劳积分及疲劳总积分显著低于针刺组(P0.05)。(2)各组临床满意度比较:针加灸组满意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和非穴组(P0.05),而针刺组与非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单纯针刺法或温针灸法治疗CFS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二者相比,又以温针灸法更优。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方法:将6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取穴为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胃俞、脾俞、太冲、气、关元、天枢。对照组选用吗丁啉10mg,每日3次,连服1个月。结果:针刺组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83.3%,差异有显著性差义(P<0.05)。两组在胃电图、胃动素、口--盲通过时间3项试验亦为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具有促进并协调FD患者胃肠动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偏头痛患者疗效观察及对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针刺百会、太冲、合谷等穴位治疗偏头痛患者作为治疗组,以口服西比灵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针刺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前后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对VA、MCA、ACA发生流速增快时的血流速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VA、BA发生流速减慢时的血流速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双向调节,有效影响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状况。  相似文献   

16.
曾燕芬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1020-102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生活能力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对照组愈显率62%,两组比较,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单纯体针组。  相似文献   

17.
针刺胃经经穴治疗胃肠实热型肥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亚萍  傅杰英 《针刺研究》2007,32(2):128-131
目的:观察针刺胃经穴位治疗胃肠实热型肥胖各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将51例胃肠实热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胃经取穴为主,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法。电针参数:疏密波,频率40-100Hz,强度3.0-10.0mA,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中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同时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肥胖指标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经组体重和体重指数的回降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腰围回降也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胃经穴位对于胃肠实热型肥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