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老年白血病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巍  孙致信 《安徽医药》2007,11(9):822-824
目的分析老年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治疗与预后。方法总结38例老年白血病,急性白血病(AL)23例,慢性及特殊类型白血病15例,按个体差异采用小剂量化疗、标准剂量化疗和姑息治疗。结果AL完全缓解(CR)率38.9%,慢性及特殊类型白血病CR率4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505)。AL化疗组的CR率和中位生存时间高于姑息治疗组(P<0.05)。小剂量化疗的生存时间高于标准剂量组(P<0.05)。高LDH组的CR率低于正常LDH组(P<0.05)。结论老年白血病对化疗耐受差,生存期短,缓解率低,死亡率高。应强调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 近十年来,由于抗白血病药物的不断发现,特别是联合化疗方法的改进,成人急性白血病(AL)疗效明显提高。但仍有不少病人缓解后短期内复发。本文采用大剂量(HD)化疗,对于延长病人缓解期有明显疗效。临床资料 26例AL均系我院1987年11月~1990年5月间HD化疗的住阶病人。按1986年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标准,分为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L)7例(均为L_2),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  相似文献   

3.
宋淑亚  张曦  李凯  唐瑛  崔为发 《河北医药》2013,35(7):970-97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S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初诊、未治和经标准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的56例AL患者以及10例同期颅脑外伤患者(对照组)的血清及CSF中SDF-1α的水平。结果初诊未治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组和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N-CNSL)组血清、CSF中SDF-1α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LL组明显高于AML组(P<0.01),CNSL组明显高于N-CNSL组(P<0.01)。经标准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ALL组和AML组血清、CSF中SDF-1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AL患者经标准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未缓解(NR)组血清、CSF中SDF-1α浓度明显高于完全缓解(CR)组(P<0.01)。经标准化疗方案治疗2个疗程后,CNSL组血清、CSF中SDF-1α浓度明显高于N-CNSL组(P<0.01)。结论 SDF-1α可作为AL特别是CNSL患者的病情检测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发展、估计预后,其表达与AL的分型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联合化疗主要用于难治性、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或对白血病完全缓解后的强化治疗。感染及出血是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最严重的并发症 ,如何保证化疗后患者安全渡过骨髓抑制期 ,提高患者耐受性 ,降低化疗毒副反应是化疗顺利进行和平安康复的关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1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对 45例难治性、复发性白血病进行大剂量化疗 ,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 ) 2 4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 2 1例 ,男 31例 ,女 14例 ,年龄 14~5 4岁 ,中位年龄 36岁 ,实施大剂量化疗 94次 ;AML采用阿糖胞苷 (A ra- C) 15 …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 G- CSF)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缓解期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 (HD-MTX)治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预防作用。方法  12例 AL L 缓解期患者共接受 HD- MTX化疗 34周期 ,随机分成 3组 ,A组 (对照组 )、B组 (化疗后给予 rh G- CSF2μg/ kg皮下注射 ,d2~ 1 1 )和 C组 (化疗后给予 rh G- CSF5μg/ kg皮下注射 ,d2~ 1 1 )。结果  B组和 C组 3~ 4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较低 ,且两组白细胞减少程度均较 A组轻 (P<0 .0 1) ,但 B组和 C组间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小剂量 rh G- CSF可以防治 AL L 缓解期患者 HD- MTX治疗所致白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临床诊疗意义。方法 45例AL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化疗前、化疗后的LDH水平。结果 A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LDH为(958.24±132.10)I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35.80±31.55)IU/L水平(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治疗前外周血LDH水平均呈高表达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治疗后患者LDH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症状缓解者LDH含量明显低于症状未缓解者(P<0.05)。结论 LDH水平监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以及判断患者预后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万英  李静岩 《天津医药》1999,27(10):629-630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血液病,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随着大剂量联合化疗的应用,小儿急性白血病(AL)已非不治之症,但大剂量化疗同时造成的严重骨髓抑制,常导致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和感染,影响了化疗的结果。为减轻这一严重的化疗副作用,我们自1094年5月至1998年8月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应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1)观察组:为我院住院的AL患儿30例,其中ALL.27例(初治23例,复治4例),ANLL3例。年龄1~12岁,平均6.1岁,诊断标准和分型按FAB分型[1]。(2)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老年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我院90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按个体差异分别给予姑息治疗、小剂量化疗以及标准剂量化疗。结果急性白血病标准剂量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优于姑息治疗组(P<0.05),标准剂量化疗与减量化疗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并发症中的感染以及脏器功能障碍小剂量组优于标准剂量治疗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化疗的缓解率低,耐受性差,生存期短且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承受能力,灵活选择剂量,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输血,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注意保护各脏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沈玲华  沈权  陈明忠 《江西医药》2005,40(10):636-637
目的探讨以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为主的早期强化化疗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标准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治疗后,早期采用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1.0/m2/12h×6次,配合柔红霉素(DNR)或米托蒽醌(MTZ)早期强化治疗1~2个疗程,后与其他方案交替巩固治疗共6~8个疗程,停药观察疗效。结果16例AML持续完全缓解(CCR)11例(CCR率69%),中位缓解时间15.2个月(5~43个月),复发4例(复发率25%),治疗相关死亡率1例(6%)。结论采用ID-Ara-c为主的早期强化治疗方案提高AML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并降低了化疗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血浆中D-二聚体(DD)含量变化。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50例AL住院患者分为AL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AL组按病程又分为初治组、持续缓解组、复发组。比较AL组与对照组以及初治组化疗前、后的DD水平。结果AL初治组、复发组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持续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初治组化疗前明显高于化疗持续缓解后(P〈0.05)。结论AL患者在初治组、复发组时DD水平明显升高,持续缓解时将为正常,AL初治组、复发组时存在凝血与纤溶系统激活,有继发纤溶亢进,随着化疗,完全缓解后继发纤溶亢进解除。AL中DD与病情状态密切相关,可以预测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AL)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难治AL 22例,复发AL 14例.丙戊酸钠、沙利度胺口服,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联合MEA方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联合大剂量Ara-c+COP方案.结果 1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难治AL中完全缓解(CR)12例,复发AL中再次达CR 6例.结论 丙戊酸钠与沙利度胺具有协同作用,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两药联合化疗对于治疗难治复发AL是有益的,可以改善疗效,提高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随着化疗强度的增大和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 ,急性白血病 (AL)患者化疗期间合并霉菌感染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趋势 ,抗霉菌治疗的重要性亦被人们重视。本文观察了 64例AL患者化疗期间抗霉菌治疗及副作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收集我院 1995年至 2 0 0 0年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 64例 ,男 3 6例 ,女 2 8例 ;年龄 12~ 75岁 ,平均 3 6.5岁。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目前国内诊断标准[1 ] 。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3 8例次 (M1 7例 ,M2 13例 ,M34例 ,M4 5例 ,M59例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 6例次 (L1 8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前后血浆中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含量变化,探讨血浆TF及TFPI在AL病情进展、疗效观察、预后判断中的意义,为AL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2月间住院的各型初诊AL患者48 例,正常对照组20 例,采集空腹外周肘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L患者血浆中TF及TFPI的含量,同时检测其他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血浆TF及TFPI含量在AL患者化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初诊的AL患者经治疗缓解后血浆TF和TFPI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化疗前血浆TF和TFPI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AL,APL患者化疗前后血浆TF和TFPI含量均有明显差异;合并DIC组的AL患者血浆TF和TFPI含量均明显高于不合并DIC组的AL,且化疗前后血浆TF和TFPI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初诊的AL患者血浆中TF和TFPI的含量均明显增高,而治疗缓解后降低,提示血浆中TF和TFPI含量变化与疾病的发生、进展及临床疗效有一定关系;血浆中TF和TFPI含量的升高与DIC的发生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对DIC的疗效判断具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郭智  何学鹏  陈惠仁  刘晓东  张媛  陈鹏  杨凯 《中国医药》2012,7(11):1388-139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糖胞苷巩固维持治疗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32例经过诱导化疗取得缓解的老年AML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A(12例)、治疗组B(10例)、治疗组C(10例).3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单药阿糖胞苷(0.5g/次、0.5 g/m2及1.0 g/m2,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第1~3天)维持巩固治疗,连续6~8个疗程,维持1~2年.结果 治疗组A、B和C患者治疗相关病死率为16.7%(2/12)、10.0% (1/10)、20.0% (2/10),复发相关病死率为41.7% (5/12)、50.0% (5/10)、40.0% (4/1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8(5~60)、16.2(6~60)、15.7(6 ~60)个月,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7%、40.0%、40.0%.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剂量阿糖胞苷巩固维持治疗对老年AML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影响,在剂量增加的情况下治疗相关并发症增多,而总体长期生存率无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类型及临床表现。方法对在我科住院的72例白血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AL。结果坚持1疗程VDLD方案化疗的43例ALL,其中完全缓解34例,部分缓解4例,未缓解1例。采用DA方案化疗的14例ANLL,1疗程后缓解8例,2疗程后缓解4例,未缓解2例。结论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患病年龄、临床类型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必须提高对A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才能尽早诊断AL。  相似文献   

16.
沈松菲  沈建箴 《海峡药学》2007,19(12):77-78,84
目的观察中大剂量阿糖胞苷(HD/IDAra-C)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缓解后的巩固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诱导缓解后的32例AML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含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与标准的巩固强化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期(OS)以及治疗后复发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3年和5年DFS分别为19.2%和0%,中位生存期10.8个月,巩固后早期复发率76.1%;治疗组3年和5年DFS分别为51.4%和25.1%,中位生存期28.6个月,巩固后早期复发率44.7%。两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D/IDAra-C能克服耐药,延长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期,降低复发率,对AML缓解后的巩固强化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及维持治疗的广泛应用,缓解率显著提高,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但是由于AL患者本身免疫功能就有不同程度低下,加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使用更加重了这种状态,不少患者治疗后会出现骨髓抑制现象,导致感染发生率增高。AL患者感染后将直接导致随后的化疗减量,化疗间隔时间延长,降低治疗有效率,增加医疗支出,严重者导致死亡。感染是AL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  相似文献   

18.
化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AL)的主要手段。在化疗不同阶段(诱导缓解、缓解后治疗及复发后再治疗),患者不仅躯体承受巨大痛苦,而且心理亦承受巨大压力,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和绝望。为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各种因素对化疗的负面影响,提高其自身抗病力,笔者对96例AL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周晔敏  周馥敏 《海峡药学》2012,24(2):201-203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急淋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均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方案,治疗组采用对不良反应给予提前干预,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及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34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0例.对照组分别为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11例,未缓解2例.结论 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化疗不良反应,才能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李静  罗瑞  殷献录 《淮海医药》2009,27(6):498-49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初治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年龄≥60岁)7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首次诱导缓解中化疗药物的剂量,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或亚标准剂量组(A组)及减低剂量或小剂量组(B组),并对2组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可评价的A组24例;B组19例;完全缓解(CR)分别为37.5%,26.31%;总有效率分别为62.5%,73.68%;B组高于A组(P〈0.05);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76d,203d(P〈0.05);平均骨髓抑制持续时间分别为23d,14d;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91%,87%(P〉0.05);早期死亡(化疗相关性死亡)A组高于B组。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差,诱导缓解治疗缓解率低,早期死亡率高,生存期短,治疗需采取比较具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减低剂量的化疗方案较适用于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