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检测MTDH基因在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情况,研究MTDH与分子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87例浸润性导管癌癌组织的ER、PR、Ki67、HER-2和MTDH的表达情况。然后分为不同分子亚型,统计分析MTDH在各亚型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87例浸润性导管癌中,Luminal A型70例,Luminal B型123例,HER-2阳性型47例,Basal -like 型47例。MTDH 总体高表达率为45.99%,亚型中分别为:Luminal A:31.43%,Luminal B:48.78%,HER-2+:51.06%,Basal-like:55.32%。MTDH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脉管浸润、腋窝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结论:MTDH 在Basal-like型浸润性导管癌中高表达,为Basal-like型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分布,并分析各分子亚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6月明确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100例,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划分为四型,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00例中Luminal A型所占比例最大为65%,7%为Luminal B型, Triple Negative型占17%,Her-2(+)型占11%。各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之间,占73%,Luminal A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49岁,而其他三型主要分布于50~59岁,四型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淋巴转移发生率仅为30.1%,而Luminal B型与Her-2(+)型淋巴转移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1.4%及63.6%,各分子亚型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分级Ⅰ级中Luminal A型所占比例最高,而Triple Negative型主要以Ⅲ级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各分子亚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分子亚型与其临床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分布,并研究分子亚型与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明确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621例,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的表达情况,把所有病例划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Basal-like型,然后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统计。结果 621例中Luminal B型占53.1%,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分别占14.5%、15.9%、16.4%。各分子亚型与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病理分期、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均有关(P<0.05),与年龄、淋巴结状态无关(P>0.05)。结论 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各分子亚型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密切关系,分子分型有利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子亚型特征及预后的特点。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35例的男性乳腺癌患者和377例同期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女性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比较两组预后差异, 对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女性乳腺癌相比, 男性乳腺癌好发于乳晕区(P=0.001), 具有较高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P < 0.05);男性乳腺癌以Luminal A和Luminal B1型为主, 其所占比例高于女性乳腺癌(P < 0.05);男性乳腺癌5和10年总生存率为81.3%和68.1%、无病生存率为72.3%和50.5%, 显著低于同期诊断的女性乳腺癌5、10年总生存率(91.8%、79.2%)(P=0.001)、无病生存率(82.6%、60.9%)(P=0.00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HER-2状态、分子分型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和无病生存预后的因素(P < 0.05),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与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有关(P < 0.05)。  结论  男性乳腺癌较女性乳腺癌预后差, 分子亚型以Luminal A和Luminal B1型为主, 其所占比例高于女性乳腺癌, 表明两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分布,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该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管腔上皮(Luminal)型、基底样(Basal-1ike)型和HER-2过表达(over-expression)型乳腺癌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在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Luminal、Basal-like、HER-2过表达型的复发率分别为3.9%(4/102)、20.4%(10/49)、6.3%(2/32)(P=0.002);死亡率分别为2.0%(2/102)、6.1%(3/49)、3.1%(1/32)(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Basal-like型的DFS最低(P=0.002),Basal-like型的OS较低(P=0.39)。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分子亚型对DFS存在显著影响(P=0.001)。   结论   在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不同分子亚型在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Basal-like型预后最差,分子分型是其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肿瘤不同分子亚型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有明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716例患者,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将乳腺肿瘤分为4种分子亚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回顾性分析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预后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716例患者中,各分子分型在年龄、绝经状况、产次、临床分期及是否放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腋窝淋巴结转移(x2=17.208,P=O.001)、肿瘤最大直径(x2=20.528,P=0.000)、手术方式(x2=24.242,P=0.000)、化疗方案(x2=10.711,P=O.013)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分期(x2=17.005,P=0.002)、腋窝淋巴结转移(x2=11.267,P=0.000)及分子分型(x2=125.634,P=0.000)是影响乳腺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肿瘤长期生存率不同,basallike型长期生存率最低,乳腺肿瘤的分子分型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RCA1、Ki67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er2为2+以上(包含2+)的肿瘤蜡块做进一步检测,FISH检测出阳性表达的肿瘤蜡块定义为Her2最终阳性表达,并依据《2013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的标准》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分子分型,依据分子分型将乳腺癌分为五类Luminal A型,Luminal B like型,Luminal B样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各分型分别选取20例,总共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入选病例的肿瘤组织进行BRCA1及Ki67蛋白的检测.结果 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Luminal A型组,Luminal B like型组,Luminal B样型组,Her2过表达型组,基底细胞样型组中差异具有明显显著性(P<0.05);BRCA1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距乳头距离、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状态、Her2状态均无关(P均>0.1);Ki67高指数表达率在Luminal A型组,Luminal B like型组,Luminal B样型组,Her2过表达型组,基底细胞样型组中差异具有明显显著性(P<0.05);年龄组≤59岁的Ki67高指数表达率较年龄组≥60岁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ER/PR阴性组和Her2阳性组的Ki67高指数表达率较ER/PR阳性组和Her2阴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1);Ki67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距乳头距离、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P均>0.1);BRCA1与Ki67在各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联合检测BRCA1和Ki67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有一定的预测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uminal型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诊治的363例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为Luminal A、Luminal B以及Luminal-HER2三组并分析临床病理参数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363例Luminal型乳腺癌三种分子分型所占比例为51.5%、38.8%、9.7%,三组的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7%、7.1%、20.0%;远处转移率为6.4%、12.1%、20.0%,Luminal-HER2型乳腺癌显著高于其余两组,且5年的无病生存以及总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PR、HER2及内分泌治疗是Luminal型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Luminal型乳腺癌中HER2过表达亚型患者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PR阴性、HER2过表达及未进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Luminal型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分型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28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病理资料。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型:Luminal A型20例(7.0%),Luminal B型156例(54.4%),HER-2过表达型69例(24.0%),三阴型42例(14.6%);Luminal B型中HER-2阴性65例(41.7%),HER-2阳性91例(58.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型在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病理分级、TNM分期、Artemin等因素中的分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多呈现病理分级高(II级以上占86.5%),分期高(II期以上占60.9%)等特点。结论:临床病理分型是针对乳腺癌个体方案治疗的重要依据,对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4月~200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收治的72例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浸润性乳头状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价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72例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83.7%.肿瘤大小及病程长短与浸润性乳头状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存在相关性.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R、PR的表达状况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影响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预后的相关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则显示仅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预后较好的浸润性特殊型癌,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该类型乳腺癌应在个体耐受的情况下行手术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0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的状态,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Basal like型,对比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及预后情况。结果 Luminal A型551例(54.8%),Luminal B型182例(18.1%),HER-2过表达型77例(7.7%),Basal-like型196例(19.4%)。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在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民族及内分泌治疗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随访的971例患者中,HER-2过表达型的局部复发率(12.3%)及远处转移率(27.4%)均高于其他分型(P<0.05)。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Basal-like型6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6.8%、75.8%、58.9%、79.1%(P<0.05);6年生存率分别为92.1%、83.1%、67.1%、88.0%(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组织学分级、内分泌治疗及分子分型是影响新疆地区乳腺癌总生存时间(OS)和无病生存时间(DFS)的独立因素,民族亦是影响该地区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因素。结论 新疆地区Luminal A型乳腺癌最常见,预后最好,HER-2过表达型比例最低,预后最差。乳腺癌预后与淋巴结转移数目、组织学分级、内分泌治疗及分子分型有关,民族是影响乳腺癌患者DF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sc70羧基末端反应蛋白(CHI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28例乳腺癌组织中CHIP蛋白的表达,分析CHI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CHIP阳性表达率为60.2%,Ⅲ、Ⅳ期乳腺癌患者CHIP阳性表达率为43.2%,显著低于Ⅰ、Ⅱ期的67.0%;伴有淋巴结转移者CHIP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Basal-like型中CHI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70.5%、50.0%和44.0%,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P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及HER-2表达等无关。结论 乳腺癌CHIP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作为预测患者复发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及其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77例青年乳腺癌患者(≤35岁)的临床资料,将其中69例浸润性癌,按照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分成4种分子亚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并分析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全组青年乳腺癌患者占同期乳腺癌的7.2%(77/1065),其中T3期(〉5cm)38例(49.4%,38/77),淋巴结转移37例,转移率为48.1%(37/77)。临床分期Ⅱ、Ⅲ期的患者分别占42.9%(33/77)和35.1%(27/77)。77例患者中浸润性癌69例,其中luminal A型34例(49.3%,34/69),luminal B型8例(11.6%,8/69),HER-2过表达型12例(17.4%,12/69),三阴性乳腺癌15例(21.7%,15/69)。各亚型乳腺癌在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脉管浸润、肿瘤分级及p53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比较晚,但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无差别,分子分型是否有利于指导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乳腺癌的3种分子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将乳腺癌简易分为4种分子亚型,并探讨这4种分子亚型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依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采用回顾性方法将本院51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及basal-like 4种类型.对各型的临床特征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各型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 在510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及basal-like型分别占56.86%(290/510)、9.02%(46/510)、3.53%(18/510)和30.59%(156/510).中位随访66个月,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及basal-like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21%(279/290)、97.83%(45/46)、83.33%(15/18)和78.85%(123/156),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62%(257/290)、95.65%(44/46)、83.33%(15/18)和72.44%(113/156).basal-like型与luminal A、luminal B型相比,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较低(P〈0.05);HER-2(+)型患者的总生存率比luminal A型患者低(P〈0.05).经Cox多因素预后分析发现淋巴结状况及分子分型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较淋巴结阴性患者差,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及basal-like型患者的预后依次变差(P=0.00).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患者表现不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淋巴结状况及分子类型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阳性及basal-like型患者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间180例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管腔上皮(Luminal)型、基底样(Basal-like)型及HER-2过表达(over-expression)型,观察不同分型乳腺癌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及分期中的表达及预后情况。结果 180例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型、Basal-like型、HER-2过表达型分别占54.4%(98/180)、27.8%(50/180)和17.8%(32/180)。Luminal型、Basal-like型、HER-2过表达型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sal-like型患者术后36和60个月的转移率分别为14.0%和36.0%,高于Luminal型的3.1%、20.4%及HER-2过表达型的6.3%、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sal-like型患者术后60个月的死亡率为24.0%,高于Luminal型(10.2%)及HER-2过表达型(15.6%),HER-2过表达型患者术后60个月的死亡率高于Luminal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以Lumina1型最为常见,Basal-like型与HER-2过表达型构成比较低,其中Basal-like型患者预后较差,其次为HER-2过表达型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确诊的乳腺癌病理资料,探讨新疆地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11 年 1 月至2014 年 12 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并行改良根治手术的 406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和 Ki-67 增殖指数进行分子分型,比较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luminal A型中组织学分级I级最常见,luminal B型发病年龄较luminal A型年轻、但组织学分级更高,淋巴结转移更常见,HER-2过表达型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三阴性型组织学分级III级比例最高.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在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方面的差异均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luminal B 型乳腺癌更常见,HER-2 过表达型比例最低.联合组织学分类和分子分型,更有助于指导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Breast cancer is a heterogeneous disease that is affected by ethnicity of patients. According to hormone receptor status and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breast cancers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 molecular subtypes, each showing distinct clinical behavior. Lack of sufficient data on molecular subtypes of breast cancer in Iran, prompted u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each subtype among Iranian women. A total of 428 women diagnosed with breast cancer from 2002 to 2011 were included and categorized into four molecular subtypes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Prevalence of each subtyp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atients' demographics and tumo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ize, grade, lymph-node involvement and vascular invasion,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Chi-squar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Luminal A was the most common molecular subtype (63.8%) followed by Luminal B (8.4%), basal-like (15.9%) and HER-2 (11.9%). Basal-like and HER-2 subtypes were mostly of higher grades while luminal A tumors were more of grade 1 (P<0.001). Vascular invasion was more prevalent in HER-2 subtype, and HER-2 positive tumor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vascular invasion (P=0.013). Using muti-variate analysis, tumor size greater than 5 cm and vascular invasion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3 or more nodal metastases. Breast cancer was most commonly diagnosed in women around 50 years of age and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had lymph node metastasis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This points to the necessity for devising an efficient screening program for breast cancer in Iran. Further, prospective surveys are suggested to evaluate prognosis of different subtypes in Iranian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属于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各分子亚型的超声图像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研究探讨了IDC超声图像特征与其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112例具有完整术前超声图像特征及术后病理结果的IDC病例资料。其中以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细胞核增值抗原(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进行分子分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ERBB2阳性型和Basal-like型。结果:在112例IDC病例中,Luminal A型14例,占12.5%;Lu-minal B型62例,占55.4%;ERBB2阳性型21例,占18.7%;Basal-like型15例,占13.4%。4个亚型的超声图像特征在肿块长径、淋巴结数量、边界、形态和血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内部回声、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及弹性成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统计的IDC病例中,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转移淋巴结数量相对少,边界多不清,形态不规则;ERBB2阳性型血供丰富,肿块较大,转移淋巴结较多;Basal-like型多边界清,形态规则,肿块大,转移淋巴结多。结论:IDC超声图像特征与其分子亚型存在一定相关性,为IDC的早期诊断、术前、术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