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人养生“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名人养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名人养生“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名人养生“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名人养生“五知”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  相似文献   

2.
韩振奎 《长寿》2003,(10):30-30
我国自古就特别推崇养生之法,这在名人的著述之中颇多记载,特别是数字养生诀更利于人们记忆效仿: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守时,四曰却疾。”五“知”。宋代周守忠…  相似文献   

3.
老马 《现代养生》2003,(3):29-29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  相似文献   

4.
曾闻 《药物与人》2012,(11):57-57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  相似文献   

5.
"一德"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字"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三戒" 孔子日: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相似文献   

6.
名人养生"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名人养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  相似文献   

7.
胡蔚 《健康生活》2020,(6):42-43
正数字养生延年益寿我国古代名人特别注重养生,他们通过实践和思考总结出一些言简意赅的"数字"养生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者可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明确提出要把道德修养、品德仁爱作为养生最高准则。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  相似文献   

8.
闲暇之余,翻阅古医籍《养生医药浅说》一书,其中有一则"真常子养生秘诀"。他所作的养生秘诀曰:"酒多血气皆乱,味薄神魂自安。夜漱却胜朝漱,暮食不若晨餐。节食自然脾健,少思必定神安。汗出莫当风立,腹空莫放茶穿。"细细品味,堪称防病保健、益寿延年之妙诀。"酒多血气皆乱"饮酒过多可导致血气运行失常。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曾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若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  相似文献   

9.
闲暇之余,翻阅古医籍《养生医药浅说》一书,其中有一则"真常子养生秘诀"。他所作的养生秘诀曰:"酒多血气皆乱,味薄神魂自安。夜漱却胜朝漱,暮食不若晨餐。节食自然脾健,少思必定神安。汗出莫当风立,腹空莫放茶穿。"细细品味,堪称防病保健、益寿延年之妙诀。"酒多血气皆乱"饮酒过多可导致血气运行失常。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曾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若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  相似文献   

10.
古人将修身与养性相提并论,融为一体,其中许多有益的观点,仍值得我们借鉴。一是“说三”,即“三戒”论。孔子曰:“少年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其中“老而戒得”的观点尤其值得老年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一是“说三”。其一是孔子的“三戒”。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是说年龄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在少年时期,发育不成熟,切勿早婚、早恋,中医历来反对贪色纵欲,主张节欲以养精,藏精而健身。所以,“戒之在色”,对“少之时,血气未足”者是大有裨益的。中年时,是气刚任性、好胜善斗的年龄,所以应平心静气、和谐宽容,“戒之在斗”。“老而戒得”尤其值得老年人深思。“得”者,“获取、占有”利益之意也。老年人历经沧桑,深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只是一个过程”的道理,不要再竭力追求名誉、地位和金钱。如果贪婪无度,挖空心思地谋取个人利益,就会大伤元气,损身折寿。  相似文献   

12.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第一要也。"二字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  相似文献   

13.
著名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说过:“食能祛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这里向老年人献上几款保健汤谱,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古代儒家对养生之道亦甚重视,认为:“仁者故静,惟静者多寿考。”这一主张与道家的“清静无为”之说十分相似,也与佛家的“禅定冥思”相近,同属于养生功中“静养”一派。《论语·季氏》一篇中,记载了孔子精辟的养生之道。他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了“养生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缺既衰,戒之在得。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上有三支点的稳固性,古人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稳固性的三支点。"三戒"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为纵欲、斗殴及贪婪,均可危害健康、损伤人的身体,导致病患滋生,甚至威胁生命。  相似文献   

16.
<正>古人养生,总结了许多规律和箴言,值得学习和借鉴。三戒孔子养生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三戒":"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它提醒人们,年龄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一生坎坷,然而却能年愈古稀,这与他精通养生之道是颇有关系的。从《论语》来看,孔子的养生秘诀主要有四:一豁达开朗面对战乱纷呈的环境,孔子总是保持非常宽广的胸襟和豁达大度的气质。有一回,叶公向孔子的得意弟子打听他的为人,子路有所难,觉得不好妄自评论尊师。孔子得知后曰:汝溪(同奚,何意)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豁达、开朗、乐观是孔子长寿的原因之一。二克己修身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喜胜好斗,易于激动,可导致内分泌…  相似文献   

18.
三戒孔子在生活上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清楚地指出,人们应按照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青少年时期,由于发育  相似文献   

19.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单从养生角度看,老子的“三宝”应为养生修性的箴言。“慈”为修身之本老子把“慈”作为三宝之首,体现了老子珍重生命,爱惜生命的一贯思想。“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说的何等明白!只有能够以珍视自己生命去珍重天下人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虽说这是老子给帝王讲的治国之道,若借鉴过来,也是很好的养生之道。老子认为,名、利、权、物皆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如果被这些所累,势必伤心劳神,忧患不解,损害身心健康,故…  相似文献   

20.
三戒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生活上提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他把“三戒”作为人生养生之道。在青少年时不要寻花问柳,反对贪色纵欲,主张节欲以养精;壮年时期要克服好胜善斗,以养成心平气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老年时身体衰弱,不要梦寐以求名誉地位金钱,如贪得无婪,身心俱伤,损命折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