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依据古今文献,结合课题最新调研成果,提出情志致病方式与伤脏规律两个概念,认为情志致病存在单一情志刺激致病和多种情志刺激共同致病两种方式,情志伤脏规律是多先损伤肝脏和潜病之脏,并常由肝脏累及心、脾等脏。  相似文献   

2.
《傅青主女科》全书各篇章均有关于情志致病的论述,其“疏肝解郁”的思想贯穿始终,并认为情志致病的诊治不单以肝为主,更应注重肝、脾、肾三脏同治之法。通过研读“傅青主女科”中有关情志致病的“崩”“经水未来腹先疼”“大怒小产”“赤带下”“嫉妒不孕”“乳汁不通”“月经先后不定期”“经前吐血”共八则医案,浅析傅山先生对情志致病的病因病机、方药的认识,探析其辨证思路及方药应用,总结治疗情志病的治则治法、遣方用药,认为《傅青主女科》对情志致病的治则多以逍遥散为基础方,主张“疏肝解郁为主,辅以健脾,佐以补肾”的三脏同治的思想理念。全书理法严谨,见解创新独到,对后世情志病的辨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医情志致病机理的研究实验采用激怒大鼠的方法复制“怒伤肝”模型,观察了应激状态下大鼠巨噬细胞(MΦ)释放H2O2功能,以探讨中医情志致病的机理。从实验结果来看,应激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H2O2能力明显下降(P<0.01),表明大鼠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  相似文献   

4.
中医护理极为重视情志与疾病的关系。并将情志活动具体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亦称“七情”。七情太过是内伤杂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不同的情志变化,可以伤及相应脏腑的气机而发病。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且有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之结之说。故情志的观察及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观察方法,即用“四诊”。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化,心身医学已成为融躯体为一体的临床应用科学。如何引导患者心理保健,提高保健意识,消除心理不良影响,战胜疾病,是心身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现根据临床工作体会浅述如下: 各种精神因素都能影响脏腑生理功能,也易招致某种精神情志的改变。《内经》记载:“喜伤心,思伤脾,怒伤肝”等讲的都是情志致病。精神紊乱,终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  相似文献   

6.
整体观念是祖国医学的精髓,其历来主张天人相应,形神合一,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所谓“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怒伤肝,思伤脾”等,心理因素致病的现象,越来越多地被现代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一直将情志列为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情志活动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情志活动是以脏腑化生的精、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脏腑功能的表现形式之一,正常的情志活动有利于促进人体健康,情志异常则有损脏腑的生理活动,导致疾病产生。《内经》云:“百病皆于气也“。由此可见,七情致病是先伤于气,致人体气机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病变。中医十分重视精神情志的调养,要求人们做到“恬淡虚无”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 概述 中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为人们正常的七种情志状态,只有当突然的、强烈的、持久的情志刺激才可导致情志致病.<内经>认为五志各有五脏所主,如怒伤肝,喜伤心……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归纳总结情志"思"致病的特点及其对脏腑的影响。[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理解"思"所表达的意义、"思"致病的特点、"思"与脾胃的关系、"思"与其他情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思"对于其他脏腑的影响与损伤,并附三则古代医案佐证,来阐明"思"这种致病因素的特殊性。[结果]作为致病的情志因素,"思"与脾胃密切相关,"思"产生于脾胃,反过来对于脾胃的影响也最大;"思"是一种特殊的情志因素,虽属于中医七情之一,但与其他六情不同,它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情志因素;"思"还能与其他多种情志相兼为病,多与其他情绪交结在一起,故其致病不独伤脾,也可能伤肝、伤心、伤肺、伤肾。[结论]临床诊治因"思"致病时,宜考虑"思"与脾胃的关联性、是否与其他情志相兼为病、是否伤及多个脏器,以便更好地诊断、治疗病症。  相似文献   

10.
人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强烈的精神刺激因素,影响了机体的有关脏腑,表现出异常情志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一直在临床工作中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五神辨证体系追溯到人体本源层面进行论治,整理文献,重新定义了五神"神、魂、魄、意、志"要素的内涵,阐述病因病机,并对经络疏通疗法的应用提供指导.诸多病因导致在经络循行及损伤部位出现结节点,是疾病顽痹,通过经络疏通疗法临床具有明显的疗效,调节五神紊乱能够为中医现代精神心理行为疾病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中医五行相胜角度谈情志与疾病的关系,情志疾病"以情胜情"疗法的机制、内涵和外延,以及情志疾病的预防等,以进一步探讨情志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中医五行相胜角度谈情志与疾病的关系,情志疾病"以情胜情"疗法的机制、内涵和外延,以及情志疾病的预防等,以进一步探讨情志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Irri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现代研究认为本病与精神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文章从中医七情与五脏相通的角度出发,分别对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过激导致IBS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医五脏情志与乳房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角度出发,描述了人体五脏与乳房的生理联系以及五脏情志与乳房发病的联系。在各论中详细探讨了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及其所主情志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乳房疾病发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王宇僖  王彤 《中医学报》2022,37(1):50-53
中医通过运用五行学说,将五音与五脏、五志相结合,利用中医心理学理论和中医气一元论思想,让其发挥舒神静性、颐养身心的目的,是中医五音疗法的理论基础.五音疗法有辅助治疗、改善中医情志病和心理疏导等作用,对情志类疾病患者情志和情绪可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能够畅志怡情、调和脏腑,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并且能有效提...  相似文献   

17.
万全是明代著名医家,《万密斋医学全书》中附有349则医案。从万全医籍所附医案探讨其小儿五脏观,得出以下四点结论。①以五脏有余不足释小儿生理,提出“三有余、四不足”之说,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不足、阴常不足。②以调理脾胃作为治疗重点,主张脾与胃异同论,提倡节饮食,适寒温,遵“中和”之道。③小儿疾病以五脏为纲,从肝、心、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进行分证论治。④小儿亦有五脏情志病,怒、喜、思、悲、恐等情志活动与五脏密不可分,需顺欲治疗。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五行相生理论,丹溪治情志病的具体方法共有五种,即:怒解喜、喜解思、思解悲、悲解恐、恐解怒。通过对中医情志医案的整理分析发现,五行相生确可解决一些临床实际问题,应给予重视,并进一步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非特异性肛门坠胀是肛肠科临床的常见病、难治病。临床可将中医经典与患者病情结合,进行诊断治疗。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气虚弱,肝气不舒,故治疗原则重在“补脾”“疏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移情移性疗法等治法,多角度综合治疗此类坠胀,临床效果显著。笔者结合临床经验,从中医多角度探析此类坠胀伴情志疾病患者的诊治思路,以期为提高本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