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起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预防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并为骨科无菌手术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6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60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共12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占患者总数的2%,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是否接台手术、是否有参观人员等因素是引起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最主要的相关因素。结论:对引起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后作全面分析并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非生物因素及围手术期预防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随机选择的无切口感染剖宫产80例进行比较,分析与感染相关的非生物因素,并从护理环节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结果:影响切口感染的非生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高、Hb低、住多人间病房、夏季、阴道检查肛查次数多、胎膜早破、术前未预防应用抗生素、备皮至手术时间长、手术时问长等。结论:针对上述因素,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术中护理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人员流动;术后加强切1:3及生活护理是控制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林木  何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00-101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400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00例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62例,感染率2.58%。术前住院时间、患者年龄、手术类型、抗生素的使用等是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12月大外科4 41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分析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影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410例腹部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47例次(1.07%),占医院感染人数的35.59%。影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表明高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良恶性疾病种类、术前是否应用抗生素、病原菌耐药性等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关;进一步分析表明,手术持续时间长、糖尿病术前血糖高是影响术后切口是否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高龄、手术时间长、糖尿病血糖高、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恶性肿瘤、手术类型是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应针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对应措施,减少并预防控制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特点,分析与切口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降低骨科手术感染率。方法分析853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24例感染的临床特征造成骨科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持续时间、有否参观人员、是否接台手术、应用电刀、住院时间、切口分型、骨折类型、手术部位、高危人群、术前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术中出血量、术者的无菌观念、手术技能和术后管理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加强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有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可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100例,根据切口是否感染进行分组,将42例感染者作为观察组,58例未感染者作为对照组,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策。结果: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为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与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应当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予以针对性护理,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方法:对我院骨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29例手术切口感染的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骨科患者的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类型、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否接台手术等手术室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采取一系列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成虎  范秀华 《西部医学》2009,21(5):808-809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452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所发生的115例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2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感染率为2.54%,术前住院天数、切口长度、年龄、手术种类等是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所致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32例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情况的统计,对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在532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在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其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约为6%。在32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中,有13例患者因手术时间过长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有9例患者因术中出血过多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有2例患者因术后护理不当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有8例患者因切口缝合不到位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其中手术时间大于120min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为6.16%,年龄为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为5.31%,住院时间在10天以上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为9.83%,在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为6.34%。结论: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我们在为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时应针对易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促使其在术后更快地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科儿童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特点,分析影响患儿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索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某儿童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儿童583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感染相关因素如病原菌、用药差别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83例骨科患儿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者29例,感染率为4.97%。切口类型、手术部位、基础疾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生素清洗切口、围术期用药、手术种类、手术参观人数、手术室类型、手术时间及清创时间等因素与患儿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有关(P0.05)。其中切口污染程度越高,手术感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76,P0.05)。发生切口感染者以感染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8.62%,其次分别为革兰氏阳性菌(37.93%)和真菌(3.45%)。结论某儿童医院骨科患儿术后切口感染发病率较高,根据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骨科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高天丛 《吉林医学》2012,(32):6960-6962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处理对策,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 02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02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为41例,感染率为4.01%,手术类型、切口类型、年龄、住院时间及糖尿病史是导致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因素。结论:对易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阑尾炎切口感染常见原因及预防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进行阑尾手术患者60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300例,进行常规性手术切口预防措施;综合组患者300例,进行综合性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和预防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其中感染比例最高的为化脓性阑尾手术切口,其次为坏疽性阑尾手术切口,最低为单纯性阑尾手术切口,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还有术前没有预防性用药、术后手术切口没有放置引流条等。综合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比例、住院治疗时间、术后合并症的发生比例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没有发生严重感染情况。结论:阑尾炎切口感染常见原因较为复杂,采用综合性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手术切口感染比例、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合并症发生比例,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找出预防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57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7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中有23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3.98%.切口类型、手术时间、阑尾切除方式、阑尾病理类型等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结论 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与控制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供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普外科2006年7月-2013年9月间97例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围手术期是否接受预防切口感染的处理措施,分为特殊处理组与常规处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观察术后是否存在切口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论:术前吸烟、既往胆道手术史和术后引流管延迟拔除引流管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且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常见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方法:对照组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骨科共手术治疗患者750例,其中切口感染40例,将其与2010年6月~2012年6月的采取预防措施后的740例(观察组)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采取预防措施后,出现切口感染10例,明显好于未采取措施前。结论:骨科手术中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能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于德平 《中外医疗》2012,31(9):52-52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452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所发生的115例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2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感染率为2.54%,术前住院天数、切口长度、年龄、手术种类等是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刘瑜 《西部医学》2012,24(7):1343-1344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普外科7000例手术患者中所发生的67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普外科7000例手术中,切口感染67例,感染率为0.96%。切口感染因素与手术室条件、手术种类、手术人员无菌操作是否规范、手术患者的条件、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等有关。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导致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预防和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4月间某院收治的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34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09例患者设为感染组,将其余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2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年龄≥60岁、切口长度≥10cm、合并2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手术时间≥2h、手术切口类型为Ⅲ类切口、住院时间≥7d是发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相关因素分别赋值(是=1,否=0),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切口长度≥10cm、切口类型为Ⅲ类切口是发生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切口类型、长度及患者的年龄是影响普外科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做好术前清创及术后引流工作、加强对年老体弱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进行监护、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卢明勇 《求医问药》2014,(16):264-265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为其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为其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结果:1手术类型的不同会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其中导致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手术类型是肠道修补术(6例)、阑尾切除术(10例)和胆囊切除术(13例),切口感染发生率最低的手术类型是肝脾切除术(5例)和乳房癌根治术(3例),实施其他类型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有42例。2无论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应用哪种抗生素,术后应用全量抗生素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均高于术前和术后各应用半量抗生素的患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实施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手术类型和抗生素的应用方法。在普外科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萍  孔三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520-2521
目的:探讨引起骨科一类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2 678例患者的切口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发生13例骨科一类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49%,2010年感染率为0.54%,2011年感染率为0.44%。结论:骨科一类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月份、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病、受伤程度等密切相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控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是降低骨科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